第一图书网

“清”吴见思《史记论文》研究

张富春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作者:

张富春  

页数:

382  

内容概要

吴见思评点《史记》,用功勤,挖掘深,既有阅读方法的提示,又有鉴赏《史记》艺术魅力的循循善诱,不仅有益初涉《史记》的一般读者,于研治《史记》的学者也不乏启示。评点属于大众流行文化,虽以其大众性常为学者诟病,但也正因其易为大众接受,即如纪昀那样猛烈抨击评点——尤其是明清评点书籍的汉学家,其本人也有多种评点著作传世。因此,对于评点这一体式,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发挥其易于为大众接受的优势,纠正其浮泛、漫无根柢的弊端,而不是一味指责。就此而言,研究、整理古代评点书籍,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同意了富春以《(史记论文)研究》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题目。不善言谈、稳重、踏实、勤奋,是富春给我的印象。因为当时他报考四川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招生考试在冬季进行,所以不得不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同时又积极备考。2003年元旦刚过,在别的同学还为考博发奋时,他给我说了已被录取的消息。我先是感到惊讶,继而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富春说,想在当年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对《史记论文》作更深入的研究,并选注吴见思评点《史记》的精彩篇章以出版。对此设想我给予了鼓励。为一般读者提供一本欣赏《史记》艺术魅力的著作,为学界提供一个了解吴见思及其《史记论文》的窗口,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看了富春的书稿,我认为对他设想的鼓励是对的。经过三年读博‘,两年工作,富春较以前——在河南大学读研之时已大有进步。和硕士论文相比,他这一次的研究更加翔实。书中对于吴见思生平的考述详审可信,对于原作已阙失的评点凡例的论述具体全面,尤其是对吴见思发明司马迁为传体例和叙事意在作文的考论令人信服。至于本书选注的《史记论文》部分篇章,也基本上做到了释词、释典准确、通俗,易于理解。稍感缺憾的是,对吴见思和明清其他《史记》评点家的比较研究略嫌薄弱,以后如能用力于此,《史记论文》的研究将会更加全面、深刻。

书籍目录

序上篇 《史记论文》研究 一 吴见思之生平 二 《史记论文》之评例 三 《史记论文》之内容 四 《史记论文》之评价下篇 《史记论文》选注 选注说明 一 五帝本纪 二 项羽本纪 三 高祖本纪 四 越王句践世家 五 陈涉世家 六 萧相国世家 七 留侯世家 八 陈丞相世家 九 伯夷列传 十 孙子吴起列传 十一 孟尝君列传 十二 信陵君列传 十三 范睢蔡泽列传 十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五 吕不韦列传 十六 刺客列传 十七 李斯列传 十八 淮阴侯列传 十九 袁盎晁错列传 二十 魏其武安侯列传 二十一 李将军列传 二十二 卫将军骠骑列传 二十三 酷吏列传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一 吴见思之生平吴见思,字齐贤,清初江苏武进人。据吴氏康熙壬子年(1672)《杜诗论文》自序云“今且五十,见解不益进”,知其生于公元1625年左右。万树康熙丁卯年(1687)《史记论文跋》云:“(吴兴祚)谓门下万树等说曰:‘此故人手泽也,余尝允所请,今忽忽十年。齐贤墓草宿矣。’”“墓草宿矣’’谓人已死多时。吴兴祚康熙二十五年(1686)《史记论文序》亦云:(余)乃自江左携(《史记论文》)而入岷,移粤,十载间皇皇几务,得以文籍娱悦之时绝少,不获校雠其抄本字画之讹,与钩勒句读之舛。及今丙寅之春,始订正终卷,微参己私,付之剞劂。据此,自吴见思把《史记论文》托付给吴兴祚,到兴祚康熙二十五年订正终卷,时间已达十年之久,其时见思墓草已宿。故吴见思当卒于康熙十五至二十五年(1676-1686)间,且至康熙二十五年已卒数年。  吴见思《杜诗论文》龚鼎孳《序》云:“昔少陵气节,因抗疏论房琯不宜罢而贬,齐贤大父复庵先生,因抗疏论江陵夺情受杖阙下。”据此,见思祖父即《明史》卷二二九所载之吴中行。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生卒年不详。中行父吴性,尚宝丞;兄可行,翰林院检讨,皆进士。中行,隆庆五年(157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万历五年(1577)座主大学士张居正遭父丧,举朝乞留,中行首疏极谏。居正怒,廷杖之,几毙。以布曳出长安门,舁以板扉,即日驱出都城。中行气息已绝,中书舍人秦柱挟医至,投药一匕,乃苏。舆疾南归,到去腐肉数十脔,大者盈掌,深至寸,一肢遂空。居正死,廷臣交荐,复召故官,然屡起屡废,终不大显。终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又被劾归卒。赠礼部右侍郎。著有《赐余堂集》十四卷,收入《四库全书存目》。《明史》卷二二九有传。中行传末附子亮、元,从字宗达。亮官御史,坐累贬官,终大理少御。元,江西布政使。宗达,少傅、建极殿大学生。


编辑推荐

《清吴见思》是由巴蜀书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清”吴见思《史记论文》研究 PDF格式下载



本书前后两个部分,论文部分很实在,原文部分很精到,读起来很带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