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梦中道路

谢应光,谭德晶 合著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作者:

谢应光,谭德晶 合著  

页数:

247  

Tag标签:

无  

前言

  西华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体源于成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在迄今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直是这所学校的优势学科,曾涌现出一批在学界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近些年来,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得到发展,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正在崭露头角,在高级别项目申报、高级别科研成果获奖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当的实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院依托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和“蜀学研究中心”,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科研的实力和影响,已经在巴蜀文学与文化、中国诗学、四川方言、文学制度等研究方面逐渐形成特色和优势,在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内容概要

这套丛书共有l0部,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已从多方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西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团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学术价值,表现在:  第一,学科涵盖面较广。十部专著200余万字,涉及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古典文献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等多个二级学科。  第二,研究特色鲜明。巴蜀文学与文化是该学科点的研究重点,多年来,有一批学人勤苦耕耘,收获颇多。这次入选丛书的专著,也在这方面有鲜明的体现。仅以巴蜀文化名人研究而言,丛书设专题研究的就包括司马相如、扬雄、李白、杜甫、“三苏”、费经虞、张问陶、廖平、郭沫若、贺麟、何其芳等十多位。这些研究涉及诗、文、词、赋、小说、学术著作等,涵盖经学、哲学、诗学、文献学、史学、美学、心理学等多领域。  第三,宽阔的学术视野。本套丛书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与反思,也有对海外相关研究的关照与梳理;既有对乡土作家作品的挖掘深究,也有对其他地域的作家作品的考述辨正;既有古典的思考,也有现代的品味;既立足于文学,又不囿于文学。  第四,研究方法丰富多彩。本套丛书不拘一格,研究方法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研究方法,也有新兴的边缘交叉的研究方法。  第五,学术价值不菲。本套丛书虽然体例不同,有的自成体系,有的单篇零什,但总的看,都有很好的学术价值,有不少研究发前人所未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有的甚至填补了学术空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童话般的梦幻世界 第一节 个性心理的梦幻特质 第二节 梦幻般的艺术世界第二章 镜花水月的艺术世界 第一节 “妩媚”之姿的陶醉——镜花水月之美之一 第二节 “无望的爱恋”的抚喟——镜花水月之美之二第三章 梦醒时分 第一节 吟味孤独 第二节 呻吟荒第四章 重归温情 第一节 “温情”的诗魂(上) 第二节 “温情”的诗魂(下) 第三节 “温情”的艺术 第四节 “温情”溯源第五章 “独立的艺术制作”——何其芳的散文 第一节 何其芳的散文观念 第二节 “诗的营构”:论《画梦录》 第三节 “情感粗起来了”以后第六章 何其芳的诗歌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 创新与求真:何其芳的诗歌理论与批评 第二节 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第七章 理解时代、理解何其芳 第一节 历史语境与诗语变迁 第二节 何其芳诗歌的叙事因素后记

章节摘录

  世俗的爱,这种爱是不能长久的,就像那朵插入瓶中的“连翘花”,很快就会枯萎。“我”的爱是一种对于“姿态”的爱,一种“镜花水月式的爱”,这才是爱的最美丽的质数,这才是爱的最永久的因子。用《迟暮的花》中的话说,这才是“生命的生命”,爱中之爱。但是,无论如何,“我”为了“我”的这种爱与美的选择,回避了你的痴情,你的质实的爱,而且使你悲伤,你会不可避免地认为“我”是“残忍”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确实是“残忍”的、“自私”的,因为我为了我自己才能感受、才能理解的爱中之爱,遗弃了、冷落了你的真实的、质实的、人人如此理解的爱情。  因此,我们可以据此作出这么一个粗略、简单的概括:在1930年末,18岁的何其芳住进了当时北京的“夔府会馆”,在那里,他以他的温情和才气博得了一个姓杨的或(和)姓沈的姑娘的好感,他们应当有过一段甜美却蒙咙的恋爱经历,但当姑娘以比他更成熟的心态在1931年3月的一天带着一束连翘花直接向他表达爱情时,何其芳感到了矛盾和惊惶,因为他对这种直截了当的爱,如世俗的那种爱,他一点儿准备都没有,他所理解的、也是他所需要的爱,只是那种甜美而蒙咙,那种镜花水月般的如“红颜上的妩媚”的那种爱。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梦中道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