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统计研究

董亚娟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作者:

董亚娟  

页数:

165  

前言

  统计学的突出特征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客观而真实的结论,帮助人们提高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因而统计学是探求真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作为定量认识的有力工具,统计方法适用于对自然、社会、经济等广泛现象的探索,具有普适性。正如著名统计学家C·R·劳所说:“当今,在人类活动努力的一切范围内,统计学已经成为一种万能的、强有力的和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学也在不断吸收、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深化、丰富和完善其自身理论,不仅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而且为推出新技术和新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对统计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就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而言,所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所面临的“未知”如此之多,迫使我们需要不断夯实和拓展统计学科基础,进一步加强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并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整理。这正是我们依托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编撰“当代统计方法与应用”丛书的目的所在。

内容概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新概念。本书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解为各区域经济体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理论”,即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趋于一致,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即人力资本积累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国际性的问题,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是各地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浙江经济是全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区域经济之一,也是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浙江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为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实现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均具有典型意义。浙江是个资源贫乏的省区,持续的经济发展不能再以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无限制破坏为代价,其增长方式必须由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方向转变。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促进浙江经济转型的过程,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要素,成为区域经济收敛的驱动要素,形成协调发展的浙江区域经济格局。 本书结合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出发,界定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建立了基于人力资本(包含教育和健康两种人力资本形式)的经济计量模型,检验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并以浙江省区域经济为例,利用区域经济差异的各种测度指标,对1990年以来浙江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格局、变动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描述了浙江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及趋势;根据非参数核密度图对区域经济分布的演进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马尔科夫的状态转移矩阵分析了区域经济状态的平稳性。通过对浙江区域经济的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考察了人力资本对浙江区域经济、三大核心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积累既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人力资本内涵非常丰富,评价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指标度量,本书通过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积累能力、人力资本效率和人力资本发展潜力五项指标的关键要素,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和分析浙江区域间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差异性,为提高区域人力资本水平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六部分。 第一部分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本书所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在新古典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从国内外的文献研究中概括了人力资本理论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差异的解释。 第二部分构建的理论模型奠定了本书实证分析的基础和框架。从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出发,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然后介绍了各种经济收敛模型的形式。在基本经济收敛模型基础上,介绍了包括人力资本的扩展Solow模型,即MRw模型,建立人力资本对经济收敛的机制模型。针对目前多数研究中多采用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来代替人力资本形式的不足,本书建立了包含教育和健康两种人力资本形式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按照MRw模型的分析框架,建立了包含教育和健康两种形式的人力资本的经济收敛计量模型。 第三部分是对浙江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现状的考察和分析。本部分使用区域经济差异的各种测度指标,对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格局、变动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区域经济的差异状况和变化趋势。并用非参数核密度图对区域经济分布的演进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马尔科夫的状态转移矩阵分析区域经济状态的平稳性。 第四部分利用浙江省区域数据资料,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形成及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浙江省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存量的规模及人力资本对浙江经济增长的绩效。然后利用第二部分建立的经济计量模型对区域经济收敛性进行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并考察了人力资本对三大核心区内部收敛性的影响。 第五部分建立了评价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浙江地市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本部分从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积累能力、人力资本效率和人力资本发展潜力5个方面,选取44个关键性评价指标,建立了区域人力资本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区域人力资本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最后分析了人力资本综合水平的差异性对区域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第六部分总结了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针对研究结论为浙江地区经济实现协调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的相关政策建议,最后预期了本研究的后续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1)浙江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具体表现为:全省地区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水平在逐年扩大,杭州核心区(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宁波核心区(包括宁波、绍兴、舟山)和温州核心区(包括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和衢州)三大核心区的绝对差距水平也在不断扩大,且差距水平均呈现出加速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中,极值比率呈先扩大后缩小的特点,三大核心区域内部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地带间的差距(三大核心区之间的差距)始终是影响总体差距的决定因素;各地区经济增长整体上呈现出单峰、偏态的分布形态,且马尔科夫链过程不存在平稳分布,故如果经济体继续按目前的发展模式运行,将难以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2)人力资本是影响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1990—2005年,人力资本对浙江经济产出的贡献率达到31.76%。(3)收敛性的计量检验结果说明,浙江区域经济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经济特征,但表现出显著的条件收敛性特征;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健康形式的人力资本积累均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增长,且对区域经济收敛性具有促进作用,这种效应在浙江区域经济中已表现出显著性效应,是影响区域经济收敛的一个显著因素;对三大核心区的俱乐部收敛性检验说明,三大核心区内部仍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包括人力资本的扩展Solow模型的检验结果却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俱乐部收敛性。因此,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及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有重要意义。(4)人力资本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浙江人力资本水平在区域间表现为相对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明显。以人力资本综合指数为聚类的根据变量,将浙江区域人力资本分为领先型、跟进型、追赶型和后进型4种类型,明显地区别了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状况。区域人力资本综合水平的差异性对区域经济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简介

董亚娟,1978年1月生于河南济源,统计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统计方法、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主持并完成浙江省教育厅课题1项、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1项。在《农业经济问题》、《商业经济与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EI、ISTP收录论文3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论文1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经济增长对经济收敛理论的解释 第四节 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原因的争论 第五节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解释 第六节 文献综述小结第三章 经济增长模型及其收敛性研究 第一节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节 经济收敛模型 第三节 包含人力资本的经济收敛模型 第四节 区域经济收敛性检验方法 第五节 经济增长模型及其收敛性研究小结第四章 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划分与测算指标 第二节 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解 第五节 区域经济分布的演进特征 第六节 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分析小结第五章 人力资本形成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及特征 第二节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能力的测度 第三节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 第四节 人力资本形成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小结第六章 人力资本综合评价研究 第一节 人力资本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第二节 综合评价方法 第三节 区域人力资本综合评价分析 第四节 区域人力资本综合水平差异的经济效应 第五节 人力资本综合评价研究小结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对策研究 第三节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研究难点  目前对国家间、一国内部、地区间经济差异的研究成果已较多,如何结合区域经济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对一省区内部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的难点体现在:如何对一省区经济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受地区资料的影响,使用较短的时期区间的指标数据检验所建立的经济理论模型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如何在有限的地区统计资料的限制下,建立合理的评价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  二、研究创新点  本书的研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1)针对目前多数研究中仅采用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来代替人力资本形式的不足,本书建立了包含教育和健康两种人力资本形式的经济增长模型形式,并按照MRW模型的分析框架,建立了这两种形式的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收敛影响的机制模型。  (2)将经济收敛理论和模型应用于浙江区域经济的研究。目前对浙江区域经济的收敛性研究较少,本书选择浙江区域经济的“三大核心区域”,即杭州核心区(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宁波核心区(包括宁波、绍兴、舟山)和温州核心区(包括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和衢州)及浙江11地市为地域单元进行研究,分析了浙江区域经济的收敛性特点和两种形式的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作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统计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