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易经新得

陶宥亘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陶宥亘  

页数:

290  

内容概要

作者以古籍中记载的八卦符号及八卦组合的多种六十四卦卦象为基本依据,参照前人的易学研究资料,结合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应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周易》的渊源、发展脉络、本义、主旨及组合操作规则作了较系统的阐释破译。全书三第十九章。第一篇依据人类社会由“野蛮”至开化的内部组织的一般形式及进程,推演伏羲八卦次序图和六十四卦圆方图,释解了先天八卦以两个三爻卦横向配对的结构特征及本来内涵。从而在历史和生活的真实性上,廓清了原始八卦产生的渊源、卦象本义、主旨及其衍化发展脉络。第二篇侧重以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逻辑,破译阴阳两个符号的本义,及这两个符号组成八卦和六十四对重卦的内在组合规则和卦象的原始本义及引伸义,释解了先民用八卦符号作语言工具“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形象思维特征,从而使八卦符号体系在实际操作运用中能够数象对应,“结绳记事”、当名辨物、趋时择吉、计测天地运行、卜算人生际遇等神奧离奇的传统做法和说法,也就得到了符合人类生活发展进程的实际说明。第三篇剖析了《周易》六十四卦以两个三爻卦上下纵向配对为主,横向比肩为辅,体现父子世袭制家族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解读了《周易》上下经及文王八卦方位图的内涵、本义,并以周初的典章制度、婚姻制度等史料,进一步求证了“文王拘,演《周易》”的确然性、目的性。同时,依据《易经》经文形式内容的不一致性,及《左传》中某些筮例呈现的象义相背,说明《周易》不是一本筮书,而是周代开国先君的政治设计图,“家天下”的秘籍宝典。 将华夏民族由野蛮、开化到奴隶制文明的生活进程与文化传承中的“结绳而治”、“始作八卦”、“文王演《易》”及其后人“尚其象”、用其象的传说和历史续接起来,破译八卦《周易》密码的做法,是易学研究上的一个全新尝试和突破。本书的出版或许可以引起《易》家和众多喜《易》者及从事考古、哲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人们的阅读兴趣和进一步探讨。

作者简介

陶宥亘,原名陶有恒,1945年4月出生于江苏通州市。1961年8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新闻干事、指导员、宣传科长、团政委、人武部政委。后毕业于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曾与战友共同为南京军区政治部编写连队教材《人民军队》,为中国少儿出版社编写《给少年朋友讲解放军的传统》。1986年12月转业地方,历任温州化:工总厂党委书记、温州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温州市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副主任。
工作之余长期坚持自学,先后经华东师范大学中文专科自考毕业,北京经济管理大学经济管理专科函授毕业。1990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八卦易学。经过17年的艰苦探索,反复推演八卦和八卦组成的六十四卦图象,撰成《易经新得》。

书籍目录

八卦赞兼序前言第一篇 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记录 第一章 顾名思《易》 一、扪书自问 二、解“周”定“易” 三、史闻三思 第二章“象外无辞” 一、一书两“型构” 二、从原始创作到成书,历时久远,卦象本义,扑朔迷离 第三章 来自近代原始人类群体的“传真报告” 第四章 伏羲先天“八卦”的对偶性 一、《伏羲先天八卦次序》图 二、按伏羲先天八卦次序图作浑沌生人图解 三、图解要点释疑 四、从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可以看出几个特征 第五章 以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原始级别制”为生活原型的推演 第六章 生命的呼唤 一、八卦的形成——艰难的生命之旅 二、八卦的运气——生命大分子的逻辑 三、原始创造的科学品位 第七章 “结发夫妻”与“结绳而治” 第八章 神话故事的暗示 第九章 寻根问底和落叶归根 一、先天八卦次序图“寻根问底法” 二、六十四卦方圆图“寻根问底法”图示解释 三、六十四卦卦名 四、“寻根问底法”推演六十四卦方圆图的要诀归结 第十章 帛书《六十四卦》的佐证 一、帛书《六十四卦》与先天八卦体系的同异 二、帛书《六十四卦》产生的时代 三、帛本抄写者留下的启示第二篇 古老的氏族文 第十一章 阴阳两爻的源出 一、“生殖器符号说”符合童年人类社会关系发生发展的本来面貌 二、“生殖器符号说”符合童年人类道德心理孵化发育的特征 三、“生殖器符号说”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逻辑 第十二章 先天八卦体系一阴一阳两个符号的若干组合规则 一、阴阳之道的不同范畴 二、一阴一阳的层次规则 三、“三爻成卦”的“根、干、枝”概念 四、一阴一阳符号构架八卦的“纯”“正”“偏”概念 五、八个经卦两个世系的界定规则 六、八个经卦组合为四对夫妻卦的排列规则 七、先天八卦循环互生的排列组合规则 第十三章 六爻成章 第十四章 “象类万物”与“万物类象” 第十五章 辨方定位,趋时择吉 一、观兆察变,“道法自然” 二、“三生万物”,“妙万物为言” 三、八卦方位图的“先天”之“位”与“后天”之“时” 四、卦易学演绎为命理学的两个“因子通道” 五、时间是生命的河,生命是时间的流 第十六章 由卦生数,以数代卦 一、数应卦生,卦倚数演 二、象涵数义,数衍象类 第三篇 家天下的秘籍宝典 第十七章 《周易》解读 一、《周易》卦序的组合规则及本义 二、解读《周易》的思索 第十八章 《周易》与周初的典章制度 一、卦建宗法制的“原创版” 二、制礼立德的基本依据 三、婚姻制度的准绳 第十九章 《周易》与卜筮 一、“王者”之《易》与“卜筮”之《易》的源与流 二、《易经》经文结构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性 三、治《经》者遗留的历史困惑 附录一 《周易》经部原文 附录二 《周易》传部原文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顾名思《易》  一、扪书自问  关于中国卦易学的研究,公认的有文字记载的典籍是《周易》,简称为《易》,通常也称作《易经》。  《周易》书名最早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  由于历史变迁,《周易》曾经过一个竹帛书写的时代,今人已无缘见  到《周易》原本。现所通行的《周易》为汉代学者援《传》入《经》的经传合,编本,此类合编本以魏晋时代的王弼注本流行最广。易家们大都倾向于这一通行本与原本《周易》较切近。张政烺先生在《帛书(六十四卦)跋》一文中曾指出《周易》通行本六十四卦的次序“旧本如此”。  根据新近的考古资料,专家们认为“今日所见最早的《周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安徽阜阳双古堆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先后出土的“阜阳简”和“帛书”卦易。两者墓葬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l65年、公元前168年。阜阳简已残破不全,不足与通行本《周易》一一印证;帛书《六十四卦》基本完好,但卦序排列与通行本《周易》皆不相同,卦名亦有差异。据此,行家们称它为“《周易》帛书本”,简称帛《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易经新得 PDF格式下载



著书最怕人云亦云,而作者的点点新得颇有些坚持和创意,需慢慢品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