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理论与实践

苏益南 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作者:

苏益南  

页数:

283  

前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要巩固自己的长期执政地位,关键和核心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而基础是要体现广泛的群众性。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大学生汇聚在党的旗帜下,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了解党、热爱党、追求党,确保这个群体能够听党话、跟党走,是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的高等学校,一定要有时代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参与意识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果,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出发,回答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产生的各种困惑,使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心理、政治取向不断走向成熟,使他们坚定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青年基础。同时,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育才观、成才观和评价观,坚持知识教育与文明修身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学校培养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和新载体,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努力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任重而道远。

内容概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要巩固自己的长期执政地位,关键和核心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而基础是要体现广泛的群众性。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大学生汇聚在党的旗帜下,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了解党、热爱党、追求党,确保这个群体能够听党话、跟党走,是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关于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方兴未艾。本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CDJ003)“新时期进一步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成果,试图对此做一些积极探索,力图实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书籍目录

上篇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和工作理念 第一章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二节 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群众基础 第二章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第四节 高校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五节 与时俱进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 第三章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工作理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人才观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育才观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成才观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人才评价观下篇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实践与探索 第四章 思想建设 第一节 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节 爱国主义教育 第五章 道德建设 第一节 道德建设的基本內容 第二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第三节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 第四节 大学生诚信教育 第六章 文化建设 第一节 文化:从历史范畴到思想范畴 第二节 传统文化教育 第三节 校园文化教育 第七章 学风建设 第一节 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节 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九章 就业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要做到几个结合 第十章 实践教育 第一节 与增长才干相结合 第二节 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教育 第十一章 创新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 第三节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 营造大学生创新教育环境的主要措施 第五节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 第十二章 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节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之组织建设 第二节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之队伍建设 第三节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之制度建设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决议还强调:“不过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看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判断标准,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80多年历史经验证明: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发展党的组织,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中,毛泽东把党的群众基础向“前端”的第一产业扩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思想;邓小平把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向“高端”扩展,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江泽民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方面,则扩展到包括在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中就业的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提出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在近代中国社会中,农民是主体,占80%左右,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只占小部分。中国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但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它必须把广大贫苦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阶级、阶层团结起来。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壮大党的力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党利用思想建党的武器,把农民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变为自觉地为党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的先锋战士,逐渐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的“星星之火”很快成“燎原”之势。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因势利导,吸收了一大批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从而使我们党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加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广泛联系,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我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比较起来,工人阶级在整个社会中仍只是一小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把自己的阶级和群众基础界定为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本着“积极慎重发展的方针,有计划地在广大农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开展新党员和基层组织的发展工作,吸收各行各业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大学生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群众路线不能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