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茶花女

(法)小仲马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法)小仲马  

页数:

204  

字数:

179000  

译者:

王振孙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认为只有在深入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人物,就像要讲一种语言就得先认真学生这种语言一样。既然我还没到能够创造的年龄,那就只好满足于平铺直叙了。因此,我请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除女主人公以外,至今尚在人世。此外,我搜集在这里的大部分材料,在巴黎还有一些人证;如果我的证据还不够的话,他们可以为我作证。由于一种特殊的机缘,只有我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因为惟独我洞悉这件事情的始末,否则是不可能写出一篇完整、动人的故事来的。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茶花女 PDF格式下载



茶花女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都了解的.我买回来以后读了好几遍,玛格丽特是一个聪慧的姑娘,生前轰轰烈烈,却在孤独和寂寞中死去,她得到了爱情,但是是谁扼杀了她的爱情,表面上来看是阿尔芒的父亲,但是实际是阿尔芒,他一次次的猜疑,和他无法摆脱的虚荣的内心,扼杀了他们的爱情


买这本书是为了学生时代第一次读此书的记忆和感觉!个人认为把男女感情写道这种程度和感人的作家基本没有!


刚收到书,正版,从封面到纸张再到字体,都看着满舒服的。不过不是说明中写的2003年印刷的,是2008年。


难道天气热就会送的比较慢吗?6月5号订的书,当晚就处理了,为什么今天都11号了还没到。我在北京二环耶。这样会对看书的心情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呢。


我很喜欢玛格丽特,她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却失去了爱情。值得!!可是作者也说了,不是所有妓女都可以做到的。她只是个特例!!!!


即使再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也会是两人坐在沙发上看无聊的肥皂剧,而即使再浪漫的爱情最终都会是以死谢幕的一场爱情祭礼。


是的。每个人都应该看看,看看纯洁的玛格丽特,看看那心中只有爱情的阿尔芒,看看那虚伪的迪瓦尔。


这本书比我以前看过的版本好,字体大小适宜阅读,翻译也不错,很喜欢封面。


书翻译的不错,内容经典!推荐阅读!


她是位好姑娘。


茶花女的墓在巴黎的蒙马特公墓,同一个公墓里还躺着本书的作者小仲马。
我是在拜访了他们的墓地后才开始看这本书的。看完以后我很想去一下布吉瓦尔(Bougival),那是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在巴黎的西边不远。那里不单有茶花女的故事,还有很多传奇。比如屠格涅夫,比才,等等。可惜有事错过了,希望今后还有机会。


那天在南京坐在出租车里,穿越隧道和马路,风声在耳,麦基是前座我是后座,我们一直沉默着。后来电台的广播里响起那首《茶花姑娘》,我就对麦基说:……,大学的时候,我曾有一张艾尔肯的唱片,他是新疆人,吉他弹得好,人长得好看,声音也动人,……。我这样说着,沉浸在过往的时光里,那支《茶花姑娘》结束后,又是陌生的歌曲,又是我们的沉默。茶花姑娘茶花姑娘,一杯茶忘掉忧伤。奇怪的是,茶花和茶本是两件不同的植物,词的作者怎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茶花姑娘,难道是采茶的姑娘?也不对,那样叫茶姑娘才准确啊,就像《茉莉花》里采茉莉花的姑娘,应该叫茉莉(花)姑娘!前两天读小仲马的《茶花女》,玛格丽特因为手里长持有茶花故被人叫做茶花女。心想这才是正宗的“茶花姑娘”,虽然玛格丽特是个妓女,但读过并且喜欢《茶花女》这本书的人,一定也像阿尔芒一样,觉得她是善良单纯的,所以“姑娘”实在比“女”更贴切于她了。艾尔肯音乐网:http://www.arkenmusic.com/茶花女在豆瓣: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83436/


茶花女的爱情是感人的。纯洁,真挚,令人潸然。


内容OK


藏起来


挺好看的书手感也不错


翻译不错,就是插图太少了


从前就看过,但是别人的书!这次是作为收藏而买的!内容很感人!


一直在当当上买书,是正品!但是评论的验证码,为什么那么不好认呢?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看过茶花女的人都会选择相信爱情会在一瞬间定格。阿尔芒在剧院看了玛格丽特一眼,从此深深的陷入到与玛格丽特的爱情中。茶花女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同情和敬佩的妓女,我却不认为妓女的身份影响到了她的善良,她的伟大,她的牺牲,还有她对爱情的信仰。她放弃了在巴黎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放弃了公爵对她毫无条件的宠爱,放弃了无数的巴黎上层社会的男子的追求,跟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年金不高的阿尔芒私奔到乡下生活了六个月,那段时光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无数次两人都想回到那时。
  
  只可惜,现实狠狠的扇了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一耳光。阿尔芒想让玛格丽特继续以前的高品质生活,他过继给玛格丽特母亲留下的六万法郎的遗产,一遍又一遍的向玛格丽特承诺着爱的唯一和永恒,这件事成了阿尔芒的父亲迫使他们分开的催化剂。什么门当户对保全女儿和家族的名声,什么相信他们之间的爱情的矢志不渝,表面绅士的老父亲依然选择让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回想玛格丽特当掉了首饰、卖掉了马车、住进了小公寓,最后甚至无奈回到巴黎的情景,不禁感慨玛格丽特对爱情的坚守和对爱情的理解的深度。她的生活本来彻底的改变,本来未来是如此的光明和美好,却因为社会的不接纳、传统的保守理念,又回到过去充当别人的情妇,她的心在滴血,她依然爱着阿尔芒。但是她的不辞而别却让阿尔芒不知所措,伤心不已,甚至最后回到巴黎去报复善良又可怜的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最后的日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阿尔芒也失去了弥补的机会。但是她们的爱情却让我们感动。爱情的力量再伟大,也需要经受住社会的考验,她们的爱情没能阻挡冷漠的社会标准对妓女的漠视和歧视,没能保全她们的爱情。


  此刻我只想让自己沐浴在阳光里。
  从半夜11点开始,不知道看到几点,然后睡去,醒来,不知道几点,看完整本茶花女的时候再下床,11点半了。
  这样不知黑白颠倒和外界世界的安静的空间和心灵里,我深深地感触到了每一丝情绪。只要在看书看到黑白颠倒的时候就会深深的入戏。
  想说,从一些语言上来看,的确能看出这是很年轻的人没有太多的历练写出的文字。再从阿尔芒不明就理的就怪罪玛格丽特的情节设置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儿突兀。就每一次茶花作为一种象征可以插入到很多细节但小仲马却没有过多描述的层面上,也是欠缺。
  所以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而言,她真正动人的地方不在于什么文字的修饰和烘托,而是思想的力量。最最震撼的,是这种思想的力量。每一个人物的每一种心理都描绘得非常得当,非常自然,非常有道理,无可厚非。但是却又能在这各自成理的过程中,把茶花女的高尚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或许跟他从不直言妓女生活的放荡,只用一种客观而疏离的叙述方式中营造出了一份纯洁的文字氛围。又从身边大部分人能接受的世俗的大态度去宽恕的描述这样一种不被登上台面的事实的情感基础来描写有关。也跟他采取的这种叙述,自述的表达方式有关。一切的一切,开始变得更为亲切和易于接近。也能感受到各自的无奈。最重要的是,加强了矛盾的戏剧性,难怪会被改编成话剧,也难怪能让人震撼。我看到后面的文字,都忍不住要掉下眼泪来,但很确切的直观感受到那种高尚情怀的指引。
  只是实在叹叹。男人和女人两种生物的区别,我不知道男人是不是真的这样,女人这样突然销声匿迹,前后明明都很明显的表示了,为什么他就会觉得她背叛了他呢。玛格丽特非常了解阿尔芒,知道他最真实的心意,但阿尔芒却只是单纯的爱和嫉妒,不懂得牺牲,只要的是索取。并没有真正的去认真的去了解和理解过女人的心灵,只是一味的为爱做自己认为对的付出。就好像是,女人更注重精神上的互通,她会去真切的了解和信赖对方的灵魂。换句话说,因为内心更为纯真和高尚所以会坚信与幻想,把一切都往最好的方向去想。而男人可能则是这样一种态度,我爱你,我有着这种感觉,我因为这种感觉而做了一些事情,这就是爱和付出了。他们从来不会认真考虑过女人的心灵,不能理解女人做每一件事情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不能从心底里信任,只有在见到对方的时刻才会忘记一切猜忌,见不到的时候总是沉浸在自己莫须有的猜忌里冷酷而冷漠的伤害女人至纯的心灵。就因为她曾是妓女,她曾有无数荣华富贵,她就不可能抛弃过去的生活,即使她无数次表示过她再回去就痛苦不堪。太过现实,不够单纯,骨子里多数是对这个社会消极的认知。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女人比男人要伟大太多,她们一直隐忍,牺牲。像他父亲,即使再正直,即使感动,也不该提出那么自私的要求,难道妓女没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生活幸福吗。虽然他说的一切都动情动理,但假设的前提里就是不把眼前这个血肉之躯当成血肉之躯来看待。小仲马独到的对话设计也很深刻,在一些客观真理上的描述,总是简单却真挚,其实妓女这个行业真的算是看透人情冷暖,说出来的话都是冷漠而客观,这不是他们选择的,只是他们的身份让他们学会剥离开像旁观者这样看待这个世界,是世界不给于他们温暖,所以我可以想见这里面小仲马和众多妓女们的接触交谈也后,才能那么真实的表现各自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好的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感知。没有经历的人注定写不出什么深刻。
  也难怪改编成戏剧以后才能更加突出最核心的价值了。我都可以想见即将要看的大剧院版茶花女有多么的令人震撼。我一定会落泪的。
  


   美丽绝伦的玛格丽特从一位质朴的乡下姑娘为了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了滚滚红尘,沦为一位巴黎上流社会有名的交际花,染上了随意挥霍金钱的恶习。她疯狂的寻欢作乐麻痹自己,忘却自己的行径,但内心却始厌恶极了这种空虚,伪装的生活。玛格丽特好似在一条荆棘丛生的沼泽里挣扎,保持有纯洁心灵的女子,她渴望真正的爱情,纯洁的爱情,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终于,她遇到了阿尔芒,那个善良,风度翩翩的小伙子。玛格丽特第一次看到别人会为她的病痛掉眼泪,她也第一次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切。他们相爱了,尽管阻碍重重,但是至死他们都深爱着对方。
   玛格丽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莲,洁白无瑕,透着光亮,但是这光却那么微弱,漂涉渺。最终还是被黑暗,这般强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张弓,外表被剥食得一无所剩,而内心却是坚固、圣洁的。但是她为了能将箭射得更远、更准,她在不断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毁灭掉。
   只要付出真实的感情,无论对方是何种女人,都足以使男人升华。被人焦急等待的回信,总是在人们不在家的时候来到的。当一个男人终于爱上,如同他被人爱上的时候,这个男人一下子就享尽了人间的情感,经历这次爱情之后,他的心对其他任何人都关闭起来。人生真美好,看你戴什么眼镜去看。头脑是狭小的,而它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它却能环视辽阔的天地。我们这种人,一天换不到情人们的欢笑,一天讨不住他们的虚荣,他们就抛弃了我们……我们再也不是我们自己,我们也不是活生物,只是些死东西罢了。女人有时候会容许别人欺骗她们的爱情,却从来不容许伤害她们的自尊心。看过《茶花女》后,我终于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在玛格丽特弥留之际,她身边没有一个人,亲爱的人,你在哪里?深深地想念,怀念着那在一起短暂的美好时光,而那些日子如今安在?一直到生命的最后,玛格丽特都相信,人,总不会永远不幸。而她也一直在等待,等待爱人,等待春天的来临。
  


  从现代婚配论看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一起的可能性,答案必定是否。
  
  
  最近上西方文论时,老师说柏拉图在“迷狂”里也给爱情留了一块地,称之为“爱情的迷狂”,我们大可以大胆推测,从人学会用理性思考时,爱情则作为一种欲望的本能表现被压制在理性之下,潜伏在每个人的血液中,平时你看不见感觉不到,走在路上,你也许会对路边那些没完没了的卿卿我我的情侣们嗤之以鼻,当听到关于男男女女们的八卦乐事,你还会对他们为了爱情辗转反侧起起伏伏分分合合的情况感到十分的不理解,你独然一身冷艳高贵,你觉得爱情就等于瞎折腾,是一种没有实质意义的对于生命的严重浪费行为。直到有一天,你自己也陷入了名为爱情的圈套,一切理性瞬间土崩瓦解,欲望扑山倒海,理性奄奄一息,你也终于成为了爱情的阶下囚。
  
  我们的阿尔芒和玛格丽特就陷入了这种爱情的迷狂中,这一切来得并不突然,第一次见过但没接触,第二次接触但不顺利,第三次水到渠成皆大欢喜,他们成为了情人,缠缠绵绵,一刻也似乎不能分离。一个在犬马声色中消费青春欠了一屁股债却又不得不持续摆阔的高级妓女,一个靠父母养活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地位的三无继承人,拿什么谈爱情?
  
  或者说,拿什么来消费爱情?
  
  爱情是个奢侈品,想要消费,先交门槛费,入了这个门才能继续通关,至于以后打不打得过各路boss一路升级,那得看装备。
  
  ——阿尔芒明显在装备上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靠着父母坐吃山空,没掌握经济权就没底气,哪养得起女神啊?靠着赌博这种终归歪门邪道的手段,就算你再怎么理性,也不是长久之计,性格怯懦多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始终上不了台面。
  
  ——至于女神玛格丽特,习惯了奢华生活,男人们众星捧月的绕着她求爱,拿开法国当时的那种糜烂的社会背景,单看这样一个美丽而又骄傲的女性,我们往往会怕她——揭开美丽的面纱后——实质上却自私而又贪婪,任性而又粗鄙,但小仲马自己也说了,并不是所有妓女都是那个样子的,所以塑造了玛格丽特这样一个在物欲冲洗中依旧能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勇敢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但是再怎么人品爆发,身体早就搞坏了所以不具备持久战和爱情长跑的能力,又欠了一大笔钱,生活作风和生活环境尝试过改变但是根深蒂固的坏影响已经深深扎根所以挣扎只能算是徒劳,耳朵根子太软,未来公公一哀求就肯放下自己的坚持,从长远来看,她不具备统筹兼顾的眼光和绝处逢生的能力。
  
  再加上外界干扰——女友ABCD等人的碎碎念+家庭阻力+男性ABC等人的介入等,《茶花女》注定了是个悲剧,这场爱情的迷狂也终于会以凉薄告终,这场爱情以光速坠落,漫天火花让我们这些为之痛心的读者哭的稀里哗啦情不自已。
  
  
  但是他们就是不会在一起啊,放在哪个时代都注定劳燕分飞。
  爱情的迷狂让人忘掉理性,但迷狂终会清醒,所以,谈一场理性的恋爱多好啊。
  可惜的是,世间没有理性的恋爱,理性和爱情永远是两个方向的,当你能够客观地分析得失权衡利弊的时候,那么你自然就不在恋爱中了,你只是以为你在恋爱罢了。
  


  新浪微博@文言文基础 的小编最近在做《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相关注释,有共同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交流学习。
  林纾涉入译界却是极为偶然的事,他的译作如此畅销也在意料之外。当时恰逢林纾母亲去世,接踵而至又是妻子病故。魏翰、王寿昌等几位好友为帮林纾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译书。林纾起先再三推脱,最后才接受了这一请求。《巴黎茶花女遗事》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雨果塑造出玛丽容德洛姆,缪塞塑造出贝尔纳雷特,大仲马塑造出费尔南德,历代的思想家和诗人,都向风尘女子奉献了他们的仁慈之心。小仲马呢,则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女子。
   山茶花拥有着禁忌之花的形象,雌雄同株且意义暧昧,与玫瑰的丰盛华丽,牡丹的高贵富态相比,山茶花的沉稳内敛、接近几何圆的形状,完美规律的花瓣无不时刻展现其独特魅力。虽然我知道她叫玛格丽特,但我更愿意叫她茶花女小姐。因为女人花,花如人。
   身为一名法国名妓,被多位富豪包养,身处纸乱金迷,奢华骄淫的圈子,她沉浸但不陶醉,欢笑但不快乐,其实茶花女很清醒,看得透,她熟悉一切逢场作戏,了解男人的虚荣和攀比,看透世间人心的冷暖。她依附男人,却不轻信男人。她在男人圈里充当男人争先占有的对象,她清楚知道自己只是男人世界的高贵附庸和炫耀工具。我不相信她快乐。她的伪装和冷漠,也不过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已。
   谁料得?阅男无数的茶花女竟然对普通的阿尔芒瞬间倾心,纯粹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因为你见我咯血,马上抓住我的手,因为你流了泪,因为你是我世上唯一从心里怜悯我的人。我来告诉你一件荒唐事:从前我养了一条小狗,在我咳嗽的时候,它就一副忧伤的样子看着我。它是我唯一爱过的生灵。就是这样,就像对我的狗,我立刻就爱上了你。”一个眼神,就此俘获了茶花女的芳心。她同阿尔芒爱就爱了,她真的用生命在爱,不顾一切。她的高贵和圣洁令她在炽热的爱中凤凰涅槃,获得重生。她脱去妓女的外衣,展现出来的是一位为爱而生的纯洁女孩。法国郊区乡村的美丽别墅里,她和阿尔芒日日夜夜水乳交合,拥抱,欢笑,双方通过欢愉热烈的做爱令彼此相爱的灵魂渗透升华。
   她为了爱不计后果,违背老伯爵的约定,瞒着阿尔芒变卖家当和首饰,改变以前固有的生活习惯,她为爱坚定,为爱坚持,她让我觉得,在爱面前,只要相爱,什么问题都不足为惧,什么问题都不将会是问题。她极尽奉献,极尽付出,前提却不给予阿尔芒任何困扰和压力。
   直到这一切由阿尔芒父亲打破。十几年前,当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造成这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就是阿尔芒的父亲。是他,就是他,令两个相爱的人无法相爱,相守。只能说,当时的我还看不懂爱情,现在的我也不敢说懂得爱情。但如今我觉得,爱情不再是个简单的东西,尤其在现实面前,更不是个纯粹的东西。当阿尔芒的父亲充分表达对茶花女的尊重和理解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分析两者关系所带来的影响:例如阿尔芒未来的不确定性,女方物质基础不能被保证所导致的可能后果,男女感情变数后的效应,社会圈的舆论压力,亲友方面的指指点点,阿尔芒妹妹的切身幸福等等等等。老先生的话,句句在理,逻辑分明,无可厚非。在这里,请允许我用分析。因为爱情面前如果用上“分析”这字眼,其实就是对爱情的亵渎,就已经是变味的东西。可是除此以外还能怎么办呢?纵使有一百个俩人在一起的理由,但只要有一个理由令茶花女相信没有她的阿尔芒将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那或许她就不得不选择放弃。茶花女眼含泪水,毫无怨言的履行对阿尔芒父亲的承诺,这承诺的背后,我几乎能听到茶花女心灵破碎的声音和绝望的孤立。自私的爱情是将自己所爱霸道的占为己有,无私又无奈的爱情就是放开手,确保自己的爱人阿尔芒有着更加稳定和美好的未来,不让同样爱着阿尔芒的父亲和妹妹遭受辜负。茶花女痛哭流涕对阿尔芒父亲说:“先生,就像吻你女儿那样吻我吧。我向你发誓,这个我所得到的唯一纯洁的吻会给我战胜爱情的力量。一星期之内,你儿子就会回到你的身边,他可能会难受一个时期,但他从此就得救了。” 一个吻,是力量,更是劫数,是承诺,更是煎熬。我甚至错觉,那一刻时间静止,茶花女头顶光环,善美得如同天使。
   重回轨道,极尽投赴的奢靡生活也不过是为了麻痹茶花女痛苦的内心,也不过是为了驱散自己心里那位想见不能见,想爱爱不到的爱情回忆。不解其由的阿尔芒由爱生恨,展开对茶花女的一系列毁灭报复:当着她面找情妇,冷嘲热讽地言语攻击,叫人送钱侮辱她人格...这些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万箭穿心体无完肤的茶花女,带着病体亲自跑到阿尔芒家,痛苦中带着哀求,哀求阿尔芒停止对她的伤害,即使这样,她都没有把呼之欲出的真相告诉他,即使这样,她都甘愿再次付出自己,说着”你的,你的,都是你的,只要你想要我的身体,我都愿意给你,你完全可以利用完再扔掉。”......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一个女人,爱至如此,该是多么低姿态和了不起。
   泪点在茶花女给阿尔芒写的信里达到高潮。天各一方的恋人啊,从此相隔两个世界。茶花女是多么多么盼望在临终之前再见到阿尔芒一面。她清醒时,想着阿尔芒。昏迷时,还叫着阿尔芒。她只要能写,就用生命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有关他的日记。爱一个人的感觉大概如同有了鸡肋,也有了铠甲。肺炎,发烧,咯血,咳嗽,自始至终都割不断她对阿尔芒的一往情深。她产生过重生的幻想,康健的希翼,却敌不过现实的残酷。是的,现实,赤裸裸的现实,极其展现的残酷面,这大概是身处社会群体中的个体不能不考虑,无法逃避又无力绕开,无奈屈服的东西。
   内心似火的茶花女,爱到剔骨剔肉,把自己的血肉刨出来,溅出血花都不吭一声,不皱一眉,这是茶花女灵魂最高贵最最圣洁的地方。
   以爱之名——身为妓女,她不必抱歉。身为妓女,她比世间女子都干净。
   人类为爱而生,为爱延续,为爱而死,为什么要因为爱而惭愧?胆小?


  以前常相信:人定胜天。
  以为如果你没有实现你的梦想,只能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而现在,我开始相信,有些事情在某个重要的节点已经注定,无力回天。
  譬如玛格丽特的爱情。从她选择妓女这个职业开始,她就不可能收获爱情的圆满结局。
  因为,人首先是社会性的,没有人可以脱离这个圈子,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社会地位,你的名誉,你的责任,你的义务。。。。直到你死。
  所以,无论这份爱情多么真挚,终究走不到最后。
  摆在你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选择题:花儿很美,但是花期很短,注定凋零,你愿为之付出只为曾经拥有,还是闲看花开花落呢?
  玛格丽特是可怜的,但是相信也是幸福的,因为它至少曾经拥有过,而没有纸醉金迷空了一生。
  
  另一个角度,你关键节点的一个选择,直接影响你的一生。所以千万不要游戏人生,要谨慎选择,跟随自己的心,向死而生。


  以悲剧结尾的爱情往往是美的,如果爱情住在婚姻里了,就会变成闹剧,鲜少成为喜剧。
  假设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真的结婚了,结局会如何呢?玛格丽特如少女般天真,对爱情的真挚要匹配一个与之同样愿意为爱情牺牲的男人,这会获得幸福,但阿尔芒不是这样的男人,他愿意为爱情能做什么牺牲,他善妒,易怒,从今天来看,这都不是好丈夫应该具备的品行,甚至连及格都很艰难。退一步来说,假设阿尔芒和结婚了,阿尔芒会一如既往地专情于玛格丽特吗?肤浅地说,美貌吸引了阿尔芒,但是女人的美貌如逝去的流星,在巴黎那样的花花世界里,这种吸引可以持续多久?我当希望它是一辈子的事,如果一定要说是谁毁了爱情,那只能是时间,世俗的偏见不是,亲人的阻拦不是,只有时间,将一切最美好的东西撕裂,露出狰狞的面孔。
  一见钟情,两人陷于热烈的情欲中,沉湎于情欲之中不能自拔,一开始他们的相爱注定就是毁灭性的。这种情欲一旦发生,它的结局就是毁灭,毁灭有两种方式:一种如《失乐园》和《感官世界》里的情侣,最终寄望于死亡在情欲里获得永生,另一种是相爱已久,多么美妙的情欲最后都会变得单调得无法忍受。他们分分钟不愿意离开不是因为爱情有多深,而是因为不确定的分离时刻逼近他们,就如同站在悬崖边上。
  假设阿尔芒和玛格丽特在一起,或许会演变成《德伯家的苔丝》版本。
  自古多情空余恨,像玛格丽特这样多情的女人,无论那个男人对她是专情的,还是滥情的,她的故事注定要用悲伤来标注。
  


   看完有种想哭的感觉,为玛格丽特。当玛格丽特爱上阿芒时,就注定这是个悲剧。两个不该相爱的人冲破阻碍阻碍决定相爱。那注定就会成为一个悲剧。因为太过相爱分开,让人痛心。因为后来不爱了分开,让人心痛。而玛格丽特的爱注定会让她成为一个悲剧。与杜十娘很像,十娘怒沉百宝箱。比起十娘来说,玛格丽特更幸运一些,至少阿芒始终爱着她。
   你的无私,对于世人来说,是伟大,是善良,是圣女,是光芒。可对阿芒来说,是多么的残忍。就这样选择放弃了他。既然选择在一起,就应该决定共同面对一切。你选择自己牺牲自己。成全大家。可是死的人走了,活着的人呢。在悔恨和懊恼中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玛格丽特无私,但对于阿芒来说,她又是多么的自私。
  
   两个人的悲剧,是谁的错。社会的不容忍,阿芒的父亲的劝说,玛格丽特的善良。 我认为是阿芒的不成熟,他的不信任。更是阿芒的不自信。
  
  
   想起了高一语文老师说的 门当户对 当时班里的都不同意,心里很鄙视语文老师。说老师是老古董。随着年龄的增大,见识的增加。真的明白了老师。爱情多么曲折,结局就会多么悲伤。很庆幸,她们是因为太爱而分开,而不是在年老色衰之后再选择分来。


   我手写我心。
   的确。
   小仲马曾经爱上了一个名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女子。她当时一身穿白,头戴意大利草帽。他对富人和社会名流的自由不羁的态度,它散发的光彩和神秘气息给小仲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快,小仲马成为了他的情人,为她负上了债。后来他们发生那个了争吵便断绝了关系。小仲马为了忘却旧情,埋头创作。后来玛丽·迪普莱西嫁给了伯爵,可那是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而大仲马父子到了西班牙的加斯地去旅行。最后她23岁时便香消玉殒了,入殓师她的灵柩上洒满了茶花。于是,知道了噩耗的小仲马躲在客栈里花了一个月的功夫,一气写成了《茶花女》。
   有些人虽然 身在尘世,但她的心灵却依然纯净。爱情,让人无可救药的东西!!!!!!!!
   玛格丽特是这样。
   小仲马也是这样。
  


  飘了一整天的雨,空气摸起来湿冷冷的,早早的窝在床上,点了一盏台灯,昏黄的屋子里静静的结束了《茶花女》。
  开始时,顺着本能的“主人公情节”把大量的同情投给了玛格丽特(雏菊、茶花女)或许我更喜欢用雏菊去称呼它,一是如书所述玛格丽特的法文释意,二则雏菊花语隐藏着的爱。故事里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隐隐约约让其琢磨不透。或许这么说来又显得略无理,在那六个月里玛格丽特的爱来的那么彻底,为了不让阿尔芒担负一些物质上的包袱,她瞒着他拜托普律当丝帮忙典当自己所剩不多的珠宝马匹、但是这却让阿尔芒起了疑心,感觉阿尔芒总是对玛格丽特心怀疑虑,不知道这应该是归结为爱的太深还是占有欲在作祟。这样一说我觉得自己以后的爱情还是得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因为阿尔芒的怀疑,那个她深爱且深爱她的那朵雏菊是吃的多少苦,痛了多少日夜。我总觉得爱情带给人的伤害是超越生命的。一直到故事的最后,阿尔芒的悔恨也都只是因为他的不信任,他甚至几度因为不信任故意和巴黎其他妓女暧昧目的只是为了报复。写到这里不禁又想感叹好可怕。信任总是那么简单却又那么难的游荡在爱情的泡泡里。
  其实整本书是以一个同情者的目光看下来的,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同情是个贬义亦或是中性词。这里需要注明的是,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褒义,甚至带有一点尊敬的感情色彩,我并不觉得那些从事妓女的人很低俗,不觉得那些去找情妇的人很恶心。虽然我可能不会允许这些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面,出于人本能的反应吧。呵呵。好了,言归正传,至少对于马克里特,普律当丝,以及最后一带而过的奥林普我都是非常同情的,首先,玛格丽特的遭遇已然让自己深陷悲伤无法自拔,为了还债不得不出卖自己宝贵的一些东西,为了想要得到一份凌驾与物质之外的爱不得不自己默默承受,对于阿尔芒妹妹的婚事,阿尔芒的前途她被迫接受误会离开,最后当其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守着的只有那些逼债的债主和偌大的房屋以及那些凉到骨子里的遗憾。再说普律当丝,她深深的感知到妓女只有年轻的时候才是辉煌的,老了,就像一盘散沙,飘去哪里也都没个方向,她没有依靠,唯一只有与那些正红火的妓女保持良好的关系从中捞取些什么。这样看来玛格丽特在她即将枯萎的时候死去真的是上天的眷顾。最后来说奥林普,对她的同情好像没有那么深刻,只觉得她的挥霍她的放荡好像让她无法像雏菊一样收获一份真挚的爱情,这挺让人难过的,在者她只是阿尔芒用来报复玛格丽特的工具也让人心生同情。再来说说老公爵,因为爱女心切,无法接受女儿逝去的事实便选择让玛格丽特来冒充,几乎为了她选择倾家荡产,他并不像一般的男人,他对玛格丽特的爱只有父亲对女儿的爱。可是他还是束缚不了玛格丽特的自由。同样,N伯爵不停地用物质诱惑妄图束缚玛格丽特,用金钱占有玛格丽特的心,但永远得不到其心的事实想来也挺可悲。最后说起阿尔芒,无疑,自他爱上玛格丽特起,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将要充满同情。印象最深的自然是他收到玛格丽特的日记之后,得知了全部真相之后,她深爱的人却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成功的利用迁坟的机会看了一眼逝去的玛格丽特。但是所有的一切还是不再了,生命又将翻开新夜。
  好吧,第一次写下读后感,可能逻辑思维还并不是特别清晰,下次会继续努力,好了,不早了,晚安!远身边所有人幸福。
  


  还记得这本书,当时过境迁,最能留住心底的,便是茶花女的高尚情怀。
  我曾很鄙视男主人公,作为一个知识份子,不能抱有伟大的信念和高尚的节操,反而不断堕落。可而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他性格上的软弱,更是他身处在那样的社会里,精神上的贫乏。一个人若是精神倒塌了,他还能立的起来吗?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的现状,也是后辈们的悲哀。
  虽然如此,但女主人公舍身忘我,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精神依然让人赞叹和崇敬。虽然,她不像一般传奇的女子向世俗宣战,但是她的屈服,却那么让人痛心!人言可畏,愚昧的公众会给美妙的事物带来多大的伤害和破坏?在这时,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多多帮助别人。为什么?只有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提升别人的精神境界,才能减少自己未来被愚昧约束的阻力!这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又失去了什么呢?


   这本书挺好的,让我看了刻骨铭心,不论是书里的情节,
   还是人物的描写,我都特别喜欢。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你们的体会一定会很大。仔细地阅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生
   活.....
   茶花女虽然是个妓女,但她的纯洁善良,根本没有让人感觉
   到她的身份,反而让大家更加敬佩她。


   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深刻的阐述了人间真爱的形成、幸福的追求的重重阻力。门第观念、贫富差距、生来容貌……寻找一种真爱是有多难!?
   多少人,相遇却不能相恋,是不是还不如擦肩?至少若无相遇不用为了成全对方本应拥有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不用为了对方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情为何物?凭什么让人生死相许?
   玛丽有两种颜色茶花,白茶话和红茶花。每当白茶花换成红茶花便是他们的邂逅之际。可是就像花一样,白茶花天真无邪,红茶花天生艳丽。但是终究有凋谢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因为外界的阻力而一次次凋谢,一次次换成愤怒的憎恨和宽容的忍受。然而,花有重开日,他们的爱情却注定是悲剧。
   在爱情面前,最终总是有人要受伤,但是我想,不管是活到最后的阿尔芒,还是在疾病中死去的玛丽。他们都身受重伤。可是,他们不会后悔。尽管他们的幸福与这个社会相悖。但是,他们不会后悔。因为那是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我能说四星都给女主了好嘛(外加是名著..= =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对男主这么的不屑而且还带有无比的反感。刚开始男主矫情地让我都有了不想接着往下读的冲动。爱到无法自拔?爱到撕心裂肺?爱到海枯石烂?你就见了她一面好吗?! 这不是生理反应是什么?你确定你用的是脑袋不是下半身说得?再说说他的嫉妒心以及猜忌心,我的天,如果当初多点理解多点包容多点问候和温暖,我觉得女主能活得更长一些吧!最后哭得那凶残样以及悔恨到死的样子,我真的无法百分百地同情。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感觉是个很绅士的人,可是感觉被爱情盲目地迷住了心,看不见路。
  再来侃侃女主。我觉得自己自从高三在英语课上学了运用女权主义分析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后,在之后读书看电影时总会提醒自己女性人物在这部作品里的角色和地位。真的是老师提点了以后才发现各种从小到大听到的童话故事,不是王子救公主,就是恶毒的巫婆(也是女的!),还有什么从小被欺凌被受折磨。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故事设定总是女性那么的卑微和可怜,美貌总是评价的标准,而且总需要男性来救济。我觉得茶花女可怜,爱得太没骨气。我知道在那种时代背景下,不,就是现在,女性也经常处在弱势地位。她受尽阿尔芒的讥讽,最后还要没有尊严地去见他,还要说“我是您的,您想我您就来”。姑娘,把你的尊严拾起来好吗!
  好,现在开始洗白。爱得没有尊严反而烘托了茶花女高尚的爱情。她是一个妓女,却奋不顾身地投入进爱情的染缸。被染地花花绿绿,伤地透透底底,却仍然觉得值得。被人嘲笑,抛弃,被爱得人辱骂,她觉得都值得,因为善良的心坚信有一天世人会理解她当初的作为,她会被尊重。我觉得很伟大也很高尚,同时我也想问: 姑娘你是因为知道自己快要过世而想轰轰烈烈地爱一场吗?可就是这样,也不能把爱情当成你生命的全部啊!
  说到这里就让我想到了一些我看过的新闻还有听过地就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什么一方为另外一方殉情自杀,或者跳楼的。还有女生偷偷把学费垫给喜欢的人买车最后被抛弃。真可笑!实在是无法用文字表达我对此类人的鄙夷之情。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好,你因为一个人尽然去殉情自杀去跳楼!你的生命就这么廉价吗?你就是这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吗?你不是为你所谓的爱的人自杀的,你是为了自私的你。
  好吧,我话题扯远了,总之就是想说,读完这本书我就一直在想人要活得有骨气有尊严,该体谅的时候体谅,该宽容的时候宽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活得那么卑微,让自己瞧不起,还有就是!没事儿一天别瞎矫情,累!
  


  让我想起了魂断蓝桥里面马拉何罗怡的爱情 她们都对自己太诚实太固执 心里面有比爱更重要的东西 纯洁的心不允许她们拥有半点她们认为有污点的爱 这是一种赤子之心的纯粹与美好 又是一种在可预见中义无反顾的决绝 一种坦然而真诚地走向消亡的勇气 曾经美好的依然美好 物是人非事事休又能怎样 这不是晚年思旧事欲语泪先流的的愁绪 而是在某个有阳光的午后突然想起的刹那惊喜 可能当中有点惆怅 毕竟存在过 也无为得到与失去了


   去年中旬,得知他第二次背叛我,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段感情。我知道他是个爱情动物,管不住自己的身体。尽管他对我一直不错,但我早已暗自许誓,如果他有第二次不忠,我必须离开他。
   我的第一次恋爱,就这样画上句号。现在想来,我是多么不成熟,如此偏执。之后的日子其实每天都会想念他,他也就住在我楼下,但是我已经画地为牢,不肯再承认对他的爱。
   而《茶花女》作为2014年元旦读的第一本小说,实在是在爱情上给了我太多启发。就现代社会而言,这种发生在19世纪中旬的法国爱情故事有些过于浪漫,甚至在阅读时常常有考古式的发现,如人物着装,生活方式。但这个故事依然有很强的普世价值。如阶级身份和道德之于爱情的矛盾,到今天依然经常出现在电视剧里。
   这本书真正启发我的,是茶花女对待爱情的态度。她是风尘女子,理应在心中放弃了爱情,但当爱情真正来临时她接受了。尽管这爱情毁灭了她,但也不枉来人间一趟。
   我后来想起了一段话,“你爱的人身边总有人围绕着,他们就如蚊子,索要的只是充饥的鲜血而不是他的生命。”
   而真爱是值得考验的。爱你的人,也值得去原谅。


  我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小仲马的这本书,一直不能成名的小仲马,终于在写了一本和自身经历有关的书成名了,不再在他父亲的光环之下生活,他应该是骄傲的,但是,这个帮他出名的女人,是怎么样的呢?
   玛格丽特,一个风尘女子,巴黎所有女人都嫉妒她,所有男人都想得到她,整个城市为她倾倒,她是风云人物,但不管这些男女对她是什么样的感情,共同的一点是他们从内心看不起她,因为她是个风尘女子,她因为这个身份得到各种青睐,也因为这个身份遭人嫌弃。
   她自己是很明白这一点的,她一方面享受着物质的满足,一方面也明白自己的内心是苍白无力的,但是没有办法,她除了这条路还能走哪呢,她精神是匮乏的,只能依靠物资来给予安慰。直到阿尔芒的出现,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从心里爱她,希望她好,希望她快乐。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芒,看到了天使。
   他们在一起虽然困难重重,艰苦万分,但是都没有想过要分开。一直到阿尔芒的父亲的出现,他并不是强力阻难他们的相爱,而是告诉玛格丽特,她爱的狭隘,如果真的爱,应该无私,伟大,如果真的爱这个男人,应该为他牺牲,为他爱的人,爱他的亲人牺牲。也许是爱屋及乌,玛格丽特无法拒绝这个年迈的老父亲诚恳的请求,她同意了,她郁郁寡欢,但还是坚决离开了他,因为爱他,不能那么自私,不能执意留在他身边。可惜这个男人没有看出她的良苦用心,还回去折磨她,她饱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但是还好,她心中充满了对他的爱,她可能死的悲惨,但是她精神上是极大满足的。
  我无法评判书中这些人物谁对谁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同时,每个人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也许是年纪渐渐大了,对人越来越宽容,因为每个人都不容易,都有自己的苦衷。
  但我还是很佩服玛格丽特,她可以忍受不与爱人在一起,忍受爱人对她的怨恨,坚持用自己的方式爱他。很勇敢。
  其实他们都是幸福的,虽然最终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没有在一起,但是他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强烈的感情---爱情,他们为彼此牵肠挂肚,相互怀疑,相互妒忌,但是他们始终爱着对方,至死不休。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感受过,
  感动在心间,也许我们渺小,但是我们始终有爱的权利。


  读完《老残游记》读这个,因为比较薄……然,读着就是不如老残游记舒服……也许是翻译的原因吧。
  男人和女人,在爱情里,即使是这样一个重感情的男人,且即使是这样一个曾经放荡的女人,也仍然是男的残酷而女的单纯。好吧 茶花女和别的女人不一样,可当所谓别的女人动了真感情,应该也是近似;而男主角和别的男人不一样,所以别的男人worse. (多么地有逻辑)
  女人要自强,再一次被印证。
  当然,既然女人都有这样需要感情需要得不得了的通病,所以仍不能一味自强而忽略了感情的付出与经营。Let's just say, we try, and hoping for the best, while we build up our own 安全感。(不知道声称要自强不依赖的女人们有多少能真正做到……)
  读到某些情节时,有人可能会去问自己的男朋友,如果娶了她,他亲妹妹就会嫁不到好人家,他会怎么样。可是一般,不太愿意作的女生,是不会问这个问题的。
  ------------------------------------------------------------------------------------
  昨天读完最后几页。茶花女的日记让人心痛。读到这里我才感觉到这部作品的伟大。
  也许是《死魂灵》里说的,读一部书,先是从荒芜的石子路往前走,到最后才会看到灯火璀璨的城市。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直接从城市写起,但茶花女这部书显然符合了前叙的规律。
  作者应该是要与茶花女“感同身受”,才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文字吧,所以写作是多么令人痛苦的事。而一般读到这类地方的时候,我是不敢太过投入的。像是看唯一的那一部红楼梦的电视剧,即使有z在旁边插科打诨我还是像要被那种哀伤吸进去似的。
  是了,茶花女到弥留之际,真的很像黛玉。虽然一个是自我牺牲,一个是被牺牲。但都是在爱情的绝望中、身体的剧烈的痛苦中。
  或者说其实都是被牺牲?(真希望我能不写这种周全的废话)
  -------------------------------------------------------------------------------------
  另外写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
  如果茶花女文笔能如文中那样好,她真的可以不用去当情妇,而可以成为欲望都市里专写女性情感问题的性感女作家……
  小仲马写的这部书,从写作功力上讲远远不如无数次催眠我的《战争与和平》。后者几乎每一个情节都当之无愧是“璀璨的宝石”。希望几年以后,我能修炼出更深厚的内功,不再被这部伟大的作品所催眠。
  
  


  法国人的爱情浓烈得像是一碗化解不开的糖末,从开始到结束都让人充满期待,从开始到结束都那么让人内心澎湃,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美妙、那么耐人寻味,每个细节都是有意而为之,都是人物强烈情感的细微体现。
  这是一本不会让人感到无聊的书,如果你认真地投入过一段感情中,那么这感受你将来得更为亲切。这本书极易让我产生共鸣,因为玛格丽特,她的爱情和她特有的爱情观让我好是熟悉,我曾遇见过性格像玛格丽特的人,或者说是玛格丽特的情感她也曾经历过。
  情节发展到叙述玛格丽特写给阿尔芒的信的时候,我对玛格丽特的了解更为深入。情到深处,人物身不由己。而世上沦陷于情感的人物,其感受多少是有些相似的。在信中有这么一段,让我感触颇深:“于是迎来了一连串的日子,每一天您都给我一种新的侮辱,我近乎快乐地一一接受下来,因为除了这种侮辱证明了您始终爱我以外,我觉得您越是折磨我,在您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您的眼里就越是崇高。”其中“一连串的日子”则是指玛格丽特在阿尔芒父亲的恳求或者说是威逼下,无奈离开阿尔芒,牺牲自己所剩不久的幸福,成全阿尔芒家族的利益需求后玛格丽特一天一天凄惨的生活。
  阿尔芒想不出玛格丽特为何不辞而别,为何背叛了他们的幸福,而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是阿尔芒觉得玛格丽特离开他之后重返烟尘莫过于是对他的最大羞辱,这种羞辱感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真相大白的那天。
  阿尔芒的幼稚狭隘与玛格丽特的成熟宽容形成鲜明对比。爱的对立面是恨,其转换也不过是上一秒到下一秒的瞬间。曾经深爱过的人们,明白如何才能击中对方最为柔弱的地方,他通过千方百计使自己深爱的人感受巨大痛苦,来换取自己的痛苦与变态愉悦。“或许你会藐视我,而现在您只能仇恨我。”玛格丽特心里清楚,她虽痛苦地将所有侮辱全盘接受,但在最后,独她完好尊严,而其他人在她面前,皆不堪入目。
  爱情的挫败容易让人恼羞成怒。浓烈的爱化为深仇大恨,用情感来折磨情感,以自虐及虐他的方式来换取快感。我曾在百度上查“爱情”,发现它没有定义。诚然,由爱情所生之情感,变幻多端,千颜万像,时而为天使时而为恶魔,直到最后一丝情感消磨殆尽。
  也许你会遇到相似的爱情,但你却很难遇到像玛格丽特的这般女子。“少女越是相信人们善良,就越容易失身,如果不是失身于情人的话,至少是沉湎于爱情。”玛格丽特的身份虽为妓女,但她却似少女纯真,她只是不被人理解或并不被人想要理解。“我常常听说,玛格丽特的爱情就像商品一样,价格随着季节不同而涨落。”这一句便是世人对玛格丽特爱情的假想最好证明。可是当玛格丽特知道在她病重的一个月里,阿尔芒匿名来探病,并在亲吻她手背的时候落下热泪,她动情了,她触摸到了爱情,她似乎是等到了她的the one。
  “对于没有受过善良陶冶教育的女子,天主几乎总是敞开两条通向善良的道路:一是痛苦,一是爱情。”玛格丽特怀着崇高的信仰把这两条路都踏过之后,恍悟前方根本就没有能走出去的路。此时她的漫漫人生路,却已走到了尽头。
  深陷爱情时期的男女,往往是不顾一切的。阿尔芒将母亲留给他的六万法郎给玛格丽特,脱离他的家庭;玛格丽特背着伯爵与阿尔芒隐居乡村,脱离复杂的圈子,改变自己的作息,变卖首饰马车。他们所做的一切一切,是为了他们的幸福,是为了过他们自己想过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总有人不时打扰。可这就是生活。或是鲁迅先生口中的“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
  这样的爱情你也许有过,如果没有,那就是它还没有到来:
  “由我一个人来承受烦恼,”玛格丽特微笑着对我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的笑容,“但是我们有福同享。”
  (我只想把最好的事物献给你,把最好的情感共你分享,其它事情,我一人承担就好。)
  “我还不够富有,可以随心所欲地爱您,却又不够贫穷,像您所希望的那样疼爱你。”
  (不管我是什么身份,不管你是何人,不可改变的是我已然坠入爱河。)
  “让我们只记住一件事,把其余的置于脑后吧:这就是我们彼此相属,我们很年轻,我们相亲相爱。”
  (这感觉来得强烈,别人一切看法由不得我顾。)
  “一个人毫无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是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爱情使人多么崇高啊!爱情使人多么美好啊!)
  “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啊!”
  
  
   我来到玛格丽特的坟地:
   “果然,我眼前出现一方块花丛,要不是一块白色大理石镌刻着一个名字,表明这是一个坟墓的话,决没有人会把这个地方看作一个坟的。
   这块大理石直放在那里,一圈铁栅栏把这块买下的坟地围住了,坟地盖满了白色的茶花。”
  
   玛格丽特在死之前始终未等到阿尔芒的出现,也许她也不会想到死后某天阿尔芒打开了她的棺盖,看了她最后一眼。
   请允许我,谨以茶花来祭奠你,我亲爱的茶花女。


  
  她说,自己就是个从乡村来的姑娘,没有见过世面。到了偌大的城市中,突然开始向往自己所没有的那些东西,因而沦落风尘。可是她的心还是那么纯洁和高尚,她知道自己的生活状态,她什么都明白,她表面上选择接受,心里却还是暗暗向往着真爱。
  然后幸福好像突然降临了,阿尔芒从第一眼看到玛格丽特,便再也忘不掉。他们突破世俗的阻拦,顶着资金和父母的压力,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玛格丽特那时候有多快乐,那是真爱,与肉体无关。为了对方,他们什么都可以做。玛格丽特摒弃多年的习惯,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只为还清债务做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阿尔芒偷偷把自己的年金转给玛格丽特,心中苦恼着怎么向父亲解释。他们在乡村小屋里度日,穿着朴素的布衣,吃着家常便饭,偶尔拉起手在田野上奔跑,有时候只是在夕阳下的长椅上坐着聊天。他们本以为,梦里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繁花是会永远散发香气着的。
  直到那个严肃而古板的老人,出现在她面前,苦苦哀求着她,离开他的儿子。她突然想起自己的身份,自己这样的姑娘,是不配得到真爱的,她奢求太多了。她突然回到了现实,明白了自己的卑微,却还是坚持让老人相信,自己对阿尔芒的感情,是清澄的一份爱,不带一丝杂质,不需要一点物质上的证明。她知道自己拥有的太多了,她不配。她选择消失,带着那份再也回不来的回忆。阿尔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暗暗地报复,带着愤怒至极的心。却不知那个姑娘的心比他还要疼多少倍。
  她在病痛和心痛中死去,心想着等自己去世,真相就浮出水面了,她再也不用被人扣上那些无谓的帽子。她就是她,她还是单纯而高贵的。她的爱,只是给他的。
  事情结束在这。他悲痛地像要死去。
  像她这样的人,是不配拥有真爱的。大家说。
  似乎,只是走错了一步,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她是不幸的,因为她没有完全被风尘吞噬而变得麻木,还有着一颗那么高贵的心和那么简单的爱,使得她是那样的难过。
  她又是幸运的,做那行的姑娘,不会有一个,有着单纯得美得像梦境一样的一段真爱,虽然只是一瞬,那便是永恒。
  


  关于《茶花女》的感想
  《茶花女》是法国小仲马作于1848年的作品。巴黎名妓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的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闭月羞花,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所以人称“茶花女”。)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奢靡的社交生活,离开巴黎,开始了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的父亲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破坏了女儿的婚事,逼着玛格丽特离开,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全然不知真相的阿尔芒认为是玛格丽特背叛了自己,背叛了誓约,背叛了爱,于是在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此后,患有肺病的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恨九泉(也许是爱恨交加)。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和父亲的信,方知真相,追悔莫及,但此时已人鬼殊途,天各一方。
  《茶花女》之所以那么的成功,也许也离不开这正是小仲马自己的真实写照,一部用心,投进的不仅仅是真情实感的作品总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动人的心,不知道,在那份手稿上是不是也泪迹斑斑。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国名著我大概花了一个星期才把这本书看完,纯粹是因为不习惯人物的名字,直到看完,我仍然不曾记得男主的全名,很讽刺的就是这样的状态下我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了这个由一个叙述者听着男主总是声泪俱下地诉说的情感后悔史的爱情故事。
  我想大多数的人看完《茶花女》都会深深同情玛格丽特,这样一个美丽、风姿绰约的女子,沦落于风尘,游戏在一群为了面子而生的公爵伯爵ABCDEFG等之间,就像玩偶一样身上拉扯了许多的线,也许阿尔芒不曾出现,她的一生应会像她身边那事故的女伴一般,最终也会沦落成她人看似光鲜的裙摆边的过气宠物。
  但偏偏这世界上总会有这样一个人,可以让那颗原本已如死灰的心重新的鲜活起来,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因为她爱他,她愿意承受世俗的一切眼光,就算是身负重债,就算是女伴的劝说,只要阿尔芒一直的在身边,她是无悔的。但偏偏是这样的一个女子,一个外表看似高贵实则低贱的女子不能被世理认同,就如同一个歧视黑人的国度,即使说着喊着不要种族歧视,黑人的地位依旧低人一等,也许更不止二等。不被认同,那就意味着爱情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一开始,那个年轻的男子——阿尔芒就被这样一个闪闪发亮的美丽女子深深地牵住了灵魂,他想要认识她,却又怕丢了礼节,当朋友说,对这样的姑娘是不需要什么礼节的时候,他依旧不敢上前,直到玛格丽特犯病,一连一段时间他都去打探她病情,却不愿留下姓名,就是这样的默默关心是玛格丽特不曾拥有的,在那些戴着假面具的舞场宴会上呆久了,也就渐渐麻木,渐渐忘记了自己也有被爱和去爱的权利,也许她不是忘记了,她只是不敢,不敢奢望那些给她大把大把法郎买她那张美丽脸蛋去撑面子的人能给她爱,作为一个名妓,身边一直都围绕着许许多多的人,但是她却万分痛苦孤单,犹如一个人面对千军万马没人支持,那么的累。是阿尔芒的倾诉爱慕,让她重拾了想要爱的勇气,她一直是勇敢聪明的姑娘,只是为了爱她更勇敢,可是旁人看来,她却丢失了聪明。
  为了可以和那个过去说再见,为了阿尔芒,她决定和他离开巴黎去乡下同居,即使生活上窘迫,这个坚强的姑娘始终没有放弃,她宁愿偷偷地变卖自己的财物也不愿意让阿尔芒担心,她坚信只要能渡过这段艰辛定能换来幸福的曙光。可是,爱情也许让她暂时忘了,她曾一双玉臂千人枕,所以她根本不配拥有爱情那么高洁神圣的东西,那个打着爱儿子为女儿的旗号而来的父亲彻底摧毁了玛格丽特一直坚持铸就的爱的围墙,如此的轻而易举。她逃开了,回到了原本的生活中,那么轻车熟路,还是那么美丽,可是双眼却空洞。而被蒙在鼓里的爱情痴情小伙忘记了用脑袋去思考,或者是怒火蒙蔽了双眼,他只看到了背叛,于是他学会了冷嘲热讽,慢慢的嘲讽的功力已是炉火纯青,嘲讽如同诅咒一般令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当一个人被自己的心爱人误解却无能为力去解释的时候是会有多么内伤?她病重,想见的人不在身边,一次的昏睡也许就是两三天,也许下一次的闭上眼睛就再也见不到另一天升起的太阳,再痛她也坚持着写些什么,在生命的最后她依旧忘不了那个给了她爱,给了她希望,却也伤她最深的人。
  也许女人就是爱情的另一个代词,更确切的是女人就是为了爱情才存在了这样世界上的吧。这些遗书是诉说了对阿尔芒的爱,还是玛格丽特爱得伤得透彻了之后给阿尔芒最好的报复?但凡一个女人越是想要你记住她越是做得过分越是让你痛苦,所以她才留下这些爱的文字,好让阿尔芒为他自己的冲动鲁莽付出沉重的代价,好让他也体会自己的痛苦,不是不爱,是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不是自己放的手,而是这个看似义正言辞的世界接受不了自己不堪入目的一面,那么的无奈。要是这是报复,那么这个聪明的女人是真正的做到了极致,她让阿尔芒陷入的远远不止是自责和内疚,他病了,也许只是玛格丽特名字中的一个同音字都会让他想要大哭一场,他病得讲不到半句话就可以睡上一段时间,他痛苦到和叙述者这个只是买了玛格丽特的书的陌生人倾诉后悔和自己的愚蠢,也许,他最后能表现自己对她的爱也就只能是帮她迁了坟,在那个孤零零的坟上铺上洁白的茶花。
  爱情算什么?曾经有人在失恋后万分感慨的告诉我,爱情在现实面前不值钱,也许吧,也许不是现实是那么的现实,这样的悲剧不会发生在玛格丽特身上,亦不会有那么多的个为爱牺牲的“玛格丽特”,叫人惋惜•••
  


   玛格丽特作为一名妓女,失去的很多,贞洁、名声、甚至是别人对她的尊重。作为一名人人皆知的名妓,她又得到了一些钱财与宠爱,对于她来说,穷奢极侈也就是为了报复这个社会对自己身份的不公,也是用来填满内心的空虚的。玛格丽特是高傲的,她不喜欢G伯爵,就不会同意接待他。她又是善良的、美丽的、纯洁的,“玛格丽特过着热情纵欲的生活,但是她的脸上却呈现出处女般的神态,甚至还带着稚气的特征。”但她终究是个简简单单的年轻姑娘,只因为那个“您是为了我,而不是为了您自己才爱我的”年轻人,变卖、典当自己的首饰、家具等过去自己无法割舍的奢侈品,并向他献出了自己所能容纳的全部的爱。她是多么爱他啊!“我遇到了你,你年轻、热情、快乐。我想使你成为我在表面热闹实际寂寞的生活中寻找的人。我在你身上所爱的,不是现在的人,而是以后应该变成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充满正能量的美好爱情。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一起,她害怕过去的那种生活,甚至为过去而脸红,她想变成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一个更美好的人。“一个人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是阿尔芒给她的爱,和她对阿尔芒的爱,给予了玛格丽特力量和勇气,让她敢于去改变,敢于抛弃过去,敢于放弃奢华的生活。“我对她的爱情过于强烈,以致变成了仇恨。”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是刻骨铭心的,他那么相信她,相信她会只认定自己一个人,相信她会永远和自己在一起。但是玛格丽特却离开了他,准确说是抛弃了她,又投身于灯火辉煌的醉酒歌舞生活中,阿尔芒认为玛格丽特欺骗了他,欺骗了他的爱情、伤害了他的尊严。阿尔芒多么年轻气盛呀,他要报复玛格丽特。其实他对玛格丽特有多恨,就说明了他有多么的爱她。“她怀着高度的自尊心来对付我每天给她的侮辱。”玛格丽特是爱阿尔芒的,她痛苦不堪,可是又无法向阿尔芒解释,她至死都保持了自己崇高的尊严。
   “我们已经身不由己了,我们不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东西。”玛格丽特有很多情人人,很逗高贵的情人,但是她并不是真正的开心,她这个可怜的姑娘。“他们挥霍钱财并不是他们所说的为了我们,而是为了他们的虚荣心。”而在阿尔芒眼里,玛格丽特是一位圣洁的绝代佳人。他第一次去拜访她时,是何等的尊重她。而这些尊重和后来阿尔芒的关心,是玛格丽特之前所没有感受过的。
   玛格丽特觉得乡下的安静生活会她会更好一些,无论是在精神还是肉体(病)上。可她无法离开巴黎,无法离开纸醉金迷的生活,她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她的精神是无望空虚的。直到遇见那个因为她的咳嗽而流泪的年轻人,直到她感受到了真正的纯洁的爱情,她懂得了这个世界的美好。“爱情让一切变得多么美好啊!”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随着时间愈加深刻,而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感情,更是一种崇高的爱,为了他妹妹的幸福,为了迪瓦尔家族的名誉,为了阿尔芒,她宁愿回到令自己心痛的生活中,宁愿让阿尔芒憎恨他,宁愿接受心爱之人每天给她的侮辱。玛格丽特是伟大的,她用短暂的一生懂得了真爱。她的青春是不朽,美丽是永存的,而她和阿尔芒的爱情,更是永恒的。


   茶花女是悲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我觉得她向爱情低头,为了证明自己的高尚,其实没有那么伟大。
   选择阿尔芒,因为空虚寂寞,因为没有像他那样真正关心她的人。这就是爱的自私性,女人都是这样,也许刚开始其实并不是太爱那个男人,只是慢慢爱上之后会比男人来的更为猛烈。放在她是高级妓女的背景下,她愿意为他放弃奢华的生活似乎显得很伟大,但在现实的社会,和她甚至比她善良的女孩子多的是,裸婚的女孩就是很好的诠释。
   答应阿尔芒的父亲选择离开,为了成全他们家族的荣誉,实则我觉得她是看到了比爱情更重要的她的自尊,她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阿尔芒以及他的父亲觉得她是高尚的,为了你们幸福,我可以放弃自己的幸福。要向上帝证明我是善良的。
   她的唯一要求归根结底是一场自我的救赎。自我灵魂的救赎。以放弃爱情这种最昂贵的东西来证明。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她靡靡之时也曾怀疑过。她的日记里“既然我的死期已近,我几乎后悔听了您父亲的话,如果我早知道我在您的未来生活中只占一年时间,我可能抵挡不在跟您度过这一年的愿望,至少我会握住朋友的手死去。”
   爱情是什么,爱情总是在被各种原因蹂躏着,践踏着,从古至今,爱情也总被牺牲着。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成全爱情,成全了的,总会被冠以享乐,好色,荒淫。
   茶花女你太善良,你太傻。如果我选择,我会和他好好在一起
   而对阿尔芒,爱情的追逐,爱情的幸福甜蜜,爱情的背叛,爱情的求之不得与无力,爱情的狭隘,他都饱尝。他的爱很纯粹。


  读了读自己以前写过的种种评论,发现好些写得如纪实传记一般。比起品评书中的是是非非,我更喜欢讲述一本书和我之间的生命故事。
  
  十二年前开始学法语的时候,有一个心愿就是有一天要读法文原版的《包法利夫人》,《卡门》和《茶花女》,这甚至成了我学习法语的动力之一。断断续续,这个心愿算是圆了。三位作家,全是运用法语的大师,语言的天才,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一路看下来,三本书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满足和乐趣。首先,虽然我仍然相信爱情,珍视爱情,但我早已不认可把爱情当作人生的全部这样一种做法。当看到一本书中的人物围着爱情打转,会让我觉得他们的人生非常狭隘,比如《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卡门》里的男主角和《茶花女》中的两位男女主人公。自然而然地,我相信,如果我能遇到我生命的另一半,我们的爱情将不同于这三本书中的任何一种爱情,这也就更加深了我和这些书的距离。
  
  说到底,这三本书已经不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了吧。比较之下,我更喜欢《Possession》中的爱情故事,那种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而走到一起,同样热烈却更加理智的爱情。
  
  
  (闲掷一笔:Marguerite和黛玉竟死于同一种病,这一点,雪芹和小仲马何能如此一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