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2007-04
中华书局
陈磊 译注
387
无
资治通鉴:《通鉴》在材料的分配上并不均匀,其中战国到三国共646年,78卷。晋到隋历时353年,106卷。唐五代343年,110卷。这主要受制于史料的详略。三国以前史料的主要来源是前四史,并没有新的材料,因此内容极其简略。西晋到隋这一时期在编写时无疑参考了新的史料,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已无法分辨信史。而唐五代部分则运用了大量新史料,内容所占的比重也最大,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北宋时期,天下承平曰久,文化发展迅速,私人藏书大量增加,很多失传的史书比如唐代的国史、实录、时政记等都重现于世,因此司马光在编撰这一部分史书的时候,对于其时种种野史、官史、谱录、墓志、行状、碑碣材料无不毕览,今人认为书中所引用的材料有200余种。 在《通鉴》的具体内容上,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第一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不及当代史。纪年的体例上,凡是一年有几个年号的,《通鉴》一律用最后一个。分裂时期,三国用魏、晋的年号,南北朝则用南朝。
秦纪 荆轲刺秦汉纪 楚汉相争 诸吕之变 戾太子事件 王莽的复出 马皇后抵制外戚 宦官专权魏纪 司马懿诛曹爽晋纪 桓温废立 淝水之战齐纪 魏迁洛阳染纪 侯景之乱陈纪 杨坚篡周隋纪 杨广夺嫡唐纪 玄武门之变 贞观治道 中宗复辟 中宗和韦后之死 李林甫当政 马嵬事变 李辅国弄权 王叔文、王伾用事 李锜判乱 甘露之变 唐昭宗和朱温 周世宗征伐淮南
在《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上,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第一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不及当代史。纪年的体例上,凡是一年有几个年号的,《资治通鉴》一律用最后一个。分裂时期,三国用魏、晋的年号,南北朝则用南朝。
无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1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版《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这本书选文很好 注释译文都很准确 适合喜欢古文的读读 资治通鉴议论性的文字颇多 对于初读古文的人可能有些难 不过通鉴治学严谨 除了某些观点有些陈旧外 很是本值得学习的书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这套书很好,收藏给孩子看。
都说是中华经典藏书了,书架上怎能少了一本“资治通鉴”,应该不是全本,不过还是精选了,古文加译文的形式,还是很不错的组合。
通鉴作为经典古籍因篇幅巨多,古文较难懂使得读者停留在专业知识层,这本选读本给学生和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有利于引导大家入门.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的都比较好,无论是纸张还是内容!
主要是冲着中华书局的名头来的,资治通鉴早就想读,没时间和心境,现在终于下决心要好好读一读。
在网上用心的选购了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书,一是非常喜欢,作为藏书,二是留待以后把以前没时间看的书慢慢看。已经看了两本,很好,浅显易懂。建议不要成套买,一本本分开买,还便宜。
曾经听说过这个书名,一直不知道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读了前言终于知道了是一本借鉴历史劝诫皇帝的书。虽然当不了皇帝,哈哈哈,但是,看看也是很有启发的。
学校老师要求买史记,一起买的。也是精选版,很不错。多读史书有好处!
还能说什么?有什么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资治通鉴就是其中一个,称得上好书!
读史使人明智。老师说,这是一本以前给古代皇帝看的书,要想成为一个管理者,从这本书中,你能学到很多。纸质不错,是正版的
经典传统文化读物 书中内容虽已历史久远 但对于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尤其是当下的环境中人都变得越来越浮躁 回过头时常读些此类文化经典沉淀一下自己的心绪也是必不可少的
早就想买《资治通鉴》 但是又怕自己没力气看完 就先买这个版本试读下 相当好
精选,适合既有兴趣看《资治通鉴》又没时间的人。
给女儿买的,大块头也许对她暂还不适,等上初中后再看我自己的(张居正著的资治通鉴)
这本书本就是用来珍藏的,资治通鉴却是一部好书,不仅要看更要珍藏。
中华书局的书,印刷质量没问题。里面精选了每一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故事,书后有注解和白话的翻译,易于理解。就是内容太少了。相对十几块钱的价格来说,也还可以了。
初学文言文,很好的阅读材料
书是节选原著中的部分内容,配上白话文翻译,通俗易懂
给大朋友买的书,大朋友表示很喜欢。难得!大朋友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能让他喜欢读的书,而且又是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本好书的书真不多。推荐一下!!
史是一本宝贵的文化典籍
书的质量不错,不愧是中华书局的,内容对我们很有价值,值得看!
不错的书,选择的内容很经典。
文言文,不过还好有一点解释,所以比较好懂。以前学古文觉得很难,现在有这本书好多了
补补年青时欠缺的经典书
中华书局的这套书虽然是节选本,但作为深入阅读专著之前是一种相当好的铺垫.看了节选本可以更准确的知道自己下一步的阅读兴趣和方向,这对于当下的阅读条件和阅读境来说是远比文化快餐要高级得多的精品盛宴.纸质和印刷担得起书局的名声.
历史经典!文化结晶!!
可以从另一角度了解部分历史,也可锻炼古文阅读能力
适合大概了解历史,只不过是其中的部分!!
书的内容本身就不错,加之文言文还配有注释和翻译,让人在津津有味读故事的同时还学到了很多文言知识
我可以给宝宝在睡觉前给他读
孩子很爱读,内容页很经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一看
经典就是经典,非常好,一家几口人,老少皆宜。书印刷质量好,纸张质量也好。满意。
了解经典的书
快节拍的时代。静下心来看看老书,心会明净不少。
以前也有过一本,不过这本感觉更好
学理工以后很久没看文言了,文言水平非常一般。只求译文与疑难字的注音。排版不错,眼睛看着不累,字体很清楚。
读书计划的一部分,贵在每天的坚持。
非常好的书,是期待中的样子。
书很好,是正版,研读中,排版字体都很好,只是不喜欢中华书局总是用这种黄颜色做封面。
史记的内容不够全面,但注解很好,值得一买!
内容简单明了,读起来挺引人入胜的!
质量好,排版好,内容好!
纸张很好,内容还没看,信得过。
刚收到,还没读,比网页显示的目录少不少内容,不知怎么回事
没有原著那么繁琐。内容清晰明了,有注释。很精彩
印刷很好,书本质量很好,也很美观。内容还没看呢。
这个装订的美死了!!特别有味道,纸质也不错~内容就不用说了
质量内容都是自己想要的那种,很满意
注释和译文很好,很详细,对《资治通览》这种大部头来说,这个节选本很适合像我这样文言文基础一般的人阅读,内容不算很多,但是每篇都很精彩。
内容不错,正是我想要看的。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值得一看!
比较全面,书质量很不错
物流很给力,书是正版的,很不错的,下次再来,
配送速度真的超级赞,以后买书就选当当网
很不错的书 值得思考
为读高中的孩子买的。中华书局的书历来是购买古籍首选。
是自己想要买的书,很不错
这个系列的书挺不错的,虽然不是全本,但比较精简,还是值得一看的
书质量挺好的,多看看
书看过了,不错。下次还在当当网上买。
书对于高中生来说很实用
纸质挺好,书很优惠,快递也很快的,
应该是很好的书,中华书局的没错
书不错,挺好的。女儿很喜欢
书挺好的,可惜每看完。
给儿子买的,觉得很枯燥!这书适合大人看,我先看着,等孩子长大了再看。
中华书局的书,值得信赖。这本书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挺好的书,适合阅读
良书益友、
很喜欢的书,慢慢看
到货快,书的质量不错。
中华书局的国学书不错
补补高中的知识,当当的书99%没问题!
不错,还是很喜欢,不错的一次买书
全部图书到货速度很快,完好无损,而且书的印刷也很正规精美,以后买书还到当当买!
书不仅是用来读的,更适合收藏
是正版的,书可以看看,有原文和译文,还有注解
非常有意义的书,儿子喜欢看,对他的古文学习也有帮助。
有翻译,书质量也不错,价钱也不贵,不错。
安静的看看书真好
我就是喜欢古籍的书!
这套书编排的还不错.喜欢中华书局的书,值得一买.
既不晦涩难懂,也不浅尝辄止,明显与商业书区分开了,可以真正学到东西
这一套书都很好,在老师家看过就买了
中华书局的经典
经典书籍,还没开始看,不过感觉不错
经典无须多言
经典值得阅读~
选编的篇目都是经典的,相对于原作来说容易理解。
很有感觉,个人表示这个出版社的是都还算经典
历史需要了解,这是了解历史的方式之一
这本书利于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好书
浓缩历史,隽永悠长
对历史多了解一些对人生看法就有更多改变了
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多学一点历史是有好处的。
历史类书籍,要多读,可以长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