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巴金 郭沫若

祝东平 祝东平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祝东平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

祝东平  

页数:

301  

前言

时光在流逝,生命在燃烧。当我同理想和希冀相伴的青少年时代依依惜别,即将步入厚重的中年时,一种“人生几何”的感喟时常萦绕于怀。遥忆往昔贫寒的童真岁月,仍愿咀嚼那涩涩的酸楚中播撒出的永生不灭的希望之火。 幼年的时候,家乡总共不过百种物品的“百货店”里,竞有一个柜台是专门售书的。在这里,我发现了牛顿,知道了高尔基,认识了列宁,记住了鲁迅。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一天放学回来,一位女同学悄悄地对我说:“供销社来了一本好书,去看看!”我们一同跑到柜台前,一看是《闪闪的红星》,价格是3角5分钱,这在当时是7个鸡蛋的价钱。我一连三天,每天放学都要去看一看那本书,很怕被别人买走。第四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对母亲说明了缘由。我怯生生地站在母亲面前,好长时间母亲没有说话,母亲那慈爱的目光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拿着3角5分钱,终于如愿买回了那本书。“那一年,我7岁,听大人们说,闹革命了……”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我面对苍老的母亲时,仍会清晰地记得买书的情景和书中的故事。 今天,当我踏上生于斯、长于斯又阔别多年的故土时,先要找回的还是少年的梦。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个供销社,房屋早已翻盖一新,店主当然不再是戴着近视眼镜、眼睛一眨一眨的老师傅。除“大件”外,几乎和城里的物品一样丰富,应有尽有。可柜台里再也找不到一本书。当我看到读初一的侄子和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女的书架上,课外书几乎都是机器猫、卡通之类时,喉咙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难以下咽,心里沉甸甸的。时代不同了,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对象都在发生变化,社会改革和财富增长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没有恋旧癖,更无意美饰贫乏的年代。但当怀念起童年少年时代那种难以忘怀的景象时,内心深处总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在走向富裕的路途中还应弥补一些遗憾——强健精神的遗憾。 人无法超越生命的自然极限,但可以超越生命本身。人类正是通过他们的创造将自己的文明史推向前进。当我驻足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前,分明感受到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和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毫无差错却被外公毒打;不是为了几枚铜板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在棺木上睡觉;为了生生不灭的理想在阴暗的面包房里读书:这一幕幕情景仿佛伏尔加河畔不屈的少年高尔基就站在我的面前,与苦难的命运抗争。出身贵族家庭却自幼身残的拜伦,在高贵与卑贱的矛盾中让内心的苦楚升发出一种倔强、刚毅和力量。苦难的确是人生的最好教科书。当他们用心灵慢慢消受种种不幸时,也在创造一种辉煌和永恒。“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每一次记起陈独秀《敬告青年》中的这几句话,都有一种催人奋发的鞭策力量。对于不再拥有生命自然时段上的青少年时期的我,真想让心灵再走一番青少年的路:热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是一次性“消费”;珍惜青春吧,让青春的亮点变成一片光明,普照以后的所有生命里程。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辉煌和永恒。他们的许许多多成功在青少年时代就奠定了基础,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怀有救国救民、立志创业的信念,这种信念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这方面的材料也很缺乏。本书对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我们由衷地希望这番努力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林乾

内容概要

  《巴金郭沫若》对巴金、郭沫若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书籍目录

巴金母亲教会我“爱”大家庭的黑暗冲出牢笼辗转求学在法国“我控诉”耕耘几十年 郭沫若童年时代反抗“易老虎”中学风潮成都岁月瀛洲求学泛神论者文化巨人

章节摘录

母亲教会我“爱” 巍峨的高墙,黑漆的大门。门前一对背脊光滑、终年沉默的雄狮,两只经常装满水预备救火的大太平缸。门墙上一副红底黑字的木对联,上书八个隶书字,“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两扇大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彩色门神。屋檐下挂着一对大的红纸灯笼,打开大门便可以看见照壁上嵌着“长宜子孙”四个大字。 坐落在成都正通街的这座最大最有名的李公馆就是李尧棠(巴金)出生并度过少年时代的地方。李家的祖籍是浙江嘉兴,尧棠的爷爷的爷爷离家入京做家庭教师,后又捐官入川。尧棠的爷爷叫李镛,是他辞官后买的这座公馆。 当时混乱的中国,在李镛的心目中却是皇恩浩荡,国泰民安。他自以为为官清明,深通礼教,也希望他的子孙们都按他的规范兴家立业。李镛的父亲也做过一任知县,但更以文人自居,给后代留下了一本有些书卷气的《醉墨山房仅存稿》。李镛更自负于自己的能诗善文,60岁时自己印了本《秋棠山馆诗抄》,送给亲朋。他的第一个妻子汤氏(即尧棠的奶奶),生长在一个知书识礼的大家庭。汤氏的外祖母能画又会作诗,在19世纪的中国曾一度以诗画维持生活,被称为“兰陵三秀”之一,自称“澹影阁老人”。汤氏也能作诗绘画,为后代留下了一些诗句和画稿,早早亡故了。李镛的第二个妻子濮氏,也能吟诗。濮氏死后,李镛又娶了两个姨太太。李镛共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一子二女早夭,最小的六子是姨太所生。 尧棠的父亲李道河是李镛的长子,他为人比较耿直,官运一直不好。尧棠的妈妈陈淑芬,聪明好学,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喜欢唐诗宋词,为人谦和,品性善良,同情下人,豁达大方。她嫁进李家时,李公馆演了三天戏,第二年就给李家生了长房长孙,学名李尧枚,即尧棠的大哥。尧枚眉清目秀,聪慧伶俐,是个人人都喜欢的宁馨儿。但是李道河却一直在做一个知县下属的小官,他的父亲曾为他花巨款捐了个过班知县,但在京城却被验看相貌、履历的大臣驳回了。而陈淑芬在生了尧枚后,接连生了三个女儿。这些都使陈淑芬在公馆抬不起头来,李道河做不了大官,是她没有“帮夫运”,生了这么多女儿更是她的罪过。陈淑芬只能暗暗落泪,偏偏她的大女儿还不到四岁竟然夭折。 这时尧棠和他的二哥尧林来为他们的母亲解困了。尧林出生一年多后,1904年11月25日,农历龙年十月十九日。下午,在一家人忙忙碌碌中,尧棠也就是大作家巴金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哭声来到了人间。尧棠静静地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面貌清秀,圆圆的脸蛋,宽阔的额头,一对明亮的大眼睛。 尧棠在李家排行老四,大哥尧枚比他大七岁,二哥是二叔家的孩子,三哥尧林比他大一岁。陈淑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柔的爱,她的存在使整个李公馆右上房的李家长房沐浴在爱的氛围中,她精心地照顾着她的五个孩子,最小的尧棠当然最受宠爱。一张温和的圆圆的脸,被刨花水抿得光光的头发,常常带笑的嘴,这一母亲形象是尧棠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哥哥姐姐们也喜欢这个躺在帐子里,黑眼睛骨碌骨碌探索着这个世界的小弟弟。 摇摇摆摆刚会走路,尧棠便显出不安分了。他喜欢跟着哥哥姐姐去各个屋子串门,去认识更大的世界。他更喜欢穿过大厅和花厅,来到公馆右边的花园里,看形状各异的假山,看绿油油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空中那些自由飞翔的小鸟也让他既喜欢又羡慕。花园里有一池清澈的湖水,这更让他流连忘返,太阳照在水面上便出现了许多明亮的珠子,他享受不够阳光,也爱不够这些明亮的珠子。四岁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池子里,他的爷爷急忙下令填死了池子,从此花园里没有了池塘,小尧棠遗憾极了。 陈淑芬坐在朝南的屋子里做着针线活,看看正站在身边的小尧棠说: “你是一个多么淘气的娃娃!” 陈淑芬常常说尧棠是个淘气娃娃,但却爱极了这个淘气娃娃,从没骂过他。尧棠就这样在温柔、和平的气氛中度过了幼年时代。 然而,这时的中国却是动荡不安的,外有侵略,内有战乱,清代王室摇摇欲坠。1909年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即位。尧棠的父亲李道河得到了一个广元知县的官职。广元是偏僻贫穷的山区小县,地处嘉陵江上游,在四川的北边,距成都有200多公里路程,既无铁路,也无公路,他们时而乘船,时而坐轿,一家七口加上下人袁嫂、杨嫂、香儿、贾福等共十多口人,一路浩浩荡荡向广元进发。陈淑芬自嫁到李家平均一两年就生一个孩子,身体虚弱,现在又有孕在身,艰难的行程,让她劳累不堪。 P3-6


编辑推荐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郭沫若,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著述颇丰。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翻开祝东平、丛瑞华编著的《巴金 郭沫若》,你可以发现,其实每位名人的生活历程、成才之路本身就是一部极佳的、罕有的作品。本书精选巴金和郭沫若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名人们的成才经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巴金 郭沫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