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
2009-9
上海人民
张春兴
595
无
本书初版由台湾东华书局于1991年4月发行。问世后敷及半年,即荣获嘉新文化基金会优良著作奖;继而在同年底再获新闻主管部门优良著作及优良图书两项金鼎奖,创一书连获三奖之先例。本书初版发行后随即授权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简体字版,广受心理学界欢迎,不旋踵即为两岸三地大专院校心理学系及相关科系开设心理学课程者广为采用教学用书;销售盛况十多年来迄不衰退,至今仅在台湾之繁体字版即已连续重印至四十八次。鉴于心理科学之快速发展,两年前即已兴起重行修订本书之意念,因而广泛搜集近十多年来出版的新书,并浏览晚近心理科学领域内的新问题、新理论、新研究以及新方法,先行分析探讨,然后针对国内因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心理学需要,着手进行重修工作;首先拟订了以下三个方向。第一,端正心理科学的研究取向在古代,对自然界物性变化与对人世间人性变化的研究,同属哲学范畴。到16世纪时,对自然界物性变化的研究先行脱离哲学而独立,成为自然科学。对人性变化的研究则是在19世纪之末,追随自然科学成功的脚步,采取自然科学中与人性较为接近的生物科学为榜样,企图将心理学科学化,成为自然科学的一支。生物科学所研究的生物,均系有生命的个体,在本性上,同类生物有两点共同特征:其一,同类生物的生活变化相类似;例如,同类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方式相似。其二,生物学家根据同类生物生活变化研究所建构的理论相似;例如,属于同类惧寒但不能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动物都会采用冬眠方式过冬。在理论解释上,一般均系采取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视为历经数万年的演化,使其在种族遗传上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殊能力。
《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现代心理学(第3版)》是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心理学的书籍,也是一本心理学入门书,我社于2005年8月推出了第2版。作者在广泛搜集最新出版心理学书籍、研究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现代心理学(第3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注重了内容的丰富新颖、文字的通俗易懂和举例的鲜活恰当,并增加了大量新绘的插图(包括部分彩色插图)。
张春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俄勒冈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历 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台湾心理学会理事长,台湾心理卫生协会、教育学会、辅导学会理事。现任台湾师范大学终身职名誉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花莲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讲座,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吉林大学客座教授。 著作 已出版之心理学专著有:《现代心理学》(修订版,2005)、《张氏心理学辞典》(修订版,2005)、《心理学原理》(2003)、《心理学思想的流变》(2002)、《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1996)、《教育的应为与难为》(1989)、《希望的追寻与挫折》(1985)、《成长中自我的探索》(1983)、《怎样突破读书困境》(1982)、“青年的烦恼与出路》(1979)、《教学的心理基础》(1974)等36种。另已发表专题论文160余篇。 心理与教育信念 一、心理科学异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物性的科学,物性即其天性,物性变化受自然法则支配:心理科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人性异于天性,人性是天性与习性的的融合,人性中除少部分受自然法则支配外,多系由社会文化因素所决定。因此,今后国内心理科学的发展,宜放弃以往自然科学方法前提取向与西方文化移植取向,改采人性特质与本土文化取向,庶及可使心理科学的发展臻于学术独立境界。 二、基础教育的成败系于师资之良窳与家庭教养,政府虽无权为孩子选择好父母,但政府有责任为学生培养好老师:由理想的教师教出理想的学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保证。荣誉1975年获台湾教育贡献六艺奖章;1977年获台湾新闻主管部门优良图书金鼎奖;1986年获心理学会心理学贡献奖;1989年获台湾新闻主管部门优良著作与优良图书两项金鼎奖;1990年获教育年会教育贡献木铎奖;1991年获台湾新闻主管部门优良著作与优良图书两项金鼎奖;1991年获嘉新文化基金会优良著作奖;1995年获登美国马奎斯出版公司《世界社会科学名人录》;1998年获台湾行政主管部门两岸学术交流贡献奖;2000年获美国名人学院新世纪学术名人奖章;2000年获美国名人学院心理学成就奖;2005年获香港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国际优秀论文奖;2004年获登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名人录》;2004年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优秀论文奖,并编入《中华优秀论文获奖精典文库》;2004年获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优秀论文一等奖,并编入《探索与成就》;2004年获北京三联创新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优秀论文创作成果奖;2005年获中华文化传媒出版社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奖,并编入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2005年获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首届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成果一等奖,并编入《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成果选》;2006年获中华文化信息协会编入《中华名人文论大全》;2006年获中国发展研究院首届国家创新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和谐中国系列丛书建构和谐社会经典文献特等奖;2006年获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人才创新学术研究特等奖,并编入《全国重点人才创新学术成果大典》;2008年获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百年学术成就特等奖(获奖档案号ZMX50809),并编入《世界知名学术名家学术成果获奖精选》等25项。
重修版序目次第一章 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认识第一节 从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第二节 科学心理学思想的演变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研究主题及科目之分化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与方法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二章 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过程第二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元第三节 大脑半球的构造与功能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的构造与功能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第二节 心理物理学的感觉研究第三节 感觉历程第四节 知觉历程第五节 超感知觉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四章 意识与意识状态第一节 意识的性质与特征第二节 睡眠与做梦第三节 改变意识状态的催眠与静坐第四节 改变意识状态的药物效应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五章 学习历程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第二节 经典条件作用第三节 操作条件作用第四节 认知学习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六章 记忆乙与遗忘第一节 记个乙是学习心理问题的核心第二节 记忆研究的讯息处理取向第三节 感觉记个乙与短期记个一第四节 长期记忆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七章 思维与问题索解第一节 思维的性质及其构成要素第二节 推理历程第三节 问题索解第四节 判断与决策第五节 创造思维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八章 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第一节 对身心发展的基本认识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第三节 生命开始到儿童期的身心发展第四节 青年期到成年期的身心发展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九章 动机与情绪第一节 动机的性质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第三节 动机理论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第五节 情绪理论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十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第一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智力测验的发展第三节 智力理论第四节 天性与教养对智力的影响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十一章 人格与人格测验第一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人格理论第二节 特质取向的人格理论第三节 人本主义取向的人格理论第四节 认知一行为取向的人格理论第五节 人格测验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十二章 社会心理第一节 社会认知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第三节 社会互动第四节 团体行为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十三章 心理异常及其成因第一节 心理异常的意义与类别第二节 情绪异常第三节 社会异常第四节 精神异常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第十四章 心理治疗第一节 领悟治疗第二节 行动治疗第三节 团体治疗第四节 生理医药治疗第五节 心理治疗的评价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索引(一)汉英对照(二)英汉对照
插图:第一章 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认识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研究主题及科目之分化自从心理学19世纪末从哲学独立出以后,一方面由于心理学性质的复杂,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活的需要,心理学在研究主题与科目名称上,都显示出迅速的发展与分化。主题分化显现在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扩大,而科目之分化则显现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扩展。为篇幅所限,以下即从两方面做简要说明。一、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如果将基础心理学(如本书)当做现代科学心理学的缩影看,现在的一般基础心理学,在章节数量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不外包括以下八大主题:1.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此一主题原系由四大争议之一的心身关系问题演变而来。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个体生命起源与遗传机制、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等,从而了解心理与行为和生理功能的关系。本书第二章即以此主题为中心。2.感觉、知觉与意识 此一主题系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藉由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工具,研究个体如何经感官获得感觉,继而经大脑组织选择形成知觉后,进而对其周围环境有所了解与认识。本书第三、四两章将对此主题作进一步讨论。3.学习、记忆与思维 此一主题系由四大争议中知识来源问题演变而来:其目的在于探讨动物如何学习简单动作,进而研究人类对外在讯息如何学习、记忆、思维,从而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书第五、六、七各章将详细讨论此一主题。4.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 此一主题系由四大争议中天性一教养问题演变而来;其目的在探讨自生命开始,个体在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历程,并研究在发展历程中的一切身心变化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本书第八章将详细讨论此一主题。
《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第3版)(精)》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