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  

作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页数:

373  

译者:

刘文飞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部文学史是人类从童真走向成熟的发展史,是一个个文学大师用如椽巨笔记载的人类的心灵史,也是承载人类良知与情感反思的思想史。阅读这些传世的文学名著就是在阅读最鲜活生动的历史,就是在与大师们做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与情感交流,它会使一代代的读者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巨大的审美满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以中外语言学习和中外文化交流为自己的出版宗旨,三十多年来,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社会科学著作和人物传记等,与国内翻译名家有着深厚的渊源。近年来,在市场化大潮的裹挟下,翻译质量急剧下降,出版物质量也令人忧虑。出版一套质量上乘、造福读者的高品味文学名著便成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与光荣使命。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国内翻译界的一致赞同与积极响应。这便是“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出版的缘起。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以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著名翻译家尹承东先生为主编,著名翻译家王逢振、尹承东、李玉民、杨武能、张建华、张经浩、陈众议、罗新璋、施康强、郭建中为编委的“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编委会,他们本着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遴选篇目,选择国内最权威的译本,向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盛宴。

内容概要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擅长各种题材,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各个文学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精选了普希金的300首抒情诗作。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译者:刘文飞

书籍目录

译本序致纳塔丽娅皇村的回忆理智与爱情致闻鼻烟的美女经历给娜塔莎致大学生们致巴丘什科夫浪漫曲我的肖像老人致李锡尼玫瑰阿那克里翁的墓水与酒变心致巴丘什科夫厄尔巴岛上的拿破仑致普辛(5月4日)致加里奇幻想家我的遗嘱——致众友人给她给一位年轻的女演员回忆——致普辛我的墓志铭阵亡的骑士“是的,我曾幸福,是的,我曾享受”眼泪给玛·安·杰里维格男爵小姐给一位画家歌手致摩尔甫斯致友人致希什科夫梦醒致玛莎为奥加廖娃即兴而作窗秋天的早晨忧伤哀歌月亮爱人的话语仿作愿望哀歌极乐祝酒辞黛丽娅凉亭上的题词你的和我的给黛丽娅酒窖致杰里维格致卡维林致瓦·里·普希金离别“别了,忠诚的柞木林”致屠格涅夫致某某给她自由颂皇村哀歌给一位年轻寡妇没有信仰给丽达的信致米·亚·戈尔恰科夫公爵题纪念册题伊里切夫斯基的纪念册告别题普辛的纪念册致书信梦境她酒神的庆典致戈利岑娜公爵夫人(适赠其《自由颂》)“何时你才能再握住这只手”康复给一位幻想家致纳·雅·普柳斯科娃童话致一位诱惑的美女致恰达耶夫“密林啊.在自由的寂静里“多么甜蜜!可上帝啊,多么危险”致奥·马松致N.N.(给瓦·瓦·恩格里加尔特)致谢尔比宁乡村致家神美人鱼一幅未完成的画欢乐的宴席给丽拉献给M的情诗命名日题索斯尼茨卡娅的纪念册给巴枯宁娜再生给多丽达“我熟悉战斗,我喜爱刀剑的声响”你和我一个忠告“唉!她为何要闪现出”致某某“我不为你们而惋惜,我春天的岁月”“白昼的巨星已经黯淡”“飞驰的云阵渐渐稀薄了”题恰达耶夫肖像陆地与大海镜前的美女缪斯录自致格涅季奇的信匕首少女致卡捷宁致恰达耶夫致普辛将军……

章节摘录

你还在燃烧吗,我们的灯,彻夜不眠和宴饮时的女友?你还在翻腾吗,金色的杯?端着你的是开心刻薄鬼的手。你们还是那样吗,欢乐的友人,你们这爱神和诗句的朋友?爱情的时光,酒醉的时光,朝向自由、慵懒和悠闲的呼唤,还在像从前一样地飞翔?在寂寞的流放中,每时每刻,我都燃烧着嫉妒的欲望,我变成回忆向你们飞去,我在想象。又见到你们的模样:就是这里,这好客的地方,这自由的缪斯和爱情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曾彼此宣誓,将我们永恒的同盟加强,在这里,我们懂得友谊的幸福,可爱的平等光临这里,戴着圆帽坐到了圆桌旁,在这里,任性的随意在不断变换酒瓶和话题,在变换故事和淘气鬼的歌唱:由于火花、玩笑和美酒,我们的争论燃得正旺。忠诚的诗人们,你们那天才的话语又在我耳边回响……请给我斟上一杯彗星酒,卡尔梅克人,来祝我健康!


编辑推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诗选》: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PDF格式下载



生活与欺骗。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翻译很给力,虽说是诗,但知识性也很强,应该多去了解时代背景,内容非常充实!


物美价廉。有很多具体注释,中文翻译也不错


读中.........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一本满意的诗集!


送朋友的 还不错


就是觉得正文的字小了一点


包装还不错,硬皮,但内容太差,译的也不好,很没意思


翻译的太懒,且毫无诗意.“我爱过他,是我给了他以灵感, 使他有了最后的爱情最后的歌”这么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竟然被本书翻译者给译成:“他被我爱过,他应当感谢我, 为了那最后的歌声和爱情的灵感”什么就应当什么为了最后的,没有逻辑.这叫什么翻译啊,别忘了,这是普希金的诗,不是盗版大片儿,不是直译出来就完了,这跟机译有什么区别,我直接浏览器翻译好不好,这样的人竟然能翻译诗歌出书,真是诲人不倦.


译者的翻译太令人蛋疼啊,老实说这个译本不敢恭维


看了一点,觉得挺适合情商为零的人阅读。


送人的,他说很符合他的期待


书的质量不错,只是好像买错了,内容和书名好像不大相关。


书很好 很满意 包装也很好


超多划痕,而且还很脏,有些不尽人意吧,普希金的是挺好,但是我还是在青春期吧,有些看不进去诗集。更多的是喜欢故事性的文章


望改进,不过这个价格,还较满意的~~


书本身就比较精致,内容也不错哦。


包装精美,纸张质量也很好。。


这本书还不错,我挺喜欢的。


同时订的书因库房存货不一所以分两次送货,这本当天就收到了,拿到手中拆开发现书都压皱了,很心疼。虽然不是很高价的书籍,看见有折皱也很难受。希望包装能注意点。


比较喜欢书中经典的短文,受益匪浅,值得学习!超赞!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喧闹的虚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容。
  
  许多年过去了,
  
  暴风骤雨般的激变,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精灵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岁月就在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魂,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
  
  这时在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 普希金 《致科恩》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还会法语。并且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普希金曾在贵族子弟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怀古”,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年仅37岁的普希金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普希金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别林斯基曾说过:“普希金天性是可亲可爱的人,他是诚心诚意愿意向每一个他觉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内心有着许多赤子似的和善、温良和柔顺的成分。”因而“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茨冈》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还是一位美术家。只要翻阅普希金的手稿,就能发现稿纸上面画有 普希金作品集许多草图和速写,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图画的线条轻盈、急速、飞舞,完全符合诗人的气质和性格。普希金的绘画有肖像、风景、奔马和花卉等,还有为自己作品所配的插图。普希金尤其擅长的是肖像画。他只需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人物典型的特征,往往比一些专业画家的肖像画还要真实、传神,栩栩如生。从普希金画的另一些素描中,可以看到许多精巧优雅的妇女侧面像。公爵夫人叶·克·佛隆卓娃是当时非常迷人的女性之一,她的侧面像常在普希金的笔下出现。普希金用淡淡的几笔表现出美貌少妇安·彼·凯恩妩媚的形象。他画的年轻的卡坚卡·维里亚舍娃的肖像,仿佛是一首肖像诗,描写出这位美丽少女的“碧蓝的眼睛”和“可爱的面庞”。在普希金的一大批手稿、札记和书籍的空白处,留下了他的许多自画像。尽管许多画家都曾试图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普希金的外部形象和神情,但现在看来,能够引起人们长久品味的还是诗人为自己作的自画像。
      普希金的重大贡献,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屠格涅夫说: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的诗的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的同时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他象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别林斯基在著名的《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赫尔岑则说,在尼古拉一世反动统治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冈察洛夫称“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象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高尔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与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个将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色调和特有的面貌。”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国著名的艺术家编成歌剧、舞剧,改编成话剧、儿童剧和摄成电影。他的诗歌被谱成歌曲,流传至今。在苏联,普希金的研究形成为“普希金学”。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馆,列宁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纪念馆。
      普希金主要作品有:《自 由 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在创作了《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他完成了自1823年开始动笔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普希金名言
      
        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
        法律之剑不能到达的地方,讽刺之鞭必定可以到达。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敏感并不是智慧的证明,傻瓜甚至疯子有时也会格外敏感
        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倾听着年轻姑娘的歌声,老人的心也变得年轻。
        年轻的良知像晴天一样明洁。
        等青春轻飘的烟雾把少年的欢乐袅袅曳去,之后,我们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东西。
        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
        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
        被你那缠绵悱恻的梦想,随心所欲选中的人多么幸福。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创始人。十九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领域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他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亚历山大•普希金,被俄国人尊为俄国的文圣诗神。只有从普希金的时代开始,俄罗斯文学才开始产生了。普希金具有一种能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所再现、所接受的能力,这一能力证明了其文化天赋的巨大力量。普希金是俄国的春天,普希金是俄国的早晨。普希金战胜了时间,也战胜了空间。它有一种非言语所能形容的迷人的美和优雅,一种耀目的光彩和温和的润泽;它有丰富的音乐、语言和声韵的和谐;它充满了柔情,充满了创造的想象下诗的表现的喜悦。普希金用他短暂的38年的生命给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丰厚的、无可替代的遗产,他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历代俄国文评家不厌重申,俄国文学至普希金,境界始大,思想始深,普希金之於俄罗斯,犹但丁之于意大利,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国。屠格涅夫称他“创立了我们的诗歌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别林斯基则认为他是“俄罗斯第一位诗人和艺术家”。


  一度特别喜欢普希金的诗歌,家里有几个版本的,漓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都还不错。前者是刚刚接触的时候买的,后者为了收藏,又看中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金字招牌。
  
  偶逛书店,看到现在的这本选集,看到书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下子把自己拉回了10年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短诗大概是每一个读过普希金的人都记得的,当然是要翻到这一首来回顾一下我的青春,虽然原诗我还是能背出来。
  
  新译读来,颇为失望,原诗不长,全录如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伤,不要悲愤,
  愁苦的日子要坦然面对,
  要相信,快乐的时光必将来临。
  心灵总是让人憧憬美好的未来,
  现实却总是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一切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岁月,又令你深深怀念。
  
  或许是先入为主,这首新译实在是没让我唤起青春的回忆,反而有一种戏谑感暗中升起:失意者不应在意,我们还可以愤青一下嘛。不看新诗很多年,现在已经流行打油体了么?这新作我是怎么读都不顺,不知诸君以为何?
  
  我记得人民文学版本的翻译是戈宝权先生的,原译文印象深刻,也抄在这里,大家对比看看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心,永远憧憬未来,
  现在却常是阴沉,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将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离开临沂已半年有余,当时送走了一个个的朋友们,有北漂的,有南下的,有西渡的,有东游的,有留守的。有工作着的,有继续读书着的,还有未竟理想仍在执着奋斗努力追求着的。感慨这五湖四海皆有咱的人,咱这帮子不带怵的,没有怂人。听爽子的挂念和龙井的归还是会让我感到些许的心酸,从而怀念那些逝去的日子。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借用网上那篇文章的标题:朋友,请原谅我少去的问候!对于那些暂时处在彷徨中的,你想长眠,但因肩上的责任而不能;你想翱翔,却苦于没有更有力的双翅。你唯有选择沉默与隐忍,寻思这无情的境遇,最后,你起身追求着吞没黑暗的野心。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我除了祝福还是祝福,愿我们都能有个锦绣的好前程,永远不要忘记年少时所许下的誓言。生活的确有太多无奈让我们这个年龄无所适从,狗血的剧情在一幕幕上演,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可能无法达到自己所期许的高度,而这就是悲剧!我个人特别欣赏普希金的那首诗,我将她献给此刻正驻足于此的你,以期能与你产生共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从1824年8月至 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普希金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别林斯基也曾说过:“普希金天性是可亲可爱的人,他是诚心诚意愿意向每一个他觉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内心有着许多赤子似的和善、温良和柔顺的成分。”因而“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特征。该诗以一个假设句破题,劈头就是一个“假如”,此时26岁的普希金,面对的是一个纯真的女孩,他宛如一位饱经风霜而又无比温厚的长者,仿佛生怕碰伤这棵稚嫩的幼苗,于是从未来着笔,使用一种带有预言的口吻叮咛、勉励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果出现这种偶然…… 实际上,这个对于无知的对话者所作的带有推测性假定意义的假说,正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即生活中不可能没悲伤、烦恼,但是你要克制、忍耐,因为还有一个“欢乐的日子”就要来临。这欢乐是针对悲伤而言的,不是现在时,而是属于未来的。紧跟其后,在第二个诗节中,诗人进一步指出,这未来,并非现实生活中,漫漫长夜之后,遥远的明天,而是心灵生活中的未来,这就引出了下面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转眼间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了的,将会变得可亲。”显然,在这里,诗人并未一般地开出常人司空见惯的用时间医治心灵创伤的这贴药方,而是要人面向内心世界,放眼于未来,实行一种自我精神调节法,究其实,这是一种情绪的转换,它可以是在一瞬之间完成,这就是要用希望去救治现实的痛苦。这同现代心理医生的看法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然而,普希金毕竟不是心理学家,而是诗人。他进一步指出,痛苦一旦过去,人就会更加成熟,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这过去了的,即便是痛苦,也会成为人生的一段标志,而令人感到无比亲切。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即使在逆境之中,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正所谓苍茫人世,短暂人生,期骥美好,追忆亦美好矣,这不正是离群索居、寂寥生涯中,诗人悟出的深刻生活哲理吗?这里没有一丝一毫宿命论的蛛丝马迹,真诚、善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加上亲切自然而又热情深沉的语调,诗歌朴素、流畅,言简意深,耐人回味。
    与普希金早期引吭高歌赞颂自由,嬉笑怒骂,讽刺权贵,批判专制的抒情诗不同,这首小诗,明显表现出诗人后期抒情诗创作趋向含蓄、富于哲理的特点。用普希金自己的话说:“从1825年开始,他走上了‘现实的诗人’的道路。”这首诗即是一个佐证。


此书此诗翻得味道跟以往的不同,是好是坏读者自己去判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