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

牟宗三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牟宗三  

页数:

330  

字数:

346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此书一方是接着我的前作《认识心之批判》而进一步疏解康德的原义,一方是补充我的近作《心体与性体》综论部关于讨论康德的道德哲学处之不足。  我的前作《认识心之批判》一方面是重在数学的讨论,想依近代逻辑与数学底成就予以先验主义的解释,把它提出于康德所谓“超越的感性论”(超越的摄物学)之外,一方面就知性底自发性说,单以其所自具的纯逻辑概念为知性底涉指格,并看这些涉指格所有的一切涵摄为如何,以代替康德的范畴论。  我现在对于康德的范畴论这方面稍微谦虚一点。我承认知性底涉指格可分两层论。一是逻辑的涉指格,此即吾前书之所论;另一是存有论的涉指格,此即康德之所论。吾人若单就逻辑中的判断表说,实不能从此表中直接地发见出存有论的涉指格以为知性之所自具,吾人只能发见出一些纯粹的逻辑概念以为知性之所自具。顺这一层说,自然是实在论的意味重。但虽不能发见出存有论的涉指格,然而吾人的知性之认知活动却可以顺这判断表以为线索,再依据一原则,先验地但却是跳跃地对于存在方面有所要求,提供,或设拟。即在此要求,提供,或设拟上,吾人可以承认存有论的涉指格之建立为合法。康德是把这要求,提供,或设拟说成知性所自具,所自给,至少这两者是混而为一,说得太紧煞,并未分别得开。因此,遂有“知性为自然立法”、“知性所知于自然者即是其自身所置定于自然者”等过强的说法,这便成了一般人所厌恶的主观主义。我现在把它松动一下,分开说。知性底主动性自发性所自具的只是逻辑概念,并非存有论的概念;存有论的概念只是知性底自发性之对于存在方面之先验的要求、提供,或设拟。即使说“自给”,亦有自具的自给予要求、提供,或设拟的自给之不同。康德的那一套实只是这要求,提供,或设拟的自给。

内容概要

  《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作者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其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逻辑曲范》、《理性的理想主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 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1927 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 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应台湾“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处。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  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其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逻辑曲范》、《理性的理想主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书籍目录

1 逻辑的涉指格与存有论的涉指格2 存有论的涉指格底发见之线索与原则3 判断表与范畴表很难一一对应4 知识上的设准5 设准(范畴)底先验性之确义——知性之自给法则与意志之自给法则之比观6 从范畴处所说的“先验综和判断”之确义——此名恰当否7 海德格论“有限理性底超越性”——对象化底活动8 海德格论“知识底有限性之本质”,兼论对象与自在相、现象与物自身9 海德格论“超越的对象=X”10 “超越的推述”之大义11 康德之言“超越的对象=X” 12 超越的对象有关各分际之厘清以及其恰当的决定13 超越的对象与物自体14 物自身与现象之分之意义15 物自身之消极的意义与积极的意义16 智的直觉之意义与作用17 “自我”之厘定18 智的直觉如何可能?儒家“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19 道家与佛教方面的智的直觉20 天台宗之圆教:从无住本立一切法21 华严宗真常心系统中智的直觉之全体大用22 基本存有论如何可能附录 海德格:实有与时间

章节摘录

  1 逻辑的涉指格与存有论的涉指格  由对于知性施一超越的分解,可以发见知性有两层的纯粹先验概念之设置。第一层我名之日逻辑的涉指格(Logical referenCe-scheme);第二层是康德所说之范畴,我名之日存有论的涉指格(Ontological referencescheine)。  由对于逻辑系统之意指的解析,进到形式的解析,再进到超越的解析,便可获得纯理自己之展现。独立地由此纯理自己之展现,便可安立数学。内在于知性之认知活动中,此纯理自己之展现随认知活动之外涉便可示现出一些涉指格,而为知性之认知活动所必凭借之以成其为认知活动之虚架子。此由纯理自己展现所直接示现的虚架子只是逻辑的,不能有任何其他的增益,所以名之日“逻辑的涉指格”。在此逻辑的涉指格中,顺因故格度有范畴之设立,此范畴不同于康德之所说,乃至不同于顺古希腊传下来所说之范畴,因为他们所说的范畴都是些基本的存有论的概念,而且可以列举,如柏拉图列举一、多、同、异存在,亚里士多德列举为十个,康德系统地整理为十二个,但是我这里所说的范畴则不是存有论的概念,亦不可以列举,只是一种设准的运用,所以也只有认知中逻辑的意义,而无存有论的意义。  合此逻辑的涉指格与设准运用意义的范畴,它们在认知活动中对于外物的作用,我都名之日认知中“超越的运用”,而不名之日“超越的决定”。因为只是逻辑的,所以才只有超越的运用,而无超越的决定。如果是存有论的,则即可以说“超越的决定”,如康德之所说。凡此,俱见吾旧著《认知心之批判》。  吾当初以为可以用吾这一系统代替康德之所说。现在仔细一想,则当稍微谦退一点,即吾现在承认可以有两层涉指格。除逻辑的涉指格外,还可以讲一些存有论的涉指格。吾现在即顺这一层看康德所说之实义当该何所趋,何所趋才是其恰当的意义。


编辑推荐

  牟宗三先生是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的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即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 PDF格式下载



牟师的书,买了再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