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

汪树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汪树东  

页数:

511  

Tag标签:

无  

前言

  没有注意生态问题之前,我对现代文明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疏离感。关注生态问题之后,我慢慢地开始以生态眼光看现代世界,才意识到现代文明的根本弊病所在。如果人类还要继续生存于地球,那种甚嚣尘上的消费文化,那种对现代技术文明的过度执迷,那种无限追求发展和积累的狂热,就必须抛弃。  人必须重新谦逊地、简朴地、内在丰富地生存于地球上,与所有生命为友。  华彻斯基兄弟导演的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中,电脑人史密斯对尼欧说人类不是哺乳动物,与生物世界构不成一种生态平衡;人类是地球的一种病毒,是癌症。这话振聋发聩,可遗憾的是,我们也许无法反驳。作为人类的一员,我感到切肤之痛。  在此,我不想多说,想引用几段话,让所有能读此书的朋友也好好地想想——

内容概要

  《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自然有关的文学史问题,主要是从生态意识角度来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的。全书分两部分,上编从宏观的角度分阶段考察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下编是个案分析,考察了一些代表作家作品中的生态意识,其中有于坚的诗歌,苇韦、李存葆、徐刚的散文,张炜、郭雪波、迟子键、叶广芩的小说,以及近来畅销的《狼图腾》等作品中的生态意识,以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更深的认识。

书籍目录

自序绪论 现代化浪潮与生态意识一 现代化浪潮与生态危机二 生态意识的紧迫性三 生态意识与中国文学上篇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宏观考察第一章 1949一1976年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第二章 1977-1989年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一 生态意识与历史反思二 生态意识与现实批判三 生态意识与理想追求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一 生态意识与报告文学二 生态意识与诗歌、戏剧三 生态意识与散文四 生态意识与小说第四章 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一 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的诸种类型二 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的特点三 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的意义四 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的局限与可能第五章 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文明批判一 生态批判的发展阶段二 生态批判的主要内容三 生态批判的特点四 生态批判的意义和局限第六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一 生态危机的现实刺激二 西方文学和生态思想三 中国古代文学和生态思想四 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五 大自然的珍贵启示六 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第七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一 革命意识形态中的反生态写作二 人道主义话语中的反生态写作三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反生态写作四 超越反生态写作下篇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微观透视第八章 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一 生态意识的若干维度二 生态意识与现代性批判三 生态意识与诗意的生成方式第九章 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一 生态意识与人生实践二 生态意识与自然书写三 伤感而无奈的现代文明批判第十章 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一 生态智慧的领悟二 自然之美的诗意描绘三 生态危机与生态批判四 返观前现代文明第十一章 生态意识与徐刚散文一 恢弘壮阔的生态视野二 对人与自然生态关联的洞幽烛微三 警醒世人的生态史观第十二章 生态意识与张炜小说一 生态意识的显现与内涵二 生态意识与《三想》三 生态意识与《九月寓言》四 犀利而深刻的现代文明批判第十三章 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一 生态危机的凸显二 野性磅礴的动物形象三 生态意识与生态人格四 生态意识与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第十四章 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一 生态意识的内涵与缘起二 生态意识与人物塑造三 多姿多彩的动物形象四 城乡主题中的生态意识五 温婉哀伤的现代文明批判第十五章 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一 急切的生态关怀二 野生动物的悲剧三 动物的高贵与庄严四 回归自然的限度第十六章 生态意识与长篇小说《狼图腾》一 生态视野中的动物形象二 生态智慧的实践与影响三 反生态的批判与反思四 民族精神的生态根源结语 期待着更多更好的生态文学作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全人类的生态意识的建立就迫在眉睫,作为人类文明最美妙收获之一的文学也必须接受生态意识的指导与浸润,实现看护大地之功能。  一现代化浪潮与生态危机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曾说:  何为现代性,首先,我们不妨大致简要地说: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这将现代性与一个时间段和一个最初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的那些主要特征却还仍然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  至今,现代化浪潮已经遍及全球,虽说其本质特征和基本架构我们仍然无法把握得一清二楚,但是在已成昨日黄花的前现代文明和渐显端倪的后现代文明的映衬下,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把握它的脉络和主旨。  从现代文明的器物层面上看,它是如此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首先把大自然还原为机械装置和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库,然后尽其所能地掌握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