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主体性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缘起

陈佑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陈佑松  

页数:

318  

前言

  佑松读博之前是学历史的,从历史转到文学,是佑松的一次重要转折。如何能有所创新?或许“博而后精”的路数方可以得出一些心得。我所理解的“博”,应当是打通学科藩篱,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己所用。如此方可为正着手的专题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理解层次,从而达至“精”深之境。  佑松硕士阶段的专业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他自己则对中国现代思想形成问题感兴趣。于是在讨论选题时,我建议他不妨就从这一角度入手,讨论中国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佑松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起源问题。我同意了他的思路,同时建议,要把“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结合起来考察问题。所谓“历时”是要考察古今之别,断裂也好,延续也好,是一定要有对照的,否则“现代性”便无从参照定位;所谓“共时”,便是领域和层次之分,要充分分析现代性的不同领域和层次,否则便没有全局的把握。

内容概要

  《主体性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缘起》的题域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这信论题已经提出十年左右了。在这址年中,“现代性”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心命题这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作品听研究思路。回顾过去的成果,笔者发现,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个几个大的方面,第一进行现象描述,着重讨论近代以业文学观念和文学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第二,从现代涉及的观念来探讨文学变革,这些观念包括科学观念、进化论观念、个人观念、民族国家观念等。

作者简介

  陈佑松,男,1973年生,四川内江人。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曾任成都电视台记者、编辑、导演,《西藏旅游》杂志社编辑部责任编辑;现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教研室,兼任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副主任。从事文艺美学、影视艺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主体性与现代性第一节 主体性的历史考察第二节 主体性的构成要素一 权利伦理二 理性与感性的张力平衡三 形而上学第三节 主体性与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一 主体性的建构与现代性的第一次浪潮二 主体性的曲折与现代性的第二次浪潮三 主体性的消解与现代性的第三次浪潮第二章 主体性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调第一节 中国古典德性伦理与中国古代文学精神一 古代德性伦理二 德性伦理与古代文学精神第二节 主体性权利伦理的确立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一 权利伦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伦理语境二 大众传媒——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言说语境三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第三节 主体性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调一 主体性的确立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平衡展开二 主体性的曲折与中国文学的启蒙现代性三 主体性的消解与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第三章 美的文学与人的文学——主体性的确立第一节 美的文学一 主体性与审美自律二 王国维文学观念的现代性第二节 人的文学一 主体性与“人的文学”二 周作人文学观念的现代性第四章 群治的文学与文学革命主体性的曲折第一节 “群治”的文学一 “群治”与主体性的曲折二 “群治”的文学与启蒙现代性第二节 文学革命一 从“人权”到“民主”——主体性的曲折二 “文学革命”与启蒙现代性第五章 “立人”的文学——主体性的消解第一节 “立人”与主体性的消解一 “精神”之辨二 “个人”之辨三 形而上学的消解四 “立人”与“立国”第二节 “立人”的文学与审美现代性一 立人的文学“——《摩罗诗力说》二 “立人”与审美现代性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传统中国,“心性结构”体现在儒道互补的德性伦理中,而支持这种心性结构的文化制度、知识生产方式包括了经学和维护经学的科举制度。然而,近代以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权利伦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和政治方式被介绍进来,传统的德性义务伦理被逐渐地怀疑,进而是激烈地反对。与心性结构的转变相适应,近代以来,知识生产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科举被废除,体现德性伦理的崇古精神、社会等级和心性克制的经学也随之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以培养理性精神的现代学校体制和体现主体权利的大众传媒。中国开始了现代性、主体性建构的历程。  中国文学现代性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开始的。权利伦理代替德性伦理,构成了中国文学的伦理语境,它标志着中国文学已经跨入到了现代性的阶段,它改变着中国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系。而作为文化体制的大众传媒则替代了经学,成为中国文学的言说语境。这二者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基本质态。  在第一章我们谈到,西方现代性是一个流变的过程,经历了三次浪潮。这三次浪潮的标志就是主体性的不同状态。第一次浪潮开始于文艺复兴,经笛卡尔到康德完成,主体性获得了充分的展开;第二次浪潮由卢梭掀起,主体性出现了曲折;第三次浪潮由尼采发动,主体性开始出现消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主体性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缘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