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

李敬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李敬  

页数:

201  

字数:

210000  

前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金融发展理论也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而变迁。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戈德史密斯、麦金农和肖等人开创了第一代金融发展理论,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机制与途径。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本质的认识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者在汲取内生增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内生金融中介和内生金融市场纳入研究框架,以研究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如何内生于经济增长之中以及金融体系的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从而建立了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始于laPorta等在1998年发表的文章《法律与金融》,以研究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因素为核心的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兴起,该理论主要依托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强调法律、利益集团、非正式制度等对金融发展的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杨小凯等人复归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是经济增长源泉”的思想,并整合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推动和发展了劳动分工理论,创建了新的超边际分析工具,将现代经济理论进行重新组织,去掉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绝对分离的假定,抛弃规模经济而改用专业化经济的概念,弥合经济学中的宏观与微观分裂,建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流派。

内容概要

该论著是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经济思想,从劳动分工理论的视角,研究了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即“金融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即“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通过严密的数理模型推导和细致的实证检验,得出了关于金融发展的新结论,建立了新的金融发展的理论框架,是对现有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拓展。该论著运用这一新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现状、原因及演变规律、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结论,可以为中国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重要理论与实证支持。

作者简介

李敬,男,1973年生,重庆市云阳县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供职于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领域为劳动分工理论、区域金融、农村经济。曾先后主持、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区域金融的概念界定 1.2.2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界定 1.2.3 区域金融的研究视角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设计 1.4.3 主要创新2 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金融分工功能的论证 2.1 金融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的理论回顾 2.2 劳动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2.3 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分工模型 2.3.1 模型环境描述 2.3.2 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2.3.3 模型的推论 2.4 实证检验 2.4.1 劳动分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 2.4.2 银行贷款效率对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作用的二重性:推论2验证 2.4.3 商品交易效率对分工与经济增长作用的非二重性:民间金融作用及推论3验证 2.5 本章小结3 基于劳动分工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 3.1 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因素的理论回顾 3.1.1 戈德史密斯模型中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 3.1.2 麦金农和肖模型中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 3.1.3 “门槛效应”模型中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 3.2 基于劳动分工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 3.2.1 模型的假定与说明 3.2.2 消费品的生产函数 3.2.3 投资品的生产函数 3.2.4 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3.2.5 金融发展模型推导 3.3 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度量 3.3.1 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选择 3.3.2 基于回归方程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度量方法 3.3.3 1992—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 3.4 区域金融发展模型的估计 3.4.1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区域金融发展模型估计 3.4.2 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金融发展模型估计 3.4.3 基于“八大经济区域”面板数据的模型估计 3.5 本章小结4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分析 4.1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方法与指标 4.1.1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度量的基尼系数方法 4.1.2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度量的CE。和CE,方法 4.2 省际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分析 4.3 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分析 4.4 八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分析 4.5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总体特征 4.6 本章小结5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夏普里值的分解 5.1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原因的研究述评 5.2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 5.3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分解:1992—2004 5.3.1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解的回归方程 5.3.2 中国省际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分解 5.3.3 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分解 5.3.4 八大经济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分解 5.4 本章小结6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6.1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机制的研究回顾 6.2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劳动分工模型 6.3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 6.3.1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教育促进机制 6.3.2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交易效率机制 6.3.3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社会福利机制 6.3.4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政策干预机制 6.4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草帽”型特征分析 6.5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变动的路径特征 6.5.1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U”型特征的解释 6.5.2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趋势与波动特征:1992—2004 6.6 本章小结7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调节与控制 7.1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调控的基本模型 7.2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调控的范式选择 7.3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调控的政策建议 7.3.1 充分重视金融的劳动分工促进功能,缩小区域金融功能差异 7.3.2 构建动态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机制,缩小金融发展条件差异 7.3.3 推进教育投入体制综合改革,努力缩小区域间教育水平差异 7.3.4 适度提高落后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完善区域创新激励机制 7.3.5 优化区域市场交易环境,缩小商品金融交易条件的区域差异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 PDF格式下载



金融问题只是区域差异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但也是至关重要得一点,希望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