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普法办公室 编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普法办公室、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普法办公室组织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02出版)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普法办公室、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普法办公室组织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02出版)  

作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普法办公室 编  

页数:

620  

前言

2003—2007年的五年,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工作,不断把我国在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下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这些法律法规相配套,劳动保障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政策,各地出台了一大批地方劳动保障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劳动法》为基础、以相关重要法律为骨干、以有关法规为配套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呈现了依法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国继续推动并巩固了“两个确保”,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控制失业率纳入宏观调控重要指标,进一步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不断总结和扩大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较好地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维权网络,不断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容概要

  《“五五”普法教材: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紧紧围绕现行有效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针对就业与培训、劳动关系、工资、工时与休假、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五险、劳动保障监察,特别是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组织编写了《劳动保障“五五”普法教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劳动保障基本法律制度,解答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该书的出版,对于继续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籍目录

一、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4月3日)(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71)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89)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93) 二、行政法规(98)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3月14日)(98)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7月21日)(100)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103)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111) 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112)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11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年9月28日)(124)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0月1日)(128) 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131)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146) 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2月5日)(154)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12月14日)(159)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12月14日)(161)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163)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16日)(163)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12月14日)(167)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28日)(17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181)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12月3日)(192)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1月31日)(197)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209)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7年7月10日)(213) 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218) 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的意见(2000年5月20日)(225) 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3年1月16日)(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03年12月25日)(232) 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237) 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41) (一)综合(241) 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规章的决定(2007年11月9日)(241)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日)(24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2001年9月20日)(25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年5月30日)(26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06年4月29日)(26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4月28日)(27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的通知(2007年7月6日)(27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关系军地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12月5日)(28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军队文职人员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9月4日)(285) (二)就业与培训(288) 职业技能鉴定规定(1993年7月9日)(288) 职业资格证书规定(1994年2月22日)(294)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1996年1月22日)(296) 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年3月16日)(303)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2001年10月9日)(306) 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2002年5月14日)(309)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2005年6月14日)(316) 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办学管理办法(2006年7月26日)(319)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7年11月5日)(331) 劳动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统计局中央编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6年1月12日)(346) (三)劳动关系(362) 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994年11月14日)(362)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年12月3日)(364)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366) 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1月20日)(36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37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区域性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2006年8月17日)(38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2006年12月22日)(384) (四)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387)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12月1日)(387)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389)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393)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年11月8日)(395) 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1月20日)(399)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1980年2月20日)(404)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年3月25日)(405)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1995年4月22日)(407) 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1995年5月12日)(410)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9月6日)(41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008年1月3日)(415)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年2月15日)(416) 财政部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1981年4月8日)(418) (五)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420)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年1月18日)(420)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年12月9日)(422) 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1993年11月26日)(426)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1989年1月20日)(430) (六)养老保险(433)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1月6日)(43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3月9日)(43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44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443)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12月22日)(446)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1992年1月3日)(453) (七)失业保险(458)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00年10月26日)(45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8月30日)(463) (八)医疗保险(465)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4月26日)(465)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5月11日)(468)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5月12日)(472) 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1999年6月30日)(475) 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1999年6月30日)(47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意见(2007年10月10日)(481) 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484)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2005年12月21日)(485)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2007年7月6日)(48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2002年9月16日)(49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2003年5月26日)(494) (九)工伤保险(497) 工伤认定办法(2003年9月23日)(497)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3年9月23日)(500)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03年9月23日)(502)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2002年4月5日)(50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6月1日)(51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4年11月1日)(51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12月29日)(51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新旧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衔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2007年3月6日)(516)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2002年4月18日)(518)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2006年11月2日)(523) (十)生育保险(543)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4年12月14日)(543)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1988年9月4日)(54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妥善解决城镇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费用问题的通知(1999年9月28日)(547) (十一)社会保险基金和经办管理(549)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549)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554) 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2001年5月18日)(557) 社会保险稽核办法(2003年2月27日)(561)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4年2月23日)(564)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2004年12月31日)(577) (十二)劳动保障监察(581)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1996年9月27日)(581) 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1996年9月27日)(584)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3月19日)(58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2004年12月31日)(592) (十三)行政争议处理(601)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1999年11月23日)(601)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 (2001年5月27日)(606) 五、司法解释(6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准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2000年4月4日)(6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6日)(6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617)

章节摘录

第四章 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本部门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的经费。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第二十九条 企业未按本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第三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可以专项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


编辑推荐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劳动保障部门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部署和推动,一方面不断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制度、开展系统干部依法行政培训,一方面着力推动普法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创新,组织开发了张贴画、维权歌、漫画故事书等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通过新闻媒体宣传、“12333”公益咨询服务电话、电视知识大赛等形式,全面、准确地把劳动保障法律知识送到广大人民群众手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PDF格式下载



收到此书由于正在开会,未打开看,等我查开一看应该是二手书,而且是以前年度的,并非最新版本!第一次在你家网站购书却遇到这种事很不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