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清公使曾纪泽

冯惠明 冯惠明 作家出版社 (2012-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冯惠明 作家出版社 (2012-01出版)  

作者:

冯惠明  

页数:

41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简介:曾纪泽——曾国藩之长子,晚清著名外交家。光绪四年,曾纪泽奉朝廷之命,前往英法两国担任公使。两年后,曾纪泽被清政府紧急调遣到俄罗斯任钦差大臣,开始了他一生最艰巨的使命——对俄谈判收回伊犁。经过近一年的外交斗争,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机智灵活的策略,终于迫使沙俄修改了与原钦差大臣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收回该条约割让给俄国的大片国土,取得了晚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重大胜利。

作者简介

  冯惠明(辛越),河北阜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国家发改委工作,曾于九十年代中期担任我国驻俄罗斯使馆参赞。文学创作主要作品:长篇纪实文学《献给你一朵玫瑰花》;长篇历史小说《大清公使曾纪泽》;前苏、俄作家探真评传《飞翔的俄罗斯魂》;散文随笔集《客居莫斯科》、《岁月流痕》等。曾获中央电视台小品、国家部级征文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封电报搅得大清朝廷乱了方寸
第二章 左公仰望星空,几多感叹,几多忧愁
第三章 读完那段报道,曾纪泽心口像堵了一块沉重的石板
第四章 兜售三字经后,崇厚对曾纪泽的提醒老羞成怒
第五章 直隶总督府内惺惺惜惺惺
第六章 张香涛的奏稿引起清流共鸣
第七章 养心殿君臣问对,皇太后怒斥群臣
第八章 军机大臣绞尽脑汁:派谁再出使俄国
第九章 中国驻法使馆来了三位洋女人
第十章 在俄国皇后的吊唁仪式上,中国公使引人注目
第十一章 仲妹的一笔行楷令人拍案叫绝
第十二章 小试锋芒智斗俄报记者
第十三章 在强盗逞凶时他挺身搭救女画家
第十四章 邵参赞的姨太太出身青楼
第十五章 接印时他想起觐见皇太后的情景
第十六章 格尔斯面冷词横,.声言《里瓦几亚条约》不能改
第十七章 小桥上的两个女人弓[起他们的注目
第十八章 “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使薇拉着迷
第十九章 这个满身佩饰的人就是俄罗斯帝国大皇帝
第二十章 薇拉热切的一吻,使他脸颊火辣辣
第二十一章 许三搂着一个高加索女人,却重重地挨了一拳
第二十二章 侯爷决定遣返许三,邵参赞使出最后一招
第二十三章 “我们轻看了这个老狐狸!”
第二十四章 仲妹挣扎着写完最后一句诗,毛笔滑落到地板上
第二十五章 接到仲妹的噩耗,他的心突然抽紧了
第二十六章 曾纪泽派邵幼林回京备朝廷咨询引起众人惊讶
第二十七章 萨达耶夫和布策瞧着自己的尊容。哈哈大笑
第二十八章 许三在总署诬告,董恂居然信了多半
第二十九章 李鸿藻一语惊四座:赞成布策来北京
第三十章 看了夫人的长信,他心里涌起感激和愧疚之情
第三十一章 俄国警察的马队围上来,抓捕教堂台阶上的讲演者
第三十二章 重开谈判,曾纪泽将中国之意和盘托出
第三十三章 薇拉抓起烛台向萨达耶夫后脑勺砸去
第三十四章 看见曾纪泽,她忧郁的眼睛里闪现出惊喜
第三十五章 看完刘锦堂的歼匪捷报,左宗棠捻着胡须笑了
第三十六章 熱梅尼的信流露出愤恨和无奈
第三十七章 父亲左右闪出两位老者,竟是左宗棠和李鸿章
第三十八章 崇厚与邵幼林密谋策划,像输光的老赌棍
第三十九章 周末,温天顺的“评书”又开场了
第四十章 无数纸片从上飘落,观众惊恐万分
第四十一章 曾纪泽差点撕碎报纸扔向狞笑的热梅尼
第四十二章 他抱病冒雪,一次次踏上俄国外部的台阶
第四十三章 进了冬宫,发现各国公使已经捷足先登了
第四十四章 格尔斯举杯:为有您这样的谈判对手而自豪
第四十五章 祭奠了仲妹,又去吊唁被刺杀的俄国大皇帝
后 记

章节摘录

格尔斯面冷词横,声言《里瓦几亚条约》不能改谈判大厅宽敞豁亮,从高高的天花板垂下来的两盏玻璃枝形大吊灯,使谈判厅熠熠生辉。而四周墙壁上悬挂的巨幅油画增添了大厅的豪华气派。厅内正中摆放着一张长方形铺着雪白桌布的谈判长桌,桌子中央一个半圆形黑漆木盒上插着两面小国旗,在雪白雪白的桌布映衬下异常醒目:一面是大清帝国的三角形黄龙旗,一面是大俄罗斯帝国的长方形白蓝红三色旗。据说这大清黄龙小旗还有些来历:前年崇厚出使俄国,会谈之前俄方向使馆索要大清国旗的图样,以便仿制。自诩为最熟知洋务的崇厚一听就着了急,他出国之前压根儿就没想到要准备小国旗的事,现给总署发电报也来不及,最快也得五十天才能寄过来。怎么办?崇厚一筹莫展。最终还是将丹如出谋划策:把国书上的飞龙图案描画到丝绸布上,然后送染色行着色。用这个办法得到的小黄龙旗虽不规范,但总算救了燃眉之急。那以后,这面小三角黄龙旗竟成了谈判桌上代表国家的标志。此刻,中俄两国外交官分坐桌子的两边,早有侍者端上咖啡,曾纪泽面前放的则是一杯清茶。格尔斯作了一个环顾左右的姿态,然后开门见山问道:“几日前接到贵钦差的照会,不知贵钦差这次来是长期驻节,还是特地来我国办事?”“格尔斯的问话使在场的所有中国人一愣:敢情你们还不知道我们是干嘛来的,你们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曾纪泽的头脑里反映很快:这老官明知故问,有意对我的身份表示不确认,暗含着不欢迎的意思。既然你佯装不知,我就堂堂正正告诉你,于是说:“我是大清国皇帝任命的出使贵国的公使,自然是常驻;同时我亦是钦差大臣,我国大皇帝赋予我来商办两国交涉归还伊犁未完事件之权。”格尔斯的脸色忽然沉了下来,与刚才在接待室寒暄时判若两人。他冷冷地说:“崇钦差来我国近一年之久,已经将两国应办的事项与本大臣全都商议妥当,只等候两国大皇帝批准施行。怎么又来商办?而且贵国无缘无故将崇钦差治以重罪,在边界各处增兵设防,使贵国国内人心惶惑,世界各国也迷惑不解,贵国难道不是想启衅吗?这样的情形如何能议事?”格尔斯的语调由慢到快,由缓变急,俄语音符就像连珠炮似的,一气不停地射出来,而且还挥动着右手,以加强他讲话的气势。他的翻译官孟第紧张地在纸上作记录,显得手忙脚乱。曾纪泽静静地听完孟第的翻译,沉着回答:“本国大皇帝因崇厚不听朝廷吩咐,才将他治罪,以后听说此事有伤贵国体面,遂赦免了他的罪名,以表示与贵国友好之意。”曾纪泽的话音刚落,布策立即插上来问了一句:“请问侯爵,赦免崇厚罪名具体是何说法?崇厚现在何处?”布策不愧是个老练阴柔的中国通,他这一问,使曾纪泽不好回答。因为崇侯的死罪虽免,但现在仍关押在狱中,若如实回答对方,必然使他们纠缠此事,不肯放过这个借口。曾纪泽采取了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我只接到国内电报,告知崇厚的斩罪已蒙本国大皇帝赦免,但尚未接到详细的谕旨。”格尔斯非常不满,说:“中国将崇厚治罪,不仅使本国难堪,而且使欧洲各国也难为情。说实在话,崇钦差与我商议伊犁问题一年时间,凡事无不为中国力争,并非诸事尽悉依照俄国之意。双方商议心平气和,最后终于签定协议。现在只等照协议执行,不存在再商议的问题。”格尔斯说最后一句时,语气很坚定,加上他那肉滚滚的右手的挥舞动作,不用翻译,曾纪泽也猜到大概是什么意思。他沉默了一会儿。对吉尔斯一开始就把谈判的大门封死,他是早有思想准备的,但他没料到格尔斯态度表白得如此迅捷和不容置疑,把他对他一开始接触时产生的一点点好感,全赶得无影无踪了。对付这个在欧洲外交界纵横多年、功夫老到的俄国佬,他感到自己的经历和经验都不足。但绝不能让这个老官小瞧了自己,得还他点颜色看看。于是曾纪泽也沉下脸,冷冷地说:“如此说来,贵大臣是断然不想跟我商议啦?”格尔斯怔了一怔,金丝眼镜后面的一双眼球突出的大眼略显吃惊地瞧着曾纪泽,立即否定:“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本国所关心的各项事宜都写在章约之内,而且与崇钦差往来照会里也已充分阐明,无需再议,只要照办即可。”曾纪泽有些生气:说不是那个意思,其实还是那个意思。他提高了声调说:“根据各国通例,凡各国定约,必须经两国朝廷批准方能施行。如谈判代表所定之约有窒碍难行之处,自然可以再议,这是世界惯例,有何不可?”格尔斯明显地蹙了蹙眉,外交家的敏锐使他感到面前的这位中国曾钦差,跟上次的那位崇钦差迥然有别,莫非这个中国人真是个谈判对手?在他思想深处,中国官员是那么昏庸无知,哪里知道世界情势,哪懂什么国际惯例?可眼前的这个同样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出言不凡,还不能太小觑了他。

后记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曾国藩这样一个重要的影响力很大的人物。他的治军治国治学治家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可以说其名气在国内家喻户晓、在海外也是蜚声显赫。然而,相比之下,他的后代子孙却一直显得默默无闻和不被世人所知晓,无论他们干出了什么样的业绩,也无论他们具备怎样的才华,他们的光芒总是被曾国藩这颗耀眼的巨星所遮盖。其实,明星是可以相互映照的,也是可以相互增辉的。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曾纪泽就是在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下成长起来的佼佼者。曾纪泽绝对称得上是我国近代的杰出外交家,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与西方列强外交谈判斗争中,一扫过去在西方人面前昏聩无能、摧眉折腰的猥琐形象,第一次展现了中国人大义凛然、敢于挺起胸膛反抗外强欺凌的硬骨,为国家争回了权利,为民族赢得了尊严。 曾纪泽,字劫刚,生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是曾国藩的长子,自幼受父亲严教、家风熏染,苦读诗书。成年以后科考未果,即绝意科场,但更加勤勉治学,广泛涉猎,除了经史诗词,旁涉篆刻音律,擅长书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经史,对近代西方科技知识产生广泛兴趣,在金陵随父期间孜孜不倦请教洋专家,研习英文,以后一直坚持不断,并能交往应酬。曾纪泽在1870年(同治九年)考荫人官,得补户部员外郎之职,但并未进京就职,而是陪伴病重的父亲左右。父亲去世后,承袭一等勇毅侯。在京期间继续热衷洋务,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英文阅读和口语能力,结交同文馆洋人教员和使馆官员,关注泰西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有关时事。 1878年(光绪四年)曾纪泽奉朝廷派遣到英法两国担任公使。两年后,又被委任为驻俄国公使,开始了他一生最艰巨的历史使命——谈判收回伊犁。这部作品所描述的就是他赴俄交涉这一段艰难历程,小说主要背景、故事和人物都忠实于历史真实,只是在次要人物和一些情节、细节上做了合乎情理的虚构。作者力图通过精心的构思和描绘,展现曾纪泽“勇夺虎口之食、力揽既逝之波”的勇气、决心、智慧和才能,但是否达到这一效果,还要读者去品评和分析。 其实,曾纪泽对外要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思想理念,不仅仅是在对俄交涉上,此后的对法交涉同样充满曲折和艰辛。作为驻法国公使,早在赴俄之前就密切关注法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当时法国不满足已占领的南圻(越南南部),还企图吞并整个越南,时时觊觎着北圻。曾纪泽以一个外交家的敏锐目光,多次向总署进言,要对法国的野心保持警惕。同时对法国小股部队进入北圻活动甚至窜扰我广西云南边境,向法国提出过抗议。与俄交涉结束后,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法交涉上。法国诡称根据1874年与越南签订的条约承认越南完全独立,根本不理大清是越的宗主国,甚至说法国在越南享有充分行动自主权。曾纪泽一方面继续向法方严正交涉,坚持法国必须从北圻撤军;一方面敦促朝廷重视越南问题,尽快采取军事行动阻止法国占领北圻。1881年10月他致函总署衙门,再次大声疾呼:越南危,则中国亦危,并提出防范措施若干条。但可惜的是,他的对法强硬立场,受到朝廷软弱妥协势力的排斥,影响力很大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曾纪泽的做法会使法国扩大侵略找到借口,主张妥协调停。但朝廷主和派一味退让求和,并未阻止战争爆发,1883年12月蓄谋已久的法军在孤拔率领下,袭击驻扎在北圻的清军,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次年2月法军攻占重镇北宁,清军溃败。在这关键时刻,朝廷彻底放弃了抵抗政策,派李鸿章出面议和,将主战的曾纪泽视为求和的阻力,碍手碍脚,于是1884年4月降旨解除了曾纪泽驻法公使职务,把他排除在对法谈判之外。然而,李鸿章在谈判桌上的退让,并未使法国放松侵略,孤拔率领海军突然袭击福建清军水师,使水师蒙受重大损失。后法军进攻台湾,受到当地军民顽强抵抗,法军转而对台湾进行封锁。1885年3月法军又从陆上进犯睦南关,老将冯子材率清军和黑旗军英勇抵抗,打败法军并攻克谅山等许多重镇。当他准备乘胜攻取河内时,却接到谕旨撤军,原来法军溃败导致总理茹费理下台,法国无心恋战,遂与李鸿章达成停战协议。1885年6月,中法签订《中法新约》,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宗主权,中国军队撤出越南,法国军队撤出澎湖。至此中法战争法国不胜反胜,中国不败而败。 曾纪泽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奉调从英国回国,担任一个没有什么实职的海军事务衙门帮办大臣。回国后一直心情抑郁,加上多年积劳而成的疾病,于1890年五十一岁时,过早地离开人世。这期间,他曾写不少诗表达过自己的郁闷心情,请看这首七言诗: 不随流俗论升沉,消却千端躁竞心,试历艰劬征所学,翻从猖嫉验知音。 薰莸同器品原异,桃李不言春自深,鱼跃鸟飞都入曲,海天无际独鸣琴。 虽然身心两困,但他宁可独鸣高吟,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依然固守着高洁的人格和情操。这就是晚年的曾纪泽。 作者 2011年11月


编辑推荐

《大清公使曾纪泽》编辑推荐:他是曾国藩之长子!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强硬的外交家!他用机智和强硬的外交谋略收回了已经丢失的大片国土,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外交秘史!为中国近代的外交史写下了辉煌的乐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清公使曾纪泽 PDF格式下载



曾纪泽凭借其胆识和智慧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是晚清政权与外国谈判中唯一一次取得尊严的胜利。


进一步了解了曾国藩后人的故事,曾纪泽的睿智、果断更让人折服。


一直喜欢历史人物。最近很忙,还没有开始阅读。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阅读!


过去的事情,我们只能靠历史书籍来了解了


历史会永远记住他的


质量还不错,物流比预计的要快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