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天取经
2010-1
五洲传播出版社
常征
175
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悠久而曲折的历史。在中国与外国之间,通过问接的和直接的、陆路的和海路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多种渠道,各种文化、经济、思想、人员方面的交流,可以上溯至秦汉时代,下及于当今社会。长期的、多方面的交流,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之间的了解,使人类的共同财富(物质的和精神的)更加丰富。中外文化交流故事丛书(Roads to the world)的宗旨,是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选择那些最璀璨的明珠,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读者。这些故事描述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在各个领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现象,以使外国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明,理解中国文明与其他各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书依据有关历史记载,讲述唐代高僧玄奘远赴西天(印度)取经的故事。在近1400年前,这位中国僧人不畏艰险,跋涉数万公里,历时17年,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文化之旅。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他游历新疆、中亚、印度一带的真实故事,别具魅力。
前言1.玄奘与《西游记》2.玄奘的早期经历3.偷渡国境的取经人4.西行路上多艰险5.留学印度6.雄辩的中国法师7.取经东归
插图:当时出家为僧可以享受不服兵役、不交税、并分配给一定数量的田地等优越条件,所以僧人的数量受到严格控制。隋炀帝(569-618)派一位叫郑善果的官员到洛阳来选拔14个人为僧,候选的有好几百人。玄奘因为年纪小,没有参加选拔,站在门边观看。郑善果注意到了这个气度不凡的小孩,就问他想不想出家。玄奘给了肯定的回答。郑善果又问他,出家为了什么?玄奘答道:“我想继承佛祖如来的教导,发扬光大佛教。”郑善果非常赞赏他这种远大志向,就将他破格录取,并告诉同事:“这个孩子的气质非常难得,将来一定是佛门中的伟大人才,可惜我们来不及亲眼看见他展翅腾飞的样子了。”玄奘出家以后勤奋学习,有一位法师讲说一部大乘佛教的经书,他十分喜爱,学习了两遍,就全部记住了。大家都很惊异,让他到讲席上去复述一遍,结果他讲得详尽生动,与老师没有差别。这一年他13岁,开始确立对大乘学说的信仰。
《玄奘西天取经(汉英对照版)》是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