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民工社会网络结构

任义科 杜海峰 陈盈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任义科 杜海峰 陈盈晖  

页数:

23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分析与人口、社会系统问题研究相结合的部分成果。利用深圳市实际调查数据,本书分析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讨论网络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结构,以及综合三种层次结构的复杂网络模型,揭示了农民工社会关系的深层次结构特点,对于探讨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促进城市社会的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把社会网络分析,尤其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应用子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公共管理研究,不但丰富了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研究方法,而且有助子解决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对推动社会网络的深入发展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任义科,1969年生,山西乡宁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山西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网络、社会融合、组织行为等领域研究;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杜海峰,1972年生,四川巴中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系统复杂性、系统优化等领域研究;合著《免疫优化计算、学习与识别》、《机械电子工程》、《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等书。  陈盈晖,1962年生,天津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系统管理、系统复杂性和复杂网络等领域研究;发表相关论文5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五节 数据与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
第二节 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第三节 社会网络结构的相关研究回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微观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心性
第二节 结构洞
第三节 度分布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的中观结构分析
一一凝聚子群
第一节 三方关系
 ……
第五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的中观结构分析
第六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宏观结构分析
第七章 农民工社会网络结构的综合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罗纳德·博特在1992年提出了“结构洞”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当一个网络中的任何主体都与其他主体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时,从整个网络来看,此结构为“无洞”结构;而当某个个体或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却与其他个体没有发生直接联系,此种结构则为“有洞”结构,故名“结构洞”。结构洞理论的提出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行为做出了新的社会学解释。结构洞理论说明,任何组织或个人,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保持和发展优势,就必须与相互关联的个人或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获得信息和控制优势(肖鸿,1999)。  边燕杰在研究中国的工作分配时提出了强关系力量假设。在中国计划经济的工作分配体制下,个人网络主要用于获得分配决策人的信息,而不是用来收集就业信息。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必须通过中间人才能与主管分配的决策人建立起关系,而中间人与求职者和最终帮助者双方必然都是强关系,强关系充当了没有联系的人之间的网络桥梁(Bian,1997a;1997b)。尽管强关系力量假设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得到验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强关系力量在减弱,弱关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树茁等,2007b)。  社会网络理论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和应用,不仅仅是因为其便于实证分析,还因为社会网络理论为社会学研究架起两座桥梁(罗家德,2005)。首先,社会网络理论在个体理性选择与社会制约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社会网络理论是以个人及其关系为分析基础,强调个体的能动性,同时关注社会网络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制约,而且个体之间的互动有可能改变制约个体的社会结构,所以个体的理性选择与集体的制约之间有相互制衡的作用,社会网络理论为这种作用提供了接口。其次,社会网络理论在微观行为和宏观现象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社会由形形色色的微观个体构成,所有个体交互的结果展现出宏观景象。在个体交互过程中,个体的行为通过关系影响社会结构;同时,社会结构反过来也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为。社会网络就是把个体及其相互关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民工社会网络结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