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论丛(第1辑)
2012-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谭德兴
485
贵州大学中文系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1942年贵州大学中文系建立,从此揭开了中国语言文学在贵州教学与研究的序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贵州大学中文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2004年,中文系与哲学、历史、图情、新闻以及旅游管理系等共同组成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论丛(第1辑)》就是中文系在学科重组后科研成果的一小部分。本论文集,既是对中文系教学科研的一次检查,也是对学科建设的一次梳理与思考。
前言文艺学从《诗经》看西周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及影响谭德兴中西哲学视野下的“情本体”与以“情”为本思想辨析罗绂文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现实语境及探索走向龚妮丽审美文化作为”新宗教“的代言性质丁筑兰”美术馆的文化与美学研究林早先秦中和与非中和思想及其影响马正应触境而兴:宋代诗学论兴的文学回归胡晓军语言学不能对立”有类“与”无形——揭示词类研究中的方向性错误黎平全元曲用韵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李蕊主观评价性的“NP1的这/那量NP2”吴早生从构词成句方式看古诗词的艺术特色——以量词为例吴畏中国古典文献学《史记·季布传》引楚谚考析闫平凡《楚辞》校证(五十则)王伟中国古代文学论鸟卵生人神话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谭德兴简析原始神话中的乐舞郭付利赋体与史笔诗才议论王晓卫论鲍照的悲剧意识郑国周底层叙述在《水浒全传》中的文化抉择胡继琼论朱希真体黄海花间词的道教题材及其文化意蕴林洁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探因吕维石阡木偶戏剧目论析张军章永康及其词黄海黄宗羲《高旦中墓志铭》中的公义与私情赵永刚遗民的坚守与困境——吕留良八股文选本的思想史意义赵永刚中国现当代文学“生”的执著与“死”的超越——鲁迅的生死观解读魏家文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魏家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释量论·成量品〉研究》英文概要木村俊彦陈龙译英国女性文学的两座丰碑——《简·爱》与《呼啸山庄》之比较研究王桢比较文学视域下的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述评汪太伟《牛虻》初行中国历程及其演化根由论释——基于接受场域的视角刘振宁贵州地域文化及其他尹珍籍贯与行迹新探谭德兴教学艺术空白论洪燕
章永康说的“芝房师”,即孙鼎臣,湖南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二十九年(1849年)充贵州乡试考官,咸丰二年擢翰林院侍读。太平军在湘势力大增,孙鼎臣因屡次言事不得用,请假回乡致力学术。左宗棠曾有诗《题孙芝房苍茛谷图》,先述画意,后则劝孙芝房正视战乱,与国家共安危。章永康年龄尚轻,没有左宗棠的气骨和魄力,这首词表面上句句扣住画意,实则是借题画言志,以屈子遭遇引发是与闲居湖湘的孙芝房同样的心酸和悲凉之情,颇为消沉。国难当头,朝廷昏庸,有识之士致力学问不过是一种避世之姿态,内心深处是报国无门的悲痛和凄凉。章永康词中借画言志,点化离骚中字词,与词意相得益彰,寄托遥深。 章永康这种愤懑在词中表达得非常婉转和含蓄,与屈子作离骚相似。但在他的诗歌中却是一泻而下,直接表达的。他从小怀抱读书报国经世的志向,当他学有所成之时,看到的却是“盛世重文教,要不忘经济。胡为后世儒,甘为文章市。文章亦如何?妍媸与时异。趋效时世妆,玩物乃丧志。兵刑及钱谷,国家数大事。试之以一二,茫然机宜味。汲汲扬马徒,志与贾董异。”故感叹“读书贵致用,念之我滋愧”(《感秋》其十四)。不只是世风不古,更加看到朝廷的混乱:“天步胡艰难,朝事日颠覆。衣冠既倒置,卿相徒碌碌。”(《感秋》其九)眼看岁月荏苒,而国事混乱,自己不得重用,内心的愤懑、忧虑、悲凉是可想而知的,故常用屈子作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