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卢布信用危机与苏联解体

富景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富景筠  

页数:

217  

字数:

24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何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崩溃,至今仍为学界热议。本书作者在细致梳理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卢布信用危机与苏联实体经济崩溃、苏联政权式微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据此,作者从货币因素这一重要视角探究了苏联解体的原因。
作者认为,货币因素是加速苏联解体进程的催化剂。一方面,卢布的去功能化对苏联末期的社会生产造成了致命性打击。另一方面,卢布的急剧贬值也对各加盟共和国由来已久的离心倾向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卢布信用危机不仅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内容,更是加速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富景筠编著的《卢布信用危机与苏联解体》提供了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新视角,这对于丰富现有的苏联学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也为多样地分析、思考重要经济史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作者简介

富景筠,女,哈尔滨市人,1978年生。1996~200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1999年,国家教育部公派留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200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主要从事区域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国际经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苏联末期的财政危机
第一节 苏联传统计划体制下的财政与信用
第二节 戈尔巴乔夫对传统财政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苏联末期的财政危机
第四节 苏联末期财政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苏联末期的卢布信用危机
第一节 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改革
第三节 “货币滞存”状况恶化
第四节 压制性通货膨胀的公开化
第三章 卢布信用危机对苏联末期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苏联末期的经济衰退与全面危机
第二节 卢布的去功能化
第三节 卢布去功能化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 货币战与苏联解体
第一节 苏联传统经济组织结构的瓦解及其原因
第二节 货币战的前因后果
第三节 货币战原因分析
第五章 卢布区的解体过程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卢布区的解体过程
第二节 卢布区解体的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除国内层面的不可兑换外,卢布与外币之间也是不能自由兑换的。由于苏联长期实行外汇管制政策,只有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贸易银行有权经营外贸结算和其他外汇买卖业务,苏联公民被禁止从事任何形式的外汇交易。在国际收支中扮演严格意义上的内部货币角色,是卢布与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本质区别。当涉及对外贸易或其他国际收支时,它只是一种内部的计价单位。卢布交换价值的浮动并不反映苏联对不同外汇的供求关系,而是基于行政指令决定的卢布兑美元比率计算得出的交叉汇率。也就是说,卢布的官方汇率既不能反映出苏联与贸易伙伴国的支付流动,也不能被解释为使国际收支实现平衡的均衡?亡率。实际上,由于出口商品用可兑换货币(如美元)计价,卢布的汇率水平与苏联对外贸易活动基本无关。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现金支付只用于国家、企业同居民之间的货币结算(其中包括支付工资、奖金和补贴等),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当企业间的结算金额低于100卢布时,也可用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则涵盖除现金支付外与国民收入的生产和构成有关的所有支付,以及与信贷发放和还款有关的所有交易。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结算都统一集中到国家银行并以非现金支付方式办理。每家企业、组织和单位在国家银行均设有专门账户。当它们从其他经济单位购进生产资料或设备时,国家银行就会把资金从其账户转到供货单位的银行账户。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存在彼此交叉的付款要求时,它们就会使用相互冲账的结算方式。非现金支付方式包括付款通知书、付款委托书、支票和信用证等。其中,付款通知书和付款委托书的支付方式最为广泛,二者占非现金支付的比重之和达到90%以上。  此外,企业、组织和单位的货币资金需要全部存人国家银行的指定账户。作为“存货监督警察”,国家银行对它们账户余额的数量和用途实行统一管理。根据资金的用途,企业的银行账户又被分为许多“子账户”,例如“投资货币”“原料货币”和“工资货币”等。“子账户”的资金之间不能自由流动,也就是说,不同用途的货币是不能相互转换的。  货币供给的严格“两分法”是苏联国家银行组织货币流通的重要原则。它的目的在于避免社会对货币的过度需求,进而实现货币变量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最小化。实际上,非现金支付的范围越广泛,人们对现金的需求就越少,与货币发行和回笼有关的现金周转计划也就越容易实施。苏联国家银行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平稳的储蓄转移机制,进而将用于生产链条各个环节投入品的所有资金及时返还给每家企业,并为其支付缺口提供信贷。  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的划分,彻底隔绝了现金卢布与转账卢布之间相互转化的可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与生产部门之间的借款、资产买卖等金融交易是不存在的。一方面,居民既不能购买企业债券,又无从获取企业的消费信贷。他们持有的过剩货币的唯一投资出路便是存入国家储蓄银行来获取存款利息。另一方面,生产部门也无法从居民那里筹措到任何资金,它们的融资途径仅限于获取国家银行信贷及财政拨款。  最后,这次信贷改革将苏联信用体系正式纳入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之中。苏联国家银行不但丧失了独立行使货币政策的权力,而且完全成为财政部的附属机构。“大财政、小银行”的财政金融格局基本形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卢布信用危机与苏联解体 PDF格式下载



看曾经辉煌一时的卢布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