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语讲记(套装共9册)

鐘茂森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鐘茂森  

页数:

全九册  

字数:

2980000  

前言

辞职去旅行“什么,你拿到澳大利亚签证之后就立马辞职,不会是打算私奔一去不回吧?”“是的,本姑娘想私奔,可是找不到跟我私奔的人。”私奔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好男人!一个月前我用颤抖的手打开我的护照,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心跳也越来越快。一页,再一页,突然跳出一个红色的签证,中间是澳大利亚可爱的国宝袋鼠和鸸鹋,我的心如过山车一样由紧张变激动再到兴奋,我看到签证上写的是“Mutiple travel”,澳大利亚领事馆给了我一年多次往返签证,每次可以停留三个月,我顿时血压飙升。本姑娘就是传说中的“N无人员”:无房、无车、无老公、无股票、无上海户口、无户口本(我是集体户口)、女性、单身,在上海这个有钱人成堆的社会,我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之所以打算去澳大利亚旅游源于一张0元机票。2009年的某一天,一部澳大利亚民族史诗般厚重的电影吸引了我,它的名字叫做《Australia 》,影片中旖旎风光和原著风情,还有那奔腾的骏马和扬起的风尘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也许,阳光和原野是一剂毒药,能让我平淡的生活无可救药地中毒。Australia,我们隔着赤道,隔着海洋,隔着熟悉和陌生,隔着几万公里的距离,耳边却一直是你的呼唤,仿佛是那深邃的星空下扬起的美丽音符。“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时,全世界都会为其开路。”那一天无聊中我打开新加坡虎航的网页,主页上写着大大的“0”,新加坡的廉价航空公司虎航在促销,出售半年后飞往世界各地的0元机票。当然,这个0元是不包含税的,税包括机场建设费、离境税(航空公司代收)、管理费等。我颤抖着买到了新加坡虎航从中国往返澳大利亚的0元机票,几万公里的飞行距离,只花了2000多元。在我买完后再去刷当天的售票网页,0元机票已经售完。事实再次证明,买便宜机票靠的是什么:网速!激动的心情平复之后就是担心,我疯了吗?像我这样的适婚年龄的单身女性怎么可能拿到澳大利亚签证。痛定思痛,几乎一夜未眠,绞尽脑汁仔细分析了我现在的情况,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工作。我有着稳定的工作,偶尔也会有猎头公司来挖我。就凭这一点我就不会滞留在澳大利亚不归,我在中国可以有很好的工作,干嘛要黑在那里洗盘子呢?在家把电影《Australia 》又反复看了三遍,看得里面的台词都快背出来,心中燃起一团火焰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一口气写了一封如卖身契般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文自我介绍信。我可以想象澳大利亚签证官看了我这封英文自我介绍信时的澎湃心情,一激动就给了我一年多次往返签证,每次可以停留三个月。“我拿到澳大利亚签证了!”我激动地跟身边的朋友说了一遍又一遍。是的,我打算去澳大利亚旅行,可是,我真的没有想过拿到签证之后就辞职。如同很多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外地人一样,我只是个普通人,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让我坐享其成,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我靠自己的努力来到上海,读大学、工作、赚钱,在这个城市我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踏入社会开始工作,应该进行的程序是:找个男人,结婚生子,然后贷款买房,数着每个月工资的数字,还贷款,养孩子,买车养车,供孩子读大学。等孩子大学毕业可以独立了,自己的一生也将落幕。父母希望我这样,所有人都希望我这样,我却希望做一个不被现实拘束的人,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幸福。这并不是勇敢或者叛逆,只是在做别人和做自己之间,我选择了做自己。为了生活和梦想我放弃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想想自己毕业后这几年的奋斗历程,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考虑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许就为了有一处栖身之所,也许就为了有一个代步的工具,也许就为了使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能生活在一起,也许就为了能填饱肚子。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曾偶尔忍不住问自己:我真的快乐吗?结果却是无法作答。或许我们早已遗失最初的那份纯真,但我们至少可以保留心中那份温暖,为这个世界的美好而感动。于是我想跳出自己的世界,去看看外面的海阔天空。在陌生的国度,听着我听不懂的言语,他们的幸福与我无关,我再也不用参与其中。从此,我爱上了旅行,无可救药。在不同的岁月,不同的季节,收获了不同的记忆和心情。生命就是一段旅途吧,或许就此改变你的命运,或许,它永远只是别人的故事。在出发前辞职很多人在工作几年之后都会遇到自己职业发展的瓶颈,我亦如此。当我不再是把工作当做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而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苦恼职位的提升、工作内容的创新,还有收入的增长空间。青春的年少气盛已经在职场的磨练中淡去,一展抱负的激情也在琐碎的现实中平和,我开始想自己是谁,我要什么,优势是什么,弱点是什么。我很迷茫,一个人站在公司的落地窗前,望着脚下的车水马龙,如同傻傻地浮在半空中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也许,是我该离开的时候了。离开职场,逃离这里的一切。毫不留恋地辞职,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手上只有澳大利亚一年多次往返签证和菲律宾签证,中国往返菲律宾的机票和中国往返澳大利亚的机票。我决定花两个月穿越澳大利亚大陆,从西向东,从大海到沙漠,从城市到荒野,到澳大利亚中部去看神奇的大石头,而我只有10天的时间做准备。我开始研究穿越澳大利亚的路线,却发现难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穿越澳大利亚最困难的不是勇气,也不是安全,而是交通。澳大利亚拥有7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却只有2000万的人口。很多地方是没有公共交通的,那里最适合的旅行方式就是自驾。于是向身边所有的朋友打听有没有人去澳大利亚自驾旅行,找人和我拼车,能拼一段是一段。“你有没有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在国庆节的时候去澳大利亚自驾?”“好,我帮你问问。你要找什么样的游伴?”“我要找一个英文口语非常流利,驾驶技术熟练,能够靠左开车,任劳任怨,对方开车我在车上睡觉、拍照,还能帮我背包,身强力壮,会做西餐煎牛排,人品正直的人,最好是男的,单身未婚,最重要的是人要长得帅。”“你在做梦吧?”我没有做梦,这样的人居然奇迹般被我找到,他叫做“车夫”,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车夫是自驾旅行的狂爱者,曾经一个人自驾穿越澳大利亚2000多公里无人之地。车夫是上海一家知名大企业的HR,他就是上天安排为我这次旅行而出现的,于是我们约定了一起在西澳自驾,然后他回国,我继续前行。问起车夫的驾驶技术,他自豪地跟我说起他的经典案例:在川藏公路上,把车开下山坡,冲往悬崖,在山坡上车子被不算大的石头挡住,车子翘了起来,然后再回落在地,车上的人安然无恙。车夫发给我一张他站在那辆翘起来又回落在地的车顶上的照片,淡定而霸气,我当时就震住了。“行,小子,坐你开的车我放心。”新西兰的召唤3天后,我的旅程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而改变——“有了澳大利亚一年多次往返的签证,很容易在澳大利亚申请新西兰旅游签证”。我激动得差点一蹦三尺高,“那、那,怎么才能买到便宜的促销机票?”“每周五的澳大利亚东部时间下午16:00到20:00会有限量的促销机票。”“那就这么定了!”我扳着指头算着时差,立马行动。于是,我用1秒钟做了决定去新西兰,用1分钟买好澳大利亚去新西兰的机票,用10分钟安排了新西兰的大概旅行路线。从澳大利亚往返新西兰的两张机票,含税一共1100元,又从网上买到了新西兰境内所有的长途大巴汽车票。在新西兰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的长途车费只要1纽币。研究机票之后我做了更大胆的决定。虎航的机票是可以转让的,只要付改名费就可以,于是我立马卖掉原来买的往返澳大利亚的0元机票,这么便宜的机票火速被人抢着买走。然后重新买了上海飞广州,澳门飞曼谷,曼谷飞吉隆坡,吉隆坡飞澳大利亚珀斯的机票。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机票便宜。要买便宜的国际机票是有窍门的,时间和金钱永远成反比,如果要想买到便宜机票,那就转机。当然,这样的方式只适合像我这样有大把时间的流浪者,这个国家待几天,那个国家待几天,东转西奔,最后到达目的地。最后定的行程是从菲律宾出发,经由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澳门,最后到香港,我要在地球上画一个小圈。无知者无畏,我不知道那个朋友说的“有了澳大利亚签证”说的是澳大利亚留学签证,而我拿的是澳大利亚676旅游签证。在网上查了很久关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申请新西兰签证的信息,只有台湾护照在澳大利亚申请新西兰旅游签证成功的案例,找不到任何拿PRC护照持有澳大利亚旅游签证在澳大利亚当地申请新西兰旅游签证的案例。在上海申请新西兰签证已经来不及,更何况在国内申请发达国家的签证需要公司在职证明之类,像我这样的N无人员恐怕是直接拒签。如果我的南半球之梦死在PRC护照上,我就坐在悉尼歌剧院门前哭。2009年9月11号,一个无业的未婚女孩拿着一个澳大利亚签证和一个菲律宾签证,一共5000元买来的14张机票,从中国上海出发。我并没有买回国的机票,因为我也不知道旅行什么时候结束,也许哪天走累了就买张机票回来,也许,就这么一直走下去。

内容概要

 《论语》一书,乃孔夫子与弟子讲学之语录,着笔始于春秋末期,编辑成书在战国初期。辑录者有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最重要的文献。细讲《论语》是钟茂森博士研习儒释道三家经典的又一心得报告。本次细讲,前后历时三年,累计二百八十二小时,博士“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把历代古圣先贤对《论语》的记述、开解,撮取精要呈献给今人,把自己的心得、感悟报告给大家。
  在本次讲习中,训诂方面的参考,主要依朱熹的《论语集注》,义理阐发方面,主要依李炳南老先生的《论语讲要》、蕅益大师的《论语点睛》以及江谦先生的《补注》。在没有说得很详尽之处,也兼采众家之长。宋代大儒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又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意在强调读书重在变化气质,虚心涵泳,内化成自己的人格,才有读《论语》的真实受用。
  《论语讲记》整理成书共计九册。

作者简介

  钟茂森博士,1973年生于中国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2岁);1995年至1999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学读书期间,先后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金融博士学位(时年26岁)。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获美国特批的“杰出教授与科研人才”绿卡。2003年迁居澳大利亚,任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后来获得终身教职。
  钟茂森博士多次应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上做主题演讲。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布里斯本、法国巴黎、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关于教育与和平的会议上,以及世界各地著名大学(如中国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党校、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成功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等)作主题演讲报告,金融危机后更是呼吁在商界推行中华伦理道德。
  钟茂森博士的演讲融汇东西方伦理道德、哲学、心理学、医学、太空物理学与金融学等学科,2006年6月,钟博士在山西大同做了题为《八荣八耻——明道德知荣辱》的报告;2009年9月应北京友成文化论坛的邀请,发表了《金融危机的省思和出路——大变局下找寻中国精神》演讲;2009年10月参加中国上海“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会议,发表了《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道义拯救商业危机》主题演讲,广受好评。另外还有《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应有的美德——孝与戒淫》、《和谐之道,以孝贯通》、《百善孝为先》、《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为什么要学习因果教育》、《华严科学宇宙观》、《大乘佛法的现代科学观》、《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金融危机里的省思与出路》、《道义拯救危机——中华伦理世纪重建之路》等百余场主题演讲,介绍和推动中华传统圣贤教育,受到热烈欢迎。

书籍目录

学而第一
书之首篇 入道之门
第一章
学而时习
不亦说乎
有朋远来
志同道合
不知不愠
是谓君子
第二章
孝悌和顺
不好犯上
君子务本
本立道生
彰显性德
孝悌为本
第三章
巧言令色
与仁相悖
从仁入手
而见性德
存心为仁
诚中形外
第四章
圣贤之道
改过而已
孝悌忠信
中国精神
忠信传习
成就圣贤
第五章
治国方略
古有五事
五事相因
各有次第
第六章
提纲挈领
圣贤根基
七事具备
方名弟子
养蒙学问
求其放心
文王既没
文仍在兹
第七章
五伦之义
学问之本
圣人之学
在明人伦
躬行实践
圣贤实学
第八章
庄重威仪
学则有固
人道忠信
交友辅仁
过则能改
善莫大焉
立志贤圣
名为自重
格物克己
慎独威仪
直心正念
真如忠信
自重改过 亲师取友
第九章
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丧礼慎终 祭诚追远
自行化他 涵养厚德
复其本性 孝为良方
慎终追远 孝道圆满
第十章
无争不求 夫子五德
心存仁爱 感来敬信
自性性德 诚中形外
富强礼乐 合则双美
五德本有 唯其内求
第十一章
为孝之道 不违父志
劝谏细行 不违不怨
孝悌大者 继志述事
第十二章
天理人仪 以和为贵
克念作圣 心不逾矩
礼而有节 和谐之道
严谨守礼 证悟本性
第十三章
信合德义 方可复守
恭行合礼 远离耻辱
仁义有礼 可敬可法
第十四章
志向高远 无求安饱
有修有证 力行近仁
四事具备 孔颜家风
扎根为学 精进不懈
第十五章
贫富两忘 乐学志道
切磋琢磨 精益求精
举一反三 悟性现前
学无止境 策进求道
道也无涯 学也无涯
第十六章
小人责人 君子责己
知人知己 自利利人
重义轻利 善感福应
学之次第 信解行证
为政第二
第一章
为政以德 天下归仰
正己修德 民信而敬
上下向德 安定和谐
第二章
诗之三百 思在无邪
凡诗之言 导归诚正
正念守敬 落实无邪
真妄不二 依妄修真
第三章
礼法并用 标本兼治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倡德循礼 以正民心
政刑为辅 礼德为本
第四章
十五志学 一生不辍
三十而立 学业有根
四十不惑 行权方便
五十知天 承载使命
六十耳顺 返闻自性
七十从心 不勉而中
觉悟本心 由学而至
蕅益深解 圣贤次第
孔子耳顺 观音圆通
从心所欲 安定自在
圣人示现 我辈可行
第五章
孟懿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问孝 夫子详陈
事亲始终 至孝尽礼
克己复礼 孝亲无违
第六章
武伯问孝 子曰忧疾
谨身守德 不行不义
成就圣德 圆满孝道
第七章
子游问孝 子曰敬养
敬爱备至 养亲心志
子孝以礼 父慈有节
孝亲养志 真正有敬
第八章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婉容悦色 是名为孝
奉亲事师 重在用心
诸子问孝 随类而解
孝道根源 在于心地
第九章
颜回听教 顺受无碍
不违如愚 深潜纯粹
君子慎独 独叹颜回
第十章
识人三法 视观与察
视为当下 表面作为
观为过去 为人做事
察为心意 所安之向
识人之要 见其存心
自省内察 念念改过
修德有功 性德方显
蕅益点睛 开显圣意
第十一章
温习实践 常有新得
力行真干 学有新得
学贵力行 志作人师
温故知新 不离心性
温故明心 知新为用
第十二章
性德圆满 才艺无穷
雪公行谊 大用无方
君子之儒 不以器限
真实学问 从德而生
下学上达 大用不周
第十三章
行于未言 心悦诚服
圣人之教 契理契机
行必先人 言必后人
第十四章
君子为公 小人为私
君子忠信 小人谄谀
君子觉悟 小人迷惑
君子小人 存心不同
生法无缘 三种慈悲
第十五章
学而不思 不明义理
思而不学 枉费思虑
记问不习 危而不安
学而兼思 闻慧双修
圣人示现 学而知之
第十六章
治学善道 一门深入
异端邪法 与道相悖
圆人说法 无法不圆
第十七章
为学之智 诚意不欺
回归自性 得到真知
无所不知 方名为知
认识自性 转凡成圣
第十八章
为官从政 谨言慎行
精思熟虑 寡尤寡悔
仁义忠信 禄在其中
谋道忧道 天爵天禄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第十九章
得民心者 自得天下
提拔贤人 容忍小人
敬服正直 自然情理
格物诚意 直枉自明
觉悟放下 正直圆满
第二十章
仁孝世范 潜移默化
格致诚正 明德亲民
一人修德 天下太平
第二十一章
居家孝友 为政之本
孝悌之德 为政之本
第二十二章
人而有信 成就圣学
六信内求 探寻自心
纯善真信 内外和谐
第二十三章
增减枝末 不变根本
礼之根本 五伦十义
礼之大体 三纲五常
礼义常道 因往推来
圣人心法 如镜照物
礼之本体 为仁之道
第二十四章
违礼祭祀 谄而无福
见义不为 重利无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天下归仰 《论语》里的每一篇都是采用篇首第一章的几个字作为篇题,我们来看第二篇的第一章。 “众星共之”的“共”念拱,有围绕、相向的意思。“为政”是把持政治。谁是为政者?一国的领导人。“为政”的“政”,朱子在《集注》里解释说:“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政”就是正邪的正,正确的正,“政者,正也”。“正人之不正”,人有不正的地方,我们把它正过来,这叫为政。 《论语》里有一章讲“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季康子是鲁国三家大夫中最大的一家,他把持朝政,治理得不好,所以他向孔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说,“政者,正也”,政治是什么意思?就是公正无私。为政者守住公正,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子帅以正”,子是对季康子的尊称,你能够“帅以正”,帅是表率,给大家表演出正的样子,以身作则,谁敢不正?整个国家就正了。你把持朝政,你正了,大家都正。“己身正,不令而从”,你不用下命令,大家都跟着你学,都会做得正。如何得正?要“为政以德”,用道德。所以正的标准是德,符合道德的就叫正,不符合道德的就不正。 朱子解释,“德之为言得也”。“德”字当得讲,“得于心而不失也”,你真正按照道德而行,你就能够得民心。不失民心,你就不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关键是为政者自己要行得正,这叫“为政以德”。 孔子用了个比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子解释说:“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北辰是北极的意思,有古注把北辰作为星的名字,可能是北极星,但是好像有点牵强。朱子这里说的北极,是指方位,是“天之枢也”。枢就像门的中轴,门之所以能开关,因为有轴,门绕着中轴转。这里是指地球北极与天空相对的地方,那一个空间就叫北辰。 我们的地球在转,我们看到天上所有的星星都围着北极这个方向在转,所以北极指向的空间就好像一个门的中枢、中轴,所有的星星都围着它转,它“居其所,不动也”,就好像门的轴,它不动,门在动,围着轴在动。“众星共之”的“共”是相向的意思,“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所有的星星围着北辰这个空体,这个中轴在环绕。用这个比喻来形容人君、领导者,就好像北辰一样,众星是比喻他的大臣和百姓,为政者、领导人能够“居其所”而不动,所有的臣民围绕着他转,就是拥护他。为什么?因为他“为政以德”。 朱子说,“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为政者行得正,用道德来修养自己,就能够得到无为而治。无为是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更不会想去做一些什么事,他无为,他不用起心动念做什么事情,自然得到天下人归仰。为什么?这是一位圣王。这是用北辰来比喻这个相。 我们中华老祖宗的文化就是重德行,《大学》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你是国家领袖、天子,还是庶人(一般普通老百姓),都要以德为本。我们以德为本,“本立而道生”,根本正了,一切都正。所以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为什么?因为天下都是围绕着一身在转的。就像一个圆,身是圆心,家国天下是圆周,我们的身正了,整个圆都正了;身摆得不正,整个圆周也就跟着不正。 正己修德民信而敬 我们的身其实还有一个圆心,就是我们的心,“心正而后身修”,我们的心如何正?格物、致知、诚意,放下贪瞋痴的烦恼,我们的心就正。我们有所好乐,就不得其正,好乐是贪;有所忿懥,就不得其正,忿懥是瞋,瞋恨、不高兴,都是瞋恚心;有所恐惧,有所忧患,也不得其正,恐惧忧患是愚痴,不明因果、不明事理才会生出恐惧忧患。所以把贪瞋痴放下了,我们的心才正,身才修。一正一切正,心一正,身、家、国、天下,全都正。为什么?身、家、国、天下,完全是我们心中所现物,所谓“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能造天下万物,所以心正了,万物都正,这叫格物。格物的格是什么意思?正!万物都正了,叫格物。怎么格?从心里格,格除我们心内的物欲烦恼,我们的心就正了,万物也就正了。这个道理非常深,真正悟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原来修心、修身、为政,都是一件事情,不是不同的事,是同一件事,一修一切修。 朱子引程子的话:“为政以德,然后无为。”何必要有为?原来为政都是修身之事,都是我们自己修心之事。所以,“为政以德”,就是修心而已,修身而已。不用起心动念做什么有为的事业,也能够无为而治。反过来,我们如果为政不以德,无论怎么去治理天下,还是不能圆满,总有欠缺。所以圣人为政抓住根本,《大学》里讲,“此谓知本”,知道根本了。我们能不能知道根本?根本在哪?就是自己修身。修身就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知本,“知之至也”,我们真正知道了,我们的知才圆满。为什么?真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必定会“反求诸己”,从自己的身心来修,这叫“从根本修”。然后才知道,原来根本没有外面的事,全是自己的事,自己心内的事。 朱子又引范氏,范祖禹大儒的话:“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这话也讲得很好,继续给我们分析这个道理。我们“为政以德”,用道德来修身,从而影响家、国、天下,就能做到“不动而化”,不用去向外攀求,自自然然就能教化百姓。因为百姓都看着我们,向我们学习。“不言而信”,我们说的话自然就能让大家信服,甚至不说话,完全用身教,就能有这样的信用,大家都对我们心悦诚服。“无为而成”,不用起心动念想着我该怎么样去为政,自自然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成”,成什么?成就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是大道理。 “所守者至简”,我们所守的,守着什么?守着德,最简单的,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顾自己修德,人家自然受自己转化,“能御烦”,御是驾驭,烦是繁琐,很繁琐、很多样的事情自己都能驾驭得很好。我们讲领导人是日理万机,这是很烦人的事,果然自己能够守着至简之道,只是一味修德,《大学》里讲,“有德此有人”,就有很多能人帮自己。他们对我们真正是敬服,由衷地愿意帮助我们,因为我们是有德之人,真正能做到垂拱而治。 “所处者至静”,我们处在什么地方?处静,不是动,我们的心能够安定、能够静虑。《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我们能够“反求诸己”,认真地修德,我们的心就安静,就能“制动”,就能驾驭动荡的场面,以静制动,整个场面就能被我们定下来。这是我们的功力深厚。 “所务者至寡”,我们所做的事情很少,寡是少,根本不需要做很多事,就是自己修德,天天反省检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就这一桩事。“而能服众”,大众就能服我们。 蕅益大师在《点睛》中说,“为政以德,不是以德为政,须深体此语脉。盖自正正他,皆名为政”。大师讲的这个道理很深刻。“为政以德”跟“以德为政”不一样,我们细细去品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同的。以德为政,这里面有起心动念,我们还想着用我们的道德去为政,现在讲的“以德治国”,这里面有没有起心动念?确实有。有就不叫无为,就不能称为无为而治。“为政以德”,这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是无为而治,注重在自己修德上,重心在德而不是为政。以德为政,他的目标还是为政;“为政以德”,他的目标是修德,以德为本,抓住这个根本。德修好了,自然政治就好了,经济也繁荣了,社会也安定了,社会国家都能和谐。我们要仔细地、深深地去体会这个“语脉”,“为政以德”。 朱子讲,对于古圣先贤的道理要“虚心涵泳”,不断地去玩味,才能品出里面的真实义。真实义是什么?蕅益大师点睛点出来了:“盖自正正他,皆名为政。”为政是什么事情?就是“自正正他”之事。孔子讲,“政者,正也”,为政就是正。正什么?既正自己,也正别人,“自正正他”。自正是根本,以自正为本,就是以修身为本,身正了,别人也自然正,“己身正,不令而从”,这就是为政,“为政以德”。 江谦先生在《补注》里讲,“为政以德,则正己而物自正。不言而民信,不动而民敬,不怒而民威于鈇钺”。为政者自己真正修德,自己正了,一切物都正。这个物包括人物和一切事物。为什么?道理很深,简单地说,自己和一切物是一不是二,自己以外没有他物,全部的物就是自己。宇宙和自己完全是一体的,所以自己正了,整个宇宙万物都正了,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不正。我们能深体到这个道理,就知道真的应该从根本修。 到了这个境界,“不言而民信”,我们不用言教,大家都对我们信服。我们“不动”,没有任何举措,人民百姓都对我们尊敬,都能够向我们学习,他们也都正了。“不怒”,我们不发怒,“而民威于鈇钺”,人民自然不敢造罪业,不敢犯罪,这个比刑罚更有效果。 上下向德安定和谐 江谦先生讲,“又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故取譬于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也”。“上”是指上位的人,为政者。“上老老”,第一个老是动词,尊敬的意思,对老人尊敬叫“老老”。在上位的领导人能够尊敬老人,敬老爱老,百姓就能兴孝道,孝道就是敬老爱老。首先对自己的父母要孝敬,从而能够孝敬一切人,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上长长”,第一个长也是恭敬的意思,对长辈恭敬,这叫“长长”。领导人能这么做,百姓就能兴悌道,大家都能尊敬自己的兄长、长辈,从而带起敬重长辈的社会风气。现在社会有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老人不恭敬。老人好像没用了,退休了,对社会不再带来任何利益,所以被人遗弃。如果有这样的风气,社会怎么能和谐?一个老人工作了一辈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到他晚年的时候,反而被人遗忘,甚至被人所嫌弃,他内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他怎么能心安?社会又怎么能安定?所以对老人我们要恭敬、敬爱。老人不是没用的人,而是我们社会的恩人,我们对老人不是遗弃而是应该报恩,这样,孝悌之风才能带起来,所以需要整个国家领导重视这一条。 “上恤孤”,“恤”是怜悯,领导人能怜悯孤儿、弱小者,人民百姓就不会行悖逆之事。真正要和谐社会,我们就要提倡敬老爱幼,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社会和谐并不难达到。所以孔子用北辰来比喻领导,“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领导者行善、修德,大众就跟着行善、修德,社会自然和谐。 第二章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之三百思在无邪 这句话是孔老夫子为我们指出《诗经》的纲领。 “诗三百”,是讲《诗经》有三百篇,其实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有六篇只有篇目,没有诗词,所以是三百零五篇。根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上古时代留下来的诗,到孔子手上有三千多篇,后来经过孔子的删订,就变成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是取整数。 “一言以蔽之”,“一言”就是一句话,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思无邪”。朱子解释“蔽”当“盖”讲,涵盖、概括的意思。“思无邪”,这一句诗文出自于《诗经》的“鲁颂•駉”篇,鲁颂駉篇之辞。孔子用这一句诗,来概括全部的《诗经》。 “思无邪”是什么意思?刘宝楠先生的《论语正义》里,引用的是《说文解字》的解释,“思,容也。言心有所念,能容之也”。思是心里容纳的东西,心里能容纳的就是念头,念头叫思。刘宝楠是清代的大儒,《论语正义》考据得非常广泛。 顾宪成是明代的大儒,他说,“诗者,思也。发虑在心,而形之于言”。诗是什么?就是思。我们心有所念,念头从心里生出来,叫发虑在心,虑就是念头,而形之于言,把它表达出来,就叫诗。所以诗是我们心里面的思想、念头表现出来的文字。这是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李炳南老先生,引程树德的《论语集释》里所说,思无邪的思,是语气助词,没有意思;又引郑康成,讲到考据《诗经•国风》“邶国北风”篇里的一句“其虚其邪”,在汉代,虚和邪是一个意思,所以思无邪的思没有意思,是语气助词,就是讲的无邪。无邪就是无虚的意思,无虚就是真。按照这样的解释,《诗经》里面三百篇,它的本义都是真情流露之作,这种讲法也很好。 一种讲法,说思是思想,思想里没有邪恶,叫“思无邪”;第二种讲法,说“诗三百”是无邪、无虚,全是真情流露。 凡诗之言导归诚正 朱子在《集注》里说,“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这是把义理给我们发明出来。“凡诗之言”,就是《诗经》里的话,有描述善的,有描述恶的,善的是为了感发我们的善心,勉励我们行善;恶的是惩创我们放逸的心智,让我们提起善念,改过迁善。《诗经》里的这些言语,都是帮助我们回归情性之正。 凡人都有情性,恶人情性用得不正,善人用得正。《诗经》也是有感情的,可是它全都用得正,引导我们向正的、善的方向走,所以叫“思无邪”。这是对常人而言,常人没有办法不思,他非得有思想,心里非得有念头,他也一定有情性,我们所说的七情。《诗经》是导人以正,到了圣人的境界,情性都没有了,所谓的转情识为智慧。圣人的心里已经离念了,离念决定是正,这个正是绝对的正。有情性、有思想的正,是相对的正,有正就有邪。在这种凡人的境界上,圣人教导我们,也是因材施教,先教我们改邪归正、断恶行善,这是第一步,进而再提升,破迷开悟。破迷开悟就是离情,离念了,也就是放下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才能入圣流。所以,《诗经》是教导我们先要改邪归正。 朱子又引程子的话,“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思无邪就是诚意。在初级阶段来讲,诚意就是心里没有邪念,具体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心里没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有自私自利,这是邪;大公无私,这是正,公正。把自私自利放下了,我们的诚意才得以现前。再提升,进入高级阶段,把念头都放下了。清朝大儒曾国藩先生给“诚”字下了定义,叫“一念不生是谓诚”。一念不生,就是无思无虑,那才是真正的诚,真正的正。 朱子又引宋朝大儒范祖禹先生的话,“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范祖禹先生的这一段引申,也非常好。他说,“学者”,学儒的人,学习圣贤之道的人,“必务知要”,必定要懂得要领,学习要懂得抓住纲领,这样学才不费劲,进步才快。“知要则能守约”,能够懂得纲领、抓住纲领,就能守住最简约的教诲。其实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理,两三句话就已经说清楚了。《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一句话就概括了大学之道,非常简约,没有啰嗦。能守住简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我们才能了解、掌控广博的内容,这是懂得学习。 正念守敬落实无邪 孔子为我们提取出纲领,他把《诗经》三百零五篇概括出来,就是“思无邪”,三个字即涵盖了文章全旨,这是真正的“知要”,这三个字也出自于《诗经》。 我们修学,要懂得守约,怎么守约?落实思无邪。我们的思想一定要正,正了之后,才能真正明了《诗经》的意思。《诗经》是真情流露之作,真情从哪出来的?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放下邪念,才能体会得自性流露出来的真情之作。只要我们能够放下邪念,也就是放下自私自利,这部《诗经》就全通了,就足以尽博矣。三百零五篇的《诗经》,我们不用念,就全懂了。 范氏依据孔子的意思,又给“礼”做了一个归纳。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和礼,是孔子教人的学问。《诗经》,孔子给我们归纳了出来,是思无邪。那礼呢?礼也有很多,“经礼三百”,经的礼仪有三百。具体的礼仪,就是“曲礼”,有三千,三千威仪,非常广博,能不能也是一言以蔽之?可以,“曰:毋不敬”。《礼记》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就说:“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没有不恭敬的,一切恭敬。所以礼的精神、纲领就在一个敬字,“礼者,敬而已矣”,这也是提纲挈领,给我们归纳出最简约的纲领。 能够守住这个敬字,我们的礼就全通。这个敬,有敬自己,也有敬他人。有敬人,有敬事,也有敬物,无不敬。所以,诗,一言以蔽之是思无邪;礼,一言以蔽之,毋不敬,这都是圣贤的心法。我们果然能够落实,这一生也决定成圣成贤。 蕅益大师的注解说,“此指示一经宗要,令人随文入观,即闻即思即修也。若知诗之宗要,则知千经万论,亦同此宗要矣”。“思无邪”这三个字,为我们指示出整部《诗经》的宗要,宗是宗旨,要是要领。这简单的一句话令我们能随文入观,文是文字,随着这三个字“思无邪”入观,入观是什么意思?改变我们原有的观念,真正在心里落实思无邪。一听到思无邪,立刻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断恶修善。有自私自利就是恶,大公无私则是善。进而再提升,知道凡所有念皆是邪念。那什么是正念?正念是无念,是一念,叫一心。把妄想分别执著这些念头都放下,就入一心,就入无念,那是真正的思无邪。 “即闻即思即修”,闻思修叫三慧,三智慧,这三智慧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们不是有次序的,是一即三,三即一,同时的。闻慧,是一听就能明了;明了是思,思慧;一明了立刻就变成自己的存心,变成自己的观念,入圣流了,这叫修慧,同时发生,所以叫“即闻即思即修”。即是同时,没有次第,这叫随文入观,不是先闻了,听到了,然后去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思考明白了,然后再去落实,这是凡人的意识过程。圣人的闻思修不是这个过程,它是同时的。如果说听了之后再思考,那是落到意识心里头,意识心里头还是思,还是念,有念头。有念头还是邪念,怎么能叫思慧?那叫胡思乱想,以为自己想懂了,然后去修,那是盲修瞎练。所以闻思修称为菩萨三慧,一定是随文入观,才能得到。入观是什么?离念了,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把思放下了,思都没有了,当然是无邪了,全体皆正。 “思无邪”是《诗经》的宗要,宗旨和纲要,其实“思无邪”又何尝不是千经万论的宗要?圣人的千言万语,归纳起来不都是讲“思无邪”三个字吗?这叫圆解,都通达了。但是真正的圆解是闻思修都落实,我们觉得自己明白了,明白了却没去做,还是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还是有妄想分别执著,那我们没修,没修也就没闻、没思。换句话说,我们的闻还没有明了,等于未闻;我们的思没懂,等于没思;我们没干,就是没修。所以圣人的学问注重在落实,要真正变成自己的心行。 真妄不二依妄修真 江谦先生在《补注》里,诠释了蕅益大师的这段话,而且加以解读、开解。他说,“思,妄心也。无邪,真心也。诗三百篇,皆妄心所成,妄依真有,真妄不二,解此义者,全妄成真。黄花翠竹,皆是真如。纸画木雕,无非真佛。故曰,思无邪也”。这话说得很好。“思无邪”,思是思想、念头,有念头就叫妄心。真心离念,真心里面没有念头,无邪就代表真心。 “诗三百篇,皆妄心所成”,《诗经》三百零五篇都是妄心所成,写这些诗的人肯定有念头,前面讲的,诗是我们的心念发出来之后形成的言语,所以是妄心所成,妄心是念头,有念皆妄,真心无念。“妄依真有,真妄不二”,妄念起来了,从哪起来的?它的来处是哪?来处还是真心。真心是不动本体,能现一切物,妄念也是从真心里现出来的,所以妄依真有,没有真也就没有妄。所以妄里决定有真,真妄和合,真妄不二,分不开的。 妄念现出境界,没有念头就不会现境界。真心里没有念头,所以真心没有境界,叫大光明藏,叫常寂光。念头微动,立刻有境界现前,境界还是依真而起。“解此义者,全妄成真”,我们真明白这个道理了,就知道全部的妄就是真,因为妄没有离开真。这个道理很难懂,我们打个比方,譬如人做梦,晚上睡觉,大家都有做梦的经验,试问问自己,晚上做的梦,梦境怎么来的?是别人给我们造出来的吗?是上帝给我们创造的吗?不是,是我们自己的念头生的,因为有念头才会做梦。这个念头念念在相续,所以才有这个梦境在相续。忽然有人把我们拍醒了,念头断了,梦境就消失了,虽然晚上睡觉了,还是有念头,控制不住,现出这个梦境。 梦境是由我们的心现出来的,这个境界是妄境,这我们都懂,做梦哪是真的?都是虚妄的,所以叫做梦境。这个虚妄的梦境,它的本体是自己的心,有心才有梦境,所以整个梦境就是自己心的映现。自己的心在哪?拿来看看,自己的念头在哪?找不到。但整个梦境就是自己的念头。所以,全梦即心。梦是妄,全妄即真。现前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万物,都是妄念所现的境界,是妄境,虚妄的。只是我们的念头在念念相续不止,这个宇宙的境界也在相续不止。一念生出一个境界,念念在相续,这些念头都相似,所以境界好像是在相续,实际上都是相似的相续,不是真的,只是速度太快了,刹那、刹那在相续,我们觉察不出来。 弥勒菩萨说,我们的念头生灭得多快?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么多的念头。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百千就是三百二十万亿,这是一弹指。一秒钟我们可以弹四下,再乘上四,也就是说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这么快速的念头,我们怎么能觉察到它的生灭?而每一个念头都现境界,念念相续,所以境界也相续。 念头是依真心而起,境界没有离开真心。因此,“黄花翠竹,皆是真如”,“故曰,思无邪也”。“黄花翠竹,皆是真如”,这是禅宗里的话,黄花翠竹都是境界,全都是真如。真如就是我们的自性真心,都是真心所现。黄花翠竹,这些境界是虚妄的,为什么是虚妄的?因为是念念相续而生成的境界,没有念头就没有境界。境界依念头而起,所以它是虚妄的,正如梦境一样,梦境也是依念头而起,没有念头就没有梦境。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在妄境中,能够证真了。不要妄境以外别求什么真如,当下明了,当下觉悟。我们知道,全妄即真,从妄中见真,这就是《圆觉经》讲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幻是幻境,境界是虚幻的,我们知道是虚幻的,就离开它,离开什么?离开念头,离开念头就离开幻境,所以要放下自己的念头。妄想分别执著一放下,“离幻即觉”,我们就觉悟了,就证得真如自性,就成大圣人了,成佛了。所以成佛无非是返妄归真,从妄境中回归真如自性而已,这就是大学之道讲的“明明德”。


编辑推荐

《论语讲记(套装全9册)》编辑推荐:282小时细讲,深入浅出,解法如如,为诸君开卷;“论语”成书以来最为详尽的逐句细讲;一部让您真正能读懂得受用的《论语》。钟茂森教授,传统文化学者,近年来通过录制挂网的形式讲解儒释道经典两千余小时,《论语讲记》根据钟茂森教授“《论语》研习报告”整理而成,本次《论语》讲习,前后历时三年,累计讲授二百八十二小时,钟教授“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把历代古圣先贤对《论语》的记述、开解,撮取精要呈献给今人,把自己的心得、感悟报告给大家,是今人学习《论语》弥足珍贵的读本。程子曾经说过,“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所以读书重在变化气质,不是在语言文字上去打转转,钻牛角尖,关键是我们读了之后,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人格,这样读《论语》才有实处的受用。我们怎么学习《论语》?要把自己置身其内,就好像面对着孔老夫子,自己就是孔老夫子的弟子。《论语》中弟子问话,就好像自己在问一样。孔老夫子回答,就好像他正在回答一样。我们学《论语》,不只是读读文字,赞叹、赞叹孔子而已,更重要的是学到孔子的存心,我们也要做孔子。我们要学得跟孔子一模一样,这叫学儒。我们在求学当中要解行并重,像读《论语》,这就是学文。我们要是读了《论语》只是把它当知识来学,学完之后回家根本没用得上,那久而久之就变成文胜质。我们学文目的还是帮助加深我们的质,使我们的质更加的优良,最后趋于完美。博学于文是解门,解得愈透彻愈好。学《论语》就是求解,学“四书”都是求解。行门愈简约愈好,约之以礼,所以我们提倡《弟子规》就够了,这是力行,力行就用《弟子规》,天天对照《弟子规》反省忏悔,改过自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论语讲记(套装共9册) PDF格式下载



钟茂森老师师承正,其解亦正。没有流行畅销书那种把论语当赚钱成功学讲的流弊,不会把君子之道错解为自私自利之道,可信。
逐句讲解,非常的细致,语言平实通顺,大大地减小了今人读古文的文字障碍。
排版非常认真,今天收到书读完了第一篇学而,竟然一个错别字没有发现,这是近来读书所未曾见的,赞叹!
包装在一个牛皮纸箱里,非常的环保,也利于收藏,半价活动买到这套好书,必定学而时习之,必然不亦说乎!


讲论语的书看了一些,我觉得这一套讲得最细、最深、最用心!钟茂森博士不愧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家,看得出他研读了非常多的资料,旁引博证,信手拈来,研读的非常透彻,以佛释儒,深得蕅益大师绝学精髓。我看后深受启发。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应该传承,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钟博士做的事情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感谢!


钟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汇集了李炳南先生的注解和蕅益大师对论语的注解,非常好!很值得推荐。


钟博士这套论语讲记从多方面结合现代情况来论述,非常全面到位,值得好好学习。了凡四训也是一本非常好的传世好书,教人如何把握自己命运,特别适合当今社会。


钟博士洋洋洒洒几十万字,道出了论语的真谛!!!很好学习论语的书籍!!!钟博士很好地把儒释道结合起来讲解这一部经典!!!


把论语讲的非常到位,非常透彻,是论语细讲


论语有必要高精通!!!!!!


老妈说讲得特别细,非常不错的一套书,值得收藏


钟教授的书,全部收藏,讲的真叫个好!


好好读,读圣贤书,如圣人相伴,不亦乐乎。


可了这些传统文化的书,感觉比较着急,为啥在小的时候,没有给我们读到或者背诵这些经典呐,相见恨晚呀,教育部应该反思!


多读圣贤书。像这样的圣贤书一定要像这样细细地研读才会有收获。


真的是深入浅出!受用!


值得反复读的好书!!!


非常好的书,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之前出版了了一和二册,现在终于出全了,立刻购买了,将得很详细,讲解了朱子的注解,融合了佛理


书是好书 但是快递得态度让人无法接受


终于还是买了这套书,要用功了,不花些时间对不起这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好书,爸爸很喜欢


很好,第二次买,下次还会光顾


好东东赞贒


好书,我前几天买的,今天看有五折,一下少了六十啊


太妙了!


可以给人无以伦比的力量,那是儒家的智慧,改变!


书不错内容也不错,就是纸质一般


比较深奥,作者还掺入许多佛教的理念,鬼神之类的


定弘法师讲的《论语》的确很圆满,确实是儒释道三家贯通,很值得学习


关于论语方面的注释、解说等著作很多。钟先生的这套讲记有9本。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论语》解读作品了。因为是讲记,就是讲课演讲的记录,所以,它并不是学术性著作,有些内容还有点牵强附会。要理解论语本身的字词句含义,就要看中华书局版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或上海古籍版的《论语译注》;要多学一点论语涉及的相关知识,这一部书算是很详尽的了,当然你得有耐心去看完它。


要一遍一遍,反复读。


五折下拿下。纸质版本都好。只是胶版无线索。


读了这套书,等于读了佛,道,儒的很多本书,而且你都可以慢慢懂得。好书。


书不错,但是有些啰嗦,也许是因为”讲记“的缘故吧。


非常好,这一套书书钟茂森博士完整的论语讲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