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蔚蓝色的故乡系列文学丛书

郭雨桥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作者:

郭雨桥  

页数:

155  

内容概要

  “一杯清茶半日程,五件行李家亦行。且向游牧学游笔,草原何处不留踪!”就是这样一位作者郭玉桥,近10年来躬行94371(2009年8月18日统计)公里,用脚步和理性倾心丈量蒙古高原,拿作家和学者的双重眼光观察草原文化,写出了这些心灵感应之作。作者精通蒙古语文和各地方言,长期融入蒙古各部的群体,对生活有较深的开拓与独到的理解。《蔚蓝色的故乡:牧笔高原》中散发着浓郁的奶香和对蒙古族同胞的深情厚谊,闪烁着思辨的光芒和智慧。《蔚蓝色的故乡:牧笔高原》是不可多得的蒙古文化散文力作。

作者简介

  郭雨桥,本名郭永明,蒙名艾吉姆专业作家,翻译家,蒙古文化学者全国万里采风先进个人,全国民间文化十大守望者之一,首届乌兰夫蒙古语文奖获得者生于四子王旗笔架山下,生活注定他终生与笔为伍目前已出版各类蒙古文化著作和散文集18部新世纪以来提出“走遍蒙古地”的计划,目前已只身躬行九年,行程88382公里,做采风笔记74万字,拍照胶卷800个,摄制DV265盘,以雄厚的实力开始系统原创地撰写蒙古文化著作本书是我国目前最详备的蒙古包汉文专著。

书籍目录

牧笔高原牧笔高原上路的心情灵魂是蒙古人嘎查扶贫记乡下过年记我的家在都荣敖包草原给我一个家乏人乏羊再见,长满沙蒿的土地草原美学草原美学感悟民歌我说蒙古包草原无雨日不锁门,夜不闭户蒙古人的“共有”观念牧人眼中的牲畜牛粪不脏洗脸不用盆登山观湖雪,冬天的首日封百眼井班禅庙秋意(二则)为狼说情为狼说情人·狗·狼鹊巢的选择杜鹃新地驴忏悔一只猫新疆多鸟行摄早晨跟大自然玩耍可爱的湿地牧区忆吃牧区忆吃呼盟归来不食鱼吃糕说莜面说羊肉民俗笔记东方模式与狗义马以右为上九眼勺形形色色的敖包革囊倾处酒微香敬酒奇俗皮壶五畜挤奶

章节摘录

  上路的心情作协几年的行政工作,使我学会了世俗和炒作。我已争取到领导的支持,拿到包括宣传部、文联和作协在内的全套文件。我将要体体面面地上路,请人吃顿饭,开个座谈会,好好宣传宣传,在报社、广播和电视上都露露脸。这就像一通急急风的开台锣鼓,能抬高上场人的身价。或日唐僧取经拿到了路条或通关度牒。更重要的是,能证明我是位官方作家、正牌文人,下去可以吓唬老百姓。所有这些作为,都隐含着自己内心的虚弱和对世态炎凉的忧虑,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自信和庸俗胆怯的表现。它无非是将自己装扮得雄壮一些,好像是很有来头,使人不敢小觑,免受饥寒和白眼之苦。这就透露了一个浪漫文人背后务实的冷峻,“伟大”外壳里包藏着的渺小。要走蒙古地的打算生于何时,我已无从记起;给多少朋友提及此举,也已屈指难数。我有意识地倾听他们的意见。他们都是善意的,包括那些不相信我能走下来的眼神。不是走三天五日,一年半载,而是五年,能不能坚持下来?年纪已经一大把,能用晚年赌明天吗?吃的住的能不能习惯?有了病怎么办?迷了路找谁?走蒙古地,走蒙古地,口头禅一样挂在嘴边,真正迈出这一步多么不易!跟大队人马一起下去,手捧哈达银碗的少女赶到旗境上迎接,旗委书记和旗长小车的后面跟来一群牧人的摩托。午饭是手把肉和美酒,晚上有乌兰牧骑队员陪你跳舞!可是你一个人单蹦出去,叫花子一样背个大包,吃喝都不好安排。别人都要坐席,你一个零客少不得残羹冷炙,有些市侩的人还会狗眼看人低呢!要么过于红火,要么过于冷清,生活就这样非此即彼,别无选择。红火自然好些,可是太红火热闹了,对一个作家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每天喝酒吃饭就得占去4—8个小时。虚礼和过场掩盖着本色本香。文人又都喜欢表现自我,人多了本身就会形成一种气候,将小团体封闭起来,采访起来也问个乱七八糟,不利于倾听外面的信息,也不容易听见自己的心跳。我是个生性好奇而爱动的人,把漫游流转当成最大的乐趣,视走牧区如住姥姥家。我喜欢每天看到一些鲜活的面孔和不同的风景。捕捉一些新鲜的故事和感受。然而也和别人一样,有一些致命的弱点。当我长期奔波感到厌倦时,面对异乡的晓风残月、凄风苦雨,也会心灰意冷,感到孤单、寂寞和无聊,产生“不如归去”的念头,甚至怀疑自己韵初衷。当刚刚熟悉的朋友把你送到下一站,将你孤身一人撇下,面对毫无着落的下文和一片空白的明天,你的内心也会涌起沉重的失落感。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怪物,像《伊索寓言》中拖木头的几只梭子鱼那样,在几种互相矛盾的斥力下生活。大人有时很像小孩子,哭着要出门住姥姥家,到了姥姥家屁股没坐稳又要回去。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从漫漫(其实不过一两个月)旅途归来,带着一身风尘,迈进属于自己的家,钻入那床盖惯了的被窝,尽管远不能和住过的宾馆饭店相比,却感到那样的舒适、温馨和踏实。甚至心里说:这回我可再不走了。那么,我为什么还要上路,除了报上介绍的那些原因,深层面的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似乎年纪也增加了某种紧迫。一个老之将至的人,对生活和养育过他的土地,自会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我真的很热爱这块土地,那里有我祖先的尸骨,我半生洒下的足迹和汗水,还有亲人、恩人、友人和情人,是我灵魂失落又皈依的地方。“我是清都山水郎”,常常梦见这块土地,常常梦见我梦过的地方。梦中的我无翼而飞,从这个山头降到那个山谷。梦中的草原永不干旱,寺庙里总是供奉着我从未见过的神仙塑像,无论哪个土坑里,我一锹就能挖出古币和奇石,那币上的精美图案和古怪文字,我甚至能在醒后复制出来。曾几何时,蒙古地和蒙古人,已经写进我的履历。我离不开它,离不开他们,从生活需要到精神需要,以及性格和心理上某些难以说清的东西。有时,我随便参加一场随便的蒙古民歌演奏会,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种我熟悉的歌声和气氛,那种特殊的姿态或调笑的方式,都使我觉得好像在那里见过,他们就是我早就熟悉的那帮子人。和他们在一起,我从里到外感到轻松,不用考虑说话的方式和措词,没有设置藩篱或高墙。我觉得这正是我这号人应当去的地方,是我身心的归属和故乡。当然,我并不诅咒城市,我享受着这座城市给予我的现代生活,随其流而扬其波。但我知道,我在这里缺乏激情,我的生命之根属于我出生和向往的地方。文学太广漫、太伟大了,一个文人做的总是非常有限。对于我来说,吸收都不赶趟,何言拒绝!都是人类的成果,能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作家只要生活在文学中,不为外面的世界打扰和诱惑就足够了。有三股文学之水,每天都在浇灌我的文学之园。经典作家和我国古代的散文,那是喜马拉雅山和太平洋。报刊上的现实文学,则是一些土山土丘租小湖小泽。但它们是一股活水,代表了当代人所能企及的目标和认知水平,也是一种对你的提升或暗喻。他们中的佼佼者,你追随一生也许望尘莫及。生活中的文学源流,才是激发我思考和创作的永动力。它的鲜活、丰富、博大和深刻,是谁也无法创造和无法想象的,只有潜入其中才能有所殊获。做个文学的安泰吧!对于一个人来说,撷取它们于万一你就了不起了。谁又能穷尽生活、彻底参透生活呢!我走蒙古地,就是要按自己的感觉捕捉它们,表现它们。我谁也不学,跟谁也不同,我就是我。报刊上的有些东西,是因为他们下不去,缺乏这方面的亲历,只能写那些题材和感受。你切不能奉为楷模。你跟人家不一样,既无年轻人那种瑰丽多彩的内心宇宙,也无老一辈学贯中西的艺术功底,流派之多你更应接不暇。你是体验型作家,美文是你手脚并用、身心俱劳的结晶,注定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你这一生,别的方面都是如此,文学又岂能例外!人能的,你不一定能。必须以你之能,制人之所不能,而后方可能也。这就是你自己——郭雨桥的定位。《草原》走过五十年,翻开创刊号与今年第十二期,你一定会感到变化的惊人,这是时间创造的奇迹。我走草原五年,不会创造什么奇迹,它实际上只是我喜欢的一种生活状态或者说写作方式。我只是想将自己的后半生把握起来,让它时时刻刻都属于自己,属于文学。每当我看到现在有许多人,还在不得不为考试而发愁,为评职称而奔波,为升官而蝇营狗苟,我就暗自庆幸,幸庆自己终于跨越了这个阶段,应当说是一种迟来的觉醒。成了方外之人,当有大化之作,以期不辜负这块土地。二〇〇〇年四月二十四日  ……


编辑推荐

  郭雨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对蒙古地的采访,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等诸多方面无不涉猎其中。《蔚蓝色的故乡:牧笔高原》中散发着浓郁的奶香和对蒙古族同胞的深情厚谊,闪烁着思辨的光芒和智慧,是不可多得的蒙古文化散文力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蔚蓝色的故乡系列文学丛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