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群雄崛起

伍春辉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

伍春辉  

页数:

234  

字数:

250000  

内容概要

  即使放在整个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长河,辛亥革命也应是其中最具转折意义的大事件之一。这其中,处于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长沙精英,他们前赴后继,孜孜以求,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和事功成就,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凯歌;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近代史上,在充满血污与屈辱、奋斗与光明的历史大转折时代,在时代氛围酵母般的作用下,他们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篇章!
  《辛亥革命与长沙·群雄崛起:辛亥长沙精英》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丛书《辛亥革命与长沙》其中的一种,讲述一个世纪前那场改变近代中国发展走向的革命狂潮中成批涌现的长沙精英。长沙历来是湘楚重镇,近代以后,湖南在全国地位日隆,英才辈出,作为省城所在地的长沙自是繁星闪烁,辛亥前后涌现的长沙精英,影响更是及于全国。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全面、真实,但限于水平、见识,所遴选人物、所记录史实都难免有遗漏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从铁门之城到最富生气-19世纪末大变革时期的长沙
和长沙人
第一节 晚清经世学风影响下的长沙士林
一、从岳麓书院的兴衰轮回看近代人才取向的嬗变
二、晚清经世学风与湘军之兴影响下的长沙士林
第二节 戊戌前后长沙社会风气的变迁与变革新思潮的奔涌
一、戊戌前后长沙社会风气的变迁
二、新思想的洗礼:戊戌前后长沙变革新思潮的奔涌
第三节 时务学堂与长沙维新人才群体
一、起于湘而波动于京师:时务学堂与长沙维新人才群体
二、晚清思想界的彗星:谭嗣同
第二章 新旧之间--20世纪初长沙新式人才群体的勃兴
第一节 旧人新政--新政时期长沙社会新气象
一、新政时期长沙工商业的发展与新型实业精英
二、20世纪前后长沙的新式报刊与报人
三、磨血兴学-20世纪初传统教育转型中的长沙教育家群体
第二节 留日热潮中的长沙士子
一、独步一时的湖南留日学生运动及长沙士子的分野
二、教育与革命并重的周震鳞
三、蹈海烈士杨毓麟
第三节 血性唐才常
一、早年求学生涯
二、变法维新的艰难旅路
三、由保皇到革命:唐才常与自立军起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大潮中的长沙群雄
第一节 黄兴与长沙资产阶级革命家群体
……
第四章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中的长沙精英
第五章 辛亥前后的长沙精英与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章节摘录

  按其父的设计,谭嗣同应该“走科举入仕”之路,但谭嗣同十分憎恨科举,反感八股。他读书十分广博,偏重经世济民的学问,为其宣传维新变法打下了基础。出身寒微的母亲对谭嗣同的影响远远超过父亲,母亲病逝后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使谭嗣同更倾向同下层社会接触,广泛结交他所仰慕的英雄豪杰。谭嗣同从小习武,经常外出游历,虽贵为官宦之后,却为人慷慨大方,结交甚广,在京读书期间,他就与京城著名侠客大刀王五结为生死之交,其侠义精神对谭嗣同影响很大。  离经叛道的谭嗣同,始终背负着传统保守封建官僚父亲的期望。1884年谭嗣同“游巡抚刘公锦堂幕府”,希望借同乡之情获得任职的机会,“刘大奇其才,荐之于朝”,似乎前途一片光明,但造化弄人,“会刘以养亲去官”①,举荐一事再无下文,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谭嗣同重回科场,先后在甘肃、湖南和北京参加考试,但屡试屡败。科场不顺的十几年间,内心苦闷的谭嗣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一边游览名山大川、观察风土人情,增长阅历,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激发,一边结交英雄豪杰,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1889年,谭嗣同在著名学者、王夫之研究专家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读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著作,如《船山遗书》《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汲取其中的民主精华和唯物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维新思想主张。  (二)冲决罗网:开启中国近代伦理革命先河的《仁学》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是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要求清政府“拒和、变法、迁都、再战”,影响波及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群雄崛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