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诺贝尔

刘景坤 刘景坤 同心出版社 (2011-09出版)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刘景坤 同心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

刘景坤  

页数:

278  

前言

诺贝尔在1896年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诺贝尔奖,该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在科学、文学和社会活动领域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获得诺贝尔奖被视为该领域最高荣誉。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嘶德哥尔摩诺曼街9号。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个破产的发明家,母亲罗琳娜·安德丽塔·阿尔塞尔是维系家庭的精神力量,她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生最热爱的女性。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41年进入斯德哥尔摩雅可布小学,仅接受了一年正规教育。1842年随父侨居俄国,聘家庭教师学习,期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熟练掌握五种语言,但他最突出的才能表现在化学方面。1850年到1851年游历欧美求学。后回到父亲在俄国圣彼得堡所办工厂工作,并从事科学研究和机械设计,1857年气量表的发明是他的第一项专利。1863年10月14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获得硝化甘油炸药的第一次专利,他的另二项发明是一种可靠的引爆装置:雷管。这两项发明标志着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成为现代炸药史上的伟大天才。他还利用硅藻土为掺和剂以保证硝化甘油的安全运输和使用,后又用火药棉与硝化甘油混合制成更安全而威力更大的炸药,在此基础上他发明了无烟炸药。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生获得355项专利(包括人造丝和人造皮革),在生物学、电化学、工程学等领域均有杰出贡献。 诺贝尔不仅是位科学家、发明家,他还是一位实业家。他以巴黎为经营基地,在全世界建立起一个由许多炸药工厂组成的工业帝国。到19世纪70年代他已是欧洲最富有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诺贝尔酷爱文学,在政治上也有独到见解,但他毕竟不是政治家,谈到政治问题难免出错。他不是有神论者,但也不是无神论者,他只是通过研究宗教问题去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 对诺贝尔而言,他所追求的纯洁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从未真正降临,孤独伴随了他一生。他青年时代同一位巴黎姑娘以“出自纯真感情的圣洁的一吻”定情,不幸这段罗曼史因这位姑娘突然香消玉殒而猝然告终。1876年,43岁的诺贝尔在巴黎向女作家贝莎求婚,但遭婉拒。同年晚些时候,诺贝尔和奥地利姑娘索菲娅产生了“一场持续十八年之久的真挚的爱情”,他为她买了一幢别墅,替她付了近二十年的账单,可他们只是偶尔待在一起。 诺贝尔性格中存在着强烈的和平主义倾向。尽管他热衷于制造炸药,但他最初研究和发明炸药是为了采矿、铁路和运河工程诸方面的需要。工作是他最大的激情,技术创新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诺贝尔曾说:“我希望我能造成一种东西或者机器,有极度可怕的破坏力,使一切战争因而不可能发生。” 在诺贝尔生前,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有:“甘油炸药大王”、“靠制造毁灭性武器发大财的实业家”、“死亡商人”。诺贝尔一直自视为理想主义者、艺术家,爱好和平、荣誉和体面的人,他晚年决定用大部分财产约900万美元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以其利息不分国籍地每年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国际和平运动等领域作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 1896年,63岁的诺贝尔不幸中风,于同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圣雷莫去世。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实业家,用他的巨额财富激励和帮助世人探索光明之路。

内容概要

  在世界科学史上,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诺贝尔的名字伴随着人类探索科技的卓越成就,永远地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传奇富有的炸药大王:诺贝尔》由刘景坤编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承袭祖辈的遗传基因 卓越的祖辈 慈母的爱 创建工厂 美国留学 畸形恋情第二章 结缘炸药托起新事业 回归圣彼得保 工厂破产 硝化甘油 研究新炸药第三章 奏晌激昂的人生序曲 父子纷争 工厂大爆炸 踏入人生新领域 诺贝尔跨国公司 美国市场受阻 工厂接连发生爆炸事故第四章 ·原子裂变的生命当量 人生新的起点 炸药不断革新 炸胶的发明 失之交臂的爱情 幸福时光 无烟炸药第五章 妙笔生花的辉煌旅程 专利诉讼 最有兴趣的试验 文学爱好者 竞争激烈的石油 大企业家第六章 褒贬不一的个性魅力 母亲与世长辞 一叶扁舟任漂突 宗教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的困扰 慈善家第七章 留存青史的非凡手笔 孤独的晚年 万古留芳 遗嘱之外的风波 Nobel基金会 附表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总评诺贝尔年表

章节摘录

自1837年伊曼纽尔来到圣彼得堡后,制造各种机械,致力于炸药的研究,设计制造出防御用的地雷和水雷,事业开始蒸蒸日上。1842年开办了金属工厂和铸造厂各一座,生产经营很发达,伊曼纽尔成了俄国有名望的工程师、企业家。在随后的几年里把在瑞典时的债务一一偿还,摆脱了债务的困扰。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俄国将军、工程师伊盖尔夫,同时又是一位军火专家,对他的水雷和地雷研究极为重视,为他取得国防部的邀请,让他在圣彼得堡为一个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做一次地雷和水雷的全面试验,并考虑以后可以与他合作建厂,进行军火研制和生产。 在圣彼得堡附近的奥契达河河口进行的一次地雷和水雷演习,许多高级军事专家出席,迈克尔公爵也亲临现场,试验获得巨大成功。一连串地雷同时爆炸,摧毁了一片广袤的地区,假若敌军一个先遣纵队来犯,一次至少可以炸死50多人。因此,伊盖尔夫将军向俄国国防部部长报告,如果政府接受他的设计要求国防部付给伊曼纽尔4万银卢布报酬。伊盖尔夫将军还特别指出,不仅伊曼纽尔用于设计和制造地雷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应得到报酬,对他在试验过程中所冒的生命危险也应给予奖金。伊曼纽尔建成一座小军火工厂,与伊盖尔夫合伙经营,因此接到俄国陆军部许多订单。1842年,伊曼纽尔与妻儿分别5年之后,在圣彼得堡买下一幢房子,房子宽敞明亮还带有花园。弛寄了很多钱,足够罗琳娜母子的路费。盼望着在圣彼得堡拥抱妻儿,一家团圆。同年10月21日,罗琳娜和路德维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得到护照。第二天她们乘坐一艘帆船前往圣彼得堡。而此之前,具有冒险精神韵罗伯特一心想和父亲早日见面,已在一艘货轮上当了一名机修工助手,在克隆斯达特港登陆独自去了圣彼得堡。 10月的一天,圣彼得堡外的克隆斯达特港,伊曼纽尔的马车早已等候在码头上,罗琳娜母子乘坐轮船就在此靠岸。随后一家人直奔位于涅夫斯基大道的新家——一座很漂亮的花园住宅式庭院,树木成荫,池塘里游着鱼儿。庭院深处是二层楼的庄园式住宅,十分壮观,甚至有些近乎豪华,它的正面长度与高度取黄金比例分割,非常匀称。除此,家里还雇有仆人。罗琳娜望着新家恍如置身梦境,诺贝尔兄弟更是惊喜。在这里,弟弟埃米尔于1843年出生了。 兄弟三人到圣彼得堡时还处在上学的年龄:罗伯特13岁,路德维希11岁,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还只有9岁。当时的俄国流行的教育风气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不去上学,而是跟着家庭教师学习。因为当时的圣彼得堡并没有瑞典语等外国语学校,当地的正规学校即使人了学,像诺贝尔兄弟三人这样的孩子也根本听不懂俄语。令伊曼纽尔感到庆幸的是,自己在经济上已经充裕起来,完全能够为孩子们聘请瑞典或俄国的优秀学者做家庭教师。于是伊曼纽尔决定聘请瑞典语言和历史学家B·拉鲁斯·桑德逊(1789~1853)给诺贝尔三兄弟讲授瑞典语、俄语以及瑞典历史,直到三个孩子已有相当的俄文程度后,又聘请俄国教授尼古拉·齐宁做教师。在这个小小的诺贝尔家庭学校里,不能不说一说齐宁教授。在当时的俄国,齐宁教授是著名的化学家,俄国有机化学的奠基人。1842年,齐宁已发现当硝基苯的醇活液用硫化氢来进行还原反应时,可以制取苯胺。这是当时奠基硝基苯胺化学以及与此相关的有机合成工业的一项重要发现。齐宁因这一重要发现享誉欧洲化学界。齐宁后来成为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上大学时的教师。诺贝尔三兄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其中的一个原因,不能不说是齐宁给他们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专长。齐宁教授向诺贝尔父子介绍硝化甘油爆炸性能,尤其不能低估,因为这对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起到了重要的化学启蒙教育作用。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受不了圣彼得堡这座陌生城市的气候,虽然说这里的气候不比斯德哥尔摩更为恶劣。他除了胃病和容易感冒以外,此时又添上了脊柱方面的病。不过让伊曼纽尔夫妇放心的是,医生说脊柱方面的毛病会逐渐好起来,并建议让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平躺着,能坚持多久就躺多久,这个方法有助于医治他的病患。体弱多病和年龄小曾让家庭教师有些担心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学习方面赶不上两位哥哥,但很快被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天资和学习热情让这位教师感到很吃惊,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学习俄语方面比哥哥的进步还快,不久他的说读能力甚至超过了父亲伊曼纽尔。为了方便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听课,家庭教师来上课时总是把他的两个哥哥叫到他房间来,于是他的卧室也就成了诺贝尔家庭学校的主要课堂。 P14-16


编辑推荐

诺贝尔是世界最伟大的化学家、发明家和炸药发明者。他用一生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由刘景坤编写的这本《诺贝尔——传奇富有的炸药大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这位伟人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诺贝尔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