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汽车检测中心设备的配置与使用

宋双羽,乌福尧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宋双羽,乌福尧 主编  

页数:

42  

前言

  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2006年,全国仅中等职业学校就招生750万人,在校学生更是多达1800万人。  招生规模日益扩张、就业竞争渐趋激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而言,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一线岗位输送适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是摆在所有汽车维修职业学校面前的一道无法回避的严峻命题。  事实上,围绕破解以上命题的职业教育改革,自20世纪末以来就已在国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和众多领域一样,大家先是把目光投向国外,试图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中找到答案。客观地说,无论是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日本的企业内职业教育、韩国的“产学合作”,都彰显出“校企结合”的魅力,这无疑是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我国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界也从先进国家的做法中汲取了宝贵经验,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了大幅度、本质化的调整。2003年启动,由教育部牵头组织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更是极大地推进了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校企结合”的改革进程。然而,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经验是无法完全照搬的。因此,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现状的校企结合之路,便成为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表面上看,我国的职业学校学生也都会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但这种实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结合。由于中国的职业学校与企业长期以来处在两个完全独立运行的体系中,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仅凭一纸实习合同是无法真正建立起校企结合的有效机制的,因而,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另辟校企结合的蹊径,是一定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紧要问题。  出于对以上问题的探索,2004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在东方天威汽车维修工程师俱乐部的协助下,开始了对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实训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快,这一项目被定名为“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核心专业实训课工艺化教学模式的开发及推广”,纳入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形成了由教育部职成司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承办,东方天威汽车维修工程师俱乐部协办的组织体系。2006年,这一项目又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  作为另辟校企结合蹊径的一项探究,“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核心专业实训课工艺化教学模式的开发及推广”始终本着从企业实践中来,同时结合学校实际的原则。首先,根据对典型维修企业的台账统计,归纳出最需要掌握的维修技能,据此提出最需要研究的核心实训科目。其次,依据典型车型的维修手册,提出每个实训科目要掌握的技能规范。最后,在维修专家的指导下,由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和相关教学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合作,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总结出在实训教室中由一个老师带多组学生规范化传授技能的方式。在这里,“工艺化教学模式”中的“工艺化”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维修技能的工艺化、规范化,二是教学过程的工艺化、规范化。  众所周知,国内汽车维修企业中的技能传授和职业学校中的技能传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维修企业中师傅带徒弟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师徒二人一教一学、一讲一听、一做一看、一动一跟、一演一练,几个回合就可以把技能要点教给徒弟,并且可以直接反馈出徒弟掌握的水平,便于及时调整传授的方法。这种教学过程又往往是结合汽车维修的实践来完成的,所用“教具”就是实际的待修车辆,师教徒学后的结果能直接被竣工出厂检验所验证。因此,这个实训过程本身就是实习过程,具有极好的实战性。  职业学校中教师带学生则采用一对多的并联教学的方式,操作对象是教具,教师一边讲一边做示范,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但很难同时一边练;即使同时练了,教师也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更无法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不得不分组“单兵”教练,这样又变成了一对一的串联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增加了教学成本。由于学校的实训过程并不与汽车维修实践相联系,因此,实训过程与实习过程分离,学生的操作是否达到实际的技能要求也无法被检验,缺乏实战性。

内容概要

本书为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实训课“工艺化”系列教材之一,共分6章介绍了汽车检测中心设备的配置与使用方法。全书以汽车底盘系统检测为主要项目,特别是对汽车的侧滑、轴重、制动、悬架等四个方面的检测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了讲解,并详细介绍了汽车四位一体检测线实际操作的工艺化流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材,还可供广大汽车检测、诊断、维修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宋双羽,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批汽车诊断资深工程师,汽车维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特聘专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
从事汽车检测工作20余

书籍目录

绪论 1.汽车检测在汽车维修中的重要地位 2.汽车检测工艺的提出 3.工位分组的安排 4.检测设备的选择 5.实训场地的布局 6.教学手段 7.教学效果 8.教学思路的扩展第1章 汽车检测的分类 1.1 汽车检测的分类 1.2 国家标准第2章 汽车侧滑的检测 2.1 汽车侧滑的定义 2.2 侧滑试验台 2.5 检测标准第3章 汽车轴重的测量 3.1 汽车轴重的定义 3.2 轴重仪第4章 汽车悬架的检测 4.1 汽车悬架的定义 4.2 悬架试验台第5章 汽车制动的检测 5.1 汽车制动的定义 5.2 制动试验台第6章 汽车四位一体安全性能检测 6.1 汽车四位一体检测线 6.2 四位一体检测线工艺化要求 6.3 操作程序及步骤

章节摘录

  1.1汽车检测的分类  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汽车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很多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者开始反思传统维修理念,逐步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这一新的汽车维修理念转变。定期检测的时间可以根据汽车的故障率来确定,也可以根据汽车的各级保养里程来确定。根据检测的结果,修理人员可以视情况决定汽车是否需要修理。这一理念的特点是:可以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减少大拆大卸中零件不必要的损伤,减少大量的维修工时,降低维修费用,还可以增加汽车的运行时间,为运输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汽车检测的过程为:在汽车检测中心运用全新的汽车检测技术,由“汽车医生”(工程师)通过最新的检测设备对被检车辆的整车性能参数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的不合格项目对其进行深入的诊断,从而查出发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打印出一张检测诊断单,开出要进行维修的项目清单交给“汽车护士”(修理工);“汽车护士”按照“汽车医生”开出的处方对症下药,排除汽车已经存在的故障,使汽车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汽车检测技术是为汽车诊断服务的,而诊断的确切含义就是在不解体的条件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并查明发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本书把检测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动力性指标中的车速项的检测线定义为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线(以下简称安检线),而把检测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五种主要性能的检测线定义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以下简称综检线)。汽车检测诊断中心则是两者精华的组合。  1)汽车安全性能检测  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是指分别对汽车的外观容貌、安全性能和排放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确定其是否合格。  2)汽车综合性能性检测  汽车综合性能性检测是指分别对汽车的工作能力、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诊断,从而查明发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  3)汽车检测中心  汽车检测中心是专为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精心设计的一种现代化设备集群,主要包括汽车安全性能检测中的外观检测、车下检测、性能检测、汽车安全检测线检测和路试检测等内容,还包括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整车部分、发动机部分和底盘部分的检测。  汽车检测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把汽车检测分为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和汽车检测诊断三大类。  而理论上常把汽车的检测分为整车检测、发动机检测和底盘及车身检测三大部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汽车检测中心设备的配置与使用 PDF格式下载



上课用着正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