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论的弘扬与创新

刘俊哲 等编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作者:

刘俊哲 等编  

页数:

808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毛泽东的实践论与传统知行观的近代嬗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学术路径”的“文化综合创新论”;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递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转向;生命体验与哲学建构——熊十力哲学体系基点探秘;重建儒家哲学;“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和谐文化建设等内容。

书籍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阈中的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若干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从批判法向融通法的根本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承继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新探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传播与理解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略论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潮毛泽东的实践论与传统知行观的近代嬗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军事成果与中国传统哲学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哲学思考论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评冯友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援引与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学术路径”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关于“结合”的若干思考马哲与中哲的融合创新及其面临的挑战解读与选择——从“仇必仇到底”说开来由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化问题透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关系的一个个案——胡汉民《中国哲学史之唯物的研究》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递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批判毛泽东的宗教观管窥中国走向自由之路的哲学思考——冯友兰文化观解读儒家法家的核心正义观及其现代解读老子的中观哲学与人类社会价值的重建评老庄“无为”哲学析藏传佛教认识论的特点历史主体的缺位道家哲学当代三性价值迷失/重建视阈中的现代新儒学研究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和”的哲学: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冯友兰先生最后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哲学遗产谢无量与《中国哲学史》生命体验与哲学建构——熊十力哲学体系基点探秘日丹诺夫哲学史讲话的引入与反思的考察与反思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观对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一种新解读浅谈竹林玄学对庄子齐物思想的继承及表达“中”“和”之理论意蕴辨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去家界”济世与弘道——管窥梁漱溟先生的文化哲学实践:张岱年早年哲学思想的核心重建儒家哲学刍议牟宗三现代新儒学人性观及其若干问题“确定”之谜——试析金岳霖论“确实性”和“确定性”论张岱年外界实在论证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超越论陈云同志实事求是的领导思想中国官本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和谐文化建设论佛教的世俗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合社会之民策——孔子与老子“愚民”思想比较主客相分与主客同一——从西方哲学的视角看孔孟与老庄认识论的差异编后记

章节摘录

田文军认为,应当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同中国哲学史学结合起来。他考察了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方法及其理论得失,评述了它在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上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周北辰探讨了“儒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立法原则。他提出,“儒家社会主义”提供的“中国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文明之路一后者基于“利益诉求”的核心价值,背离大道并导致各种现代化的问题;在学习西方时,要注意汲取儒家思想,建立自己的“文明有机循环体”,避免走上“利益本位”和“以夷变夏”的自我毁灭之路。杨翰卿认为,道家哲学思想文化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相同相异、相通相融的关系,在实践层面与现实社会生活具有渗透亲和性,在精神层面对个人心理具有抚慰调适性;探讨道家哲学思想文化蕴含的发展原理及和谐观念等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使道家哲学思想文化获得提升、发展和发扬光大的需要。胡伟希提出,老子的思想并非消极,他关于道的论述重点放在如何解决人类生存面临的深刻悖论——“有欲’’。与“无欲”的对抗问题上,并给出了一条保持适度平衡的“中道”解决办法;这启示我们要重新厘定人类生存质量与生命价值的观念,重视人的精神生命,正确看待物质财富欲望的满足,把握历史机遇,及时提出人类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后记

2007年11月,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代表均提交了论文,有的专家学者于会前提交了论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加会议。为了扩大学术交流和展示本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根据学会和参加本次会议大多数代表的要求,我们现将各位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编辑出版。但是有极少数的论文由于不符合编辑者的要求没有被收入,敬请原谅。各论文编排的先后顺序是根据内容确定的,与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单位无直接关系。为了读者的阅读方便,引文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作者单位统一放在全文之末。对于论文中明显的错字、漏字等作了更正。同时,在不影响作者的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个别论文的内容适当作了删减。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在编辑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错误,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理论的弘扬与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究(上下)》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理论的弘扬与创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