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术考古与艺术美学

赵宪章 ,朱存明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宪章 ,朱存明 著  

页数:

343  

Tag标签:

无  

前言

  美术考古学属于考古学和美术史相互渗透的学科增长点,它同时注重发挥美术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和图像学等学科与之交叉的优势,从而形成的新学科。过去,我们对美术考古学的认识,通常都将其归属于考古学或美术史学,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美术考古学的研究表明,美术考古学属于独立的新学科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展开对美术考古学学科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独立学科的美术考古学,它的研究不是简单地对“逝去”物品的发现与发掘,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考古的重新审视:以文化的理念,揭示对象的文化意义,因为任何一件“过去”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流逝,物品之中总在不断地沉淀着文化;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对象蕴涵的美的因子,从而再度激活起这些物品。正是因为美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广博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层面的不可替代性,使美术考古学近年来在国内外有了较快的发展。  然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其学科的系统研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美术考古的研究,一方面是注意于方法层面的开展,另一方面是学科的意义主要隐于考古学或美术史的研究之中。近年来,随着人文科学研究整体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越来越频繁,边缘新兴学科也随之不断涌现,作为学科的美术考古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重新又进入人们的学术视野。  2007年春天,我从台北到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接下艺术市场方向研究生的导师工作,这个工作极度吸引我的兴趣,让我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开展这个新兴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过去在市场、博物馆、媒体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归纳成有系统的理论,使这门学问不至于成为简单的经验传授而已。2007年艺术研究院策划全体教师进行“美术考古学丛书”的学术行动,我受到每位老师对学术探究的积极性感染而参与其中,也因为带些被动因素的驱使,让我勉力而为地完成这本书。我跟着阮荣春院长及几位教授的步伐与写作的节奏,逐渐明白如何调整自己带着怠惰缓慢的步调,不至于拖沓丛书的整体进度。  海峡两岸奔波使我的教学、研究和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繁琐的转机到便利的两岸直航,似乎光景越来越好。我只身在上海完成这本书的后续编撰工作,应该先要感谢内子,她在台北照料一双儿女的学业和起居之外,还负担着处理本书前期的图文数据搜集、录入、整理这些琐碎却很重要的工作,为我分担许多杂务,使写作的工作能更有效率。我的父母虽然年事已高,却有健康的身心,坚持不需要儿女的晨昏照料,让我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我的年轻学生们也无形中给我些协助,我经常在和他们讨论关于艺术社会学或者傅柯理论时,从中获得对问题的思考线索。

内容概要

本书为“美术考古学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篇,共二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美术考古与图腾崇拜,人形器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动植物杂糅与龙凤文化,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及其美学意义,论汉阙及其画像的象征意义,“龙学”及其“现代转换”质疑,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方法,阿恩海姆与文艺学的格式塔方法,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等。

作者简介

赵宪章,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会专家等,主要从事艺术美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多项。

书籍目录

上篇 历史研究 第一章 考古中的石、玉文化  一、石器的美术考古价值  二、石器的原始神圣价值  三、古代的玉文化  四、玉文化与礼文化 第二章 美术考古与图腾崇拜  一、人面鱼纹与鲧禹治水  二、神秘蛙纹与女娲神话 第三章 陶鬻、鸟图腾与太阳崇拜  一、考古中的陶鬶  二、陶鬶与鸟图腾  三、鬶、鸟、日与生殖崇拜 第四章 人形器及其文化意义  一、人肖像的出现  二、石刻与陶雕人面像  三、玉雕人面像  四、神格人面造像的文化意义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  一、青铜时代  二、铸鼎象物  三、典型纹饰 第六章 动植物杂糅与龙凤文化  一、动物与植物的杂糅  二、来自《金枝》的启示  三、怪龙面面观  四、说怪凤 第七章 拆半表现与审美  一、何为拆半表现  二、拆半表现的类型  三、拆半表现起源  四、拆半表现的审美特征 第八章 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及其美学意义  一、宇宙象征论  二、天地图像论  三、天圆地方论  四、宇宙生成论  五、人的生死论  六、宇宙象征的美学意义 第九章 汉代墓室画像研究  一、法天则地  二、漫漫升仙路  三、图画天地  四、汉画像石  五、徐州汉画像  六、汉画图式  七、汉墓画像的结构模式 第十章 论汉阙及其画像的象征意义  一、阙的类型及功能  二、现存的汉代画像石阙  三、汉画像中的阙  四、汉阙的象征意义及其审美价值 第十一章 饕餮源流考辨 第十二章 徐州出土汉兵马俑的审美价值  一、从俑看汉人的审美态度  二、从俑看汉代的艺术风格  三、从俑说到中西雕塑的异同下篇 理论研究 第十三章 形式与道:中西美学的元概念 第十四章 《乐记》与《诗学》比较  一、《乐记》的文本逻辑  二、《乐记》与《诗学》比较 第十五章 “龙学”及其“现代转换”质疑  一、刘勰与黑格尔的文体分类  二、神思与形象思维 第十六章 形式概念之滥觞  一、数理形式及其伦理转型  二、理式即FORM  三、质料与形式  四、合理与合式 第十七章 审美二元论和艺术两分法  一、“希腊化”与“化希腊”的冲突  二、审美二元论  三、艺术两分法 第十八章 康德美学之二律背反  一、美和崇高  二、纯粹美与附庸美  三、自然美与艺术美 第十九章 丹纳和文艺社会学的确立  一、“三总体”观念  二、“三动因”公式  三、艺术价值判断“三标准”  四、丹纳的影响及功过 第二十章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方法  一、心理(人格)结构与潜意识的发现  二、梦与梦的解析:文艺学的参照系  三、文艺学原本思维定式 第二十一章 阿恩海姆与文艺学的格式塔方法  一、整体性思维原则  二、文学艺术作为“形”  三、在主客体关系中探讨形的结构 第二十二章 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  一、复合文本及其超文性  二、“图一底”戏仿机制  三、语言狂欢及其卡通格式 第二十三章 传媒时代的“语一图”互文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考古中的石、玉文化  在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审视时,从美术考古的角度看,我们注意到从石器到玉器的演化过程。  石头是人类文明的原点,当第一个猿人从大地上捡起第一块石头作为工具或武器抛掷出去的时候,人类就和其他动物正式划分了界限。当人类智力的进化产生了万物有灵观的时候,石头便被赋予了灵性,在人类的原始思维中,便演化出古代石头的神话和传说。石头作为世俗的物质的工具,便演化成神圣的信仰,在狂热的宗教仪式上,它成了通神的工具。后来人们发现精美的石头与一定的巫术仪式相结合,由用玉的等级不同而生出礼制。  一、石器的美术考古价值  石头是人类最初的工具和武器。在很长的时期内,石器在生产中占有支配地位。在考古学上,把主要使用石器的时期称为石器时代,这一时代大约开始于两三百万年以前,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术考古与艺术美学 PDF格式下载



快递好慢、我9号买的现在刚回来、不过书很好、


很好的书,知道了很多东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