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术考古学学科体系

顾平,杭春晓,黄厚明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顾平,杭春晓,黄厚明 著  

页数:

246  

Tag标签:

无  

前言

美术考古学属于考古学和美术史相互渗透的学科增长点,它同时注重发挥美术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和图像学等学科与之交叉的优势,从而形成的新学科。过去,我们对美术考古学的认识,通常都将其归属于考古学或美术史学,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美术考古学的研究表明,美术考古学属于独立的新学科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展开对美术考古学学科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独立学科的美术考古学,它的研究不是简单地对“逝去”物品的发现与发掘,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考古的重新审视:以文化的理念,揭示对象的文化意义,因为任何一件“过去”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流逝,物品之中总在不断地沉淀着文化;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对象蕴涵的美的因子,从而再度激活起这些物品。正是因为美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广博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层面的不可替代性,使美术考古学近年来在国内外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其学科的系统研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美术考古的研究,一方面是注意于方法层面的开展,另一方面是学科的意义主要隐于考古学或美术史的研究之中。近年来,随着人文科学研究整体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越来越频繁,边缘新兴学科也随之不断涌现,作为学科的美术考古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重新又进入人们的学术视野。

内容概要

美术考古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仅将丰富的考古成果和深厚的美术史积淀互相渗透而寻找到新的学科增长点,同时也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而运用于学科的建设之中。 本书为“美术考古学丛书”中的一本。全书是论述与求证美术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与美术学交叉新学科成立的必然,其中包括对美术考古出现的探源、发展历程的梳理、理论的建立与方法的探寻、学科体系的建立与论证等。

作者简介

顾平,196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视觉艺术》杂志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获全国美术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江苏省

书籍目录

引论上篇 美术考古学学科体系研究 第一章 美术考古学的定义与学科前史 第一节 “美术考古”与“美术考古学”概念 第二节 美术考古学的萌芽 第三节 美术考古学学科前史 第二章 美术考古学学科的提出 第一节 西方学科视野中的美术考古学 第二节 中国学科视野中的美术考古学 第三节 美术考古学学科的提出 第三章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刘象范围 第二节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目的 第三节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物态学”理论的提出下篇 中西方美术考古学学科发展史 第四章 西方美术考古学发生、发展之历史 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欧洲古物学 第二节 考古学与美术史学的出现 第三节 美术考古学的滥觞 第四节 美术考古学实践 第五章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发生与实践 第一节 传统古物学 第二节 美术考古学与关联学科 第三节 美术考古学实践 第四节 美术考古学理论的相关运用附录一 美术考古学研究个案 一、解读《超越“大限”: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 二、良渚文化鸟人纹像的内涵和功能 三、以功能论为前提论饕餮纹名实矛盾附录二“全国首届艺术考古学理论研讨会”会议纪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美术考古学的定义与学科前史第一节 “美术考古”与“美术考古学”概念作为考古实践中对象的一个类别,美术考古属于特殊考古。类似的特殊考古还有:农业考古、冶金考古、医药考古、天文考古、交通考古、盐业考古、音乐考古、地震考古,等等。一般而言,在田野调查与遗迹、遗址发掘中,涉及美术品的考古我们习惯上称之为“美术考古”。如果说“美术考古”是一种带目的的实践行为,这一目的一旦上升到科学层面就有着“美术考古学”的指称。换句话说,“美术考古学”是对美术考古实践现象的学术研究。将“美术考古学”这个名词引入中国学术界的是郭沫若先生,他在1929年翻译出版的《美术考古学发现史》一书中,最早使用了美术考古学这个概念。不过,当时的郭沫若对“美术考古学”并没有多大了解,只是出于翻译的需要套用了这个名词。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一些学者在上海成立美术考古资料组,负责编辑、整理当时调查、出土的美术考古资料,这是将美术考古学运用于学术实践的最早尝试。

后记

本书稿是在《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上篇的基础上完成的。《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由我的老师阮荣春教授主编,由师弟黄厚明、杭春晓与我担任副主编并执笔。由此,本书稿虽然由我主执笔与统筹,但成果著作权应该属于我们三人共有。对美术考古学学科的思考开始于2001年夏,当时我与黄厚明在攻读博士学位,杭春晓攻读硕士学位,导师都是阮荣春教授。我们一直对宿白、巫鸿等先生的研究特别有兴趣,尤其是他们研究中的独特视角,并由此延伸到学科边界的指认上。我们在思考,他们的研究是在解决考古学问题,还是美术史问题?是否还有新的学科增长点?顺着这个思路,后来便有了探索新学科的想法。我们三人将思考与讨论的想法向导师做了汇报,立即得到阮荣春教授的肯定与参与。2002年初春,我们在兴奋中,一边分头阅读相关材料,一边联络学者,开始了《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的撰写。对美术考古学学科的认识,也在编写过程中逐步清晰起来。博士毕业后我进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开始了新的课题——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的研究,美术考古学学科研究被放置一边。两年后黄厚明博士毕业进入了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他仍然就美术考古学学科建设展开理论研究,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杭春晓后来则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也没有再继续美术考古学相关研究。


编辑推荐

《美术考古学学科体系》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术考古学学科体系 PDF格式下载



写得很出彩!


首先,这本书是《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的再版,只不过是换了个题目罢了,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已经购买过《史纲》就不必再费钱购此书了,没有更新的内容。其次,本书中存在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试举例如下:1.书中238页吉春阳同志的讲话没有记录完整,其讲话以逗号结束。2.228页“杨弘”乃“杨泓”之误。3.230页第2段,“鸟复日”乃“鸟负日”之误;用“石头挖出历史这样一个特定目标”乃“用锄头挖出……”之误。4.237页倒数第三行“汉代的墓士”乃“墓室”之误。5.239页第一段倒数第2行“梁思勇”乃“梁思永”之误。6.参考文献里,第11条和34条重复,第35条表述不正确,其中有错别字,编者也不正确,正确的为:张光直青铜挥麈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再次,书的内容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由于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还是留待做学术讨论比较好。上述错误,在本人看来是本可避免的,也是不应该出现的。可能有读者会说,“别那么计较,谁不错呢?”我承认错不可免,但有些错是不能原谅的,就这本书来说,上述是错误只所以不能原谅在于以下几点。1.本书的作者都是功能名就的学界精英,在美术史学界可以说是占有一席之地,而享有相当的话语权。虽然这个观点有点落俗,但未尝不适合中国国情与大众品味。2.本丛书乃“上海市重点图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项目资助出版”,既然有政府扶持又有财团赞助,(当然出版之后还会名利双收)为何不制作精制,以飨读者?3.据作者透露(见本书后记),该书还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艺术考古学学科体系研究”的成果之一,也就是说这本书出版之前是有课题经费支持的。这里我们不仅要问了,有如此优越的资金做后盾,只是将剩菜热一下就可以轻易重新上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