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思索者的回望

曹天生 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曹天生 编  

页数:

303  

前言

  到2009年5月16日,坐落于蚌埠市曹山脚下、龙子湖畔的安徽财经大学走过了50周年的历程。一个人的半百的岁月,足以使一个人从一个幼儿成长为一个智者,一个大学的半百的岁月,足以使一所大学成长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培养人才的摇篮。安徽财经大学在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管理者、后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在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培护下,历经50年的沧桑巨变,从一所学院开始,期间历练变化,到目前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财经类大学。如果联想到这所大学不是处在中心城市,又联想到这座城市真正发展的历史也就在百年左右等诸多因素和条件,这样一所大学的呈现记录着多少人的默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记载着多少人的超负荷劳动,记载着多少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记载着多少领导的关怀和心血,记载着多少人的执著情怀!  为纪念安徽财经大学成立50周年,我们作为她的继承者和传承人,我们决定编辑出版一部论文集来庆祝学校的50周年生日。祝愿这所大学不断积淀大学精神,不断丰厚学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培护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向国内名校之林挺进!  作为安徽财经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学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最早的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1959年的成立之初的马列主义教研室,主要承担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承担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单位的名称屡有变化,隶属也因时而异,但其职责一直未变,基本专职师资队伍也相沿发展。2007年5月,学校为加强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决定成立政治学院。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2{308年5号文件下发后,学校党委为贯彻落实5号文件和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下发了2[)()9年1 3号文件,其中明确规定:政治学院的另一名称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政治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截至2009年5月,全院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8人、博士学位攻读者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另有兼职教授、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

内容概要

  王茂荫被马克思写进《资本论》史实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真实的集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何以成为马克思哲学新视界的基石——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概念的解读、《资本论》的公平正义思想研究、目标速度措施——对毛泽东经济发展思想的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略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等等。

书籍目录

前言王茂荫被马克思写进《资本论》史实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真实的集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何以成为马克思哲学新视界的基石——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概念的解读《资本论》的公平正义思想研究目标速度措施——对毛泽东经济发展思想的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略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现代性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内罢免制度的理论追溯与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尚忍”价值观与民主政治的悖论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反思和追问现象学对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影响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法律失灵的原因及对策试论在现代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当代日本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启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不可预测和控制的特性探讨生产力视角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国外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安徽农民增收路径选择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从人道的角度分析教育产业化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迎接人世挑战积极做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浅谈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顺应与引导: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彻的两个原则略论古罗马共和国的监察官制罗斯福新政实行美元贬值的作用国际威望政策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大中东计划”背后的“石油美元美国与北欧防务联盟计划的失败体系结构的变化与中欧关系的发展论古罗马母亲的权威调整中的中印巴三角关系土耳其与里海能源输出《庄子》生命之“顺”——兼析“无以故灭命“孙子十三篇”成书年代及作者辨证论明代安徽书院的发展和区域文化的互动试论互助进化思想在中国的兴起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章节摘录

  劳动力成为商品,商品形式成为劳动产品的一般形式,从而人们彼此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社会就分裂成两极:一极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资本家;另一极是劳动力的所有者——雇佣工人。资本同劳动的交换就隐藏了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的全部秘密。“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在人们的感觉上,最初完全同其他一切商品的买卖一样。”①资本家付出了一定量的货币,工人出让了自己的劳动力,在人们的感觉上,都是自由的和平等的,“工人和资本家的一切法权观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神秘性,这一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一切自由幻觉,庸俗经济学的一切辩护遁词,都是以这个表现形式为依据的”。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分析资本和劳动的交换过程,揭示了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的现实根源:“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③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作为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他们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把它描述为田园诗式的东西。他们认为:“正义和劳动自古以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因此,以平等权利为核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位一体的公平正义观,成为区别于古代社会的公平正义观的一个不同类型,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取得完备的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按照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属于第二大形态。这一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劳动产品的普遍形式,人们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关系成为主要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通过商品把人与人的关系反映为物与物的关系,“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转变为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成为人的主人,不受人的控制,反而控制人。“他们本身的社会运动具有物的运动形式。不是他们控制这一运动,而是他们受这一运动控制。”“人与人的互相独立为物与物的全面依赖的体系所补充。”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权关系和法权观念,包括资产阶级的公平正义观,都内含着这种对立面的相互包含和补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思索者的回望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