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莊的相對論

傅佩榮 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作者:

傅佩榮 著  

页数:

216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序  老莊的相對論  傅佩榮  人間有許多價值是相對的,譬如美與醜,善與惡,苦與樂,利與害,爭與不爭,有用與無用。這些相對的觀念不能脫離每個人「主觀」的判斷。即使是同一個人,從年少到年老,也可能對某種情況作出相對的判斷。  老子與莊子代表道家思想,他們對這些價值的相對看法與一般人相同嗎?當然相同,但是卻另有一番深刻的思考。  一般人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觀察,談起相對的價值,就會出現不確定的感覺,好像什麼都不可靠。老莊呢?他們提出的「道」字,代表了萬物的來源與歸宿,代表了包容一切的整體。由整體的角度看來,所有的價值都是相對的。這種觀點並非出於個人主觀的體驗,不帶有任何情緒的因素,因而具有普遍的意義。  價值的相對性基於萬物的相對性而有。所謂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而變化所代表的是:出於虛無,又入於虛無。因此,嚴格說來,萬物並不存在。  莊子認為:古人的智慧抵達至高境界,因為他們明白「未始有物」,亦即從來不曾有萬物存在過。真正存在的,自始至終都是「道」,或者應該說,無始無終都是「道」。沒有道,就沒有萬物;但是沒有了萬物,道卻依然存在。這是道家立言的要旨。  依邏輯方式思考,從相對論必定衍伸出懷疑論,從懷疑論又難免接上了虛無論。如此一來,人生豈非南柯一夢?道家提醒我們:萬物確實如夢似幻,但是「道」卻是真實而永恆的。因此,人生的功課只有一門,就是設法悟道。  既然談到功課,就表示需要修練。莊子多次使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一語,聽起來有些消極無奈,其實卻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唯有讓人的身心擺脫相對的欲望與意念,進入一種虛靜狀態,然後人的「精神」才會展現出來。此時所展現的精神,就是悟道的契機。  換言之,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莊子發揮此說,把「人亦大」落實於「精神」層次,可謂完美的詮釋。  問題在於:能夠經由修練而展現精神層次的人,實在少之又少。莊子一再使用像「真人、神人、至人、天人」這些合成名詞,目的是要告訴我們:單單做一個凡人是遠遠不足的。  有些人以為道家是要我們順其自然,好像那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但是誰能真正做到順其自然?少了對「道」的覺悟,又未能修練身心,則順其自然只是放任、懶惰、推卸責任的藉口而已。  老莊的相對論並非一般的相對論,因此我們還可由此得知:富貴與貧賤是相對的,生與死是相對的。能明白這兩點,已經是不平凡的見識了。老莊還要再進一步,反璞歸真,肯定人類生命的意義,就是:外在與世人同化,內心卻完全不受干擾;覺悟了無所不在的道,因而可以自在逍遙。這時所談的「外化與內不化」,以及「道與逍遙」,就不是簡單的相對論,而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了。  我於二○一○年在東方衛視的「世界文明講壇」主講了十集「老莊的智慧」,講稿整理成書,形式有些特別,其中加了許多像是旁白的問句,原是為了吸引電視觀眾的注意力,如今寫在書中別有一些趣味,使閱讀變得較為輕鬆。  本書書名所用的「相對論」,當然不是物理學的意思,而是並列兩種相對價值,進行深入討論,藉此突顯老莊的思想。凡引述老子與莊子的語句,都在章後附上原文,以便讀者參考。  我近年出版了幾本介紹道家的書,本書是兼顧老莊而談的,所論較為完整。書中十章所列的十組價值觀,則是新的探討方式。我推廣國學的用心是一致的:希望扮演橋樑,讓讀者更容易進入原典的世界。                

内容概要

  快樂不快樂、有錢不有錢?  跟著老莊一起顛覆你的人生相對論,終結在善惡美醜中掙扎的自擾生活!  如果你不懂為什麼有錢的都是別人、不是自己?  煩惱為什麼生活中痛苦比快樂多?  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追求名利、競爭到底?  其實,這些看似人生大哉問的相對祕密,  老莊早在幾千年前就告訴你了!  老莊的犀利觀點:  ◎做人最好要「呆若木雞」,放空自己,營造莫測高深的假象,如此便能所向無敵!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雖然看似已經沒戲唱了,卻才是修練的最高境界!  ◎人生本來就是「生出入死」,從出生走向死亡,所以也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會叫的鵝不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才會落得被殺來當下酒菜的下場!  ◎不擇手段所獲得的財富,就像靠「吮癰舐痔」--舔人濃瘡、痔瘡換取富貴一樣,令人不屑!  國學大師傅佩榮教授透過多年鑽研心得,以《道德經》與《莊子》二書為文本,完整、有體系地探究許多人生中最根本的相對觀念,例如美與醜、苦與樂、貧與富、生與死等。帶你從寓言故事中看老莊的幽默風趣與犀利言詞,學習他們對擾人世俗觀的獨到見解,看透生命真相,活出自在人生。

作者简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於台北。輔大哲學系畢業,臺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近年致力於在大陸推廣國學,曾在央視「百家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山東衛視「新杏壇」、東方衛視「世界文明講壇」擔任主講。2008年獲《21世紀經濟報導》評選為文化類「年度風雲人物」。曾獲教育部頒發教學特優獎,並榮獲國家文藝獎、中正文化獎。論著豐富,寫作涵蓋哲學研究、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柏拉圖》、《解讀五大經典》系列、《原來孔子這樣說》系列、《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系列、《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易想天開看人生》、《儒道天論發微》、《儒家哲學新論》等百餘種。  詳細介紹請參考「象飛音樂工作室」:http://flyinnmusic.pixnet.net/blog

书籍目录

【自序】1號相對論 美與醜◎ 豬跟蘋果長得怎樣,關人類何事!◎ 誰是「環肥」?◎ 受寵的醜妻◎ 慢慢走,欣賞啊!◎ 萬物的美,不需要說明◎ 天下無美醜,庸人自擾之2號相對論 善與惡◎ 做好事不叫「善人」◎ 為了行善,死了半村子的人◎ 報德好?報怨好?◎ 孝順的重點在於「忘記」◎ 真性情才能行善避惡3號相對論 利與害◎ 欲望帶來災難◎ 莊子被當成了小偷?!◎ 打滾的烏龜好過祭祀的牛◎ 嬰兒比千金璧玉更值錢◎ 享樂前先問酒肉來源◎ 拿多拿少,整體都是一樣的4號相對論 爭與不爭◎ 爭再多也是白費◎ 做人要呆若木雞◎ 蝸牛角上的競爭◎ 把自己變成一艘空船◎ 心靈無限大5號相對論 有用與無用◎ 用對地方才有用◎ 會叫的鵝反被殺◎ 孔子的書都白讀了◎ 在亂世中活得更自在◎ 不為所動才有真自在6號相對論 苦與樂◎ 容易滿足,就沒有苦樂的問題◎ 苦樂全在一念之間◎ 哪裡來、哪裡去◎ 殘疾是最快樂的◎ 超越苦樂的自在瀟灑7號相對論 富與貧◎ 借錢借得理直氣壯◎ 貧窮不是病,有理想不能實現才是病◎ 平均是福,多餘是害◎ 有錢人的六大災難◎ 窮也要窮得快樂8號相對論 生與死◎ 生命是借來的◎ 死了變骷髏還比當人快活◎ 莊子的特殊葬禮◎ 莊子的「修心」之法◎ 「死」引發根本的智慧◎ 記得鞭打落後的羊群9號相對論 外化與內不化◎ 忘了我是誰◎ 影子的故事◎ 放下身段是第一步◎ 莊子交朋友的原則◎ 把「應該」變成「願意」◎ 一切回歸「道」10號相對論 道與逍遙◎ 螻蟻、雜草中也有「道」◎ 「道」與「上帝」殊途同歸◎ 用「無為」治療憂鬱症◎ 捉蟬的技巧◎ 露肚皮的王羲之

章节摘录

  1號相對論:美與醜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進入一個轉型期的社會,這時候,許多讀書人紛紛提出個人的見解,我們稱之為「百家爭鳴」的時代。其中影響最深遠、對後代兩千多年中國人心靈發揮塑造作用的,就是儒家與道家。道家的思想有其必要性,讓我們可以還萬物一個本來的面貌。如果談到人類的世界,最容易出現的判斷,就是本節所要談的主題:美與醜。  老子的《道德經》內容只有五千多字,短短八十一章,其中在第二章就提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才是美,醜就顯而易見了。  道家對於美醜的分辨,從老子開始就認為是相對的,《莊子》裡也可見有關相對美醜概念的故事。  莊子說,人類的美與其它動物的美不同,人類因為時代、地區的差別,對美的判斷也不同。他提到兩位美女,驪姬與毛嬙,她們都很漂亮,但是魚看到她們立刻潛入水中,鳥看到她們立刻飛上天,就好像看到妖怪似的。  這些動物為何這麼不識相呢?我們實在不該冤枉牠們,你若問魚:「最美的是什麼?」當然是另外一條魚;鳥呢?另外一隻鳥;鹿呢?另外一隻鹿。動物有動物的判斷,怎能用人類所謂的「美女」當作唯一的標準呢?  人類社會所謂的「美」,也沒有什麼普遍性,因為時代與社會的差別,標準會有所改變。很多年前,我特別觀察過什麼是「美」,年輕的學生問我什麼是「美」,我說:年輕就是美。因為年輕人充滿活力,不用化妝,皮膚白裡透紅,非常陽光。中年人問我什麼是「美」,我說:健康就是美。身體如果不健康,看到別人自由地慢跑、運動,便會覺得健康就是美。當老年人問什麼是「美」,那只能說自然就是美。  換句話說,每個人在生命中各個階段都能得到某種美感,美代表值得欣賞,覺得自己有某種美感值得欣賞,生命肯定會比較愉快。  【老莊怎麼說?】  早在漢武帝時代,史學家司馬談就寫出了《論六家要旨》,他認為先奉最主要有六家學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其中系統最完備、影響最深遠、對後代子孫的心靈起著塑造作用的就是儒家與道家。儒家提倡以人為本,道家則尊崇順其自然。那麼,莊子是如何運用寓言故事來解釋兩種思想的差異呢?  【豬跟蘋果長得怎樣,關人類何事!】  要介紹道家老子與莊子的思想,首先得設法說明它與儒家的差異。  儒家是一套標準的人文主義,所謂人文主義,就是把人的生命當作一切價值的基礎,必須把人當作目的,不能僅僅把人當作手段來利用。  我在中學時讀到《論語?鄉黨》裡的一句話,深受震撼。我們都知道孔子五十一歲才開始在魯國做官,做了五年之後就周遊列國去了。他在做官期間,有一天下朝回家,家人跑來報告說馬廄失火了!孔子聽了之後只問一句話:「有人受傷嗎?」完全沒有提到馬的損失。  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讓人震撼,因為古代封建社會是有階級的,馬廄失火會受傷的是馬車夫、工人、佣人,他們都是階級很低的人,沒有人權保障。但是對孔子來說,只要是人,一往平等。相對的,古代的馬非常貴重,有人甚至以馬的數量來計算家產。但對孔子來說,再怎麼貴重的資產,都不能與人相提並論。  這就叫作人文主義,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提到儒家思想時,常說它非常適合人類社會的需要。  但是道家則不同,這點可以從一段古代寓言故事中看出:楚王喜歡打獵,他有一把弓,天下聞名。有一次他打完獵要回都城,把弓交給部下看管,走著走著,弓不見了,大家分頭找都找不著,最後楚王只好說:別找了,「楚王失弓,楚人得之」。  楚王身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考慮的是自己國家百姓的福祉,弓掉在楚國境內,撿到的肯定是楚國人,所以不找也罷。  孔子聽到之後便說:「何必曰楚?人失弓,人得之。」大王弓掉了,人撿到了,這個人是齊國、楚國、吳國、越國、趙國等外國人也沒有關係,只要是人撿到都好,這叫作人文主義。  老子聽了說:「何必曰人?失弓,得之。」弓掉了,猴子可以撿去玩,螞蟻也可以搬回家,只要這弓還在地球上、還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何不可呢?這便是道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儒家是以「人」為中心,道家則超越這種想法,讓萬物回歸本來的樣態。以人為核心很容易扭曲萬物的價值,譬如蘋果為什麼是紅的?因為想讓人看了有食欲;豬為什麼肥?要給人提供營養。若是如此,蘋果和豬也會覺得莫名其妙,我本來就是長這樣,跟人類有什麼關係呢?  【老莊怎麼說?】  莊子透過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的認知標準不一,人為的標準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如果誤把相對當作絕對,那就離「道」太遠了!單就美與醜來說,也難以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那麼,古代用來誇讚美女的成語,為什麼到了今天,反而會惹得女士怒目相向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莊的相對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