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美学通史(全三册)

祁志祥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祁志祥  

页数:

15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祁志祥教授的大作《中国美学通史》即将出版之际,嘱我为序。全书洋洋洒洒约一百六十万字,在有限时间内一下子读完是困难的。既然无暇通读,就仔细读一读它的前言、绪论,斟酌一下它的目录结构和部分章节,也未尝不可。前言、绪论是全书的总纲,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中国美学史的历史走向和逻辑关系,把中国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发展过程和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条分缕析、综合贯通地勾勒成一幅宏阔的蓝图,闪耀着引入入胜的亮点。从篇章结构来看,作者对材料的搜集、占有很系统、很周详,比起已出版的几部中国美学史著作来说遗漏最少,更能反映中国美学发展过程的全貌。此前,我曾读过志祥的其他著作,对他的治学精神以及为撰写通史所作的充分准备略知一二,感受甚深。因此,有理由相信他的《中国美学通史》是一部成功的创新之作,并对这部著作的出版很是期盼、寄予厚望。我与志祥同志是在全国美学会议上相识的,至今已有十多年。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学术兴趣却比较接近。因为都研究中国美学,交谈起来便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他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相识至今,他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可见他精力充沛,治学勤奋,才华出众,令人敬佩。他的学术研究取得丰收硕果,作为朋友,我不仅为之高兴,更是一个受惠者。比如他馈赠的《佛教美学》和《中国美学原理》,我读后受益匪浅,感激不已。以文会友,以文识人。读他的书,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进取心强,聪明而有锐气,善于独立思考,很有学术个性,富于开拓精神,因而学术上多有创见。《中国美学原理》综论中国美学的美论和美感论,属于中国美学中“美的哲学”和“审美心理学”部分。《中国美学通史》正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展开。中国各个艺术门类则是在这一沃土上绽开的绚丽花朵。佛教哲学与儒学、道学乃是中国美学形成、发展的三大思想之源,儒道是远源,佛学是近源。

内容概要

  作者熔铸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美学及其相关的古代文论、中国人学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以美是普遍愉快及其对象、美学是感觉学为独特视角,以味美、心美、道美、文美互补为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运行轴心,以现实美和艺术美为考察对象,以哲学美学与文艺美学为抓手,在古今比照与平行兼顾中重新考量中国美学史,致力于在纵向打通中揭示中国美学思想史的不同分期和时代特征,在横向贯通中考察不同哲学派别和文艺门类美学理论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建构了一部融儒、道、佛、玄及诗、文、书、画、音乐、园林美学史于一体的多声部复调美学通史。全书视野恢宏,材料翔实;新见迭出,言之成理;史论互证,逻辑谨严;结构合理,详略得当;首尾一贯,风格统一,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是资中国美学、哲学、宗教、文学、书画、音乐、园林研究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祁志祥,男,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文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全国大学人文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出版个人专著1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晋版图书一等奖、华北图书优秀奖等。
文艺理论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个表现主义民族文论体系的建构》(学林出版社199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美学研究代表作:《美学关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中国美学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佛教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人学研究代表作:《中国人学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中国现当代人学史》(学林出版社2006)、《国学人文读本》(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一、中国古代普遍的美本质观 二、儒家美论 三、道家美论 四、佛家美论 五、中国古代的审美特征论 六、中国古代的审美方法论第一编 先秦两汉:中国美学的奠基期 总论 第一章 儒家美学 概述 一、孔子:以“道”为美 二、孟子:“充实之谓美” 三、荀子:“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四、《尚书》:“作德日休” 五、左丘明的历史著作:“无害焉,故曰美” 六、《周易》:“美在其中” 七、《礼记》:“礼乐返人道之正” 八、屈原的美学倾向:比德为美 九、《诗大序》的诗歌美学 十、董仲舒论“比德”美与同构美 十一、司马迁:美德、乐音、忧愤 十二、刘向:先秦儒家美学的重申 十三、扬雄:“心声”、“心画” 十四、班固的美学倾向 十五、王逸:“金相玉质,永不刊灭” 十六、许慎的美学贡献 十七、郑玄:依附于经学的美学 十八、王充:“善美”与“真美” 第二章 道家美学 概述 一、老子:“孔德之容,惟德是从” 二、庄子:“自适其适”,“至乐无乐” 三、《吕氏春秋》:贵“生”之美 四、《淮南子》:以“无”为美 第三章 墨家美学 概述 一、承认形式美可以给人美感 二、利民、适用为美 三、“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第四章 法家美学 概述 一、《管子》:“德义者,行之美者” 二、韩非:功利主义美学观 第五章 佛教美学 概述 一、安世高译经体现的小乘佛教美学思想 二、支谶译经中体现的大乘般若学美学思想 第六章 道教美学 概述 一、《太平经》:“乐生”美学的提出 二、《周易参同契》的外丹延年法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中国美学的突破期第三编 隋唐宋金元:中国美学的发展期第四编 明清:中国美学的综合期第五编 近代至“五四”:中国美学的借鉴期后记

章节摘录

西方美学中有一个经典观点,即美感不等于一般快感,它是一种高级快感,只为视觉、听觉所有。孟子不仅受前人影响,将“耳之同听”、“目之同美”与“口之同嗜”视为同列的美,而且率先发明,“心之同然(心灵、理智认可、爱好的)”与前面三种感官的同好也是并列的,“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样,不仅各种感官的快感无差别,而且感官快感与理智快感亦无差别,它们最后都统一在感觉愉快上,美感就成了感官快感与理智快感的混合体,在美感与快感之间我们很难找出什么质的区别。因而,不只视觉器官、听觉器官是审美器官,味觉器官也是审美器官,而且心灵器官也可以充当审美器官。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指出:“‘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在中国思想史和美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说法。……这里值得重视的是,孟子把‘理义’引起人们的普遍必然的愉快与感官得到的审美愉快相提并论,看做是同样的事情。这里面也就有认为人的道德精神也能具有审美性质引起审美愉快的意思。这是一个重要的看法,它打破了一般把美限于感官声色愉快的看法,认为人格精神也可以是审美对象。虽然在孟子之前,以‘美’这个形容词来形容道德的善或直指道德的善这种情况很多,但毕竟还没有把这种事实与声、色愉快连在一起来强调谈论它的普遍必然性质。”①这段评价是颇为精当的。只是这种肯定与其所坚持的“美在实践”观难以统一。4.“知言”说和“以意逆志”孟子还论述过审美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就是“知言”说和“以意逆志”说。孟子在回答公孙丑的提问时说,他的长处之一,是“知言”。何为“知言”呢?即“诐(偏)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背离正道),遁辞知其所穷(理屈)”(《公孙丑上》),就是说,对偏颇之辞能认知它的遮蔽之处,对过分之辞能认知它的沉溺之处,对错误言辞能认知它的背离真理之处,对闪烁之辞能认知它的理屈词穷之处,一句话,能迅速认知丑陋言辞的丑陋之处,而不会被其表面的假相所迷惑。这实际上触及审美的客观性问题。

后记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书能够被人民出版社看中并出版,这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说起这部书的写作及出版过程,有一段原委值得交代。笔者原是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起步的。文艺理论属于审美哲学,美学是它的近邻。为了在古代文论研究方面有些新意,笔者不得不兼顾美学,并转而在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面寻求突破。而“文学是人学”,不研究“人的本质”和“人学”,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是无法深入下去的。于是,在研究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同时,我又辟出一块时间去研究中国人学思想史。同时,为了洞悉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论民族特色的文化成因,我曾在儒学、佛教、道教、玄学等中国文化方面竭力加以关注。后来虽然在中国入学史及佛教研究方面另有所获,但都是为中国美学研究服务的,而前期的中国文论研究也融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对中国美学的相关研究中,我逐渐对美、美学、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及其历史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和材料积累,从而对已有中国美学史著作的言说立场、材料取舍和写作方法感到不满,萌生出重写中国美学史,并把它写成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的全景式美学通史的想法。只是计划中的这个篇幅过于庞大,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而迟迟不能动笔。2002年春,山西教育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刘立平先生一行来到复旦大学组稿。我当时在复旦大学读博士学位。与刘先生取得联系后,便来到他们下榻的复旦招待所造访,相谈甚惬。我报了两个选题,他们研究后对“中国美学通史”这个选题更感兴趣。于是通过电话访谈,我口述了写作思路和该书特点,计划用近五年时间完成三卷本、约150万字的《中国美学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找山西大学等社外专家评审研究、通过论证,最后以每千字50元稿费的优厚条件与我签约,并约定写完一卷发排一卷,在每卷交稿后预支三分之二稿酬。


编辑推荐

《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第3卷)(套装共3册)》以美是普遍愉快及其对象、美学是感觉学为独特视角,以味美、心美、道美、文美互补为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运行轴心,以现实美和艺术美为考察对象,以哲学美学与文艺美学为抓手,按照中国美学的奠基期——先秦两汉、中国美学的突破期——魏晋南北朝、中国美学的发展期——隋唐宋金元、中国美学的综合期——明清这几个时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美学通史(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套为数不多的中国美学通史,我国美学界的发展、相对其它学科来说是比较后进的,这和五、六十年代受政治上极左思潮的压制和批判有很大的关系。本书正在阅读之中,从全书的结构、布局和跑马观花的看了一遍,总的感觉还不错。


前者日子,购得《西方美学范畴史》,而今终见中国美学,两相比较,倒也真好。


这套书是一定要买的,如果你对美学感兴趣的话


好书,有价值。喜欢。


但是书发来有些脏 有破损 这点不好


很不错的一套书,每次有空都值得看看!


欣喜啊,确实好书,值得收藏!


中国美学通史,内容不错,质量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