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

(美) 邝丽莎 (Lisa,S.)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美) 邝丽莎 (Lisa,S.)  

页数:

222  

字数:

194000  

译者:

忻元洁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十九世纪的中国,女性被完全隔绝在闺房里,唯有依靠裹出形状美好的三寸金莲,来获得一生的幸福。在湖南省一个偏远地区,她们发展出只有女性才懂的文字:女书。一些女孩从小结为“老同”,如同精神上的婚配,情谊延续一生。她们在扇子及巾帕上绣写女书,唱和往来,互通心迹,从封闭的世界中暂时走出,分享彼此的希望、梦想以及成就。 “悉闻家有一女,性情温良,精通女学。你我有幸同年同日生。可否就此结为老同?”百合与雪花的关系,起始于一把扇子上的邀约。她们年仅七岁便结为老同。随着时光流转,历经饥荒与叛乱,她们一同省思婚姻、寂寞,以及为人母亲的欢喜和悲伤,在彼此身上找寻慰藉,延续成一种支持彼此生存的情感连结。然而一场误解的产生,让她们终生的友谊分崩离析……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这部优美而缠绵的小说,召唤出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好奇且伤感的年代。作者以打动心灵的文字,探索人际中极为奥妙的一种关系:女性之间的纯净无瑕的友谊。

作者简介

邝丽莎
出生于巴黎,却在洛杉矶的华人街长大。著作包括《花网》(Flower Net)、《本质》(The Interior)、《龙骨》(Dragon Bone)以及备受赞誉的回忆录《在金山上》(On gold Mountain)。二00五年出版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使她获得国际声誉,随后出版了同样关

书籍目录

作者自述静坐儿时缠足扇子雪花爱女学吹凉节美月花嫁真相古坡庙儿子悲与喜上山斥责信悔恨作者笔记及致谢

章节摘录

  “我们是待嫁闺中的少女啊,”雪花边说边打量着铺子里五颜六色的花线,“我们将会一起呆在女人屋里,互相探访,一起绣花,彼此倾诉,直到我们都嫁了人。我们要仔细地挑选,因为它将永远见证我们之间的美好回忆。”  我俩在选择上的想法相当地一致。我们喜欢同样的颜色,但我们也心照不宣地选了些可以用来绣制树叶和花朵儿的颜色。我们付了钱后,捧着东西回到了轿子里。我们一回到轿子里,雪花又向王媒婆提出了个新的请求。“婶婶,带我们去卖山芋的那里吧,求求你了,婶婶。”看到雪花真诚地试图打动王媒婆,我也被她的勇气打动,加入了进来。“婶婶,求求你了,去吧。”王媒婆自然扭不过我们这两个小女孩儿,更何况我俩一左一右两面夹击,各拽着她的袖子不放。像我们这样大胆的要求,平日里可只有长子才能享受如此特权啊。  她应了我们,但告诫我们下不为例。她用一贯的直率口气说道:“我是个穷寡妇,在这种小店花去这样的无谓之财,会降低我在县里的威望的。你们想看着我落魄吗?你们想让我孤老而终吗?”不过话虽如此,等我们到了铺子前头,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一张小桌子搭了起来,四周摆上了三只小木桶当做椅子。  店主左老汉拎出了一只活鸡,堆着笑拿到王媒婆跟前说:“王夫人,瞧啊,我总是把最好的给您留着。”几分钟后,他又拎来个热腾腾的锅子,下面的火搁里放着煤炭用来加热。我们刚才见着的肉片、葱、姜,还有切成块儿的鸡一转眼工夫便在锅里翻腾着冒上了泡儿。桌上还摆了一碗调料,切细了的葱姜蒜末拌着调料,热气腾腾的。旁边还一直放着青豆和大蒜。我们饶有兴致地把筷子伸进锅里夹鸡块,兴高采烈,吃完了把鸡骨往地上一吐。不过吃得津津有味的我还是刻意预留了些胃口来品尝雪花之前提起的芋头。果然那美味和她说的一模一样——热烘烘的糖衣一蘸上水,便嗤嗤作响;那种松软和香脆让人欲罢不能。


编辑推荐

  宛如从尘埃里开出的花朵,一个美丽却令人心碎的故事媲美谭恩美之《喜福会》、阿瑟·高顿之《艺伎回忆录》,探索女性之间的纯净友情,揭示中华神秘女书文字所承载的欢愉与痛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 PDF格式下载



“女书发源于我国湖南省西南部边远地区,是一种只在女性中流传的神秘字体,至今被认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被公认为目前唯一一种以性别为基础的文字。”如果把汉字比作一个男人,女书就是一个女人了。女书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文字,书中只是做了一些描述,并没有出现样本,更增添其神秘。看这本书是从电影《雪花秘扇》开始的,电影中那些片段的讲述,古代与现代的穿插,与其说是电影,更像是一部宣传片,也许只有40集的连续剧或者上下集的纪录片才能满足我好奇害死猫的猎奇心理。
趁着当当促销活动,买下此书,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看完,第一版已脱销,第二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装帧简洁,没有任何花哨的插图和所谓名家推荐,比较投我所好。看书的心情也跟随着书中主人公百合与雪花的长大在变化,从欢乐无忧的童年,到忍痛顺从的中年,再到等待死亡的回忆,最后归为安静。于是也萌发了写读后感的冲动,这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自发的,没有那些规定的格式,只是想到哪写到哪,算是强迫自己改变“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坏习惯。
纯粹读一本历史书,你可能觉得它太过铺成记述,而不够精彩;纯粹读一本小说,你又可能觉得其中内容编得太嫌过,太过矫情,而看这种建立在历史基础上的小说是最好的选择,它会给你带来似真似假的错觉,而我是把这当真事看的。作者邝丽莎,华裔,出生在巴黎,生活在洛杉矶,其实就是外国人。女书出名也算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传统的女书文化被外国人一挖掘,在外国红了,然后再返回到中国市场,这也算是悲哀,也有可能真的是自家的东西不晓得珍惜,容易漠视。外国人写的东西,坏处是要看翻译,幸而此书翻译得还是很信达雅的,但终不是最完美,也许很多拗口都是由于翻译过来的原因;好处是老外都是考据癖,读来更加可信和真实(我们写论文大家也自己明白,求助度娘就行),作者一个人2002年恁是跑到湖南去实地调查,2004年最后一位女书传人阳宜焕离世,享年九十八岁,她的到来是多么的及时,为我们留下了这本报告和历史文化的真相。
百合与雪花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中国,女性只能被隔绝在闺房中,六七岁开始裹脚,依靠那双三寸金莲来获得一生的幸福。十个女孩就要有一个死于缠足,七厘米长是缠足的最佳长度,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活,女人的一生就是经历缠足到不断生孩子的阵痛。书中对缠足的细节描述得详细是我所未见的,我的奶奶也是小脚吧,可是在她生前我还小,没有仔细观察过她的那双脚。我的大奶奶也是,如今也已九十多岁,走路蹒跚但不用拄拐,定是大奶奶家原先是大户人家,缠得比较好的原因,才没有留下后遗症,但是看了此书后我再也没有勇气去窥视那双该是如何畸形的金莲的。这段历史就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样被我深深厌恶和呕心。
书中以百合的口吻进行回忆和讲述,在那个年代无论男人女人活到四十岁就已经是高龄了,八十岁的百合看遍了家中甚至儿子儿媳的生死,每天坐在屋檐下晒太阳,用她的话说“现在唯一能让我感兴趣的便是对过往的回忆”。百合出生贫寒,按习惯家里会给她找些义姐妹打发成长的时光,义姐妹是可以有多个,关系维持到结婚前。命运安排了她与雪花相识,在媒婆的撮合下结为“老同”,老同是一对一的,关系是一辈子的,一般大户人家才会这样做,条件也相对苛刻,中间我们才知道雪花家境中道败落,是她的媒婆婶婶在暗中对她的疼爱,不管个中缘由,命运将她们安排在了一起。那把扇子既是她们的定情信物,也是她们交流的工具,更是本书的线索。七岁时婶婶给百合介绍雪花时,百合的心情是“恨不得马上跳下凳子,冲到河边,大声宣泄心中的喜悦”,这时的百合年幼看大姐们都有自己的义姐妹,也渴望有自己的朋友的开心。
起初的相处中,雪花喜欢“一直眺望窗外,看鸟儿自由地飞翔,望着云儿轻轻飘动”,内心渴望自由,而百合却是中规中矩,相信命运。截然不同的性格外表在日后的生活磨练中显现出她们本来的性格内在,那就是雪花向往过安逸的生活,顺从命运,因为家道中落不是她一个女孩子能够挽回的。而百合随着从贫寒的小姑娘到日后大户人家的卢夫人,她的支配力越来越强,同时一股要保护雪花的冲动逼着她走向坚强。开始的百合是自卑的,她担心大户人家的雪花会看不起她,所以说“我真想知道,怎样才能让她爱我,就像我一直渴望的那样”,她尝试着了解雪花了解的一切,认真向雪花学习女书,了解雪花所说的“鸟儿、飞行、远处的世界”,“我好想抓住她的羽翼,和她一起冲上云霄,冲破种种现实中的束缚”。
古坡庙,是她们结拜以及求子拜佛,多次结伴去的地方,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回忆。有第一次吃的美味的药膳鸡、糖衣山芋,有她们尚未缠脚时的欢快步伐,童年总是给人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我也希望她们在自己尚能跑的时候,多跑一跑,因为不久残酷的封建制度就会剥夺她们的欢乐。
雪花嫁给了屠夫,百合嫁给了首富,地位的悬殊,为她们的情谊增添了更多的羁绊。雪花似乎始终如一的没有成长,她善良、认命,相信她的百合,听从百合的话,她活得很累,为了百合也为了自己,她希望忍痛断了她们的关系,却遭来了百合的当众斥责和侮辱,而此将成为百合下半辈子的悔恨。人有的时候就容易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全是正确,而忽视了朋友亲人的感受,将自己的爱变成了朋友亲人的负担。百合对雪花的爱,雪花对百合的爱,都毋庸置疑。但雪花病的时候,作为老同的百合却没有第一时间发觉,却是斥责,最后愿意照顾雪花的三个朋友让雪花真切感受到“她们不会看不起我,不会指责我,她们不会去勉强我成为另外一个人”。
有些故事因为痛苦而美丽,又因为美丽而痛苦,女子间的情谊是坚韧的,就好比如今的闺蜜之情,女子间的情谊是细腻的,一个误解就让她们一生的友谊分崩离析。封建社会给她们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和禁忌,而如今的社会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没有理由去好好爱我们的朋友。对好友的爱是相互照顾、支持和鼓励,不是负担和压力,我们的百合显然占有欲过强或者期望值太高,而灼伤了可怜的雪花,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也会偏激得和百合一样。这本书满足了我对女书,对湖南湘西神秘文化,对老同的猎奇,最后却是用封建残酷社会的故事告诉了我现今与人相处的方法和如何去爱人,不知道你读到了什么,毕竟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百合与雪花,不能强求一致。
平安夜的晚上,我没有去凑热闹,没有去挤商场,坐在床上把这个故事又回味了一遍,感觉挺好。感谢一早徐同学给我的平安夜苹果,也算是一个惊喜,祝大家来年都平平安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体会到平安才是最好的礼物,幸福只是一个心境,祝大家圣诞节快乐,就不一一发短信了,现在不包月了,哈哈。
















书开本不大,字比较紧密。一般看这样的书,我会很头疼,因为眼睛不好。
但是,这本书居然只花了一天半就看完了。大概是因为,这部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篇幅长是因为作者的描写比较多。尤其是百合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婉转。
故事涉及美丽的湘西山村,大山环抱,绿野茫茫,百合与雪花的故事好像发生在乌托邦。少数民族女子们裹着小脚,在女人的屋子里做针线活,和义姐妹们吟唱讲话、学习一种叫“女书”的神秘文字。不仅是在外国人眼里,即便在我眼里都是感到仿佛是传说里的传说,带着一种神秘的不真实。但是,确实,在中国偏僻的湘西,的确存在着这么一片桃花源。邝丽莎亲自到永明考察其中的风俗、民俗,从书里就可以看到她的种种成果。文字里有很强烈的画面感和音乐感,听说电影《雪花与秘扇》快要上映了,心里马上想:选对了!这部书就是很适合拍成电影的,我期待看到电影里的风景如画。
而电影宣传过分夸大了女同的内容。看过书才知道,百合与雪花,不只是女同那么简单。
那个时候的女子六七岁要裹小脚,九死一生之后,童年也就结束了。不能跑不能跳,只能待在屋子里从窗口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个时候,交际就很重要。令我惊奇的是,一群女人聚在女人的屋子里缝纫唱歌、互诉衷肠的场景多么像国外的贵妇们举行的茶会。她们和自己的丈夫只有晚上才见面,见了面干的最多的事也就是一起为生育下一代做努力,丈夫怎么看都是很陌生的人,在百合的回忆里只是模模糊糊的人影。而老同就完全不一样,是精神的伴侣。百合与雪花七岁就在一起作伴,两人的情谊刻骨铭心。当我看到她们各自嫁人,各自生育,互通书信,便觉得这感情纯洁真挚。


慕名电影《雪花秘扇》,怀着对女书的好奇订了这本书。货到时有透明塑料膜真空包装,崭新的书让人喜不自禁,一到手只用两天一口气看完了。
文字表述简单,以倒叙形式描绘出一位老妪对往昔的回忆,有欢喜有悲伤。让我们一同回到她的童年,见证她和老同的结识,分别的嫁人成家生儿育女。
两条不同的人生轨迹,让人感叹同人不同命。一把传奇的折叠纸扇将她们紧紧相连,而神奇的女书因为没有标点和文字的多义造成无可弥补的误会,让人唏嘘不已。
在通讯发达的现代,很难想象以前的信息传递有多困难,人生得一知己难,对于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就更难了。思想交流心灵沟通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庆幸现在可以自由畅想,尽情抒发。


邝丽莎的文字,娓娓道来,细腻而不啰嗦。
雪花与百合的情谊,超出友情但不是同性恋,让人感动。
一人一生这样一段情,是女人的荣幸。


书中的故事非常吸引人,我是先看了电影再看的小说,所以觉得电影和小说都非常好看
小说写的引人入胜,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回到了那个只有人和人的单纯时候
可是人和人也并不完全单纯
在小说中,一些电影隐晦未提得,也在这里得到了解答
最感慨的,是雪花最后在挚爱老同死去之时,才明白,一切的误解都是因自己而起,一切的遗憾只能来世再言。也通过这本书,想到了自己的一些过去。一个人,要把自己放低,再把目光放远,才能有所成就吧


因为这本书我开始有一阵子疯狂关注华裔女作家的小说。令人惊讶的是海外生活不仅没有造成与中国文化上的隔阂,反而使她们对中华文化有着更加亲切的情感。她们的故事通常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接骨师,甲骨文,女书,瑶族,一个个古老到几乎被今天的作家或我们遗忘的符号却由这些远隔重洋的女性用细腻的笔法满含深情的道来。
By the way,更喜欢之前版本的封面。


最近穿越剧很流行,看了这本书,我想说如果穿越是件好事,那穿越到百合的那个年代,而且作为一个女人活着,那绝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我为我活着现代,还能穿着高跟鞋蹦蹦跳跳而无比庆幸。裹小脚是哪个NC的人发明的呀。如果你搜索一下三寸金莲的照片,你一定会不必同意我粗俗的观点的。至于书中的“老同”,我还是喜欢用干净的眼睛去看这种特殊的感情,应该解释为在精神上互相厮守的关系吧。毕竟一辈子没出几次门,天天憋在房子里,连自己存在的世界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在精神上是很空虚的吧。
嗯,这本书只看了三分之一就来评论,是因为的确像是看美国人登月,是个奇观啊,不过谁知道它是真是假呢。


真的很令人感动的老同的情感!绝对不是女同,他们爱彼此,这种爱高于爱情且高于亲情,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在封建年代里两个女孩一生的羁绊,十分惊讶于作者的想象力,就算是中国人也未必能将这个美丽但心碎的故事讲得如此的动人~强烈推荐~


没有去看改编的电影,好怕失望的(比如那个老谋子的山楂树)。看毕此书,我也了解了三寸金莲下中国女子的人生。在现代人看来,那个年代女子外表封闭内心澎湃的生活。描写非常动人,一口气花了一天半看完,看得出作者在提笔之前做了很过功课,文字功夫也了得,好书


还没看过电影,只看了片花,但是对于“女书”确实早有耳闻,。没想到一个外国人能写出这样一个题材的小说,还被拍成电影,我想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作家不能写呢个,也许就是因为视角不同吧,风景毕竟都在远处,身在其中往往就会忽略了


百合对于雪花的爱,无疑是自私的。
因为想象的过于明朗,接触现实时难免会不适。
很多人或事,往往要等到结局,人死之后才能顿悟。
还好我没有百合这样的老同,她的爱太自私。


先在电影院里看了《雪花密扇》,当时就觉得原著肯定不止如此。于是买了这本书,果然很是好看呢~~虽然电影里的字句是经过润色的,但原著也别具一番风味。非常喜欢,推荐给大家~~


一个很美,很真挚,足够古老的故事。女人之间的友谊,也许没有那么多热血沸腾,但是有更多的情谊绵延。不仅仅是郑重地交托什么,更多地,是用尽一生,互相了解,彼此信任,难时依赖,好时欢笑,即使互相误会过,彼此伤害过,仍然能够温柔包容,在生命的尽头,道一句,你不孤单,一路有我……


女性间的友谊,为什么一定得有一个背叛呢


女性之间真挚的友谊,值得阅读


文字很优美,感情很真挚,内容唯美细腻,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却使很文艺,很单纯的一本书,感觉心灵都背洗涤了


因为电影,而关注这本小说,感动于女人间的情谊。


这本书我是在火车上看完的,坐火车的硬座本来就很累,但是有这本书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夜,我真的很喜欢,喜欢她们之间的友情,喜欢旧时候的风俗,也喜欢上了女书,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


身临其境的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小说中的主人公。女孩子之间的友谊就是这种感觉


这本书,讲述两个女人的友谊。非常令人感动,值得一读


这本书是在电影没上映前买的,听说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所以特别买原著看看
很喜欢的一本书,看过这书后对电影无比期待,可惜没把书里的内容表现得很好
还是推荐看这本书,比电影更精彩。


看到后面真是很感动啊。小说写的非常细腻,尤其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感觉书比电影好看多了。


对书中女主人公幼年缠足的经历印象深刻!那样血淋淋让人窒息的描写!值得一看


我一直觉得小说肯定比电影精彩,所以当我对这个电影产生兴趣的时候,我就决定了要先去买书来看


我最好的朋友推荐的,一定要看,有着女同的女孩们。


读完这本书,深深喜欢上女书。


看了电影,对女书这一文化非常感兴趣,买来原著看看,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一本不错的让我们了解女书和瑶族人生活的书,没老同那么简单。。。


很喜欢这本书,很羡慕有这样的女同


这本书我用了很短时间就看完啦,因为想知道什么是“女同”,所以有空就看,看看这就被主人公们的行为感动啦,也为生活在那个年的的女人惋惜,如果如果她们生活在现在这个社会,也就不会......哎可惜啊。


一部非常好的励志小说。 希望女孩子们能从中受益。 非常值得学习.强力推荐


内容写得很好看,到最后面,被书中内容第一次感动地落泪。只是一些地方翻译错误,看起来很别扭。


她有美丽的小脚,有隐忍坚强的品性,但是她世俗。虽然一生富贵,但是不爱的。她出身豪门,家道中落,后半身生活艰辛,但是我爱,因为她鲜活,有想法,爱人。


先买的书看,后来又看了电影版的,个人觉得,书远比电影精彩和打动我!


我非常喜欢Lisa See的作品,第一次接触她的书是我美国的家人也喜欢看她的书,我无事就从书架拿下来看.一看我就爱上了,就再也不能忘记她的作品.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只是有几页有些破洞,像铜钱那般大小.希望下次当当可以提高一下质量.


感慨女子之间有这样真挚的友情,这是一笔无形的财产


小说十分朴实感人,让人舍不得放下。


读这本小说真是很特别的审美体验。


最初是看过一半电子版 喜欢所以买了书


看过电影之后买的 感觉有很大不同 书感觉怪怪的 纸质的问题吧 不知道是不是正版


书刚收到,帮同学买的。纸张质量感觉一般


电影看后想看书


看过电影追加的书 感觉书上的内容更加贴切~


很好看的书。书的质量也不错


书不错,纸张各方面都很好,快递也很快,挺喜欢的


书的质量,纸张都挺好的,送货时间还不到一天,超级快啊。


看过电影 还不过瘾 买书来看 ,原来书更精彩


还是书更全面 感情也更容易理解


看过书就知道电影实在是没有拍出那个感觉,还是静下心来看书吧。


书不错,很好,挺


书不错,就是字小了点


下午收到的,晚上和朋友看电影去了,书在朋友那里,送货员态度很好,书的外包装也挺好的,先给个好评,看过再仔细评价


很久以前买的书,都忘记评价了,不错。


在网上看了一半,很想知道故事的发展,可惜当当一直缺货,终于有货了,太高兴了,不过封面不是特别喜欢


换个角度看中国,很有特色。做女人真苦啊。


找了好多家书店,都不是全集,终于买到全集的了


已经第五次买这本书了!!


很写实,介绍了一些我们并不知道的传统。


没有评价中说的那样纸张质量差啊。。。感觉还不错。


很好 就是包装送来的时候有点破了 内容还不错


看啦 一半,觉得比电影细腻的多


同事请我代购的


和电影一样。引人入胜。


超级好,很感人,强烈推荐!


感觉比电影好看


感觉文笔细腻,比电影效果好。


听说拍了电影,买来看看,还可以。


再看电影前先温习一遍此书


在看,是个美好的故事,电影也挺不错的


不错啊啊啊啊啊啊啊```


阅读《雪花秘扇》的过程,仿佛是一场身未动心已远的探索之旅。邝丽莎历尽辛苦所收集到的瑶乡神秘故事,竟然让我在字里行间咀嚼到一种非比寻常的滋味。它也许是作者邝丽莎在成就此书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也许是老同雪花和百合在每日洗涤包裹金莲的绑脚布时感受到的;也许是我在纠结为什么这个故事是出自外国人的手笔时叹息到的。邝丽莎,这位成长于洛杉矶唐人街的女作家,我应该怎么看待她?感谢她为中国人留下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还是鄙视她利用无数中国人辛酸故事赚取美国畅销作家的头衔?
  
  邝丽莎的聪明之处在于,她可以将残存的史实整理成一个出彩的故事,而且采用了讨巧的叙述方式。《雪花秘扇》通过八十岁的寡妇雪花以老同的身份,以看似平淡的笔调,追忆她浸满血泪的神秘瑶家故事。雪花娓娓而谈的语气缀满苍老的心意,遥远旧事尘封到足以令其发霉的地步。雪花就是在这种泰然处之的情绪中,推开了那道沉重的往事之门,带我们走进了那个蒙昧的前朝,那片瑶乡的土地,那段摄魂的情事。门轻启,雪花的回忆似湍急流淌的溪水,急速地跌进我们的视野。女性专属文字的女书;两名女子结伴而成的老同;用来传递老同私密的扇子。蓓蕾样的三寸金莲;裹脚布里脆断的脚趾;绑脚失败丧失的生命。这些无人知晓的往事,在令人新奇的同时,无不撞击我们脆弱的心灵,原来曾经的美,所付出的是血的代价。
  
  老同,不是同性恋,只是女子之间缔结的一种生死相依的契约,一种抱团取暖,以微弱之音反抗宿命的一种方式,也为父权统治下的女性打开一道透气的窗口。义姐妹可以是几个女子相缔结,老同只可两名女子,互为唯一。邝丽莎精心地营造着一个女性的世界,在一百多年前,女性不仅要屈服于男性,还要在同性的世界里不断地妥协。裹脚是一种妥协;老同是一种妥协;女书更是一种妥协。女性对于生存权力一步步地退却,造成了一代接着一代的女人沦为生育的工具,生儿子才是她们的终极使命,女子的生命轻得甚至不如猪狗。雪花和百合的老同关系已经算是女性友谊里的奇迹,终究还是被湮没在时间与岁月的残忍里,甚至雪花同为女性身份的嫉妒中。
  
  雪花和百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萨拉•沃特斯的《荆棘之城》。同是关于两个女孩子的小说,萨拉的合理布局,细密情节以及生动的语言描写,较之邝丽莎的此书,略胜一筹。其实,我一直质疑《雪花秘扇》中有多少情节是来自真实的史料,有多少情节来自作家的编撰。至少我不相信在道光年间,女子之间表达情感的常用语是“我爱你”,哪怕是瑶家女孩也无法与西方的审美那么接近。书中写满秘扇的传情诗句也不够优美,那些蹩脚的词句倒是有点新文化运动后新诗的味道。
  
  雪花、百合、老同、女书、秘扇、金莲。。。。。。。,这些饱含忧伤美的元素,本可以让故事更凄美婉约。邝丽莎作为外国作家已经尽力了,可作为中国读者的我,意犹未尽,好想再读一次中国人自己写的女书故事,它绝对不会是今天的模样。


寻求雪花和扇子中的秘密。


女人之间的情感何其微妙,是因为电影才知道,
看了之后,怎么都不想不出,李冰冰的角色,
文字本身很好,至于改编的电影,不太期待,

总是理解不了命运,百合的出人头地以及雪花的没落,

关于他们的误解,矛盾,斥责和绝裂,似乎有点牵强,但不影响一个故事的完整,
很不错


书比电影好看,故事连贯,人物细致。说是老同,是与现在的女同性恋完全不同的,我更愿意理解为闺蜜,在我看来,旧时结为老同,也应属妇女解放运动一种,除了心情、琐事,更重要的心灵和思想的交流与共鸣,女人不再只是生孩子的工具及做饭洗衣的老妈子。


挺好的一篇小说,很细腻的描述了一段女人间的感情。似乎这样的一个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的闺蜜很难得。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很难得到这样一份情感,也很难去面对这样一份情感。我没有看到评论中的同志。我喜欢这种女人间的含蓄和婉转,像四月的柳,拂过水面,又似没有什么。总是那么的温柔。


因为同时上映着这部电影,所以买了这本书
还可以,反映了中国鲜为人知的女书文化,因为是外文翻译的所以怎么说呢感觉没有那么生动,但是情节上还是不错的,让我了解到那么古老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


呵呵,奇怪啊,中国的故事由一个华裔用外语来讲,就根本不是中国人的故事啦!文字掌控能力很差,选材也有问题,


这是关于一对女子的友谊,对任何手帕交的成长都是参考,随着时间对友谊的考验,相互间的信任和彼此的观念。


虽然对于少数名族的很多习俗不了解,但是朋友之间的感情需要用支持真诚互助理解友爱来维系,同时庆幸中国的女人再不会遭受缠足的厄运了,用双脚走路,用双手造福。


一个真实平淡的故事。一段尘封的历史。


配合电影看的。因为电影没看太懂。书还好。


只是看书不太懂,结合电影就理解了.


比较好看的一本小说,一开始是看了李冰冰的同名电影,后来很想看看原著小说 就来买了


总觉得没有代入感,文字比普通


内容挺好的,不是人们瞎想的拉拉,而且这种作品,一定要看原书


主要是看完电影很感动所以才买书的,书上的内容确实比电影详细……


因为想在看电影前知道剧情,当时买了这本书,书比电影要好看些


我是看过电影才决定买书的,但是感觉还是书更细腻。


看了电影然后来买书看的,可是我没看完就放一边了。看不太进去。


正版没问题 比电影好看的多


也许是身处不同的年代,对雪花和百合的情谊不是很能理解,毕竟那个年代离我们太遥远!女人在男人身上得不到的情感,要在老同的关系中获得!


看了电影想再看看书,然后我觉得还没电影好看。
主要是因为作者是用英文写中国故事,再翻回中文,就觉得文字并无优美之处,只是故事情节还凑合吧。这么看来还是导演厉害


一个老外写的中国,不知道到底多少是真实的。
读邝丽莎描写的缠足,就让人觉得恶心。想想当年的女人真是受罪。
感觉那个时代充满神秘感。


和想象的情感小说有距离,语言缺乏唯美,像流水账一样的叙事。


读完此书的感觉就是,一本简单的翻译,当然可能原文也是很简单的。除了对于南方女人是怎么裹脚有所了解,其他感觉非常矫情,很差劲的故事。


首先,这本书的前半段已经在网上,各大网站流出。
2,这本书的前半段很吸引人,但后半段文字就少多了,而且没有前半部分有意思。所以如果没有闲钱的话不推荐买。


很好的书 很好的故事 很喜欢


觉得还是书好看吧


没太看懂,感觉翻译的很差。


很明显,有些脱离中国的社会现状,饮食偏西方习惯,对情绪的深度刻画不足。但还是值得看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