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腾与禁忌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页数:

214  

译者:

赵立玮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由弗洛伊德的四篇论述图腾与禁忌的论文组成,其特色在于将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发现用来解决社会心理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讨论图腾与禁忌问题时,弗洛伊德将之与儿童和神经患者相比较,因而能如弗洛伊德所说,在研究此问题的社会人类学及民俗学与精神分析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本书试图通过一些保留在儿童时期的图腾崇拜的遗迹,亦即通过我们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哪些细微迹象。来推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义。图腾与禁忌之间的紧密关联又使得我们向着本书提出的假设向前迈进了一步;如果最终的论述使得这一假设看起来很难令人信服,那也没有必要指责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近似于现实,毕竟重建这种现实是如此的艰难。

书籍目录

希伯来文译本序前言第一章 乱伦畏惧第二章 塔布与矛盾情感第三章 泛灵论、巫术与思想全能第四章 图腾崇拜在童年期的再现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


编辑推荐

  《图腾与禁忌》由弗洛伊德的四篇论述图腾与禁忌的论文组成,其特色在于将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发现用来解决社会心理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讨论图腾与禁忌问题时,弗洛伊德将之与儿童和神经患者相比较,因而能如弗洛伊德所说,在研究此问题的社会人类学及民俗学与精神分析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图腾与禁忌 PDF格式下载



   《图腾与禁忌》是弗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其内容主题主要包括:乱伦的畏惧、禁忌和矛盾情感、精灵说,图腾崇拜等等内容,一开始看这本书时对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后来在学了原始社会以后也就慢慢的理解了早期社会的这种生活,这本书以精神的角度去分析,很现实的描绘了当时的问题,是一本值得我们去看看的书。


  这本书主要通过作者的精神分析理论来阐述说明氏族文化下的图腾崇拜和图腾禁忌,他用一种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与诠释图腾。
  诅咒、巫术、泛灵术、性爱......这些徘回在历史学禁忌边缘的词被抬出书面,虽然在现在人看来这些都是小儿科的东西,但在那个时候这可谓“大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明白了只有清楚的认识把握自己才能正确的看待其他事物。我们可以对每件事都存有自己独特的判断,但我们要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这种判断是否准确,我想认识自己的思维比认识事物本身显得更为重要吧。
  


   《图腾与禁忌》是弗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其内容主题主要包括:乱伦的畏惧、禁忌和矛盾情感、精灵说,巫术和思想的全能、图腾崇拜在孩童时期的重现、图腾崇拜的十二原则。
  
   本书探讨了史前史中的图腾对原始人类的影响以及图腾在现代社会中的反映。
  
   其中对图腾崇拜的矛盾情感很让人费解。譬如说原始人一方面将图腾视为保护神加以崇拜,并且氏族以它的名字来命名,但在另一方面原始人会选择一个特殊的日子,集体宰杀图腾并且食用它,所有人都载歌载舞,仿佛是庆祝盛大的节日一般。
  
   原始人类对于父亲的矛盾情感也很值得探究,他们一方面惧怕敬畏着自己的父亲,并且仇恨着他,因为父亲在氏族中占有了所有的异性,所以几个儿子会一起合作杀死自己的父亲,但在父亲死后,他们又表现出对父亲的爱,感觉到伤心和负罪感,然后在自己的氏族中又表现出他们父亲那样的霸权于威势。
  
  


   弗氏在本书开头,就饶有兴致地说:“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史前人类)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他当然说的不是身体和语言的相同,而是心理结构的近似。尽管尼采已经宣告世界“上帝死了”,但是我们仍然处在宗教时代,我们的社会仍然需要道德、宗教、神来确立规则,维系稳定。
  
   那么,这个今日人类社会的精神基石——宗教——源自何处?源自何时?又是如何生成?本书就是弗洛伊德通过分析原始人类心理状态,与解剖现代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对比,发现这些问题的过程的记录。
  
   首先,他发现古今人类都对“乱伦”有极大的畏惧,这是为什么呢?弗洛伊德没有直接说,这给一般的读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回到几百万年前人类还是猴子的年代,讲一讲人类为什么会有乱伦禁忌。先让我们按照达尔文的说法,复原一幅早期人类的家庭情景:
  
   一个家庭或部族里只有一个雄性猴王。他率领着一群母猴,这些母猴有些是他的妻子,有些是他的女儿。猴王对所有的母猴有唯一性交权。她们各自怀孕生子然后抚养自己的孩子。生下来的如果是女孩,就可以留在家里。如果是男孩,到了五岁性成熟的年龄,就会被赶出家门。小公猴到了五岁的时候会经历第一次性发育,他开始初试锋芒,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炫耀他的小鸡鸡。而这样的性行为会遭到强权父亲极为严厉的惩罚。轻则训斥体罚,重则阉割或者打死。因为,家庭秩序建立在唯一交配权之上的,任何性冲动都是对王权的挑战。就是说,猴王的唯一交配权是维系整个家庭秩序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家庭里所有的公猴都可以和所有的母猴交配的话,整个家庭的伦理秩序必然瓦解。
  
   那些流亡在外的小公猴们会三五成群结成团伙。他们整天彼此打打杀杀的玩闹,演练着未来王位争夺战用得上的勇气、力量和智谋。等到有一天条件成熟,他们就会联合起来一起去杀死老猴(父亲)——这个为了维护自己的王位对儿子实施强力性压抑的父亲。(以上源自未出的《人化史》一书)
  
   杀死“父亲”以后,人类文明开始了第一次分叉:
  
   一支表现为“图腾祭”:他们发现父亲是杀不死的,而且他们的杀父行为招致了灾难:家族的破败、兄弟纷争、自相残杀……所以,他们设立禁忌:一、不可杀父;二、不可乱伦;并且把荣耀归于神的恩赐,认为人是泥做的,不可以看和触摸父亲,在这种社会规则下,人们这能通过崇拜权威,模仿权威,如孔子那样“吾日三省”才能获得重生。
  
   另一支为“图腾餐”:儿子们一起杀死了“父亲”,杀死了“神”,然后一起分食“父亲”,通过触摸、杀死、分食父亲,获得重生,这是兄弟型社会的起源,这要求人们必须自由、平等、博爱。
  
   回到文前,尼采说“上帝死了”,也就是说“神、道德、宗教”——这种约束人类行为的“父亲”死掉了以后,人类应该用何种形式组织起来?又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
  
   如果说弗洛伊德说出了宗教时代人类的心灵秘密,那么尼采则问出了后宗教时代的人类的最大困境。
  


  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一书,开了一个很好的话题,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看待图腾禁忌,发现图腾禁忌与精神病症之间有着相似之处。这个视点是很独到的,弗洛伊德最先发现了人的潜意识,提出了精神的原动力力比多(libido)的概念,并把这种概念引入到梦的解析之中,开创了现代解梦的先河。这种方法的确很管用。之后他又发现,日常的一些生活心理现象与梦有着几乎相同的运作机制,于是他又完成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再晚一些的时候,他把同样的理论思路引入到对于图腾的解释中,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图腾与禁忌》一书。
  
  首先比较肯定一点的是,他把图腾禁忌与神经症联系到一起,这种思路或说视点是独特的,很有参考价值,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以这种理论来解释所有的图腾现象,显然就显得很狭隘与无力。他在梦的解析上面已经犯了一个错误,他对于自己的理论太过于固执,其结果使得他与荣格及弗洛姆等学生及朋友分道扬镳。事实也的确证明,荣格所发现的集体潜意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使用甚少。实际上,弗洛伊德的所有的研究都基本上是建立在精神病症的基础之上的,这也就注定了用他的理论来解释所有的心理现象是不合适的。这种不合适在图腾的研究上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弗洛伊德的研究明显地犯了几个毛病,其一,研究的范围太窄。他所研究的图腾现象只是囿于某些局部地区,因此,他的研究就不能作为通论来看待。象亚洲的一些国家,比如中国,有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图腾现象,但弗洛伊德在他的研究中都未提到,因此,以他的研究是无法解释所有的图腾现象的。其二,研究的深度不够。既便是对于局部地区的图腾的研究,弗洛伊德所涉及到的深度也不够。他所提到的个案,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既缺乏对某一图腾现象的研究的连续性,也缺乏更为早期的探索,只是就某一现象而论,其结果就难免流于片面。其三,其研究缺乏实际的调查与资料的采集,他的研究是完全建立在其他人的研究之上的,以其他人的研究结要作蓝本,这就有点道听途说的意味,他所看到的与客观事实之间就有一点距离了。
  
  下面,我就弗洛伊德在书中谈到的个别观点发表一下我的看法,然后,我会简要地谈谈如何来研究图腾的一点思路。
  
  弗洛伊德在“禁忌与矛盾情感”这一问题上认为,“任何禁忌下面一定隐藏着某些欲望”(P88),这正是梦的解析方法。我们可以从这种思路中提炼出一种观点,即:所有的图腾(实际上还包括语言、音乐、美术、文字等)都是某种形式的符号,其所表现的方法是比喻或象征,其后面都有某种实际的含意。以佛教的话说是“但有言说,皆无实义”。之所以说“皆无实义”,是说,真正要讲的东西是无法用言语来表明的,而只能靠体悟。这种情形也同样发生在图腾上面,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的图腾现象都只是一种表象,这就如同看梦一样,我们必须从这表象之中,找出其内在的含义,这也就是精神分析法了。所以,且不必去讨论“任何禁忌下面一定隐藏着某些欲望”是否适合于所有的情况,至少这种方法是可取的,这也是弗洛伊德对于图腾方面的研究最大的贡献了。
  
  弗洛伊德在谈到“巫术与魔法”时提到,“巫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对待人的方式来影响灵魂的做法:使它们息怒、改善关系、和解、剥夺权力服从命令,等等。”(P99)事实上大概可以说是这样,不过,弗洛伊德并不知道这种现象是的本质是什么,或者他知道而他不愿去相信,那就是:万物有灵。因为他不相信这一点,以使他无法真正地认识到图腾的本质。关于这一点下面还会提到。
  
  他在谈到“什么是图腾崇拜”这个话题时说,“图腾崇拜是在澳洲和非洲原始民族用来取代宗教信仰的体系,它构成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基础。”(P128)从书中可以看得出来,弗洛伊德既不相信万物有灵,也不相信宗教,所以,说他不了解宗教也不算冤枉。不过,在后面弗洛伊德也谈到,“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说:神本身即是图腾动物,它是在较后期融入宗教感情后才转变而产生。”(P191这对它前面的观点作了部分的修正。很显然,图腾崇拜是早于宗教产生的,因此,谈不上什么“取代”不“取代”的,若说“它构成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基础”倒也说得过去,必竟,图腾在原始民族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大的成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弗洛伊德的研究只是局限在“澳洲和非洲”,因此,我说他的研究范围太窄也正是因为这点。弗洛伊德在这个话题的最后谈到,“我们将发现它的原来特性是:最初,图腾都是动物,它们作为许多不同种族的祖先,图腾只经由母系传承。禁止杀害和食用图腾以及严厉禁止属于同一图腾的族民之间发生性关系。”(P137)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弗洛伊德研究的狭隘性。并非所有的民族的图腾最初都是动物。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中,他们大都相信万物有灵论,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有灵魂的存在,都是它们崇拜的对象。另外,许多民族的图腾也并非是动物。再有,有些民族是可以杀害和食用图腾的。这我们下面也还会谈到。
  
  弗洛伊德在“关于图腾崇拜的总结”中谈到,“我可以肯定地说,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的起源都汇集在伊底帕斯情结之中。”(P206)他又说,“我们可以说只要从对父亲的那种敌视行动及希望杀害父亲的那些幻想,即足以促成图腾崇拜和禁忌这些观念的产生了。”(P211)在这里,弗洛伊德的偏执充分地暴露出来。如果说弗洛伊德坚持力比多是造成梦的主要原因还有情可原的话(事实,性冲动的确占了梦的大部分),而认为图腾及宗教等的起源是在于伊底帕斯情结,就过于狭隘与偏执了。
  
  对于弗洛伊德之于图腾的研究的可取之处,我觉得三七开比较好,三分可取,七分参考。下面,我想谈一点我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图腾禁忌?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亲属”并不表明是“它的祖先”。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图腾就是原即民族的祖先就有点以偏概全。中华辞海中对图腾的解释为:“被认作为本民族的祖先、神或与本民族有亲缘关系的象征物。该词源于印第安语。产生于原始时代人们的求安心理。被当作图腾加以崇拜的有动物、植物、非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尤以动物居多,近现代民族也保留有图腾文化残余。中华民族有共同的图腾神——龙。”百度百科中对于图腾的解释与此非常接近,“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里,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这两种解释都比弗洛伊德所言更为明晰、全面。廖杨在《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的起源》一文中把图腾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与此相对应的是“三种不同时期的图腾观念,即亲属观念,祖先观念和神观念”。这样来看,图腾的概念就比较清楚明了了。
  
  图腾与巫术及宗教的关系是怎样的?以上面的理解来看,图腾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象征,与现今的“标志”的概念极为相近。巫术就是原始的宗教活动,是人与祖先或神灵进行沟通的方式。宗教是在图腾崇拜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图腾崇拜的本质或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什么?这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泛神论,万物有灵论。
  2、 精神(意念)具有力量,即中国俗话所说“心诚则灵”;
  3、 图腾崇拜有其客观的实际意义,现在的科学也正是逐渐证明这一点,但也有迷信的成份,这是由于对自然的无知而带来的错误归因。但现代人完全否定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其与原始人的无知是等价的。
  4、 禁忌与崇拜并存,禁忌是因崇拜而生;
  5、 当代人也有崇拜,研究现代人的崇拜有利于对原始崇拜的理解,其本质是一样的。现代人的崇拜有:数字崇拜,科学崇拜,名利崇拜……
  
  研究图腾的前提,1、必须相信天人合一,万物有灵,或至少把此作为研究的基点,脱离开此点是难以理解图腾的本质的。2、图腾只是一种象征符号,使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比较容易把握符号背后的真实含义;3、关于图腾的研究就是关于人类心理的研究;4、图腾是较久远以前的文化现象,时代变迁,要研究图腾必须考虑到文化变迁的因素,把历史纵向地联系起来看。
  
  我想,文字就敲到这里好了,对图腾非常感兴趣,我肯定会研究它,但不是现在,图腾这个问题又太大,牵涉到的问题又太多,真正地去研究,还必须要实地的考察,眼下做这件事显然是不行的。以上的文字也只是看过此书后的一点随想,后面的文字是我的一些看法,如果我去研究图腾,这就是我的立足点。无论如何,就先这样吧。
  
  
  
  
  
  参考:
  1、《图腾与禁忌》
  2、百度百科“图腾”: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56.htm
  3、《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的起源》廖杨
  
  
  末了,简单评一下此书,供读者参考:
  1、 就内容来看,还是可读的,弗洛伊德的分析方法很值得借鉴;
  2、 就谈论的这个话题来说,弗洛伊德只是沾了点边,国内有几本研究图腾的书,料想是比弗洛伊德这本更全面与深入。弗洛伊德的贡献就在于开了个好头,提了个有意义的问题;
  3、 这本书是精华本,书中不少的插图,当初也是冲着插图买的这个版本,但是,插的图片虽好看,却与书中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我说的联系是指,谈到哪个问题时应该插入相应的图片,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所以,感觉很不爽。如果你不在乎钱,那就随你了,如果考虑到性价比,则建议选择其他版本了。
  
  
  
  再:对心理学感兴趣可加我的“心世界”小组一起讨论:http://www.douban.com/group/89937/


   力比多的指向性不代表性恶论。老弗的联想力果然强大。从后往前地看完此书,发现两处错误但是不记得在哪了~
  
  


  这本书是很3年前看的,但是居然昨晚做梦梦见了,于是就想起来了,或许是与前段时间在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有关吧!   因为看了3年多了,所以,仅有的记忆基本完全消逝,唯一记得的或许就是当年是拿的那个白色硬壳的笔记本去做的摘抄,我想摘抄现在是还能找到的。因为这本书,在当时带我走进了一种神秘的境地,或许多年之后的读后感应该就是这句话吧!   从那以后,我对图腾开始有了模模糊糊的感觉,同时又开始对图腾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今年7月下旬,在黔江的时候,朋友带我去了仰头山,我在上面寻找到了一点关于土家族当年的图腾文化,土家族的图腾是“於菟”,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老虎,在仰头山上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面就有一头玉做的白虎,卧在亭子里,亭子里面的所有壁画都是与虎有关,同时还有一幅组画,八幅图画刚好就组合成了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获知土家族的图腾是在大学的时候,而但一直都只是知道,而当真正踏在那块土地上,看到了这些属于图腾文化的东西,终于得到了印证。但接触的土家人并不多,而且现在的土家族基本也汉化了,我的部分土家族的朋友甚至原来都不知道他们的图腾是於菟,或许,这算是文化的遗失罢!因此,对于土家族把於菟作为图腾的真正原因以及他们的一些禁忌我基本也是无可获知,当然,或许是因为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了解罢了。   图腾崇拜,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关注的一种文化,记得前不久,在綦江又发现了一些当地图腾崇拜留下的遗迹,为什么说“又”,因为綦江那边有一条河,河里面就有很多生殖图腾留下的文物,当然,我们也可以由此推断,数百年前生殖崇拜也不是空穴来风,当然,生殖崇拜的遗物,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能看见。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对图腾感兴趣?此时能在瞬间给出的答案应该就是:一、我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二、对这些文化的东西我更不愿放弃,因为我爱附庸风雅;三、到什么山得唱什么歌,如果以后去某地,尽量不违反当地的民风民俗,毕竟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不去搞学术研究,不去搞文化评判,不去搞民俗调研,姑且算是自娱自乐吧!    精修书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在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行为之下,隐藏着人类褪不去的兽性,我们凭借自己强大的妄想力将之虚拟成为“文明”,我以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下三路是人类很多行为发生的根源,佛洛伊德敏锐地觉察到了被重重迷雾掩盖的真相,仅仅只是解开了一角,就足以令世人瞠目,妄念破灭的声音回荡在整个20世界的空气之中,然而新的时代自有新的伪装,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觉,览卷沉思,沐浴先知的光芒,觉悟的背后也许是……绝望


  
  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查询不到“塔布”一词,只有检索对应的意译词语“禁忌”,才有相关的条目,内容很简单,大致如下:
  禁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为和思想;如果被禁止的是某些词汇或物品的话,则被称为禁忌语、禁忌物或禁忌品。有关的行为或词汇之所以会被禁止,可能是因为:不合乎礼仪,具有污辱的涵义,违反道德伦理,触犯法律,具有危险性,传统的迷信。
  传统的文化观念都相信,违反禁忌的行为可能会为社会带来破坏和骚乱,也可能会造成人命的伤亡;在法律上,这些打破禁忌的人需要受到制裁。
  
  于是想起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2005年上海人民出了赵立玮的译本,而我的那本1986年的旧版,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八十年代的民间,可以如此文艺地对待图腾,并无所禁忌。
  所谓Taboo,是以一种否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指向另外一种主题,心理特征仿佛康德的“绝对律令”,都以一种强迫性的方式发挥作用并排斥任何有意识的动机。在当今各文明社会的宗教、习惯及风俗中,它只留下极其微弱的痕迹。然而,还有个别蛮性遗留的民族国家,依然保留着强大的势力。在特殊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要小小心心地,仿佛贴了一张看不见的膏药,嘘!不得发声——否则,灶王爷会很生气。
  弗洛伊德在该书的前言里这样说:
  “本书试图通过一些保留在儿童时期的图腾崇拜的遗迹,亦即通过我们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那些细微迹象,来推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义。图腾与禁忌之间的紧密关联又使得我们向着本书提出的假设向前迈进了一步,如果最终的论述使得这一假设看起来很难令人信服,那也没有必要指责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近似于现实,毕竟重建这种现实是如此的艰难。”(1913年9月)
  


感谢分享 写的很好


禁忌是人类自身矛盾的本性相互斗争产生的。


TABOO20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