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法国

(法)约瑟夫・德・迈斯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法)约瑟夫・德・迈斯特  

页数:

151  

字数:

143000  

译者:

鲁仁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论法国》是约瑟夫·德·迈斯特(1753~1821)伯爵的代表作,写于督政府时期的1796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僧侣和贵族等级受到冲击,迈斯特尔于1792年开始终身流亡国外。迈斯特在本书中着重处理了法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动力问题,法国革命中不断面临的战争因素,以及他所关注的上帝意图如何体现在整个革命中的问题。与其他学者关注革命中的社会因素,比如当时精英阶层的地位紧张,人口和财富的增长与其地位提升的渠道不匹配等等,以及关注当时的意识形态因素,法国革命是否是一场关于合法性确定的仪式完成不同,迈斯特坚定地强调历史的经验事实,诉诸对人类行为的观察;他宣扬神圣的过去、古典时代的德行和必然性,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作用,这是迈斯特本人关于法国革命构造的历史。

书籍目录

导言(以赛亚·伯林)第一章 论革命第二章 法国革命中的上帝意图推测第三章 论战争对人类的祸害第四章 法兰西共和国能够维持长久吗?第五章 论法国革命的反宗教性质 ——兼论基督教第六章 论上帝在政治体制创建中的作用第七章 当今法国政府无能的标志第八章 论法国旧宪法 ——兼论国王及其1795年7月的《告法国同胞书》第九章 如果发生反革命,会怎样呢?第十章 论所谓的反革命危险第十一章 大卫·休谟谈法国革命史片断后记译名对照表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论法国 PDF格式下载



因为是学历史的,世界是也学到了近代史,而我的近代史老师特喜欢讲法国,说法国人是怎么样的有意思,怎么样的赶时代的潮流,喜欢出风头,总之在我老师眼里法国式一个很有趣的国家,而那天在图书馆里看到《论发国》,就借来看看,没借倒好,一借就不得了,感觉写得很深刻,也因为作者是所谓的“反革命”,因而对法国当时的情景看得比较冷静,比较客观真实的记下了当时的情景,真的很难的。感觉他有点象中国的辜鸿铭。想要了解真是的法国,您就不得不看整本书了


愿法兰西的理性之光可以驱散现实的黑暗。


大家还是慎重一点,除非是为了研究,作为兴趣的话可能看不下去。


  
   迈斯特是十八世纪末公认的法国极端保王党的理论家。他的《论法国》,可以帮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深刻思索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
   不需要与虔诚的宗教信徒谈论理性,因为理性,在他们眼里本身就是可鄙的字眼。一切皆是上帝的意志,他们需要体悟的,只是上帝的意志如何体现。既然上帝是先验的,一切来自推理的理论,亦属无效——因为没有得到事实的验证。迈斯特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似乎与伯克不谋而合,但实际上代表了当时所有的保守思想。
   在迈斯特眼中,法国大革命是个可怕的魔鬼,他吞噬了无辜的路易十六。而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是上帝对法国人的惩罚(第二章:法国革命中上帝意图的推测)。他承认:革命一旦发动,只有雅各宾派才能够挽救法国——因为它掌握了唯一的精神力量,用“祖国”的概念代替了“上帝”,凝聚起国民的人心。保王党的行动只会造成对国家的分裂。但是,他把一切归咎于法国大革命打破了平衡的结果,并且坚信:王权会重返法国,驱散恐怖暴政的阴霾。写于1796年的该书,某种程度上确实做出了准确的预言。
   不过,由于对理性的嘲弄,迈斯特的著作,在宗教和社会秩序方面,充满了武断的论断。对于信徒而言,上帝的崇高性,正如数学的公理一样,不容论证。而同时,对于侮辱上帝和破坏秩序的行为,迈斯特也只有破口大骂的份儿。当然,既然教徒们往往对理性充满敌意,我们也不能指望他们在论战中具有学者的涵养和风范。
   迈斯特认为“民众的权利经常只能由国王让与”,“没有哪个从来没有自由的民族可以自己获得自由”(P71),听起来很刺耳,但是也未必就全然谬误。在民众未准备充分,而领导层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颠覆一切传统和体制,打碎一切固有成例,在大范围内另起炉灶,风险极大。法国革命如此,中国民主革命亦然。历史有其自身规律。一旦超前,则不免迂回;超前过多,调头则必然蒙受惨重代价。
  迈斯特从稳定性的角度讨论了君主制的意义,其实也不无道理。社会需要权威,方可保持稳定。在民智未开之际,如果没有世袭的公认高贵的家族,各种实力人物必合纵连横,勾心斗角,甚至武力角逐,反而国无宁日。所以,英国王室复辟,一直持续至今;法国政治制度几次反复;而中国,虽然清王朝轰然倒地,随后的历任统治者,无一不是帝王的翻版。而书中讲到,英王复辟时民众的欢呼,其实也可以在随后法国发生的一切得到验证。不成熟的民主,必以专制结束。而只有专制政权“摸着石头过河”,人民才可能获得越来越大的权益。
   书中86页至88页中,援引法国多名流亡法官所著的《法国君主制基本原则详述》中一些文字,欲说明君主制的开明性。在这一点上,总觉得其材料取舍,颇有问题。但是,从这些文字中,也可以看出法国的所谓“绝对君主专制”,其实所收掣肘颇多,根本不能说“绝对”。与中国的专制皇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则非本题之意了。
  


  以赛亚-柏林作序。
  
  迈斯特反复渲染人的狂暴,而将治理社会的工具归于神秘主义和习俗的权威。柏林将马克思、托尔斯泰、索雷尔和列宁归为迈斯特和伏尔泰的真正继承者很有意思。而且柏林认为,这两人的结合,便是20世纪极权主义的,无论它是左派还是右派。
  
  觉得这本书其实没有柏林写的序精彩,当然,如果和历史来对勘可能大不一样。
  


   姑且不论内容是否正确,语言风格我喜欢,和伏尔泰一样,毫无雕饰,直面现实。或许他所说的会被人视为狂妄之言,可事实上现实中的人就如作者所写的一样,有时愚蠢,有时无知,我也是一个人,也无法避免这样。作者是个反动派(相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派而言),无情嘲笑了当时人们所热衷并且歌颂的革命。书里面很多观点估计现在人都不能认同,不过有一点说得很好,人的认知始终有限,又凭什么认为由有缺陷的人的认知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制度是一项可能完美的制度呢。最近西方利用“藏独”攻击中国的社会制度,其实他们自己的制度问题都很多了,自大加傲慢的西方,迟早会被无情地嘲笑。不知道作者有没见过伏尔泰,两个观点极端对立而语言风格又一样坦率地人,碰到一起肯定很有意思。


这不过是因为译者译得太糟糕了,我对照法文版读了一下,几乎每一页都有好几个错误。
伯林本人对于迈斯特的解读实际上也是比较浅薄的,未曾读到迈斯特的精妙之处


我们缺少好的译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