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下册)

郑振铎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郑振铎  

页数:

11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书分为古代、中世、近代三卷,自古代文学鸟瞰至近代阮大铖与李玉,共六十四章,第章分若干小节。所收材料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同时期其他书所未论及的,如变文、戏文、诸宫调、散曲、民歌以及宝卷、弹词、鼓词等。另外,本书还首次附入插图,而且都很精美,不少还是珍品。在书的论述中,着重于第一个文学运动或某一种文体以及能代表那一时代的重要作家。因此,本书出版后,被公认为是一部有特点的文学史专著。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

书籍目录

自序例言绪论上卷 古代文学第一章 古代文学鸟瞰第二章 文学的起源第三章 最古的记载第四章 诗经与楚词第五章 先秦的散文第六章 秦与汉初文学第七章 辞赋时代第八章 五言诗的产生第九章 汉代的历史家与哲学家第十章 建安时代第十一章 魏与西晋的诗人第十二章 玄谈与其反响中卷 中世文学第十三章 中世文学鸟瞰第十四章 南渡及宋的诗人们第十五章 佛教文学的输入第十六章 新乐府辞第十七章 齐梁诗人第十八章 批评文学的发端第十九章 故事集与笑谈集第二十章 六朝的辞赋第二十一章 六朝的散文第二十二章 北朝的文学第二十三章 隋及唐初文学第二十四章 律诗的起来第二十五章 开元天宝时代第二十六章 杜甫第二十七章 韩愈与白居易第二十八章 古文运动第二十九章 传奇文的兴起第三十章 李商隐与温庭筠第三十一章 词的起来第三十二章 五代文学第三十三章 变文的出现第三十四章 西昆体及其反动第三十五章 北宋词人第三十六章 江西诗派第三十七章 古文运动的第二幕第三十八章 鼓子词与诸官词第三十九章 话本的产生第四十章 戏文的起来第四十一章 南宋词人第四十二章 南宋诗人第四十三章 批评文学的复活第四十四章 南宋散文与语录第四十五章 辽金文学第四十六章 杂剧的鼎盛第四十七章 戏文的进展第四十八章 讲史与英雄传奇第四十九章 散曲作家们第五十章 元及明初的诗词第五十一章 元及明初的散文第五十二章 明初的戏曲作家们第五十三章 散曲的进展第五十四章 批评文学的进展第五十五章 拟古运动的发生下卷 近代文学第五十六章 近代文学鸟瞰第五十七章 昆腔的起来第五十八章 沈璟与汤显祖第五十九章 南杂剧的出现第六十章 长篇小说的进展第六十一章 拟古运动第二期第六十二章 公安派与竟陵派第六十三章 嘉隆后的散曲作家们第六十四章 阮大铖与李玉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文章中的插图很精美。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又不想看大部分的学术研究性质的学术著做的,可以看看这本书。郑先生的治学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无论对专业或非专业的人,都是很好的阅读。非常喜欢里面的作品评论,有功力、朴实又天真活泼,现在的人能写得出吗?中国人的心灵已经变得太多了。


图文并茂 适合想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人阅读美中不足是物流 把书脚压坏了


帮同事买的 她们很喜欢


这本书主要是看图,但图太小,也不清晰。


帮朋友买了一套,朋友说很好,纸张印刷插图都很好!这次我也买了一套。好书,大家的作品,就是好啊!


这本书的版本比较多,选来选去最后还是这个版本的书比较符合心意。内附郑振铎先生自己挑选的和文字相符的插图,纸质和印刷也不错。


这是郑振铎先生的代表作,有人甚至说是几十年来写得最好最完备的文学史,在当年就做到图文并茂,是很不容易的,如今又有了现代化的装帧设计,既值得学习,又值得收藏,十分推荐!


本书的品质一般般卖的也过贵,不明白别人为什么都说好。书的一角也给压坏了,可是后来给换本新的,很满意亚马逊专业和人性化的服务... 五星全给亚马逊的


很多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收藏价值的书才卖 2,3 十块.


看过不少版本的中国文学史,觉得这版是很好的。郑振铎在文学界的地位有目共睹,因此这套中国文学史应该说也是比较权威的。其中还有一些插图,因此很有收藏价值。


  要想研究中国文学史要那么一两本所谓的〈中国文学史〉教科书是很有必要的,但也是很危险的,现在的那些书在我眼里看来基本上就是垃圾,集体创作的东西,毫无个性可言,大量个人貌似客观主流的评价,对原作者详细的介绍个评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许多学生根本就是只看教科书不看原文了,这跟写这个书的初衷相背。但这都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那么丰富,但是文学史就那么几册,选哪些作家哪些作品是一个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家的文学史都写得很没有个性,反正写来写去就是那么几个作家,在古代还好些,在当代,意识形态是会把一部分作家给遮蔽了。
  还好还有郑振铎,在建国之前他就写了这本书,没有受到当代精神文化污染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中国俗文学的发展的一个源流,其实现在读古诗,就算那些诗歌伟大吧,但是有几首能抒发个人的感情呢,那种经过提练的感情总是让人感觉远远的,倒是那些民歌、散曲,真是有无穷的味道,都说当代纯文学不值钱了,其实纯文学从来就不值钱,只是一帮人清高的炫耀物,为了升官的一个手段。而对花间词,对宫体诗,现在的官方一直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是细读一下,里面还是有一些真情的流露,诗贵情,我是一直这么认为的。而对于诗歌浅白一路,从王梵志到寒山、拾得再到顾况、罗隐这一路代表的浅易的诗歌也是当代文学史被遮蔽起来了的。
  不用细看,翻翻这本书,也许你就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些个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最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没有记录歌曲的谱子,那些优秀的东西就没有了,西方文学的发展跟音乐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中国也是一样,可惜没有曲谱,很多有声韵的东西都失去了,虽然文字还留存着,但是少了那份直观的味道,真的是很大的遗憾。
  


  郑的白话文读起来很拗口.
    
  书才刚开始看,已经很赞赏郑的独立观点.关于诗经中"风雅颂"的论述很详细,除却列举古今的两种评论外,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