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金融大危机
2010-4
陕西人民
邢天才 编
213
214000
伙贷危机、华尔街风暴、经济衰退、股市地震、金融海啸…… 现在几乎每天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词语。 其实,这些词语多年前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人类刚刚走过20世纪。翻开20世纪的经济发展史,金融危机如影相随,尤其是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金融危机留给了经济学家无尽的思索。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经济波动的同步性和金融波动的全球化成为金融危机生成和国际传导的助推器,一国政策和经济指标的变化,立刻对他国产生影响,“金融病毒”的传播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迅速传导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令人担忧的世界经济已经患上了金融危机这一经济顽症。 由2007年4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9月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继而演变成全球经济大衰退。眼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恐怕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飓风更有广度、深度和威力,几乎每天都有让人震惊的大事发生,频率之快,或许只有1929年的那场大萧条可以类比。 自80年前爆发的美国大萧条以来,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过十几次大的金融危机。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的韩国金融危机、香港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回忆。
《20世纪金融大危机》1929年美国大萧条、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翻开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金融危机总是如影相随,尤其进入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似乎成为一种经济顽症,或者更像一种可怕的病毒,频繁爆发。它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至今仍然无法估量。如何防范金融危机,已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超级重大难题。
第一章 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
一、走近大萧条
1.大萧条时期的美国
2.大萧条前期的美国
二、大萧条的标志性事件
1.股市崩盘及原因
2.银行的倒闭潮及美联储的态度
3.透视银行倒闭潮
三、大萧条期间的危机管理
1.大萧条期间的货币政策
2.大萧条期间的其他经济政策
3.应对危机政策的评价
四、帮助美国成功度过大萧条的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具体措施
2.“新政”的政治意义
第二章 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第三章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第四章 1995年日本金融危机
第五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六章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第七章 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
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扩张。政府过度干预使经济发展扭曲,与市场脱节。银行在政府的干预下,贷款支持企业发展。最初,因为有政府做后台,银行和企业似乎都坦然无虞,但到最后,连政府也负担不起,导致危机的最终发生。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的亲善关系造成“金权政治”。许多经济上的问题都是这种“金权政治”造成的,其后果都要记在经济的账上,最后都在金融危机中结算了。 另外,东亚国家和地区僵硬的汇率制度,也是政府管理经济的表现。金融市场的一头是开放性的,而在另一头却基本是管死的。在这种汇率机制下,经济发展一旦出现波动,就时刻处于被投机的危险之中。政府行为与市场的矛盾,在这里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一矛盾,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被国际投机商利用得淋漓尽致,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是众所周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金融危机向东亚经济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是东亚经济模式消极的方面所造成的问题使这一模式的运作遇到了麻烦。金融危机只是这些问题集中的爆发性的展示。那么,经历了这场危机后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还有生命力吗?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说,他相信东南亚国家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因祸得福。因为人们由此可以看到经济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经过短暂但尖锐的调整之后,这些国家会恢复长期的增长,尽管这些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合理的政策指导下,会在今后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在不远的将来,亚洲国家的经济将有强劲的反弹,甚至比以前更强大。 2.世界经济的变局和调整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表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引起了世界各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注意。通过这场危机,人们注意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如果不加强国际合作,单凭一国力量,很容易受到冲击,也难以抵御冲击。东盟内部虽然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非常广泛且有成效,但是缺乏一种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鉴于此,世界各大区域经济集团势必进一步加强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