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
2009-9
李媛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09出版)
李媛媛
269
无
一 选题缘起:为什么要研究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的嬗变由政党控制或影响公共权力,业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世界现象,几乎每个国家的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政党的参与和引导。而一切政党,无论是以和平的竞选方式取得政权的选举型政党,还是以社会革命取得政权的革命型政党;无论是采取公开的活动方式的政党,还是采取秘密、地下活动方式的政党,都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载体来实现其政党的功能控制或影响公共权力。政党地方性组织是政党伸向社会的根蔓。从纵向结构来看,政党的组织可分为中央组织和地方性组织两大部分。如果说政党的中央组织是其神经中枢,那么政党的地方性组织便是政党伸向各地方和基层的根蔓,它向选民或公民展示着政党的存在和形象,并从地方源源不断地为政党汲取合法性、财政和人力方面的支持。美国学者拉帕隆巴拉认为,“存在明显而可能具有长期性的地方性组织,在地方组织和全国组织之间存在定期沟通和其他联系”是一个现代政党必须具有的特点之一。
《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史论结合,以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的嬗变过程为纵轴,梳理其嬗变的缘起、历史、现状,以影响其发展的具体因素为横轴,分析其发生嬗变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就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的主要趋势、影响因素和经验教训等给出学理性思考,以取得对英国工党地主性组织的系统分析和全面考察。
李媛媛,女,1981年出生,山东莱芜人,法学博士,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与学、政党政治与基层治理等。
绪言一 选题缘起:为什么要研究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的嬗变二 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的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状况(二)国内研究状况三 核心概念第一章 工党地方性组织的初步形成一 工党地方性组织的起点:19世纪末的工会和社会主义团体(一)19世纪末的劳资冲突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二)新工会运动的兴起与各地工会的发展(三)社会主义团体的地方分支二 工党成立之初的地方性组织:政治机器构架的初步形成(一)高度自治的组织发展模式(二)1901年塔夫·维尔判决及影响(三)以工会为主体的多元格局和“模范”政党的出现三 1910年后工党地方性组织规模和影响的扩大(一)“奥斯本案”判决后组织建设的加强(二)1910年后工会的新变化及影响(三)工党地方性组织的“市政社会主义”(四)工党地方性组织的扩展和局陷四 本章小结第二章 工党地方性组织的重组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政治生态(一)自由党的衰落(二)工会力量的壮大(三)选举权的普及(四)工党新党章的确立二 工党地方性组织的重组(一)选区工党的正式设立(二)个人党员的引入(三)工党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重构(四)工党地方性组织政治和社会功能的强化(五)城市地方党组织:“社会主义”先锋队三 本章小结第三章 工党地方性组织的繁荣与回落一 战后短暂的“黄金时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工党的影响(二)选区工党的恢复与超越(三)工党地方性组织在福利国家中的新角色二 高峰的回落和危机初现(一)保守党的革新和工党的分裂(二)工党地方性组织颓势的初现(三)威尔逊的选区组织调查报告三 本章小结第四章 工党地方性组织的衰弱与转向一 1960-1983年的社会与政治变迁(一)阶级结构的变化(二)地方压力集团的勃兴(三)“英国病”与政党政治的极化二 工党地方性组织的衰弱与转向(一)个人党员的流失(二)工党地方性组织职能重心的转移(三)工党地方性组织的结构变化——地方政府委员会的设立(四)选区工党的左倾三 本章小结第五章 工党地方性组织的现代化改革一 金诺克与史密斯的初步改革(一)危机重重的工党(二)发展个人党员的初步尝试(三)强化工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工党地方性组织的权力(四)革新选区工党的“管理委员会”二 布莱尔“新工党”的现代化改革(一)金诺克与史密斯的未竟事业(二)大力发展个人党员(三)进一步削弱工会的组织优势(四)继续加强中央权威,弱化地方党组织权力(五)地方党组织政治参与度的衰减三 本章小结结语 对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的思考一 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的轨迹二 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的影响因素三 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的启示参考文献后记
插图:2.费边社及其地方分社费边社是另一个社会主义团体,它人数更少,只有一二百人,而且几乎全都是知识分子,组织极其松散,仿佛只是一个沙龙,既无正式的组织机构,又无政党的组织活动,成员来去自由,完全没有正式的程序。它虽然从1893年成立伊始就鼓动社会主义者和工会参加竞选活动,并且从那时起,也实际参加了这种运动,可是它的主要工作还是宣传社会主义。因而,它从来没有征求过大批的社员,在1906年它的社员名册上只有784个名字。①它当然也有相当数目的、带着同样名称的分社散布在全国,但是其规模和数量显然难与其他社会主义团体相媲美。费边社及其分社最大的成就除了在于帮助资产阶级了解社会主义的观念,消除极端的偏见之外,还有对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公用事业即“市政社会主义”的倡导和实践。早在1870年,伯明翰市政府就在自由党领袖张伯伦领导下对过去由私人提供的电、煤气、自来水等地方公用事业实施管理。这种做法得到了韦伯夫妇等费边成员的赞赏。在他们看来,由地方政府管理公共事业,不仅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也能为劳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比特阿利斯·韦伯曾一再强调由地方政府为劳工提供就业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实现“社会主义”蓝图的必经之路。②在伦敦,费边成员与激进的自由党人士联手组建了“进步”党。当1889年新成立的伦敦郡议会迎来第一次大选时,该“进步”党一举赢得议会的多数席位,并发起了一系列市政改革。
博士论文即将出版之际,我不禁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林建华教授。在他的引领下,我开始对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论文从选题到定稿都得到了他的指点和启发。林老师的鼓励、督促,让我终生受益;他的宽容和严谨也常令我感动不已。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求学的六年中,我还有幸得到了院里诸多名师的教诲和指导。我的硕士生导师项继权教授,在我读博期间仍然继续给我指点与帮助,师恩难忘,铭记在心。徐勇教授的高屋建瓴和大家风范、唐鸣教授的机智幽默和豁达开朗、高秉雄教授的博学多识和敦厚仁慈都令我终生难忘。陈伟东教授、吴理财教授、邓大才教授、刘金海教授以及贺东航、王建国、黄辉祥、刘义强、袁方成等老师的学识与教诲也促进了我的思想成长。肖友英、胡玲玲、孙群、赵琳、熊娜等老师为我的生活和学业给予了诸多支持和关怀,在此也深表谢意。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的还有大学本科期间引领我走上学术之路的启蒙老师,他们分别是任宝玉博士、徐增阳博士、侯作前博士、陈晓军博士、王茂庆博士、陈国申博士等。此外,袁群、李华峰、孙鹤汀、李海金、应小莉、吴晓燕、罗峰、冷向明、刘志昌、汤玉权、郝亚光、陈玉华、卢璐、许远旺等学友也给我提供了许多智慧的火花和生活上的帮助,令我受益良多。
《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