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隋代诗歌研究

杨金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杨金梅  

页数:

270  

内容概要

  《隋代诗歌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隋代诗歌承南北诗歌之余绪,渐有合其两长、去其所短之趋势,惜其国祚短暂而未及伸张发扬。隋代诗人在融合南北诗风道路上的进一步探索,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为唐代诗人开辟了新的实践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隋代诗歌虽然不能和辞韵兼胜的南朝诗歌同日而语,也不能和堪称“盛唐之音”的唐诗相提并论,但作为二者之间的过渡,其文学史意义依然不容忽视。本书主要从文化背景、文学思潮、诗人群体、创作潮流等方面,探讨了隋代诗歌的基本面貌、形成原因以及隋代诗歌的文学史意义。

作者简介

  杨金梅,1972年生,安徽定远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在《文学遗产》、《社会科学研究》、《浙江学刊》、《河北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隋代诗人地位之升沉及其文学影响》、《文学史视野中的隋代诗歌》、《南朝文人的身份特征及影响》、《接受史视野中的古典文学研究》等多篇论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董建华文史哲基金”奖,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隋诗发生的文化背景第一节 隋代的文化建设第二节 隋代的图书事业第二章 隋代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隋代前期的文学思想第二节 隋代后期的文学思想第三章 隋代诗人地位之升沉及其文学影响第一节 隋代诗人地位之升沉第二节 诗人地位升沉之文学影响第四章 隋诗的题材类别第一节 边塞题材第二节 赠别题材、山水题材及其他第五章 隋代诗人群体与创作趋势(上)江左诗人:因循旧迹第一节 江左诗人的创作倾向第二节 江左诗人群体第六章 隋代诗人群体与创作趋势(中)关陇诗人:渐次觉醒第一节 关陇诗人的创作倾向第二节 关陇诗人群体第七章 隋代诗人群体与创作趋势(下)山东诗人:渐入佳境第一节 山东诗人的创作倾向第二节 山东诗人群体第八章 诗人专论之杨广第一节 杨广诗歌的题材与审美特质第二节 杨广对南北诗风的融合第三节 杨广对隋代诗坛的影响第九章 诗人专论之杨素:人格与诗格的悖反第一节 杨素诗歌题材及其风格第二节 杨素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诗格与人格的悖反第十章 诗人专论之卢思道、薛道衡第一节 卢思道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第二节 论薛道衡诗歌附录一:杨素与薛道衡交往因缘考附录二:薛道衡死因新辩第十一章 隋代的女性诗附录一 隋代诗歌补遗二 隋诗研究汇编三 唐宋诗词中的隋诗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卫淫声,鱼龙杂戏,乐府之内,尽以除之”,表明自己执著、钟情的依然是“滔滔和雅”的庙堂音乐,而且他不但自己不听“郑、卫淫声”,也禁止自己的儿子们欣赏。通过与宋代仁宗皇帝的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隋文帝落后保守的音乐观。  关于雅乐,隋文帝和牛弘的本意是要恢复晋代以前能够起到教化、崇德作用的正声雅乐,但二人都未意识到,江左音乐虽是“华夏正声”,但已经只是理论意义上的存在了。因为,一方面,传统的雅乐往往只存在于理论上,并不具备现实意义,文帝君臣所艳羡的“华夏正声”实际上已经不具备实现的物质条件了。另一方面,修订新乐虽然是由牛弘负责,但牛弘本人并不精通音律,具体的工作主要是依靠江左士人,如许善心、姚察、虞世基等人来做。这些人虽然大多出身江左世家,精通江左文化,但他们生活的时代盛行逸乐之风,音乐已经完全走出庙堂,成为娱乐工具。因此,许善心、姚察、虞世基等人所了解的雅乐实际上已经不再具备传统“雅乐”的内涵了。最终的结果是,文帝虽然派了牛弘来负责把关,但“不精音律”的牛弘却无法起到监督作用,按照江左音乐创制出的新乐同样“乐声淫厉而哀”,明显具有“俗乐”娱情乐性的特征,却不符合文帝“树风成化”的初衷。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隋代诗歌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