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

李林|主编:卓新平 社科文献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社科文献  

作者:

李林|主编:卓新平  

页数:

43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威尔弗雷德·坎特韦尔·史密斯不仅是当代西方宗教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大师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伊斯兰教研究著名的专家学者。由于史密斯这位权威大师的学术思想极其复杂,只有找到一条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才能沿着这一思路条理清晰地展开讨论。作者以史密斯思想的核心概念“信仰”为切入点,将全书的内容切割划分为五个逻辑层次,这一合理的框架设计成为全书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逐次展开讨论,使人觉得思路清晰,繁而不乱。

作者简介

  李林,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

书籍目录

序一 史密斯印象点滴
序二 史密斯的学术遗产
导言
第一编 信仰的理想与现实
 第一章 史密斯宗教学思想概观
  第一节 为什么是史密斯
 第二节 何以解读史密斯
 第二章 史密斯生平掠影
 第三章 研究现状及本书进路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编 信仰的传统与现代
 第四章 现代历史中的伊斯兰教
  第一节 史密斯的关键词:“现代”
  第二节 印度的现代伊斯兰教
  第三节 穆斯林联盟
  第四节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的巴基斯坦
  第五节 现代历史中的伊斯兰教
 第五章 超越东方主义
  第一节 萨义德、吉布与东方学
  第二节 萨达尔、史密斯与东方主义
  第三节 超越东方主义
  第四节 理解
  第五节 东西之争、圣俗之争与古今之争
第三编 信仰的内在与超越
 第六章 “宗教”
  第一节 “宗教”的含义
  第二节 “宗教”的外化
  第三节 “宗教”的物化
  第四节 “宗教”的终结
 第七章 “信念”
  第一节 从“相信”到“信仰”
  第二节 “相信”的物化
  第三节 从“信仰”到“信念”
 第八章 信仰
  第一节 信仰的内在超越
  第二节 信仰的多元统一
  第三节 信仰与象征
  第四节 信仰与理性
 第九章 累积的传统
  第一节 何谓“传统”
  第二节 累积的传统
  第三节 传统的张力252
第四编 信仰的多元与统一
 第十章 批判的共同自我意识
  第一节 共同的自我意识:从“它”到“我们大家”
  第二节 批判的自我意识:主观与客观的交融287
 第十一章 比较宗教学的使命
  第一节 比较与进化:比较宗教学的过去
  第二节 比较与大同:比较宗教学的未来
  第三节 比较与历史:比较宗教学的现在
 第十二章 走向世界神学
  第一节 神学与世界
  第二节 关联与统一
  第三节 普世与合一
第五编 信仰的自由与平等
 第十三章 多元与自由
 第十四章 多元与平等
  第一节 相对化
  第二节 自我中心主义
  第三节 宗教平等
 第十五章 多元与统一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这两位“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领军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构成了20世纪比较宗教学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一方面,伊利亚德对原初宗教(primal religion)极为着迷,但几乎从未涉足当代宗教,以至于有人猜测“伊利亚德个人所信仰的,事实上是他极为倾心的古代民族的宇宙宗教”。②另一方面,史密斯笔下却极少出现古代宗教,更遑论那令伊利亚德心醉神迷的原初宗教了。作为一位享有盛誉的伊斯兰教研究者,史密斯关注的焦点是伊斯兰教,而且集中于“现代伊斯兰教”(Modern Islam)或“现代历史中的伊斯兰教”(Islamin Modern History)。③  如果说伊利亚德研究宗教的关键词是“原初”或“古代”的话,那么,与他恰恰相反,史密斯的关键词则是“现代”。这一点从史密斯著作的标题中就可管窥一斑。史密斯的处女作是1943年出版的《印度的现代伊斯兰教》。此书标题不仅显示出这是一部关于伊斯兰教的著作,而且以“现代伊斯兰教”为主题。考虑到直至今天,仍有人坚称伊斯兰教不存在古代与现代之分,这样的标题在当时足以惊世骇俗,并且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现代性关切。不仅如此,史密斯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代表作也以“现代”为名,题为《现代历史中的伊斯兰教》。史密斯在“序言”中明确表明,本书的主旨有二:其一是探讨伊斯兰教应如何应对现代性危机,其二是促进穆斯林世界与西方之间的相互理解。正是因此,这本书集中了史密斯关于伊斯兰教与现代性的一系列独到见解。除此之外,《穆斯林联盟(1942~1945年)》、《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的巴基斯坦》与《一个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这三部篇幅不长的小册子分别于1945年、1951年与1961年陆续出版。这三部著作继《印度的现代伊斯兰教》之后,再度体现出史密斯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前两部著作是史密斯在20世纪40年代印巴分治前后印度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针对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局势与社会问题发表的见解。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 PDF格式下载



如果说,传统的宗教学研究的弊病在于“天人相隔”、“主客二分”、“人我有别”、“彼此对立”,那么,史密斯的宗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通天人”、“融主客”、“合一多”、“同人我”。而在这十二字箴言的背后,则隐藏着史密斯对于现代社会的痼疾,即物欲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深深忧虑。因此,信仰以及以信仰为纽带的信仰共同体就成为史密斯的人文关怀所在。 曾经有人说过,大乘佛法与中国有缘。套用这句话,我想说,史密斯的宗教学思想亦与中国有缘。这不仅是由于年轻的史密斯曾是一位向往共产主义的“左派”,更是由于成熟的史密斯不仅与中国传统思想有颇多契合之处,更能切中当前中国出现的种种时弊。 我们的社会总被判定为一个信仰匮乏的社会。对于传统中国社会是否具有信仰,我们常常缺乏自信,这从儒家是否是宗教的争论中可管窥一斑;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是否缺少信仰,我们常常缺乏反思,这从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种种反映人性之自私、冷漠的社会事件中折射出来。而从史密斯对信仰的描述中,似乎可以找到我们寻觅已久的那点良知。在史密斯看来,信仰作为人有别于禽兽的天性,不分时间、地点、国家、种族,人人皆备。虽有研究者抱怨,史密斯似乎从未对他的关键概念信仰做出过“科学”的定义,然而,在史密斯那里,信仰与人性、道德、共同体的内在联系昭然若揭。信仰发源于对超越者的回应,正是在此回应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之为人的人性、社会之为社会的德性以及集体之为集体的共同性。 信仰之内在超越不仅体现于天命与人心的内在联系,也体现为此世与彼岸的永恒差异。信仰的超越性意味着,在我们视域所及之外永远都有一个超越的领域。有人认为,这个超越的领域存在于历史之中,以未来超越当下;也有人相信,此超越领域超出历史之外,以彼岸超越此世。无论如何超越,但此超越性本身却足以警醒世人,名与利不可能穷尽这个世界,功利与实用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想,以上大概就是史密斯的宗教学思想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所在吧。


书的内容还好,就是有些贵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