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文学倡言
2011-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寿桐 编
409
“汉语新文学”作为个新的学术概念乃至学科概念,近些年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参加了讨论。《“汉语新文学”倡言》是部分讨论文字的结集。这些文字说明,“汉语新文学”不仅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台港澳文学暨世界华文文学的学术范畴及其整体性作了新的概括,更可能通向对于这些文学现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更新。
朱寿桐,文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新月派的绅士风情》、《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精神资源意义》、《新人文主义的中国影迹》等学术专著,主编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汉语新文学通史》等。学术成果曾获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倡言编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优势与实践价值汉语新文学:作为一种概念的学术优势论汉语新文学的文化归宿感汉语新文学的文化伦理意义“汉语新文学”的功能优势及研究方法浅议“汉语新文学”的价值取向--兼谈“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文缺陷“汉语新文学”之我见“汉语新诗”概念与视野重建论“汉语新诗”的理论运行与美学价值汉语新文学:一种文学范围的学术呈现试说“汉语文学”概念汉语新文学的“外国群落”--以泰国诗人曾心为例汉语新文学中的洛夫诗歌汉语新诗与汉语新文学的学术辩证--从诗人傅天虹的文学状态与学术追求谈起讨论编作为跨文学共同体的汉语新文学“新国学”、“文化的华文文学”、“汉语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起点在何时?谈汉语新文学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内涵: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重建中国文学的整体性--从文明的角度重识中国文学“汉语新文学史”:一个新的文学史概念的意义和局限有关“日本文学”和“日本语文学”的研究--作为“汉语新文学”论的补充韩国的“中国新文学史”之类著作与“汉语新文学史”的编纂问题论汉语新文学中的韩国元素作品《文心雕龙》和汉语新文学史的撰写原理“汉语新文学史”中的知识/权力问题建构汉语维度新文学史的价值与意义迷失的“中国”评论编汉语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论《汉语新文学通史》的学术创新……综述编
如果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由于其国族概念必须将中国台港澳文学从地理意义和政治意义上纳入其中,则相应的,同样由于这种国族概念,必须将习惯上称为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学现象排斥在外。海外华文文学被排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外,从地理概念和政治概念上当然属于理所当然,但在日趋复杂的学术现实之中,同样会遇到许多难以梳理的纠结。首先,海外作家的绝对流动性与所属地域的相对稳定性构成了明显的悖论关系,这种悖论直接影响人们对其文学的国族属性的定位,只有汉语新文学的概念能够理顺并克服这样一种悖论关系。随着“地球村”现象的普遍以及当代社会生活中人才流动量加大,流动频度和幅度增大的趋势的出现,以非中国文学的政治待遇对待海外华人写作越来越呈现出某种尴尬甚至是无稽的局面。许多汉语文学写作者游走于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或以异国为临时寄居地,或以故国为临时居所,他们的文学创作行为也常呈现这样的游走状态,因而将他们的作品从国族、地域概念上作中国的还是非中国的界定都可能显示出武断乃至荒唐。白先勇早已是美籍华人,他的文学创作在国家归宿意义上当属于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但是否就可以据此将他的创作从中国台湾文学也即中国文学的领域排斥出去?显然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