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蓝皮书

李和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和中  

页数:

670  

内容概要

  为了保持研究的连贯性,《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蓝皮书2010》基本上承袭了前二本蓝皮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但也根据研究的需要作出了部分调整。全书分为《中国封建时代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分析》、《地方政府规模:财政、人力、职能规模的视角》、《地方政府结构优化年度主题的案例分析》、《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的问卷调查:社会认知的视角》等四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篇 中国封建时代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分析第一章 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封建时代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模型与方法第二章 中国封建时代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综述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隋唐宋时期 第三节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时期 第四节 中国封建时代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第三章 案例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县政权标本:河南省内乡县衙 第一节 内乡县政府概况及政权组织 第二节 内乡县政府的基本职能与运作机制 第三节 中国封建社会基层政权规模与结构的评价 第二篇 地方政府规模:财政、人力、职能规模的视角第四章 省级政府规模测度和评价 第一节 省级政府规模及影响因素测度数据 第二节 省级政府规模综合测度及特征分析 第三节 省级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五章 中心城市政府规模测度和评价 第一节 中心城市政府规模及其影响因素测度数据 第二节 中心城市政府规模综合测度及特征分析 第三节 中心城市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六章 县级政府规模测度和评价——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第一节 湖北省大冶市政府规模数据 第二节 湖北省大冶市政府规模综合测度及特征分析 第三节 湖北省大冶市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三篇 地方政府结构优化年度主题的案例分析第七章 政府结构变革的新视野——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第一节 政府结构变革主旨 第二节 我国政府结构变革的构想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结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第八章 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体制改革案例分析 第一节 天津滨海新区简介 第二节 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体制概况 第三节 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与评析 第四节 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体制改革的对策措施第九章 成都市大部制改革 第一节 成都市大部制改革实践 第二节 成都市大部制改革的评价 第三节 完善成都市大部制改革的建议第十章 深圳市大部制改革案例分析 第一节 深圳市大部制改革概述 第二节 深圳市大部制改革评析 第三节 深圳市大部制改革的问题分析 第四节 深圳市大部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第十一章 海南20年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 第一节 海南实施省管县体制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 第二节 海南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 第三节 海南省管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海南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思路 第五节 海南20年省管县体制实践对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启示第十二章 兰白都市圈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第一节 兰自都市圈现状 第二节 兰白都市圈政府职能的实施现状 第三节 兰白都市圈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 第四节 都市网建设中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第十三章 宜昌市秭归县政府职能改革案例分析 第一节 秭归县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秭归县政府职能转变的战略优势 第三节 秭归县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问题与矛盾 第四节 秭归县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思路第十四章 佛山市行政服务体系改革 第一节 佛山市行政服务体系的环境 第二节 佛山各级行政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和体系架构 第三节 佛山市行政服务机构的功能特色及其启示 第四节 佛山行政服务体系运作中的制约因素及原因探析 第五节 “五步骤”实现佛山市行政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第四篇 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问卷调查:社会认知视角第十五章 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问卷调查综论 第一节 问卷设计思路与调查概况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总体分析第十六章 不同行政区划层级地区的分层分析 第一节 地(市)级行政区划单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地(市)、县级行政区划的比较第十七章 不同区域的分类分析 第一节 东部地区地方政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中部地区地方政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第十八章 不同发展程度层级地区的分层分析 第一节 发达地区行政区划单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中等地区地方政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贫困地区地方政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三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比较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秦汉时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军费、政费和修建等几个方面。(1)军费支出。秦统一全国后,继续向南进军,军费支出较为巨大。汉朝建立后,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迫使政府厉行节约。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减少军队的军费支出。汉初政府以各种优惠条件让士兵回家务农来减少军费的支出,这一时期,军费的支出还不是很大。但到了汉武帝时,为了打击匈奴,维护边境的安宁,军费一度急剧增加。(2)政费支出。政费支出中,主要是官员的俸禄。秦建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国家机构。设置各级大小官员,通过他们的管理来维护皇帝的统治地位,而供养官员的俸禄就构成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秦时郡守二千石,县令六百石至一千石,县长三百石至五百石。这笔俸禄支出也是非常巨大的。汉朝时官员的俸禄,据桓谭《新论》记载,当时“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万石,吏俸用其半”。由此可见,汉朝时官员俸禄还是巨大的。(3)修建支出。秦建国以后,连续修建各项巨大工程,规模巨大的有长城、建造宫殿、营造陵墓、兴修水利等。这些巨大工程的修建,有些对当时加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些则纯粹是劳民伤财,所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十分惊人的,是当时国家财政的一项重大支出,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汉代大量兴修水利,同样花费了巨大的财政支出,但汉代所修建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汉武帝时期所修的水利工程,在整个封建社会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  从秦汉的财政收支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秦朝的财政支出相当庞大,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各种财政收入来维持其巨大的财政支出,这就是秦朝赋役繁重的原因。这种庞大的财政支出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秦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使秦朝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汉朝建立之初,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人民的赋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东汉末年,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统治集团的腐败,各项建设费用激增等,国家财政支出再度增加,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


编辑推荐

李和中主编的《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蓝皮书(2010)》以“善治”理念作为终极价值取向,紧密贴近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走向,通过实地调研对2010年度我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现状进行了测度、分析和评价,并就优化各层级、各类型地方政府的规模与结构,节约和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治理绩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蓝皮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