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帕·李的私生活
2010-3
南海出版公司
[美]丽贝卡·米勒,Rebecca Miller
240
玉臻
无
在纽约郊外高档小区的宁静与喧闹中,皮帕有一个大她三十岁的成功人士丈夫和一对杰出的双胞胎儿女,还有一批懂得生活况味与生命真谛的邻居兼朋友——她拥有一身令人艳羡的慵懒与闲适。 在除草机的嘈杂与早咖啡的晨香中,皮帕突然感到坍塌:自我的疏离、丈夫的出轨、情人的撩拨、好友的背叛,这些婚姻的病痛,几乎成了每个女人的生死轮回!每一处发丝般的细节都遥远得如在天边,真实得像刻在身上,莫不令人怦然心动、欷歔惆怅……
瑞贝卡·米勒(Rebecca Miller),美国著名导演、编剧、作家,文坛首屈一指的剧作家阿瑟·米勒之女,丈夫丹尼尔·刘易斯为两届奥斯卡影帝。著有短篇小说集《迷途人生》,由此改编而成的电影荣获美国圣丹斯电影节最高奖——评审团大奖。 本书为长篇小说处女作,出版后受到读者和媒体的极大好评,并迅速以31种语言在英、法、德、意、俄、日等国家和地区隆重推出,引起巨大反响。其细腻如水的文字、不动声色却刻薄犀利的叙述,尤其是年华易去生逢变故的感怀与凄惶,令万千读者无不心动、惆怅……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
第一部 皱纹村 皮帕必须承认,她喜欢这套房子。 这是一套比较新的单元,有人告诉过他们的。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微波炉、电烤箱,全是新的。地毯,新的。腐化池和屋顶也是。不过地下室的水泥地面上有道裂痕。卫生间里,瓷砖之间的灰浆也变暗了,还长了霉菌。这可是老朽的迹象啊,就像老人嘴里那些粘在牙根上的闪烁的假牙,皮帕这样想着。她还揣测,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这所房子里。马里高德村,这是个老年社区:天堂的前站。 这地方什么都不缺:游泳池、餐厅、谜你购物中心、加油站、保健食品店、瑜伽馆、网球场、疗养院。人员配备方面,有一位全天候的丧葬顾问、两名婚庆顾问、一名性功能治疗专家和一名草药师。还有读书会、摄影俱乐部、园艺俱乐部和船模俱乐部。一旦住进来,你就用不着离开半步了。二十年前,皮帕同赫伯去参加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午餐会,在返回他们长岛宅子时邂逅了马里高德村。那时候皮帕才三十出头,而赫伯已经六十岁了。当时赫伯拐错了一个弯。于是他们发现车子已然开到一条蜿蜒的窄路上,两侧是一丛从单层的暗褐色房子。所有的房子都是一副模样。那是四月里五点钟的光景,傍晚的金色阳光洒在精心养护的草坪上。在公用车道的一端,立着蜂窝般的邮箱,有的编号甚至达到了四位数。赫伯自信地以为,再左转几个弯儿,然后一个右转,就能开回主道了。没想到,他每转一次,都好像越发深陷其中。 “倒像是在哪个童话里。”皮帕说道。 “童话?”赫伯的语气透出恼怒。在皮帕的眼里,一切都带着诗歌的意味,她能把在房屋丛中迷路的遭遇演绎成格林兄弟的童话。 “你知道,”她说,“孩子们一进森林,一切就都换了头面儿。所有的地标都中了魔法,都变样儿了,然后他们就会迷路。然后总是会有一个什么巫师。”夕阳拉长了树影,黄昏将近了。 “要真的来个巫师什么的,起码还能给咱们指指路。”赫伯边嘟囔边转弯。在他的一双大手里,方向盘就如同儿童玩具。 “我觉得我们之前到过这个喷泉。”她说着,回头张望。 经过二十分钟的徒劳,他们不知怎的转到了马里高德村的加油站。有个身穿海军蓝制服的小伙子友善地给他们指了一条出路。很简单:两次右转接一个左转。赫伯没法相信自己居然就没找到。许多天之后,他们听说马里高德村是个老人社区,都笑了出来。皱纹村——那是本地人给它的称呼。“我们在那儿找了那么久的路,”赫伯提起这事的时候都会这么说,“我们哪,就差没在那儿养老了。”
★ 这部令全球读者怦然心动的优美作品中,真诚聪慧的皮帕内心起伏之丰令人呼吸急促,周遭际遇之痛令人欷歔惆怅。 ——《出版家周刊》(美) ★ 随着皮帕早年生活的深入展示,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矛盾的女人,她带着令人惊心动魄的瑕疵,也有着让人万般熟悉的亲和力。 ——《心理》(美) ★ 小说极其微妙,探索了安全却以感情的妥协为前提的生活方式要付出的代价。 ——《每日邮报》(英) ★ 很好地描绘了两代人的复杂关系……出色而感人。 ——《卫报》(英) ★ 极为细腻的笔触轻快而不失张弛之度,饱含引人瞩目的意象。 ——《独立报》(爱尔兰) ★ 尽管到了自然而完美的结尾,我仍非常想对皮帕·李及她的私生活了解更多。 ——《星期日独立报》(南非)
★ 收藏寂寞,邂逅孤独! ★ 在别人眼中,皮帕是一个谜,一个密码。 ★ 她就像……有毒的果酱,甜美,但致命。 ★ 31种语言风靡全球。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