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一集

邓正来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邓正来  

页数:

617  

字数:

8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三一集:邓正来学术文化随笔》收录了作者近三十年学术生涯发表的各类学术文化随笔性文字。这些文字尽管名目不一、类型各样,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即“以学术直面中国”——而展开。
  《三一集:邓正来学术文化随笔》根据文字类别编为四类:致辞与演讲、短论与时评、访谈与对话、序跋及其他。

作者简介

  邓正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Fudan
Journal主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中央委员会特聘研究员,吉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Honorary
member of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USA)。
  主要论著:《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学术与自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会研究》,《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开放性全球化观与中国法律哲学建构论纲》,《哈耶克社会理论》,《哈耶克法律哲学》。
  主要译著:《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自由秩序原理》(上、下),《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哈耶克论文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政治学说史》(上、下),《西方法律哲学文选》(上、下)。

书籍目录

以学术直面中国:《三一集:邓正来学术文化随笔》自序
一 致辞与演讲
 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受聘吉林大学教授就职学术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使命——受聘复旦大学教授就职学术演讲
 高等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根据中国、走向世界——在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建构基于中国的全球化话语——《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主编致辞
 继往开来、促进学术内涵建设——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3周年院庆致辞
 我的学术之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受聘为西南政法大学名誉教授晚会上的致辞
 与西南政法大学师生谈学问与人生
 以学术为本共建一流学堂——在“正来学堂”百日庆典上的讲话
 中国法学的困境与出路——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的演讲
 法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在“厦门大学法学院建院80周年院庆学术论坛”上的演讲
 学术担当:世界与中国——“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闭幕词
 全球化时代与三种理念的转换——在首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全球化问题的问题化——首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的学术总结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在“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在中国’”(吉林大学)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与学术规范——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的演讲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在上海市“博雅讲堂”上的演讲
二 短论与时评
 哈耶克与他的自由主义理论
 我翻译的这几本书
 “学在民间”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与《中国书评》的分析
 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
 中国学术刊物的反思与发展
 对“法制与社会发展”之判准的反思——贺《法制与社会发展》出版10周年
 全球化时代法学研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
三 访谈与对话
四 序跋及其他

章节摘录

  最后,根据他对复旦高研院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SWOT分析,复旦高研院的优势在于对自身资源和学术地位有明确定位,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清晰、明确,并体现出阶段化特征,发展规划具体。同时,复旦高研院具有鲜明的国际化和跨学科的特点,其学者群体庞大,由此带来了学术网络的广阔。复旦高研院目前的劣势在于组织机构尚处于完善之中,学者群体还需要有机整合;从复旦高研院的自身发展和对比中可以看出其立足复旦的学术地位和立足上海的地缘环境构成促进其发展的最重要的两大机遇;由于复旦高研院目前所搭建的架构,可称得上对其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未来资源上,众多中国内地高校先后成立高等研究院无疑形成对学者、经济等资源的争夺。  毫无疑问,张小劲对复旦高研院劣势的分析是相当客观的。不过,坦率地讲,他对复旦高研院劣势的认识远远没有我们自己认识的清楚。根据我们的自我反思,复旦高研院除了上述劣势外,最大的劣势在于:我们以专职研究人员为核心所产出的高水平学术成果尚不能与高研院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学术影响力相匹配。这可以从一组明显的数据中看出来:3年来,我们共主办各类学术讲座、席明纳达170多场,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则达近20次。在这近两百多场学术活动中,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几乎所有一流学者及几乎所有目前国际学术界最活跃的学者都到高研院参加过讲座、席明纳或学术会议——在这里,还可以告诉诸位,我们所有的讲座及学术会议,都是没有讲课费或“出场费”的,我们完全是靠学术平台本身的荣誉和我个人的学术友谊来吸引学者们参与的。可以不夸张地说,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无可比拟的学术整合能力。然而,我们的学术成果(特别是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特别是纵向科研项目)却不是令人满意的。3年来,我们的专职研究人员不仅没有在纵向科研项目上取得较大突破,而且发表成果的数量、特别是质量还远不能让人满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一集 PDF格式下载



听过邓先生的课,参加过邓先生主持的讲座、论坛,先生对学术的执着和热情令人钦佩,赞~


正来师虽已驾鹤西去。但其道德文章与为人风范却将长留于世!


邓老师去世后,才买下这本书。其中很多篇目虽然已经读过,但此番看来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从未名斋,到三一斋,这里面有多少故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