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水旱从人
2010-2
巴蜀书社
冯广宏
175
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对天府之国的水灾历史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了简要的介绍。
导言——水旱真能从人?一 多难的天府 天有不测风云 灾星简册 牵强的天人感应 龙池的故事二 洪水滔天 古老的传说 惨剧记录 伤心的新闻报道 追查灾害的马后炮 洪化年的惊心 揪心的“817” 叠加起来的灾难 噩梦般的震灾三 赤地千里 旱魃肆虐 枯鱼之肆 可怕的丙子丁丑 旱荒哀曲四 镇水万世 东别为沱不是神话 第二个里程碑 川主的智慧 治水兴蜀五 科学掐算 痛定思痛的回顾 规律性探索 地平天成的愿望 回归水旱从人
插图:有时请来关公,还要让张飞同来陪坐,因此,成都桓侯庙里的神像也被抬来抬去。在古人心目中,龙是管雨的动物,而他们的头领则是龙王。求雨活动中必须用竹扎、泥塑或木雕成龙形,由赤膊大汉鸣锣开道,抬着在街上游行,那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沿街的百姓则焚香跪拜,有时还要往龙身上泼水。宋代成都有座龙女祠,供奉的正是龙王的女儿,虽然她的法力不如老父,但总归是一家人,即使走后门也能弄些雨下来。天禧三年(1019)从九月起半年时间,四川没有下过透雨,发生空前大旱;知州赵松亲自到龙女庙里烧香求雨,结果当天夜间便大雨如注,龙女真的帮忙施了法,这事在《蜀故》上大书特书。现实生活中龙这种动物并不存在,但在求雨活动中必须亮相,这怎么办?于是古人便想到了代用品。除了人工制作的龙造型以外,与龙同类的动物也在其列,前述董仲舒讲的捉蛇曝晒,即为一例。此外,唐宋时还曾用过蜥蜴。《七修类稿》说,因为蜥蜴能够“致雨”,求雨时要它贡献力量。《墨客挥犀》讲到宋代这种法术的做法:用一口大缸装上水,水上漂几根杨柳枝,再丢些蜥蜴下去。
《天府之国水旱从人》: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第4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