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业法

于华江 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

于华江 编  

页数:

278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八章,分别阐释和论述了我国农业基本法律制度,农业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及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农民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农业生产促进法律制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以及农业法的国际化发展等基本内容;探讨了农业和农业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建设用地、种子、农药与兽药管理法律制度、动植物检疫法律制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技术推广法律制度、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律制度、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农村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利、农民工和农村妇女儿童的法律保护等问题;分析了国外农业法律的产生与发展、WTO规则和农业协议以及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农业法治的发展与完善等问题。 我国目前有关农业法律的教材十分缺乏,现有教材较为老化。本教材与国内现有其他同类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特色:(1)全面性。本教材涉及我国现有农业法律法规,将几乎所有与农业有关的法律规定都囊括其中。(2)针对性。本教材结合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特点,着重阐释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农业推广与促进、农民权益保护的最新政策与法律规定,对理解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保障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实践性。本教材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典型案例辅之教学,在编写体例上,结合每章内容阐释,附有思考题和典型案例分析及知识链接,以实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重视培养学生对农业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投入农村发展实践奠定坚实的法律知识基础。(4)新颖性。本教材紧密联系我国农业最新立法,对新近颁布的一系列农业立法,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都进行了前沿性的介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农业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农业生产法律制度 第三节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法律制度 第四节 粮食安全法律制度 第五节 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法律制度 第六节 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法律制度 第七节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法律制度 第八节 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法律制度 第九节 农业法律责任 本章小结第二章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制度 第三节 乡镇企业法律制度 第四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制度 本章小结第三章 农村土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 第三节 农村建设用地法律制度 本章小结第四章 农业生产安全及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种子法律制度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 第三节 农药与兽药管理法律制度 第四节 动植物检疫法律制度 第五节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法律制度 本章小结第五章 农民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 建立农民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第二节 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第四节 农村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 本章小结第六章 农业生产促进法律制度 第一节 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法律制度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律制度 本章小结第七章 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第三节 农村与农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本章小结第八章 农业法的国际化发展 第一节 国外农业法律制度 第二节 WTO农业规则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  农业生产既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经济规律的支配和影响。农业的最大特点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物质产品生产,农业生产过程既是人类社会生活必需的食物和生产资料的经济再生产,同时也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再生产。一方面,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的生产类型及生产分工具有强烈的自然性和地域性,例如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农作物类型和作物栽培方法都不相同,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及生产资料的利用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具有不一致性。另一方面,受经济规律的支配和影响,人类必须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控制和减少农业生产风险,实现农业经济效益。  2.农业是一个具有天然的弱质性和高风险的产业  一方面,由于农业对自然规律和条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自然条件的特征及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自然界的风险无时不在,农业生产时刻面临着与自然环境和条件相适应、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境况;另一方面,农业的市场风险也无时不在。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不仅易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也被多种人为因素左右,如过度开发导致资源减少、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欠缺、农产品流通不畅等。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农业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高,在市场中往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农业的地位及作用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农业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原始社会,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农业生产,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后出现了剩余产品,促使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导致了商业经济的独立和发展,推动了原始社会的解体,为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推动农业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农业生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原料等物质资料,农业社会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创造了财富,提供了资本积累,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最后,农业是促进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生产是社会生产部门中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改造联系最密切的产业。一方面,人类以农业经济的手段从自然界中获取丰富多样的生活及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业法 PDF格式下载



是法学教科书的编排方式,可以作为农业法教程学习,但感觉实用性不是很大。


非常不错。。哈哈,很喜欢,内容受益良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