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闻教育未来之路

李希光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希光 编  

页数:

348  

Tag标签:

无  

前言

时代呼唤新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这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和新通信技术——互联网、卫星电视的支持下共同造就的。一个现代人,即使并不跻身政治界、经济界、学术界,每天也在看报纸、看电视、用网络。这不只是好奇心使然,实质上,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闻传播已经成了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元素。美国有一个新的词汇,它是由information加atmosphere合成的“inforsphere”。“信息空气”意味着一个现代人如果离开了信息环境就不能活下去。时代的需求在强烈呼唤新闻传播及其教育学科在创新中发展。新闻传播教育要迎接新的挑战新闻传播专业,是我国大学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由于媒体的蓬勃发展及其在社会变革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大量青年学生喜欢学习新闻传播专业,我们的大记者、大评论员、大主持人都成了名人,都是青年人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上个月,香港的几百名大中学生来人民大学,我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说,题目是“时代的召唤”,讲了中国100年以来的进步,最后讲到要善于利用新闻媒体来认识祖国、认识世界。晚上在人民大会堂欢迎他们的招待宴会上,几位白天来过人大的香港高中生发现了我,围着我说要考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内容概要

  “首届全球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上的众家观点、李希光教授对中国新闻学教育的深入思索、新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青年学生的对话,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集中国际力量编写的《新闻学院课程模板》,这些都在本书中形成鲜明的思想碰撞。广大读者,特别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中国的教育政策制订者可以了解中国新闻传播的现实、全球新闻传播的现实,并思考:中国的新闻院校如何继续办下去?

作者简介

  李希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院长。

书籍目录

致词代序前言第一部分 新闻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仪 1.长期影响新闻教育课程建设的四方面力量 2.为什么新闻专业的学生好像学问不如人? 对话1:"给我们的学生一碗饭吃" 对话2:"样样都好是不可能的" 对话3:好的大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3.如何减少媒体的再培训时间? 对话4:新闻应以事实为基础 对话5:记者需要权威的新闻来源 4.中国新闻界对新闻教育的期望 5.对中国新闻教育的三点困惑 6.新闻传播是学更是术 7.先拿到进入一个行业的敲门砖 对话6:"招聘时,名校男生是最基本的要求" 8.共建模式给复旦注入活力 9.全球化时代中国新闻人才的知识结构 10.军事新闻教育中的实践教学 11.后媒介融合时期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趋势 12.美国新闻界的危机 13.传媒制度的发展模式与新闻教育改革 14.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体在未来的需求 15."不教学生经济新闻,他们将来可能被淘汰" 16."新闻作为一种技艺永远不会被替代" 17.新闻教育的变化和问题 对话7:西部地区缺经费、缺人才、缺设备 18.新闻从业者如何看新闻教育 19.新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20.网络新闻与文化传播课程 21.如何实现跨学科教育? 22."不只学生是实验品,老师也是实验品" 23.培养"地方"需要的新闻人才 24.新闻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对话8:"有些课程是浪费时间" 25.地方院校的新闻课堂改革 26.关于新闻专业的语言学教育 27.政法类院校如何办新闻专业 28.如何"杂交"出一个新的学理传统 29.中国与欧美新闻教育之差距——数字和模型不是新闻学本质 对话9: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30.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31.新闻教育改革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 32.新闻人才的职业化与新闻教育改革 33.即时英语新闻教学 34.中英双语新闻教育——双语教育困难多 对话10:英语新闻与新闻英语的区别 35.第一场圆桌讨论 36.第二场圆桌讨论第二部分 中国新闻教育与教学改革初探 1.重建新闻教育 1.1 学与术的矛盾 1.2 理论与故事的矛盾 1.3 课堂与现实的矛盾 1.4 服务人民与服务利益集团的矛盾  ……第三部分 关于新闻教育改革的对话第四部分 来自国际上新闻教育改革的建议与报告附录一 新闻学文凭附录二 新闻从业能力列表附录三 详细课程大纲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四,传媒业快速走向融合,媒体融合现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全国省级以上的报纸全部都有网站。许多报社、电视台开始选拔自己的记者,试点培养融合媒体的记者,融合媒体的记者会采访,会写作,会出文字、出照片、出影像。多媒体这样的媒体记者已经开始出现了,像《解放日报》已经有十几个这样的记者。现在全国所有省级以上报纸媒体都在选拔这样的人才,对新进的记者要求你是多媒体、多视角、融合型的记者。从这四大方面来看,对我们新闻传播学人才的培养将是一个长期的影响,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影响。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对于学生来说,在专业和就业之间,学生现在毫不犹豫地首先选择就业而不是首先选择专业,学生毕业之后抛弃专业首先要求择业。所有学生首先想到安身立命,谋一个工作有碗饭吃,那种对于事业的追求、对于理想的追求现在逐年在淡化。这是对学生来说,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我们现在教师确实面临:到底我们是重在通才教育还是重在专业教育?在这之间摇摆不定。面对这样一个新形势,新闻传播学教育确实不能不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整个专业正在转型当中、正在变化当中,我不敢说这是一种改革,但是毕竟在变化当中,也就是说一定在转型当中。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来自新闻传播学教育、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新闻传播学这条船不知道应该往哪里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第一,需不需要重新确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家知道到现在多少年来,我们的新闻专业就是为大众传媒培养编辑记者的,这是我们安身立命所在。现实是现在到大众传媒就业的不到30%,企事业成了大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50%的学生也往企事业方向走。全国排名前20名的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往企事业方向走的大概占了40%左右。


编辑推荐

《新闻教育未来之路》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闻教育未来之路 PDF格式下载



有拼凑之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