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性视阈中的大众化诗潮

邓晓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邓晓成  

页数:

32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性视阈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是我的博士论文。我曾在图书馆和朋友处借过一些诗论集、诗人作品集或与文学相关的书籍,见其中凡涉及诗歌的时代使命与社会历史承担之处,谈及诗歌大众化的理论主张的,全被批作“艺术的法西斯”、“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之类,而那些与此主题相关的作品,差不多全都用笔画了大叉以示彻底否定,并有极其不恭的骂词。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似乎是因为纯文学、纯审美观念给作批注者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得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求全的苛责,而忽视了具体的时代语境。

作者简介

    邓晓成,湖南衡阳人,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文学与文化研究。先后在《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编及参编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多部。

书籍目录

    引论 大众化诗潮研究的动因与意义    第一章 现代性及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观念中的“大众”与“大众化诗潮”    第二节 现代性及中国现代性的理解    第三节 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特征    第四节 大众化诗歌: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        第二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发生与诗歌平民化运动    第一节 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与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发生    第二节 白话化:诗歌语言工具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诗体大解放”与诗体形式的现代探求    第四节 诗歌平民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展开与诗歌大众化运动    第一节 大众化:诗歌集体话语模式的展开    第二节 诗歌功利性的凸显及其矛盾    第三节 诗歌大众化的文体策略    第四节 “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诗派和诗人个案论析        第四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演进与诗歌的民族形式想象    第一节 民族话语背景与诗歌大众化的深入    第二节 创作主体:诗人的大众化与大众的诗人化    第三节 诗歌文体建构的包容性诉求    第四节 民族的呐喊与艺术的融合:诗派与诗人个案论析        第五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反思    第一节 反思之一:审美性与功利性的纠缠    第二节 反思之二:就雅与从俗的矛盾    第三节 反思之三:文体范型与标准的冲突    余论 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大众化诗歌是大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的大众化诗歌包含诗歌的题材内容、思想精神和感情、表现形式等层面,在这些方面都有明确而普遍的社会大众指向,有着普遍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与情感精神指向。大众化诗歌往往体现出如下表征:一是有大众主体性意识。即指大众应是接受主体、创作主体或精神主体;二是其内容指向为大众生活和大众精神;三是其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对大众来说不是陌生化的。当然,理想的大众化诗歌是破除了雅与俗的分明的壁垒,将普及和提高有机融合、将个性与共性有机结合了的诗歌。不少大众化诗歌的创作者和倡导者,都试图建设这种雅俗共赏的、与大众相和谐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紧密结合的大众化诗歌。    大众化诗歌当然有民间大众的创作和文人的创作这两个方面。本书所论的大众化诗歌,总体上侧重于文人的大众化诗歌叙述。但大众自己的创作,从大众化倡导初始,就有所强调,包括鲁迅先生等人也将其视为大众化真正实现的表现。从实际创作上来说,它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个别的创作到大规模的群众创作运动(如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展过程。因此,大众自己的创作作为大众化诗歌现代性的一个目标,也不可能完全不纳入我们的视野之内。本书所关注的大众化诗歌,从时间上来说,其先声自然可以上溯到近代的“诗界革命”,其正式发生为白话新诗的正式发生,因其经历的诗歌平民化、普罗诗歌、诗歌大众化、朗诵诗、街头诗、民歌体等,又几乎都是以“运动”的形式向大众化目标推进的,其发展演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故而本书名之以“大众化诗潮”。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论文立足点具有创新意义,文本解读也有功力,观点和材料之间能够统一,脉络也清晰,史的观念比较强,使论文较为厚重。      ——范培松(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文从大众化诗潮之发生与诗歌之现代性转型同步发生的意义上,研究诗歌的历史及理论问题。……有理有据,材料丰富翔实,论证严密,文字畅顺,说明作者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论文的学术水平颇高。      ——董健(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论文从“现代性”的理论域切入对1917-1949年间的大众化诗潮的重新阐释,具有创新的理论价值,亦为过去的理论描述作出了更高视点的评价。      ——丁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现代性视阈中重新审视曾经风行一时的大众化诗潮,着力发掘它的合理性、必然性,并为走向偏至的当下文学提供理论借鉴,这是一件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许志英(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引进现代性的考察视角,不乏新意,对重新认识现代文学史上这一诗潮是十分必要而有学术价值的。对白话新诗的发展路向有启示意义。    ——曹惠民(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文的理论资料和作品的文本的准备很充分,在对现代性理论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为论题寻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观照点和切入点。      ——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性视阈中的大众化诗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