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宋变革视域下的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

田恩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田恩铭  

页数:

237  

字数:

247000  

内容概要

  《唐宋变革视域下的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共五章21节,前有引论,结构完整。全文主旨在于将两《唐书》中的文学家传记作分析比较,从而考察中唐、五代、北宋文学史观的演变历程。大致说来,比较充分地论证了两《唐书》的主要区别:《旧唐书》持文学本体观,文学家的创作意义得以体现;《新唐书》则以“道统”规范“文统”,文学家的创作意义被依附于政治立场和道德理念之上,因而文学家的创作成就往往遭到贬低。

作者简介

  田恩铭,黑龙江省德都县人,1973年生。现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兼职教师。200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进入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著有《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合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论
一 阐释的有效性与文学图谱的重构
二 文人传的确立与文学史谱系的生成
三 “中唐”文学时段的变革意义
四 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的发展路向
第一章 儒学复兴背景下的史家身份与文学史观之形成
第一节 对儒学复兴思潮与古文运动的相关性考察
第二节 史官撰史与文学家写史的叙事选择
第三节 宋祁文学观的转变与《新唐书》韩、柳传记的书写
第二章 变革中的文学史观与传主选择之标准
第一节 《旧唐书·文苑传序》与《新唐书·文艺传序》之比较
第二节 文人传之传主选择标准与身份定位
第三节 《新唐书》早期古文家传记中的传承谱系
第三章 叙述中心的确立与消解——元、白传记研究
第一节 两《唐书》元、白传记书写中的角色意识
第二节 两《唐书》元、白之文学评价
第三节 元、白传记中采摭作品入传的考量因素
第四节 “元和体”与“元白”并称之相关问题辨析
第四章 书写中心的转移与重构——韩愈传记研究
第一节 议论、史才与《旧唐书》韩传中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新唐书》“崇韩”文本构成要素之分析
第三节 韩愈“自成一家新语”辨正——以两《唐书》韩愈传之论赞为中心
第四节 《新唐书》采摭韩文人传的主体选择
第五章 同一人传对象的书写策略选择——两《唐书》刘、柳传记研究
第一节 刘、柳的身份定位与文本构成
第二节 刘、柳文学评价之相关问题
第三节 《新唐书》采摭柳文入传与唐宋思想的转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近岁公卿大夫好为高奇之论,喜诵老庄之言,流及科场,亦相习尚。新进后生,未知臧否,口传耳剽,翕然成风。至有读《易》未识卦、爻,已谓《十翼》非孔子之言。读《礼》未知篇数,已谓《周官》为战国之书。读《诗》未尽《周南》、《召南》,已谓毛郑为章句之学。读《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循守注疏者,谓之腐儒;穿凿臆说者,谓之精义。且性者,子贡之所不及;命者,孔子之所罕言。今之举人,发言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荡忘返,遂入老庄。纵虚无之谈,骋荒唐之辞,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第。  可见,连司马光这样的新儒也不能容忍惑经之极端风气,因为这样下去,会动摇社会认可的儒家之基本理念,使人失去精神信仰,更易造成新的思想混乱。既要高扬儒家道统,又要经世致用,这一点只要参看欧阳修《本论》、范仲淹《时务书》对文章与社会风气之关系的论述就会更加明确了。  唐宋儒学和古文运动之兴起与尊师重道学风之确立关系甚大。韩、柳皆有文章涉及,如《师说》、《与韦中立论师道书》等。儒学复兴与古文动都是朝向一个目的,即为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服务。韩愈时代的藩镇割据使得他坚定了建立新的大一统社会秩序的努力。自萧颖士起,李华、独孤及、梁肃、权德舆、韩愈、柳宗元等人都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甚至亲力亲为,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才能成其为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和政治局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藩镇割据、宦官当政,“道”就会被弃之不用,则文也就疏离了儒道的经典,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主体的个人选择来说,中唐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的主将们并没有将视角仅仅盯在儒学上,但是在涉及政治理念和为文宗旨的时候,他们首先选择的是儒学,强调尊崇“经义”和“道”的核心意义。对中唐古文运动的考察,学者们重视的多是经学和儒学上的观照,其实在史学上也有所革新。蒙文通在《中国史学史》中说:  思想学术之壁垒一新,则文学不能安于骈体之旧,而古文之说倡。凡以古文名家者,莫不与异儒共声气。李舟序《独孤常州集》、梁肃序《李翰集》、独孤序《李华中集》,皆以萧颖士、李华、贾至、独孤及并论,信四家者为天宝以来古文之巨擘。《萧颖士传》言:“卢异、贾邕、赵匡、柳并执弟子礼,以次受业”。而陆质即学春秋于赵匡,匡又学于啖助,则皆以《春秋》鸣者。吕温《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遍论六艺,正大历异儒之旨。而吕温实学古文于梁肃,肃学于独孤及。梁肃而下,由韩愈而皇甫浞,而来无择,而孙樵,其渊源亦远矣……凡古文家之与异儒,皆归之于义理。故一则日:“效扬雄、王通之辞”,再则日:“取之六经”。则所谓文起八代之衰者,其思想与异儒为一致,又其人皆相互于师友之间。一质一文,相为表里。与夫唐初正义之学,骈俪之文,释老之教,划若鸿沟,隔如胡越。《汉书》之学,亦因之一蹶不起,而新史学乃萌于是也。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唐宋变革视域下的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