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堂吉诃德(上下)

(西)塞万提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西)塞万提斯  

页数:

433  

字数:

760000  

译者:

杨绛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堂吉诃德》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可是作者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一辈子只是个伤残的军士、潦倒的文人。后世对他的生平,缺乏确切的资料……

作者简介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小说家、剧作家。生于马德里。著有剧本《阿尔及尔的交易》、《努曼西亚》、小说《唐·吉诃德》等。

书籍目录

致贝哈尔公爵前言第一章 著名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的性格和日常生活。第二章 奇情异想的堂吉诃德第一次离乡出行。第三章 堂吉诃德自封骑士的趣事第四章 我们这位骑士离开客店以后的遭遇。第五章 我们这位骑士的灾殃。第六章 神父和理发师到我们这位奇情异想的绅士家,在他书房里进行有趣的大检查。第七章 我们这位好骑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第二次出行。第八章 骇人的风车奇险;堂吉诃德的英雄身手;以及其他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第九章 大胆的比斯盖人和英勇的曼却人一场恶战如何结束。第十章 堂吉诃德和他侍从桑丘·潘沙的趣谈。第十一章 堂吉诃德和几个牧羊人的事。第十二章 牧羊人向堂吉诃德等人讲的故事。第十三章 牧羊姑娘玛赛〓的故事叙完;又及其他事情。第十四章 格利索斯托莫的伤心诗篇,旁及一些意外的事。第十五章 堂吉诃德碰到几个凶暴的杨维斯人,大吃苦头。第十六章 这位异想天开的绅士在他认为堡垒的客店里有何遭遇。第十七章 续叙英勇的堂吉诃德倒了霉,把客店当作堡垒,和他的好侍从桑丘·潘沙在那里遭到种种灾难。第十八章 桑丘·潘沙和他主人堂吉河德的谈话以及其他值得记述的奇事。第十九章 桑丘和主人的妙谈;以及他主人碰到死尸等奇事。第二十章 英勇的堂吉诃德·台·拉·曼却经历了破天荒的奇事,却毫无危险;世上著名的骑士从未有像他这样安然脱身的。等等

章节摘录

  堂吉诃德和牧羊人打架;又冲犯一队  苦行人,出了一身大汗圆满收场。  大家听了牧羊人讲的事很感兴趣,尤其那位教长。他听那牧羊人叙事文雅,不像个粗野的牧人,非常诧异。他因此说,神父所谓山林出文士确是不错的。大家都愿意为欧黑纽效劳,堂吉诃德尤显得慷慨,他说:  “牧羊老哥,我真恨不得立刻动身去为你出力。不用说,蕾安德拉待在修道院里是不愿意的。我不怕修道院长和所有扣住她的人,我准救了她出来交给你,随你处置;只要你遵守骑士道的规则,不侮辱姑娘家。可惜啊,我现在不能去冒险了。不过我相信上帝的保佑,不论作恶的魔术家法力多大,早晚得输给行善的魔术家。到那时候,我可以答应你,一定帮你的忙;这是我义不容辞的,扶弱济困是我的职责。”  牧羊人端详着堂吉诃德,瞧他衣服破旧,形容憔悴,觉得奇怪,就问身边的理发师说:  “先生,这人的模样儿和说话都这么怪,是谁啊?”  理发师答道:“还有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呀!他除强暴,申冤屈,扶助童女,镇伏巨人,是一位百战百胜的好汉。”  牧羊人道:“我觉得您这话就像骑士小说上的一套;您说的那些都是游侠骑士的事呀。我想您大概是说笑话,或者呢,这位先生的脑袋大概是空的。”  堂吉诃德接口道:“你是个头号大混蛋!你的脑袋才是空的!你才是个没脑子!你那个臭婊子养的婊子妈妈的肚子也从来不如我这个脑袋饱满!”  他口说就动手,抓起旁边一个面包,使蛮劲向牧羊人劈面摔去,把他鼻子都砸扁了。牧羊人不懂得开玩笑,瞧人家认真伤害他,就不顾地毯上的杯盘和围坐吃饭的人,跳起来直扑堂吉诃德,两手卡住他的脖子。牧羊人稳可以把堂吉诃德卡死,幸亏桑丘·潘沙及时赶来,抓住牧羊人两肩,把他推倒在席面上,把盘儿砸破、杯子打碎,吃的东西泼的泼、滚的滚。堂吉诃德脱出身来,就去骑在牧羊人身上。牧羊人给桑丘踢得浑身青紫,满面流血,趴在地上打算摸索一把刀子,索性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教长和神父劝住了他。理发师却做个手脚,让牧羊人把堂吉诃德压在身下。牧羊人的拳头雨点似的向堂吉诃德脸上打来,这位可怜的骑士就和牧羊人一样的满脸是血了。教长和神父差点儿笑破肚皮,几个巡逻队员也兴高采烈;他们好像看狗打架,挑拨它们互咬。只有桑丘·潘沙急得没办法,因为教长的一个佣人抓住了他不让他去帮主人。  当时除了两个打架的相扭着对抓,旁人都在取笑作乐。忽听得一声号角,音调非常凄楚,大家不由得寻声转脸看去。最激动的是堂吉诃德。他这时压在牧羊人身下,作不得主,而且挨了好一顿打,可是他对牧羊人说:  “你有勇气和有力量压倒我,想必是魔鬼吧?魔鬼老哥,我要和你停战一会儿,不出一小时。因为我觉得准又出了要我去冒险的事,这凄厉的角声是喊我的。”  牧羊人已经懒得相打,立即放开手。堂吉诃德站起身,也寻声瞭望。只见顺着山坡下来许多穿白的人,装束像苦行赎罪的。  原来那年久旱不雨,各村居民纷纷结成祈祷和苦行赎罪的队伍,求上帝开恩,普降甘霖。所以附近村人结队去朝拜山坡上一个圣人的茅庵。堂吉诃德看见苦行赎罪的人衣服古怪,忘了曾多次见过,却以为来了奇险之事,专等他这位游侠骑士去承当的。他们抬着一尊披丧服的偶像;这越加证实了他的疯想,以为这群强徒抢走了一位贵家女子。他一动念立即如飞地赶向正在啃青的驽骈难得,从鞍框里拿了辔头和缰绳,一转眼备好马,问桑丘要了剑,就上了坐骑,挎着盾牌,大声向在场的许多人喊道:  “诸位,这会儿可以瞧瞧名副其实的游侠骑士在世界上多么紧……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工程浩大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该文库由200种图书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从文库中挑出一批最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这些名著系由冰心、杨绛、朱生豪等著名翻译家翻译,以优美流畅的译文再现了原著的风格,并配以精美的插图,称之为“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      


编辑推荐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工程浩大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该文库由200种图书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从文库中挑出一批最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这些名著系由冰心、杨绛、朱生豪等著名翻译家翻译,以优美流畅的译文再现了原著的风格,并配以精美的插图,称之为“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堂吉诃德(上下) PDF格式下载



喜欢。喜欢杨绛先生的文章,喜欢样先生的译文。


杨绛先生翻译的书 喜欢


好的插图,流畅的语言


名家名译,权威版本。


大家作品


这方面的经典书,谢谢当当


名著名译插图本系列都不错!这本西班牙的名著还是不错的,有意思,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人的传记来读


一种精神的稀释,总需要时间与语言来经手。大师经典都必须承担被误读的义务,何况一些并不被人喜爱的词。潘安宋玉,千年后被说书人简化成弱柳扶风美少年的剪影;状元及第,成了被贾府老太君嘲笑的陈腐戏剧中无趣的头衔。 譬如说,被塞万提斯巧笔勾勒过的那个老头儿,也许比真正的骑士更动人。一个情节代表了一种精神,漫画总比长诗深入人


很不错的书,装订精美


伟大的人物简单的心!


看了不多,但觉得不错,主要是书的质量不错!



一般吧


  读上下两册用了好长时间,差不多从年后到现在也有2个月了吧,当然其中也穿插读些别的书,但业余时间还是以读这本为主的。整体情节很好,穿插的故事也一点都不突兀而且最后都很好地联系在了一起。堂吉诃德和桑丘实在太可爱,堂吉诃德疯疯癫癫却坚信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如果不是与骑士沾边的话,其他的议论也倒是高明。桑丘就更可爱的,又傻又呆,又懒又馋又耍小聪明,他才是我们普通人的写照。“想必我自以为眼见的,只是假象;自以为身经的,都是幻觉。” 最后堂吉诃德去世,我很难过,故事结尾,也很难过,像是挥手告别了个淡淡陪伴我两个月的好朋友。


  我想
  人们总是在追求定义的
  来定义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和周遭的一切
  渴望能够掌握这一切
  全知
  
  在这背后
  也许是对未知的恐惧
  或者是对不可知的否认
  
  巨人们来了又走
  小丑们的笑容依然让人心慌
  谁能肯定我们追逐的不是一片虚无
  
  可现实主义的尽头又是什么
  
  人们用小丑的定义来教导巨人
  于是巨人成了虎豹
  我们成了羔羊


    谈起《堂吉诃德》,多数人都会说:“就是那个拿盆当头盔,把风车当巨人的傻子吧。”只要这样说的,大多都没有读过这本书,最多是看了一点就感觉索然无味然后放下了。堂吉诃德真傻吗?塞万提斯自己都说,这本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攻击骑士文学。而堂吉诃德只是他的一把尖刀,无论什么武器为祸武林就是凶器,在英雄手里就变成了神器,所以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本身没有问题,只不过由于作者的思路而影响了我们的视角。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人要变得成熟,首先要学会的是呕吐,把自己从小到大所被灌输进的谎言吐干净,然后重新认知。”那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荒诞的主人翁。当所有人都沉溺于种地、养驴、杀猪···并以此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并且是家传的,所谓子子孙孙无穷溃也。他们一下生就被告知,你的爷爷,我的父亲就是干这个的,你以后也要且仅要干这个,这是你的宿命。是的,他们都习惯了。然后堂吉诃德无意间接触了骑士小说,然后他决定打破禁锢,追求思想与肉体的解放。他勇敢的放弃了祖业,身单影只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大家一看他的行为和自己的不一样“天呐、这个人疯了,我们必须解救他。”然后一系列的说教、斗争、销毁万恶的文学作品等深明大义的拯救行动就此展开。最后他还是被“善良”的人们救了回来,幡然悔悟,而不是牺牲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
    谈《堂吉诃德》就不得不提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如果你不打开那扇门,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在演戏,你怎么知道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必须的、真实的呢?有几个人可以勇敢的像堂吉诃德一样去、退去凤冠霞衣,露出真实眉目。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都在演戏从开始他人对自己的期盼到现在的自欺欺人。既然暴力是错的,那为什么要有死刑?既然性被定义为羞耻,又为什么会那么美妙并且所有人都在最求?同性之间的事情又真的是天生就令人唾弃的吗?
    都不是,一切都是你被告知的,你被告知何为善,何为恶。你被告知必须压抑自己的本能,直到到了被法律认可的时候。就像嗷嗷待哺的小小,只直到伸着脖子张着嘴,往里面扔什么就咽下去什么,没有咀嚼,不会呕吐。


  我曾被堂吉诃德和侍者桑乔的多次对话多次打动,有时候觉得他们话中所说的人性虚伪与贪婪映射在了自己身上。堂吉诃德虽然在外人眼里是个疯子,但在我心中他是一名正真的智者,他知识渊博,重义守信。最后在堂吉诃德去世的时候,居然还感动不已,留下了眼泪,唉····
  


  英国人曾狂妄地对“英语版堂吉诃德没有好翻译”的评价如此回应:
  It is often said that we have no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of "Don Quixote." To those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original, it savours of truism or platitude to say so, for in truth there can be no thoroughly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of "Don Quixote" into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 Don Quixote(Burton Raffel译,Diana de Armas Willson编)的译者序(当然是翻译为英文的译者)
  
  
  但是,早在我学习西班牙语与开始用英文读英语文学之前,我就看了杨绛先生的译版。其语言选词酌句之精妙,其文笔抒情叙事之精巧,至今印象犹深。
  
  现在学了些西班牙语,接触了些西班牙历史与文化,西班牙的传统勇武性格也进入了认知序列中。西班牙语文学总有一种令人说不出的沧桑感。
  
  而以上的内容与感觉,在杨绛先生的译本里都可以读到。可见其翻译之西班牙文功夫何其高深。
  
  再者,杨绛先生的中文功夫也很精彩,集中体现在一些谐音词的选择上。比如,在原文描述堂吉诃德坐骑蹄上的纹路值不了几个钱儿时的西文内容,由于杨绛先生的翻译,与中文铜钱单位“文”一词在音义方面暗合一处。
  
  勇者心,不是骑士。读堂吉诃德,更是读塞万提斯的人生,一句句的豪言,一句句的妙谈,终究名落原野,行于妄想之中。荒谬,凄凉,悲哀?
  
  尽不可得知。
  
  当时可能西班牙的Don Quijote表面只是被理解为嘲笑骑士之书,但是当时堂吉诃德即有着翻译成诸多语言也不嫌其缺少共同理解点的内容。这就是堂吉诃德所揭示的人生悲剧。简单地说,就是理想与现实有所差异的文辞之谈,细细结合人生经历,却有着一番无法言语的感受。实乃精妙之文。
  
  如此,有何不可在其他语言中出现精彩的翻译?
  
  Don Quijote出发的时空,仿佛是一个夏季的下午一般,困倦、迷离与美妙,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主角在空旷的道路上独自前行。
  
  
  
  


  骑士文学:
  对爱情进行歌颂,尊重女性。开创了一种小说形式,即用虚构的叙述框架,把人们对于当时的评价与认知融入其中。
  《唐吉可德》详解
  
  我亲爱的愁容骑士。
  
  一标志着欧洲小说创作跨入新阶段,发现了真正的市民小说,通过极端情况极端人物极端行为,将散文提高到了最高水平。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开对现实的描述。
  二典型形象:
  A可敬可爱,可笑可悲:
  1他的见解明智行动糊涂是自身性格的内部矛盾,构成了他喜剧性格的根源,不自知而自以为是,完全按照骑士小说写的处处碰壁的失心疯;
  2这种失心疯是因为读了骑士小说,之前的其实也是一个知识广有见解的人文主义者,热爱自由反对压迫的制度,主张平等和爱,反对等级制度和血统观念,认为在于道德品质;
  3的主要观点是建立和谐自由平等的社会,当她意识到面前社会与理想差距很远的时候便挺身而出匡正社会,不惜忍受困难,勇敢行动追求理想。
  4他实现理想的手段是落后荒唐的,脱离现实生活的一些游侠手段,一枚沉溺于幻想中的他做了很多可笑的事情。他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根本无法实现,理想不为人所理解,孤身一人为理想奋斗,在现实生活中遍体鳞伤并为人嘲弄,孤独而死。
  B行侠时候是疯子,清醒时候是智者,C以骑士改造社会,脱离社会现实;
  D以主观幻想代替客观现实,E把失败当做成功陶醉于自我胜利中。
  三 典型人物形象的意义:
  唐吉可德:集中概括了那些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规律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蕴含着人中普遍存在的经历长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桑丘:概括了人类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能抽象思维的人,只知道盯着自己的食槽而没有理想的人,既有小农意识自身胆小贪小利;又有劳动人民朴实善良宽容公正的品质,讲求实际的乐观性格。
  四 双重讽刺视角:
  动机:攻击骑士小说,消除其在人们心中的声望。
  1戏仿:滑稽模仿,将要模仿对象的特点进行模仿,进行夸张夸大的刻画,让人看到缺点,以表面忠诚实际却是颠覆性的方式揭露所模仿对象的弱点。
  唐吉可德夸大了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差异,见证荒唐性,并讽刺其不注重现实的行为。既是对唐吉可德的嘲讽,也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
  2反讽:下卷中用大篇幅叙述其理想,以及为理想执着追求的经历,穿插了唐吉可德在追求理想中不为周围人理解的情节,反衬出周围人的平庸,讽刺现实生活中聪明的清醒者。唐吉可德在与周围人的对比中由喜剧人物变为悲剧人物,自以为头脑清醒的人在唐吉可德面前变成抨击对象。
  骑士社会是空洞理想的,公道正义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关怀的社会,也是唐吉可德追求的。周围没有人能抚慰她的信仰,理解她的过去和未来,可悲在于他活在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只能一个人孤独的奋斗,更可悲的是,这世上没有一个让他真正为之奋斗献身的事业,等待的只能是无声息的死亡。
  
  当我读到泪流满面的时候,才明白傅妈口中“理想主义者读的话会深有同感”为何意。


  超越时空的旅行,现在这个时代读来依然不过时,何等智者才能有如此先见。这本书是我读过最厚的一本,确是在想读书的时候反复比较后仍然想再次阅读的珍贵著作。
  
  举世皆醉唯我独醒是个什么样的境遇,还是我独醉其中不愿醒来。一旦醒来是不是一种放弃一种妥协,一种真过不了命运改变不了世界的认命?


   就像海涅说的一样,每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的东西不一样,这次我再次翻阅,在某些情节处看到以前没看到的东西,我越是细细分析,越是感觉到胆战心惊,因为当我把唐吉坷德变成当代中国的屌丝,把所谓的骑士道变成当代中国的社会风气的时候,这本书就可以改名为《中国的唐吉坷德 》。这绝非我胡言乱语,下面看我如何分析。
   在书中唐吉坷德准备去当骑士的时候,有一段描写下:他的头盔已经收拾干净,顶盔已经改成头盔,马已经取了名字。自己也已经定了名称,可是觉得美中不足,他还得找个意中人。因为游侠骑士没有意中人,好比书没有叶子和果实,躯壳没有灵魂。对于这一段米兰昆德拉写过这样的话,这段描写引起了我对爱情定义的疑问,说白了,就是什么是爱情??这个疑问也是我的疑问。在当代中国,贫苦家庭中,家人肯定会告诉你,不要谈恋爱,要搞学习,等以后工作稳定了再谈也不迟。于是爱情不再是自发的感情了,而是到了一个阶段为了谈而谈,按照一个所谓的理论而谈,按照中国的社会风气来进行自己的爱情,就像唐吉坷德一样,当了骑士必须要有一个心上人一样。这是关于爱情,唐吉坷德和屌丝的比较。
   在书中,唐吉坷德一切准备好了,当他出发到了郊外,有一段描写:他忽然想到一桩非同小可的事情,差点是他放弃刚开始的事业。原来他想到自己并没有封授予骑士。按照骑士道,他没有资格和任何骑士交战......他打算一碰到个什么人,就请他把自己封为骑士。 在中国,每一个出身贫苦的屌丝对待学历的态度,跟堂吉诃德对待骑士封名的态度如出一辙。在当代中国,社会风气无非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是某权威的代表,或者有一定的名声,不然没资格“说话”,并且我们也是这样觉得的。就像唐吉坷德想的一样,没有骑士封号就没资格和别人战斗一样。这是关于名号或者权威,唐吉坷德和屌丝的比较 。
   在书中唐吉坷德出发了,一心希望干出一番事业让人刮目相看,但是他所干的却一再让人笑话,很多事例,我不多赘述,在当代中国,多少人和堂吉诃德一样,在这个成功至上的社会风气中,我们也想建功立业,却屡屡失败让人笑话。这是关于建功立业,唐吉坷德和屌丝的比较。
   以上是关于名声或权威 爱情或婚姻 建功立业或成功在唐吉坷德和屌丝们之间的一番对比。于是我发现,其实唐吉坷德在现在的中国,其实就是一个资深的屌丝罢了。所以我才说骑士道代表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风气,唐吉坷德是当代的屌丝代表。
   但是,我再细细想想,唐吉坷德其实不仅仅代表了当代中国的屌丝,他还代表了历朝历代的中国屌丝,这样的人以前存在,现在存在,在遥远的将来依旧存在,不会消失。
   这让我明白一句话,某种意义上,历史从、未进步,它只是一直在循环。某些东西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名字存在在生活中。这写东邪是什么,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多说无益。
  


   堂吉诃德的突然醒悟,让我不能接受。还是在前文的叙述中其实就隐含着他的日渐清醒?还是,从一开始他就是清醒的,明白自己的疯癫,在“疯癫”中履行着自己的意愿?如果是这样,是何其的悲哀!
   合上书,心中一颗沉沉的石头!
  


   在这本书的前一部分,背景告诉我们此书为塞万提斯为批判骑士小说而写。在欧洲的中世纪,骑士小说由于种种原因满足了不少人的需求而非常盛行。我想在当代,出于同样的原因,也会有一些小说满足了不少人的需求而变得非常流行。至于这些受欢迎但在某些方面值得批判的小说,究竟为何流行,我就不敢妄自猜测了。不管原因是什么,在我心中始终有一种感觉告诉我当代也有类似骑士小说的小说存在。因此,我们也需要一个类似塞万提斯这样的作家用堂吉诃德来唤醒我们被某些小说迷住的心。


  这本巨著是我在地铁上每天看点看点,有月余看完的。刚开始觉得唐吉可德太愚昧了,简直荒唐透顶。他每次出丑,心里很痛快。慢慢地,看到好多人竟然利用他的疯癫,就开始有了怜悯之心,痛恨那些以此取乐的人。内心深处,是想让种种证据来告诉唐吉坷德,他的那些想法都是错误的。最后,作者竟给我们勾勒了一个空中花园,牧羊人的生活,真的令人向往,可惜这一切已经晚了。伟大的唐吉坷德大人已经被世事捉弄得身心俱疲,一命休矣。好在他最终还是恢复了神智,令人惋惜。总之,唐吉坷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执着与努力,令我很钦佩,只不过事与愿违,可叹,可悲!


  刚放暑假的时候在书柜的一角无意间看到的,因为久闻盛名,就趁闲来无事的时候读了。
  与自己想象中的堂吉诃德何止南辕北辙。
  不是英雄,却是个幻想成为英雄却因为模仿骑士而使自己过得一团糟的人。往往自己的幻想还会将周围的人一起卷入不幸,可怜的桑丘,愿主保佑你。
  或许我受译者序言的影响,对堂吉诃德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个序言起了引导作用,否则看到这样倒霉的故事,我可能因为太过于荒诞而不在读下去。(我也确实没读完。)
  在我看的篇章里:堂吉诃德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并且有些自己的见解。但他由于迷恋骑士小说而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区别,将自己的一厢情愿强加在世界上,其结果就是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而成为笑柄。
  人应该自省,应该学会接受自己不愿承认的现实。堂吉诃德是一类人被夸张后的艺术形象,或者是把很多人的特点集中表现,所以让人觉得可笑。但仔细想想,当你在现实中生活中难道没有过将自己的向往变成现实时的想象吗?难道没有过如果我是这样的人,那么这件事不会这样的软弱吗?只不过堂吉诃德是放大镜,将这种自我宽慰无限放大,才会脱离生动而变成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堂吉诃德比起我们太自信了。所以我们应该认清事实,不要让妄想蒙蔽了双眼,成了疯癫。
  
  
  


  我一直惊叹于桑丘对于游侠骑士的定义:一个挨打的流浪汉和一个国王。实在是再精准不过。在我看来的,当所有人都认为堂吉诃德是个陷入疯狂行为的疯子时,他其实是个天才。他拥有自己的国,铜墙铁壁,政治清明,人心向善,在自己的国中,他是国王。国里拥有正义坚定的道德准则,英勇的骑士英雄道德模范,正义总是能战胜邪恶的命运规则允诺,高尚纯洁的爱情。他作为国王,即使肉体外表缺乏,但精神上是最伟大一切优秀平直的实践者和代表。(并不是指他统治着这个国,而是说这个国是完全按照他的想象形成和创造的。)当这个国这个梦完整且牢不可破的时候,堂吉诃德是强大无谓的,但在当他被众人或是出于好心或是出于恶意地蒙骗和玩弄时,现实社会的残酷一直在攻击试图刺穿毁灭他的梦他的国。直到最后,他陷入困惑,激情消减,承认自己发疯时,他才真正疯了。结尾最后的死亡,不是好人阿隆索的死亡,是天才堂吉诃德在自己的王国里的死亡。


   堂吉诃德是我见过的拥有最荒诞古怪的思想,最惊世骇俗的行为举止,最令人捧腹大笑的奇谈怪论,为世人所难容与不解。但是撇开他关于骑士道的这些想法和观念,他其实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个清高的人,一个有着美好理想与愿望的人,这一点非常可贵,甚至让人产生敬意,原因恐怕是自己很难成为这样的人,也许年少时有过相似的梦想,但是现实所迫,生活所逼,只能安于现状。但愿每个人心里都生活着一个堂吉诃德,如果有我想是幸福的,就让他一直这么活下去吧。


  刚开始看,感觉很荒诞,跟鲁迅的阿Q和孔乙己之类的相比,这本书看起来更轻松,更幽默,也很讽刺。看阿Q正传和孔乙己只觉得主人公很可笑,很可悲,甚至不值得同情,而对于堂吉诃德,我却被他的执着打动,他的谦逊和绅士也令我印象深刻,看小说与实验研究不同的是,前者不必纠结于什么是正确的,在于我认为什么是值得吸收的,或许塞万提斯写小说的本意是讽刺甚至推翻骑士小说的地位,但在书中其他人嘲笑堂吉诃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他本人的坦然,礼貌,和坚持。骑士是有很好的修养的,在我们嬉笑怒骂之余,可曾反思······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一颗堂吉诃德的心。”本来我不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当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稍稍有点明白了。
   我很佩服堂吉诃德,佩服他即使在年过半百之后任义无反顾的坚持自己的骑士之梦,佩服他矢志不渝的爱着村里的一位赶猪的姑娘,佩服他将梦想付诸行动的勇气、、、我在想,等我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还会不会像他一样,为了梦想坚持不懈、义无反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个未知数,但我现在还年轻,如果正当年轻还不能有颗堂吉诃德的心,那就白年轻一场了。
   老师说要想实现梦想就要先醒过来。嗯!我要先醒过来,清醒一下,然后奋力翱翔!


  不久前,在诺贝尔文学院和瑞典图书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位作家推选《堂吉诃德》为人类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根据5月7日公布的民意测验结果,塞万提斯17世纪撰写的这部作品,轻而易举地荣登榜首,得票率高达50%以上,把《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得票率第二的普鲁斯特远远甩在后面,同时也使其他文学大师们的鸿篇巨制黯然失色,包括荷马的经典著作和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福克纳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我国也曾由北京的几个博士为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排座次,为体现眼光的独到不凡,金庸等新派大师被神圣加冕,茅盾等老派大师被一掌击落马下。但鲁迅及其《阿Q正传》却仍然巍然不动,稳踞第一把交椅。《中华读书报》组织的由读者评选的类似活动,鲁迅及其《阿Q正传》仍是位列第一,毫无疑义。
  
  堂吉诃德与阿Q为什么分别是西方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典型呢?因为他们都反映了人的最根本的困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为什么前者是悲剧的崇高,后者是悲剧的渺小;前者的悲剧令人肃然起敬,后者的悲剧令人可怜可叹呢?如果人注定要成为悲剧主人公的话,那相信谁都愿意成为堂吉诃德,或以堂吉诃德自命,谁都不愿当阿Q,或自称阿Q。
  
  如果没有弄清堂吉诃德与阿Q的区别,你去读德国古典哲学,会惊异的发现那简直是阿Q们的王国,整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也简直就是阿Q哲学体系。康德说什么“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贝克莱说什么“存在就是被感知”,尼采说什么“我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为什么写了这么好的书”……这不是阿Q式的白曰梦吗?但学术常识提醒我们:这不是精神胜利法,这是弘扬主体精神。
  
  是什么区分了弘扬主体精神的崇高与精神胜利法的渺小?答案是,符号。堂吉诃德的精神世界是符号化的世界,阿Q的精神世界是未经符号化的体现了集体无意识的直觉。堂吉诃德是个饱读骑士小说的绅士,他学识丰富,说话引经据典,一套一套的,只要不谈及骑士道,他完全象个圣哲,他的错误是“符号中毒”——一种特定的符号系统骑士小说让他食而不化,他的悲剧是一个伟大人文主义者的悲剧。阿Q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被抢毙画押时连个圈都画不圆,他的思维没有有经符号而成熟,永远停留在直觉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他的所思所说所为,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自然流露,他的悲剧是一个衰弱的老大帝国的象征。是庞大的符号系统,让堂吉诃德抱负远大,思想深刻,足迹踏遍了西班牙几乎每个角落,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性格的烙印,走过的历程壮观有如史诗,他至少没有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失败的胜利。救世济人的理想主义光环让他周围的现实显得那么萎琐而黯淡,理想主义者即使……也仍是高尚的,令人肃然起敬。而未经符号化的直觉思维,让阿Q目光短浅,思想浅薄,志趣低下,胸襟狭小,活动范围限于未庄一带,交往圈子限于王胡、小D、假洋鬼子之流,走过的历程局促有如散文,把革命当成了公报私仇,个人恩怨、蝇头小利、声色之快主宰了他行动的方向,在遭到不可避免的打击下他却陶醉于精神中的胜利,这种所谓的胜利就只能称它为胜利的失败了。
  
  让未经符号化的阿Q作为衰弱的老大中国的象征,并不是意味着文盲太多是中国落后的原因,而是意味着中国文化没有实现符号化,或符号化得不够。发明了成熟的文字也不等于实现了符号化。比如表意的汉字比起西方拼音文字来,符号化程度要低得多。以符号学看来,西方拼音文字实现了作为符号的能指(拼音字母)与作为事物的所指(拼音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完全分离,初学者不查字典,无法由拼音字母猜出意义,符号已独立出来,自成体系,符号成为意义的主宰;而汉字由于以象形、形声、指事、会意为基本表意方式,作为符号的能指(汉字)与作为事物的所指(汉字所代表的意义)胶着在一起,初学者不查字典也可以从偏旁或字形猜测意义,所谓“秀才认字认半边”,符号没有独立出来,自成体系,而成为意义的附庸。
  
  文字只有在充分符号化以后,才能实现认识的充分的抽象化和概念化,也只有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繁杂而严密的永无穷尽的演绎推理,实现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步步深入。在这个过程中,近代理性形成了,近代科学产生了,近代工业革命爆发了,中西社会发展差距拉开了。没有充分符号化的中国文化,也能进行归类和体悟,但或失之简单,或失之浅近,或失之模糊,无法将知识进行严密的层层推演,于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聪明,没有理性;也有技术,没有科学;也有真知,不成体系;也有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是停滞,拿耕田方式来说,从秦朝到清朝,没有什么质的飞跃。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里的知识不是指《四库全书》里的知识,是指符号化的近代知识体系。崇拜符号力量的近代西方,尽管一度出现了“符号中毒”——计算机也免不了要闹病毒,像堂吉诃德般荒唐可笑,但一旦把什么问题都推演清楚了,就会抛弃哈姆雷特的沉思与犹豫,投入到浮士德的果敢的行动与无限的追求中去,创造出鲁滨逊的荒岛奇迹。到这个时候,康德的豪语“人是自然的立法者”,才让人觉得不虚此言,因为人类主体精神的红旗已经光荣地插上了现实高山的峰顶。以后随着符号文明的高速工业化进程,自然已被人类的铁拳打得连连告饶,濒临一死,直到环保与生态运动兴起,才告消停。
  
  汉字在中国被创造出来是一件大事,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中国人对文字抱着一种奇怪的矛盾心情,既惊喜,天上掉粮食(粟)了,又惊恐,认为可能触怒了鬼神。对语言和文字中国人始终将信将疑地使用着。儒圣孔子一方面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方面又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道哲庄子更流露出鄙薄语言文字的倾向,“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有理由怀疑那个连圈都画不圆还释然安命的阿Q 是否就是庄周所推崇的那种“真人”。以后的中国文学艺术悉染庄风,以简省蕴藉为最高化境,甚至“不着一字”,也能“尽得风流”。这种崇尚直觉经验的文化在简单性生产活动中是够用的。庄子笔下那个庖丁在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完全凭那个不但不需要符号推理,也不需要五官感觉的主观直觉经验——神,已能做到使解牛的过程如舞蹈般轻松愉快完美,劳动结束后颇为“踌躇满志”。春秋战国时的庖丁在解牛技术上能达到这个程度,确实可钦可佩,但一千多年过去了,到了清朝末年,解牛还是这么个解法,就难免可怜可叹。而此时的西方已在从不“踌躇满志”的无穷无尽的符号推理中实现了解牛机械化,一头头活牛从机器的这边进去,一袋袋的牛肉干就从机器的那边出来。一旦野心勃勃的鲁滨逊们不满足于荒岛奇迹,还要进行东方殖民,将解牛机械改装成军用舰船,杀人枪炮,一起开到庖丁们的国度的海边上,那庖丁之国就只有签订不平等条约,然后精神胜利的份了。阿Q的悲剧宿命在庖丁的时代已被注定。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人的最根本的困境。人生在世,谁愿意就低不就高,谁不想成为“立法者”,谁不想张扬主体精神,谁不想让理想主义的大旗在现实高山的峰顶猎猎地飘扬,谁不想有一天朝着众人高喊一声“我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为什么写出了这么好的书”,然后众人频频点头说,是啊,是啊,那么理想的符号化是一条道路。做事要崇尚科学而不要光靠经验,治国要奉行法治而不要搞人治,管理要实行量化而不要凭直觉。数字村、数字镇、数字乡、数字县、数字市、数字省,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数字公司、数字学校、数字厅局、数字部委,数字中国……凡此种种,都是符号化的正途。汉字符号化不够,是个缺点,但现在拼音化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更重要的是要从文化心理上符号化,文字毕竟只是工具而已。
  
  有一利必有一弊。符号化也可能“符号中毒”闹笑话或“符号滥用”——符号文明就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污染过环境,但它有能力进行自我矫正,自我救赎,自我完善,因为它愿意将一切矛盾纷争的裁判权最终付诸于理性,付诸于逻各斯(Logos)。二战后再没有发生过世界大战,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也保护得比发展中国家好。符号不是万应灵丹,不会总是“包您满意”,但人类也许还找不到比符号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武器。
  
  循理想符号化之正途,那么堂吉诃德的荒唐可笑很快就要过去,鲁滨逊的人间奇迹就要到来;反之,那么庖丁的“踌躇满志”只是历史,阿Q的荒唐可悲将是宿命。
  
  生活中不时遇见一些心中充满光荣与梦想,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甚至闹了不少笑话的青年朋友,他们应该自问:我到底是堂吉诃德,还是阿Q呢?……
  
  
   (本文原载贾平凹主编《美文》杂志2003年第10期)
  
  
     *******************************************************
  
   欢迎各位继续阅读我的相声式作品《达尔文显灵》:http://read.douban.com/ebook/266588/


视野开阔!观点独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