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杜向民 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杜向民 等著  

页数:

327  

字数:

355000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需要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着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的系列思想观点,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形态,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作者简介

  樊小贤,女,1964年生,哲学硕士。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省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理事,陕西省伦理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环境哲学和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人文杂志》、《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6篇;出版论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论著、教材7部;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
  曹爱琴,女,1966年生,法学硕士。现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毛泽东思想研究》、《理论前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齐鲁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参与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省级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项、校级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项;参加完成省级、校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校级奖10多项。
  杜向民,男,1957年生,经济学硕士。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校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研究。撰写、主编出版学术专著5部:先后在《经济纵横》、《高校理论战线》、《思想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主持完成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各类社科基金及专项任务项目11项。先后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六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著作二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

书籍目录

引论 生态文明
第一篇 时代诉求
第一章 21世纪:从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
一 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
二 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一 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
二 生态文明时代的特征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 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 历史生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
一 关于自然的思想
二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三 关于资本主义反生态本质的思想
四 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思想
第二节 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一 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
二 关于人要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三 关于环境问题重要性的思想
四 关于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五 关于生态学的思想
第三节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统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与生态规律相契合
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转化
第一节 “天人合一”的生态传统
一 儒家的“天人合”
二 道家的“天人合”
第二节 “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一 深邃的“道”对自然的依顺
二“无为”不妄的处事态度对自然的尊重
三 “知常”“知足”的生活修养对自然的爱惜
第三节 “参赞化育”的生态行为准则
一 尽“人道”“不与天争职”
二 以“至诚”参赞万物
三 达“中和”以求共荣
第四节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一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独特价值
二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历史局限
三 传统生态智慧的时代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生成之源
第四章 西方生态思想的理论借鉴
第一节 西方生态哲学流派
一 人类中心主义
二 非人类中心主义
……
第三篇 理论形态
第四篇 当代价值

章节摘录

  (四)土地荒漠化  植被破坏、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排放物的增多引起土地严重退化。沙漠化威胁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万—700万公顷耕地变为沙漠。地球陆地1/3处于干燥地区,全球每年平均有600万公顷土地不能恢复生产而荒废,逐渐变为沙漠。②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  (五)大气污染  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其中二氧化碳污染尤其严重。美国科学家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全球因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大超出预期。报告说,过去十几年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增长率从1.1%上升到3%。1995年,全球共有6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到2005年,这一数字增至近80亿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约9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标的大气环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早亡。  (六)臭氧层破坏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空前发达,高层大气中的臭氧浓度一直在不断地急剧下降。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公布了南极上空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这一事实,即南极已形成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科学家们观测的结果表明,臭氧层的损耗不只发生在南极,在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臭氧损耗现象。①臭氧浓度降低,臭氧层破坏,将对地球生命系统产生极大危害。臭氧总量减少,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将会增加,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皮肤病和白内障患者增加,人的免疫力损坏,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紫外线辐射增加,会使农作物减产,也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物种的突变。过多的紫外线对物种的组成、植物的竞争平衡、食草动物、植物致病菌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都有潜在影响,进而改变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